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書迷正在閱讀:圣誕節,請閉眼[循環]、關于男神事故體質的調查報告、最強全能神醫、你從夜色而來、莫比烏斯、是小姐尋愛記、你親起來有點甜、許你嬌縱、一周目失敗后二周目的他們黑化了、女O裝A和男A裝O聯姻前后
“知道~知道~”小道士在太子的懷里,瞧著太子身上的氣息還是壓抑著,“二哥,你和瀟灑一起打坐念經哦?!?/br> 太子:“……好?!?/br> 瀟灑領著太子,在書房的一個暖閣里坐下來:“師兄說,念經時候的經堂、打坐,都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心到。二哥跟著瀟灑來哦?!?/br> “好~~~” 太子不知道十九弟的想法,但他也知道十九弟感知敏銳,估計看出來他情緒不穩了,心里頭感激,雖然不抱希望,還是凈了手,換了一身道袍,盤腿坐好在炕上。 但見兄弟兩個嘴里動著不停,也沒有木魚的,就這樣念著。瀟灑眼睛半和,專心致志,不一會兒太子被他引著,一時還真的放下所有的煩心事,清心靜心。 此時的澹寧居里,皇上和大臣們商議好,有刑部和都察院開始審理徐家科舉舞弊之案,至于謠言,皇上右手轉動十八子菩提佛珠,眼睛微合,緩緩道來:“朕這些年,一直對讀書人優渥有加……” 沒人敢說話。 皇上:“張廷玉,你來說,大唐首創科舉制度,到宋朝逐步完善,宋朝對科舉舞弊,怎么處理?” 張廷玉“刷”地站起來:“回皇上,宋朝采取連坐制度,將全國考區劃分,一個區內一旦發現一個人科舉舞弊,則這個區的所有讀書人都取消當年的科舉資格。如果發現一個考生作弊而其他人沒有舉報的話,這個區的所有考生都會受到牽連,同樣取消當年的考試資格?!?/br> “元朝?” “類同宋朝?!?/br> “明朝?” “回皇上,到了明朝,科舉制基本固化,法治更加嚴明,考試作弊一旦被抓,一般都是發配邊疆。流放并不是終身,只流放三屆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也就是說作弊者要在邊疆呆九年?!?/br> “如今?” “回皇上,……如今科舉舞弊之風盛行,幾次打殺,都剎不住這股風氣,急需朝廷拿出來一個新方法。然臣等面對如此情景,卻沒有給君父分憂,是臣等失職?!?/br> 皇上面色嚴厲。 下面的人都噤若寒蟬。 張廷玉,終于將皇上心里的這句話說了出來,臉色發白,極力站穩自己。 好一會兒,皇上輕輕一嘆:“張英啊,你有一個好兒子?!?/br> 張廷玉的眼淚“刷”地出來。 張廷玉不到四十歲的年紀,目前官位不高,卻是做了好幾年皇上的南書房行走,皇上這是明擺著,要培養張廷玉做接替陳廷敬的宰相:張廷玉的個人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皇上懷念早逝的老臣張英,張廷玉的父親。 張廷玉默默地擦眼淚,一番話說了出來,上報皇上的恩,下報百姓供養之情,作為一個讀書人,第一個革了天下讀書人的命,他只能默默地流淚。 落針可聞的寂靜中,皇上問:“阿靈阿,你說說,這次的事情,怎么解決?” 阿靈阿站起來,掏出來準備好的答復:“回皇上,皇上仁慈,然他們不知道珍惜,自當嚴懲。臣記得,順治十四年丁酉,也是南京的鄉試科場,正考官曹本榮、副考官宋之繩和其他幾位考官公然在考場內互相翻閱試卷,按照事先擬好的名單取人,被人告發。朝廷查實后,先皇下旨將涉事官員立斬、抄家!” “先皇下令南京鄉試所有的秀才進京,有他老人家親自看著重新考試,每一個考生身邊有兩個八旗兵看守,三天三夜陪著,有沒有真才實學,一考便知道?!?/br> ?。?! 阿靈阿的話里殺氣騰騰。 在座的人都是沉默。 皇上不斷地轉動手里的佛珠,陷入沉思。 這件事鬧開了,南京鄉試重考是必然的。在座的人都擔心的,此舉會帶來的其他問題,一旦朝廷下令重考,天下嘩然。朝廷要安撫民眾不說,江北江南,江南內部讀書人不同的派系,必然也會鬧起來。 順治十四年,重考開始,好多花錢買的舉人就露了餡,每一名舉人都由兩名侍衛持刀挾護,由先皇親試。最終篩除了二十五人,全部被判死刑,先皇不忍心,天恩浩蕩赦免了他們——“俱從寬免死,各責四十大板,流徙尚陽堡”。 不過沒過多久,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江南鄉試又出事了。 江南鄉試上榜舉人120人,多為“名士子弟”——這里的“名士”其實就是明末東林黨那群人。自然引起輿論不服:都改朝換代了,憑什么掌控朝政的還是你們? 江南中下層民眾議論嘩然,風波很快鬧到北京城。先皇脾氣剛硬,東林黨在他的眼里,就是一群“水太冷”的人,高興于他們投降大清,也看不起他們的沒有骨頭,下令所有舉人全部押進北京,依然由先皇親自考試,身邊都有軍校持刀監視,不合格的就直接下獄。 結果,只有一人三試皆優,評為解元,剩下一百一十八人全部不合格!這個作弊率和通過率是極其聳人聽聞的!先皇大為火光,主考官方猷、錢開宗斬立決,妻子家產籍沒入官;其余葉楚槐等南闈全部考官18人立即處以絞刑,妻子家產籍沒入官。其余被控告有“關節”的新舉人,各責打40大板,家產籍沒入官,父母、妻、子流放寧古塔。 這就是要所有人至今一提起,就感到頭皮發麻的丁酉大案。 當然,先皇此舉是很有效果的!在他老人家駕崩后的多年,提起來還是震懾力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