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手術室 第103節
剝離,抽吸,取出,這期間的時間像是馬拉松一般,消耗著所有人的精力與耐力。 但是霍元緯反而越來越興奮,甚至自發開啟了他期待已久的指教環節“林醫生,你覺得是神經內鏡經鼻腔蝶竇手術治療垂腺瘤好還是顯微鏡?或者說,你覺得神經內鏡比顯微鏡如何?它是不是更值得推廣?”霍元緯00年的時候在國外進修神經內鏡,一步步走到現在,對神經內鏡自然特別推崇,而新的治療方法從出現到實際落地,需要進過漫長的考驗,他一直想推行這個術氏,可九州并沒有對這兩種手術方式臨床實驗做研究,新的技術推進很難,所以他到越醫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關于這兩種術氏的研究對比。 只是隨著時間和項目推進,他發現九州和國外有一些不同,在臨床中治療的隨機化原則很難達到對比標準,而即便他通過醫院倫理會審批,患者家屬等等各方面的難題,他又發現一個尷尬事情,垂體瘤這類疾病,本就細分類別多,他如果要做統計學意義的比較,病例實在是太少了。 什么意思呢? 就是垂體瘤的大小,種類,包括為了治療病情他選擇手術切除的大小,術中入路的方法,這細分起來,個個不同,雖然他已經做了百例手術。 而且可隨著后續隨訪觀察的數據量差異變大,他更懵的是,從整體結果上來看,在國外治療效果明顯更好的神經內鏡,根據他現在的臨床研究并沒有占什么優勢。 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困擾著霍元緯,他擔心自己的項目沒有結果,也擔心自己刻苦學了那么多年的神經內鏡最后只是曇花一現。 林熙冬手里的動作沒停頓,回復還是很及時“霍主任知道疝氣修補術么?” 霍元緯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這個驢頭不對馬尾的回答,他有些不理解“當然,基本手術?!?/br> “那你會用人工網膜還是手工縫合?” “人工網膜啊,減少術中出血?!被粼暫敛华q豫,“早起也是學過手工縫合,但是不太擅長?!?/br> “只是如果是我,我只會用手工縫合,我能做到比人工網膜更快效益更高。但這是因為我有這個天賦,普通人需要要達到的話,可能至少做這類手術超過千例?!绷治醵呀浨宄晁心[瘤了,“我之前在幽醫的時候,跟著的醫生只會人工網膜,就是因為這個上手快效益好,畢竟他沒那么多時間去為窮人學習,而事實上,他也沒有做錯什么選擇,與其練習這個,不如多學一些其他術氏?!?/br> 霍元緯并沒有理解這個和他的問題有什么關系“所以,這兩者有什么關系?” “神經內鏡有不少優點,我認為它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是非常好的手術工具,但是對于我來說,沒有好與不好之說,關鍵點只對患者而言真實有效又經濟實惠?!绷治醵竺嬲f的話就開始有些犀利“我不知道霍主任做這個神經內鏡和顯微鏡項目對比的出發點是推廣技術還是利益導向?!?/br> “不同項目目的就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如果您只是為了推廣這個技術,做一個足量的前瞻性對比其實就夠了,項目的重點意義不應該是把這個手術方式研究透徹嗎?如果您做一萬例內鏡病例的整理,極少的并發癥極高的治愈率,足以證明這項技術值得推廣,不是么?” “但如果是因為這中間涉及的利益,抱歉,我認為這種為器械公司做的宣傳項目研究,或者為了水論文而做的努力,有點浪費資源?!?/br> 林熙冬說話一點也不客氣。 手術室瞬間安靜下來。 大約五分鐘后。 霍元緯非常認真地說“所以神經內鏡是非常好的手術工具?” 至少百年內,神經內鏡算不錯的小創新吧 系統特別委屈參與到了話題,林熙冬已經很久沒找他交易了。 林熙冬稍微愣了一下,她剛剛是誤解了什么?但是聽到特別積極的系統,無奈安慰“肯定啊,至少百年內,這個技術值得學習掌握,就如同現在我們有那么多個顱腦入路方式一樣,多掌握一個,就多一個機會治療?!?/br> “那就行,我那個項目到時候稍微轉變一下方向,之前想叉路了,那問題不大?!被粼暯K于處理完腫瘤,“我這邊清理好了?!?/br> 林熙冬手速快一些,還做了部分修補止血工作“你直接縫合,這邊蛛網膜太薄了,我要進行二次修補?!?/br> 不然后續破裂就會出現腦脊液復發。 其實原本計劃是兩個人同步進行修補,不過現在顱內有一些小問題要處理,所以林熙冬是直接變更了手術方案。 “好!”一個好字,愣是聽出了千軍萬馬的麻將碰杠感。 霍元緯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這么爽過! 這一聲好幾乎用盡了丹田之力。 