夫君他人傻銀子多 第99節
書迷正在閱讀:賀蘭訣與廖敏之、在年代文里當神探、重生八零之女首富養成計劃、病美人竹馬只給我抱、離婚前,我翻車了[穿書]、嗜嬌、重回四歲我天天催mama再婚、那個替身回來了、折姝梨、八零之鄉下原配回城后
“姑母……” 張柔嘉有些不服氣,但見張皇后神色嚴肅,面上沒有絲毫笑意也不敢太過造次,只好嘟著嘴退到一旁。 張皇后看了明蓁一眼,冷聲道:”柔嘉年幼,不懂婦人孕育之苦,陳夫人莫要將她的話當真。本宮既是下旨召諸位夫人來抄經,自然會讓人安排妥當?!?/br> “臣婦謝娘娘體恤……” 既然皇后這么說了,明蓁也就跟著行禮謝恩。 皇后宮里的幾名太監忙又去別處搬來桌椅擺放在一旁。 張皇后冷著臉入了佛堂,眾人也都各自落座,在佛香繚繞中開始抄經。 一連幾日,明蓁與眾人都是辰時入宮抄經,午時方離宮回家。不少官夫人平日里多是養尊處優,這般下來就有些吃不消,但誰也不敢抱怨。 身邊人都擔心明蓁的身子,唯恐她會累到。陳霖淮更是憂心,他左肩的傷還沒有痊愈不急著去金吾衛上值,便每日陪著明蓁一道乘車,將送她至宮門前。 陳霖淮從馬車上跳下,轉身扶著明蓁小心翼翼地從馬車上走下來。 “蓁蓁,你慢一些……” “我沒事,反倒是你,小心些肩膀上的傷?!?/br> 這點小傷,陳霖淮根本不在意,他沖著明蓁舉起左手示意。 “無事的,你看胳膊活動自如,不礙事的?!?/br> “你呀!” 他這般逞強,明蓁很是無奈,眼看著各家的夫人已經到了,宮門前聚集的馬車越來越多,明蓁也不好多說什么。 “夫君回去吧,我先進宮了!” 不遠處,張柔嘉的馬車也是剛到宮門前,看到明蓁和陳霖淮恩愛有加的模樣,她的臉色越發的難看。 陳霖淮習武本就比常人敏銳一些,發覺到有人在盯著她們,便看了過去。 當看清是張家的馬車時,他臉上的笑意便消失不見了,神色瞬間就冷了下來。 張皇后在宮里欲為難明蓁之事,他已經聽說了,對張家人更多了幾分厭惡。 “若是在宮中再有人為難與你,你切莫顧及會牽連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吃了虧?!?/br> “知道了!”明蓁輕笑,“你如今可是朝中的大紅人,在宮中誰敢欺負與我?;屎蠛吞笤俨幌参?,也要顧忌著名聲,她們也不會隨意便動手?!?/br> 她在宮中還有母親、舅母和葉jiejie護著,定不會出什么事的?;屎竽切┬〉箅y,她還不會在意。 眼看著時辰快到了,明蓁便催著陳霖淮回家養傷,和母親一起進宮去了。 陳霖淮卻并沒有回家,看著明蓁走進了宮門,他便命車夫將車趕去了金吾衛營房。這里離著皇宮近,宮中若是有事,他也能及時知道。 如今朝中并不太平,京郊糧價已經開始上漲。張家早些時日囤積的糧食,如今都在高價售出。 雖是皇上下旨要嚴查,可是有張首輔在,誰又查的動張家的鋪子。 況且今年的旱情已經影響到了糧食的收成,便是此時降下雨來,糧食減產也成定局,糧價自然也降不下來。 皇上已經減膳數日,據說身子日漸消瘦讓太后擔憂不已。但是雨水不曾落下,皇上依舊在堅持。 此次皇上在宮中祈雨,四皇子的表現最讓人意外。他竟在皇上面前痛哭,直言皇上都如此自苦,他做為兒子也無顏享樂,自當和皇上一樣素服減膳以祈求上天垂憐,早降甘霖。 四皇子這番作為,朝中不少官員都跟著稱頌不已,甚至很快便被傳到了民間,京中百姓也都知道了四皇子的賢明。 今日明蓁和眾位夫人依舊在皇后娘娘的帶領下在佛堂抄經,經才抄至過半,便有大太監匆匆跑來。 “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 太監神色慌張,來不及稟告便闖進了佛堂大殿。 在大殿內抄經的多是宮中的嬪妃,以及張家的近親女眷。大太監進內沒多久,便見皇后帶人匆匆離開了佛堂,甚至無暇顧及殿外的眾位官夫人。 眾人不由擱下筆,心中忐忑不安也無心抄經了?;屎笕チ撕翁??宮中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大家不免揣測起來。 等了有一盞茶的功夫,皇后身邊的掌事宮女才又來佛堂傳達了皇后的口諭,今日抄經暫停,命后宮嬪妃都回各自宮中等候,其余官員女眷速速離宮歸家。 明蓁和葉灼華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了不好的猜測。這個時候,葉灼華并沒有急于離宮,她想著先去見一見景王。 明蓁和母親、舅母一同離宮,她們心中也都有些猜測。 蘇氏憂心道:“宮中只怕是有大事發生……” 周氏也輕點了點頭,“應該是了,若是旁人,皇后娘娘不會那般謹慎?!?/br> 宮中到底不是詳談的地方,三人也就不再多言。 出了宮門,明蓁就見陳霖淮已經等在了那里,看到明蓁他忙迎了過來。 明蓁有些詫異,“夫君,你怎么來了?” 今日事發突然,陳霖淮怎么會掐準了時辰在宮門口等候?除非是…… 果然,就見陳霖淮神色凝重道:“蓁蓁,皇上今日在殿中昏倒了。呂大人緊急召喚我入宮,你今日先去岳母家中,等我從宮中回來再去接你!” 