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吳妤很莫名:“有事嗎?” 此女又往前了一步,略有猶豫后,竟對她說:“吳雨,你不認識我了嗎?” 吳妤:…… 這是什么發展,原主的老熟人?讓她上哪兒認識去啊。 不過一般能這樣問的,不會和原主熟到什么份上。 靜觀其變,吳妤做了個微微質詢的表情。 對方臉上浮現出了滿滿的尷尬,像是有種自作多情的羞赧。她克服了一下,才鼓起勇氣道:“我是羅晴?!?/br> ! 吳妤超強的記憶力瞬間發揮了作用。 她并不是在原主的日記里讀到過這個名字,而是《冰上精靈》的小說中出現過這個人。 如果是修羅的羅,晴天的晴,那這女孩就是席叢柔成為專業選手第一年,國內當時的女單三號。 那這個人倒是有點來頭的。 四年前,席叢柔6月30日的生日,正正好好卡著年齡進入成年組,而那正是一個冬奧賽季。① 上個世紀,華國女單曾在國際賽場驚鴻一現,可沒多久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斷檔。千禧年后,國家有意培養人才梯隊,基層青少年選材工作蓬勃開展,一群各有特色小女單的冒頭,令當時失望已久的冰迷們看到了希望。 在上屆冬奧會的四年周期里,華國女單多年努力終于有所收獲,不僅在青少年組出現了世界級的彪悍娃子,是的此人就是原主;在成年組也同時有了2-3位可以進入大賽自由滑的選手,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應。 然而就在此時,女主角席叢柔從天而降。 席叢柔對職業花滑發生興趣的那會兒,原主正在青少組嶄露頭角,以14歲的稚齡先后將青少年大獎賽總決賽和世青賽的兩塊金牌收入囊中,被視為華國女單未來的希望。 席叢柔很不高興,她本來就比原主大2個月,若再從青少組比起,把青少組的牌子全拿了也沒有意義。要贏得徹底,她就要以大魔王的姿態直降成年組。 這一個冬奧賽季,原主因出生日期稍晚兩月沒趕上趟,席叢柔面對的成年組對手分別是當時的一姐馮蓮、二姐喬思瑩和剛升組一年的羅晴。 從后面的發展來看,這三位算得上炮灰中的工具灰,但在當時,這三位,尤其是羅晴,給初入職業花滑的女主角造成了一點麻煩。 主要是冬奧名額的爭議。 這一段,就要將小說與原主的日記結合起來看,里面是有點問題的。 按小說所述,女主角該年11月在公園湖上滑冰走紅,驚艷冰協,決心破格將她收入麾下。在年末的全國選拔賽上,女主角排名第一獲得來年2月的冬奧會入場券。 注意,書中的表述是“全國選拔賽”,而不是更明確的“全國錦標賽”,兩字之差,貓膩全在里面。 根據原主日記,那一年她人在青少組,但對年末的全錦賽已經磨拳擦掌。誰知秋冬之際忽然爆發了全國性流感疫情,全錦賽被推遲到一月,后又因疫情尚未結束,且離冬奧會距離過近而取消。 于是公開的全錦賽就變成了內部進行的選拔賽。 當時,席叢柔還尚未亮相過任何比賽,公眾見過她成套的表演只有公園野冰場上的一個簡陋的短節目。所以當最終公布席叢柔為冬奧資格選拔第一名時,很多專業人士及冰迷的意見是很大的。 他們要求放出內部選拔的視頻,公開內部選拔的標準,但冰協一概不予回應。專業人士和冰迷如此反應,主要還是為了羅晴打抱不平。 這是因為,當年華國得到的兩個女單名額,正是羅晴在前一年的世錦賽上贏回來的。 當時,馮蓮、喬思瑩兩位女單選手在苦撐了一個半奧運周期后,迎來了剛剛升組的“小紫微星”羅晴。 按時間線算,羅晴是原主青少組的同期,她升組的前一年正是原主開始在青少組狂拿金牌的那一年。不過當時,羅晴應該在國家隊,而原主尚在俱樂部,所以她們認識但不熟的關系應該是成立的。 羅晴在16歲時升組,遇到了決定次年冬奧名額的那屆世錦賽。 那一年,華國女單有兩人可參加世錦賽,但冰迷對次年冬奧會的名額不抱什么希望。因為這一年,老將馮蓮狀態低迷,喬思瑩傷病不斷,與一年前她們意氣風發雙雙在世錦賽場貢獻出個人最佳而贏回兩個名額的狀態天壤之別。 所以,要靠她倆再去贏冬奧的兩個名額基本天方夜譚。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世錦賽前喬思瑩傷退,小將羅晴替補出征。 在一姐馮蓮壓力過大短節目摔得稀碎直接出局時,羅晴獨自一人晉級自由滑,在俄米日加等國強手如林的環繞中,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獲得第九,挽回了馮蓮失誤的影響,成功為祖國拿回兩張次年的冬奧入場券,成為了冰迷們口中的英雄。② 但不幸的是,在當年的休賽季中,羅晴因為發育體重迅速增加,身材變形,開始了她的沉湖之旅。 以她在商演中連后外點冰三周都摔得爬不起來的表現看,無論專業人士還是冰迷們都直呼可惜,遺憾她可能要與自己親手贏回來的冬奧資格失之交臂。 冬奧賽季開始后,久經沙場的馮蓮再度以全盛姿態回歸,無論資歷還是實力都拿穩一個冬奧會名額,剩下的那個名額,與發育關搏斗的羅晴火拼與傷病搏斗的喬思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