手術已經比他想象之中順利,即便鞍上蛛網膜塌陷,即便有蛛網膜大出血,可霍元緯卻感覺已經完成了一萬臺手術,像是夏日里剛打完球后灌上一口冰雪碧,整個人都有些顫動。 尤其是他走出自己的一個誤區,神清氣爽。 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努力板起了臉,“你難道看不出來我家里有礦么?我的眼鏡是威爾士家族獨家制定,三百多萬一副,根據我的臉部模型做的眼鏡,怎么可能為了那么點科研費給他們打工?” 林熙冬也是差點被這聲好給嚇一跳,幸好目前最難的出血點和剝離已經處理,就是聽到后面有些酸“霍主任,我現在不太想和你說話?!?/br> 繼卓主任之后,她終于意識到,原來不是當醫生有錢,而是有錢人才來當醫生。 這邊,林熙冬為這個患者做手術收尾,另一邊,兩天前鋼筋貫穿的患者終于蘇醒,他扛過了感染那一關,危險期算是熬過。 “我還活著?”鋼筋貫穿上的患者名為商鵬,他睜眼的時候感覺完全是不可思議。 icu的護士很少笑,但是一般這樣即將康復離開她們科里的患者,笑意盈盈“活著,鬼門關拉過來了,你自己也很棒,按照現在的身體指標,等下就可以轉普通病房,下周沒準都可以出院了?!?/br> “謝謝?!鄙贴i眼眶已經泛紅,“我錢?!?/br> 他十多歲的時候,父母就去世,被叔叔有一頓沒一頓養著,成年后就出來打工,非常清楚自己的經濟條件。 “嗯?!鄙贴i悶聲應下,“謝謝,謝謝你們?!?/br> icu外,周倩是看著護士移除掉患者身上的氣管,想著這名患者腎功能的病史,捏緊了自己手里的論文走向了劉陽的辦公室。 泌尿科有內外之分,劉陽作為副主任待管著一區病人,而作為進修的周倩,她的帶教老師便是劉陽。 “劉主任,這兩篇論文,一篇是完整的,另一片是我想做的項目開題,您覺得如何?”周倩化了淡妝,用來遮住眼底的黑眼圈。 原本大眼睛或許因為熬夜,稍微有些失去神采,但依舊美麗動人。 劉陽看著論文的標題,純英文,《特殊倒刺縫合法在復雜性腎貫穿傷的應用》,《縫合法對創傷性腎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兩篇的第一個名字就是他劉陽,緊接著才是周倩,而后面才寫著林熙冬他們。 周倩是越市周邊的市三甲過來的進修醫生,今年29,雖然可能在越醫資質比較普通,但是從原先醫院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潛力的年輕醫生,尤其在論文整理和學習思考上,有很強的實力,所以才能獲得這樣的進修資格。 這次進修,也是周倩升副主任之前的一個重要經歷,而具有價值的論文,同樣也是她在晉升之前必須擁有的條件。 劉陽花了十多分鐘大概瀏覽完后,很快就理解其中的意思“這個病人在急診icu?!?/br> 這是急診的病人,如果沒有病例,就沒辦法支撐論文。 其實手術的時候,劉陽認為應該直接切除損傷的腎部位,最后是林熙冬在后半段協助上手做了腎損傷縫合,而且用到了一個特別的倒刺連續縫合法。 這個方法能減少打結,也就減少了不少手術時間,而腎部分的出血量控制很好,對患者而言損害也減少,對于腎外科來說,是一個創新和進步。 劉陽當時看到這樣特殊縫合的時候,就感覺這種縫合未來絕對可以應用在腎損傷手術甚至腎腫瘤方向,在術后也是重復看學習,有一些領悟,但是他沒想到周倩卻已經吸收完,甚至直接寫成了論文。 “患者已經熬過感染期了,可他有慢性腎炎終合癥,后續主要的治療護理還是我們泌尿科,可以轉到我們病房?!?/br>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去忙吧,論文放我這里,我想想?!眲㈥枦]直接說什么。 “好的,那主任我去忙了?!?/br> 第114章 劉陽從牛文光那邊過來的時候,就看到手術室過道一個短袖唐服的男子拉著林熙冬袖子,反復說著感謝的話語,情緒還有些難以控制。 林熙冬只要手反握住安慰,但語言其實有些冰冷:“患者只是手術還算成功,實質的身體損傷還是要等這兩天icu他自己抗不抗的過去?!?/br> 手術成功后,實際上最大的難題還是患者身體能不能扛過術后的風險感染期。 “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碧K迨抹了眼淚,他這半年流淚比他前半生加起來都多,但是他真控制不住。 “您現在要好好休息,后面還需要精心照顧,他視神經畢竟有些受損,后續視力的恢復還是有風險……” 劉陽直到看兩個人聊差不多,才在不遠處開口:“林醫生,有空?” “有。那個我這邊有事情,蘇先生這幾天一定要好好休息?!碧K迨眼里的憔悴一看就知道許久未睡好,林熙冬再次叮囑后,就小跑走到劉陽旁邊。 面對家屬的感謝,確實在林熙冬這邊還不如手術的成功來得放松,畢竟前者還要考慮溝通情緒,林熙冬摸著脖子,跟著劉陽一同往外走:“是有什么事情?” “上次手術的倒鉤縫合,我們科里有人向你申請過論文授權么?”