皇上龍體有恙,身邊更需要有信得過的人守候。呂濟良是錦衣衛都指揮使也是皇上最信任之人,此時守衛皇宮的人選自然是由他來調配。 明蓁自然是知道輕重緩急的,但依舊不放心陳霖淮的傷。 “你的傷……” “無事的,皇上已經召了太醫,應是沒什么大礙。此時應是無人敢闖宮造反的,呂大人也是以防萬一?!?/br> 不動刀劍,他的傷口自是無礙。 即是這樣,明著也就不耽擱他去做正事,和他道別以后,隨著母親一起回了家。 到了晚間,姚思禮先行回到家中,明蓁和周氏忙問起宮中的情形。 “皇上已經醒了,太醫說是這些日子以來皇上進膳過少,身子受損所致。百官一起跪求皇上以龍體為重,祈雨之事可以另想對策?!?/br> 姚思禮甚是憂心,“皇上此次暈倒,朝中也是人心惶惶,不少人又重提立太子之事,反倒是旱情和糧價無人關注?!?/br> 這些官員口中說著是為江山社稷著想,但其實不過是為了爭從龍之功,只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罷了。 隆成帝自然更是明白這些,他將百官和后宮眾人遣走之后,只留三皇子和四皇子在身側侍疾。 四皇子一臉的擔憂,“父皇千萬保重龍體,有事只管吩咐兒臣去做便是?!?/br> 隆成帝看著面前中氣十足的兒子,輕笑道:“你這些日子一直陪著朕茹素減膳,也是受苦了!” “兒臣不苦,兒臣只恨不能替父皇分憂,求下甘露來!” 隆成帝并未多說什么,又看向自己的三子。 見他面上還是一貫冷淡的模樣,不由在心底嘆了口氣。 “如今祈雨不成,你們二人有何法子?” 四皇子忙搶先道:“兒臣愿意代替父皇繼續茹素減膳,以求感動上天,早日解了旱情!” 皇上并未表態,又問起三皇子。 “景兒,你的想法呢?” 第104章 景王在平州這些年, 對民生艱難有了更深的體會。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久旱無雨,勢必會影響田地收成, 普通百姓的日子只會更難維系。 如今皇上問起祈雨之事, 他并不認為靠著祭天祈雨便能感動上蒼。天下旱澇災情多不勝數,為保百姓生計, 便要早做打算,開挖水渠興修水利, 防澇抗旱。 這些年,他在平州也命地方官吏多做這些事。正因如此,近些年來平州雖也曾遇到天災,百姓受損卻并不太大。 但興修水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如今京中因為久旱百姓人心惶惶, 最要緊的便是要穩定糧價、安撫人心。 “久旱無雨, 非但皇上有失, 民間定是也有怨氣觸怒上蒼。兒臣以為可以嚴懲貪官污吏,清查冤獄。更要嚴查京郊各縣jian商囤積米糧, 哄抬糧價之事,以解百姓之苦?!?/br> 景王的話音落下, 隆成帝還未曾表態, 四皇子忙開口駁斥。 “三皇兄這話恕我不敢茍同, 父皇登基以來, 一直勤政愛民, 治國有方,何來有失?況且我大燕君臣一心, 國泰民安, 又哪里會有那么多的jian佞小人?!?/br> 景王嗤笑一聲, 看向四皇子的目光滿是不屑。 “四弟這話還是留到父皇萬壽之時,再作一篇文章來歌功頌德吧!” 聽景王提起作文章之事四皇子有些心虛,太后壽辰之日,他所獻上的那篇詞賦讓他在朝中文官中得了不少聲望。 景王特意提起他不由疑心景王定是知道了他找人代筆之事,頓時羞惱起來。 “三皇兄,你身為臣子,怎可對父皇如此不敬?你是在質疑父皇的賢明嗎?” 景王不以為然,對著皇上施了一禮。 “父皇既是問兒臣的意見,兒臣自是要據實已告,至于如何行事,想必父皇自有決斷?!?/br> 隆成帝神色凝重,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景兒所說甚和朕意,只是清查冤獄,查辦jian商都是大事,須得有得力的人去辦,景兒可愿為朕分憂?” 景王微愣,這些雖是他有心要做的事,但是沒有料到皇上會這么干脆地就交給他。 “兒臣領命!” 見狀四皇子也急了,忙跟著表態:“父皇,兒臣也愿為父皇分憂!” 隆成帝面上很是欣慰,“好!既如此,你便代朕繼續素服減膳,以敬上蒼!” 四皇子心中一滯,很是不平。憑什么沐景川能參與到前朝的政事,而他至今還是一個沒有封號的皇子。 心中雖有不甘,四皇子依然隱忍不發,甚至更為恭敬。 “兒臣謹遵父皇旨意!” 第二日,皇上未曾上早朝,卻命人在殿中宣讀了圣旨。命景王清查京中的沉積舊案,大理寺全力配合。命戶部嚴查京郊糧商哄抬糧價之事,嚴懲不法jian商。 這道旨意一下,朝堂上一片嘩然。 明蓁也萬萬沒想到,這道旨意竟把她父親和陳霖淮都牽扯了近去。 戶部的官員對查辦糧商之--------------麗嘉事也是相互推諉,大家都知道此事多少和張家有些干系,誰也不想趟這趟渾水,戶部尚書李大人只得將此事交給姚思禮去辦。 姚思禮本就耿直,當年寧愿丟官也不肯向權貴低頭。如今得了皇上的重托,更是盡心盡力,一心撲在了公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