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在經過昨晚和今天連續多小時的上冰練習后,這只腳腕的傷勢反而減輕了,里教練抬起頭:“你不覺得有需要向我解釋的事情嗎?” 吳妤裝傻:“什么?” 有了棉花糖,吳妤現在對落冰的擔心為零,她一次又一次地起跳,只想確保高度和遠度能轉足三圈。進入的速度應該如何,怎樣收緊身體使轉速更快,空中如何保持軸心…… 甚至轉嗨了,還想轉個四周試試。 她也知道正經跳躍不是這個練法,但一下子進入到多周跳躍練習,興奮的心情沒有抑制住。 被喊停的一刻,她就知道接下來的對話大概是怎樣的,只是沒想到主教練上來就讓她脫鞋。 她把冰鞋穿了回去,有種久違的被導師訓話的感覺。 里教練沒有糾纏她傷勢的問題,只是說:“我和你說的你都照做了么?” 吳妤誠懇地搖頭:“沒有?!?/br> 里教練看著她一副謙虛又厚臉皮的樣子,無言以對。 半晌,他說:“去吧?!?/br> 吳妤如蒙大赦,又回到場中,這次決定好好練。 之前她一次一次摔進棉花糖中,起初痛感很強烈,但摔的次數多了痛感顯著減輕,再到后來變成傷處麻辣辣,不再是那種令人無法忍受的了。她知道自己在一次次摔倒的過程中,傷口也在不停的療愈著。 看似她是摔了一跤又一跤,其實所有的傷勢都在好轉,身體越來越輕松。這也是她亂跳,故意想摔進棉花糖的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免傷很好,但摔倒后每次還是要自己從冰面上爬起來這就有點麻煩。特別摔的次數多了,反復爬起來,重心從低到高地做功也是很累的。吳妤想,如果有那種機器可以瞬間把人從摔倒的狀態復原到站立的起始狀態就好了。 她想得真美啊。 不管怎么說,來練正經的吧,盡量減少摔倒。 3S和1S在起跳姿勢上完全相同,但發力的大小、身體收緊的程度等都是不同的。 左前外轉三,向后,結環收緊,沉膝!胯、膝、腕同時發力,起! 她收回右臂,雙手交握牢牢放在胸前,轉速飛快。這讓她又體驗到了自己在床上當小陀螺的感覺,但是軸心要控制好——在一段明顯的位移后,三周轉完,落冰! 刀齒觸冰,刀刃接觸冰面,右腳踝與右膝蓋的沖擊力傳來。很好,腳踝沒有出現鉆心疼痛,相反穩穩地支撐住了身體,滑出—— 當這個3S成功后,吳妤快樂地用揮鞭轉的姿勢連轉了十來圈。 然后,馬不停蹄地進入了3Lo的跳躍。 這次更加順利,右足向后滑行,雙腿交叉,左足滑行,結環收緊,起跳~三周之后,右腳足周落冰,左腿隨之蕩開浮足后抬,完美! 里教練凝視著場內,前方的女孩兒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成功落冰了3S和3Lo。 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嗎? 他也不必多問,反正異世界的來客嘛。 里教練曾經也是一名花滑運動員,自他退役后,他的人生里就橫亙著一個巨大的困惑。 為著這個困惑,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答案時,曾試圖從弟子吳雨的身上去找,但是也失敗了。 這個困惑就是,明明一切都向好發展卻突然遭遇了失敗,而一旦遇到失敗后,為什么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扭轉結局?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里,他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但就在某一天,他的命運以一種不可理解的方式出現了偏差,然后就徹底墜機了。至少他本人認為是這樣。 灰心失落的他在野冰場上撿到了十二歲的吳雨。 他觀察了她半個月,這小孩每天都來露天滑冰,會一周跳和兩周跳,但只會后外點冰一種。他第一次看到她時她正在練3T,沒有老師,摸爬滾打,半個月都沒有跳出來,但還在孜孜不倦地練。 他好奇,問她:“你為什么一直跳?” 她很肯定地說:“鄧老師說我有天賦?!?/br> 他的心臟一緊:“哪個鄧老師?” “就是白頭發的鄧老師,”她指著自己的嘴角邊,“這里有一顆痣。是她教我跳一周跳和兩周跳的,我沒有錢去上課?!?/br> 他深吸一口氣,果然。 眼前的小女孩或許不知道,她口中的鄧老師是本國花滑圈的奠基人之一,桃李滿天下的人物。她把自己的一輩子奉獻給了教練事業,退休后常駐野冰場,搜索好苗子介紹給專業教練,將他們帶進花滑的大門。 這是項很燒錢的運動,對于沒有錢做基礎訓練的小孩子,鄧老師會親自指點一下。只是她年紀大了,精力顧不過來,當不了專職教練。 小女孩的1T、2T都很熟練,至于為什么3T練不出來的原因,他很了解。 因為鄧老師就是他的啟蒙教練,在一個多月前過世了。 那天,他忽然生出了一個沖動。 他要做教練,在這個小女孩身上再試一次。 當然,后來的情況所有人都看見了。 怪異的教練搭配鋼筋似的小少女,形成了一對訓練不要命的瘋子組合。在青少組所向披靡,在成年組折戟沉沙,最近這一兩個賽季,看上去要墜機了。 就在他幾乎認命了的時候,三天前,這個女孩兒出現了。 她帶來的答案,輕而易舉地解答了他長久以來所抱的困惑。這個答案是如此離奇,她說這里是一本書,主角是吳雨的對手,吳雨是配角,而自己是配角中的配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