劉陽作為泌尿科的主任,是聽過林熙冬曾經幫過一些主治醫生做手術,“你那天做的腎縫合技術,是你自己創新的縫合技法么?” 臨床手術和實際論文撰寫是可以分開的,只要能夠講清楚對應的來源就可以。 也就是說,助手是可以幫主刀寫論文的。 周倩的第一篇論文《特殊倒刺縫合法在復雜性腎貫穿傷的應用》算是復雜創傷手術穿插出來的分支,劉陽本就是主刀之一,也是實際負責腎損傷的主刀,只做這部分的探討應用,作為論文主要人其實并沒有很多問題。 但關于第二篇《縫合法對創傷性腎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雖然只是作為開篇沒有實際研究意義,但也有可能侵犯林熙冬的權益,雖然因為縫合來源是林熙冬,周倩還特意掛了她的名字,但獨創性縫合法,對于外科醫生是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縫合法,對于醫生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果,怎么可能那么輕易給別人搶先發布。 雖然縫合法沒有專利之說,可對方畢竟是院里的醫生,而且還是深受倚重的天才醫生,他不可能為了兩篇論文得罪一個有技術也有后臺的醫生。 而最關鍵的是,這篇論文劉陽放在論文第一個位置,可上面掛的名頭是通訊作者,并不是一作。 周倩巧妙的地方就是在這,她看似第二個位置,但實際她還是論文的一作。 論文作者是有順序說法,一作和通訊作者是論文的兩個主要核心,一作代表了文章的執行人,通訊作者則是文章的負責人,周倩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作,意思是如果這個項目展開,她想要作為真正的執行人,而且愿意把這個成果給到劉陽。 畢竟通訊作者才是這個論文核心。 林熙冬想起之前郵箱里的一篇腎貫穿傷和鋼筋創傷論文,作者不僅自己寫了,還直接幫她寫了一篇貫穿傷,不過她當時是直接拒絕,甚至給到一些建議:“是一個叫周倩的?她……論文很積極,但是沒有對應能力的醫生來寫論文,我不贊同。另外,這個縫合法也不是我原創的,是施耐德教授之前做腎腫瘤手術做的研究,論文還沒發表,他給我看過后,我做了一些優化,大概過段時間會發表,到時候我會在院里做一趟分享課,你們可以來一起學習?!?/br> “好的……”劉陽自然知道施耐德教授是誰,“不管怎么樣,還是非常感謝?!?/br> 也聽出了林熙冬的拒絕之意。 隨后,林熙冬回憶起收到的論文質量,以及對應手術結束的時間,對方確實花了不少經歷,不由提醒,“我大概看過她的論文,做了功課,學習理解能力也很強,但既然想發布論文,就需要真正掌握這個技術,再做細致的拆分講解,才更有意義,您做為導師,應該好好指導?!?/br> 周倩的努力在林熙冬眼里還是值得肯定的,手術第二天就把整個病例和縫合法做了一個系統性梳理,這樣刻苦努力的精神其實是非常好的品質。 只是隨著林熙冬現在醫學技能的進步,剛好也在為科研做準備,深入是了解一些國內外論文,就發現這篇論文本身根本沒什么意義,像是為了一些表面任務而做的努力,她并不鼓勵這種事情。 其實簡而言之,周倩只是看到了手術怎么做,卻還沒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 “好,我知道了!” 劉陽當場老臉就有些炸紅,一點都不帶停留匆匆離開這里。 * 一周后,是某個普通的工作日。 越州第一論壇醫學板塊,一大早一個帖子就被頂了起來。 《越醫腫瘤中心我支持,但是!誰來告訴我林熙冬是什么玩意?》 起因便是越州腫瘤中心在越醫的官網開辟了新板塊。 主要是介紹腫瘤中心副主任以上的醫生。 負責人戴菁和普外張逸作為兩個領頭人,放在第一排,照片也是最大,履歷背景自然沒有任何疑問,尤其是戴菁,越醫的大山不管是醫學行業中,還是在家屬患者心中,都有威望。 下面根據內科和外科,還有腫瘤的位置作為細分,像是消化道、肝膽等等,不少老教授也在這里掛牌作為顧問。 但是首頁一大片德高望重的醫生中,有一張特別年輕的臉龐,雖然放在最下面,可也是腫瘤中心的特邀顧問。 也就是林熙冬,腫瘤中心特邀顧問醫師,現任急診主治。 2010年越州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畢業,同年破格受聘為越醫急診主治,擅長骨科、普外、神外、介入等多領域的急診手術治療,師從牛文光、王德明、卓峰、揚琴教授,參與編撰《骨科手術學》,核心期刊超過10篇,完成超過100例斷指再植手術,完成多例復雜急診創傷手術…… 這些看起來好像很厲害,但是和別的教授上千例病例,各種職稱,國內外進修歷史,林熙冬的履歷明顯薄很多。 那自然就會被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