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盛元洲一聲令下,二十萬盛軍連夜開拔,退守高地。 “快點跑,再快點!” 將軍們親自騎馬催促,“鄭水馬上來了,再不跑快點,你們都得死!” 可二十萬盛軍不是一個小數字,而是二十萬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頭的龐然軍隊,半個時辰,并不足以讓他們全部撤離,當前鋒軍抵達高地之際,洶涌咆哮著的鄭水便鋪天蓋地而來,頃刻間將隊伍末端的軍士們卷入洪水之中。 “洪水來了,快跑??!” 將士們倉促逃竄。 但是已經來不及,呼嘯而來的鄭水像是能吞噬一切的巨大怪物,在將士們掙扎著逃生的那一刻,便徹底澆滅他們求生的希望。 水,哪里都是水。 這個世界仿佛只剩下水與浮尸,在天地之間蕩滌著亂世的罪惡。 相豫閉了閉眼。 姜貞面無表情,靜靜聽著斥衛的戰報。 斥衛道:“二娘所料不錯,二十萬人,只活了不足五萬人?!?/br> 這樣的勝利似乎來得很容易,不費一兵一卒,便讓盛軍再無可戰之力,可盡管如此,這樣的戰報卻讓周圍所有人都陷入沉默,他們抬眼看著一河相隔的鄭地,那里已變了模樣,曾經刀槍如林,曾經的寒甲如霜,如今已變成漂浮在洪水之上的一具具尸體,濃烈的尸臭味隔著鄭水飄過來,幾乎能讓人把隔夜飯吐出來。 在這種環境下說戰報,對個人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饒是斥衛見慣尸山血海的場景,乍見浮尸千里,面色也有些不大好看,皺了皺眉,往一邊側了側身,才繼續說道:“如今這五萬人困在高地,糧草只夠用五天,五天之后,若不投降,便是死路一條?!?/br> “那便給他們五天時間?!?/br> 姜貞聲色淡淡。 興亦苦,亡亦苦,對于百姓們來講,無論他們生在盛世還是亂世,都是一樣的苦。 太平盛世時,他們是被高官權貴們踐踏的牛馬,盛世江山圖下面是累累白骨。 而天下大亂時,他們更是人命賤如草芥,上位者一個不計后果的決策,便能讓他們再也見不到明日的太陽。 姜貞鳳目輕瞇,看著面前的慘劇。 ——這樣的日子,她真的過夠了。 她會結束這一切。 骯臟的世道,不公的待遇,視底層百姓如草芥的權貴與執政者,一切的一切,都會被她打碎重建。 “我們會在這座廢墟上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br> 身后突然響起相豫的聲音,“一個屬于所有人的世界,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br> 姜貞眸光微動,身上的肅殺之氣陡然盡消。 “二娘,我們會做到的?!?/br> 相豫對姜貞說道。 姜貞輕輕一笑,“我知道?!?/br>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她一直知道,他們能做到。 但盡管如此,在看到數以萬計的人無端送命時,她還是會不可避免被觸動。 · 同樣被觸動的還有盛元洲,山丘下是連綿不斷的浮尸,山上是餓得拿不起刀劍的將士,他從將士們面前走過,能清楚聽到他們肚子里咕咕叫的聲音從強烈到漸漸無聲——他們已被餓到極致,連肚子咕咕叫的力氣都是一種奢望。 他失敗了。 敗得如此慘烈,如此狼狽不堪,與他設想的敗亡完全南轅北轍。 自從他踏出鄭地的那一刻,他便從未想過再活著回去,他會戰死疆場,與大盛共存亡,以自己的寧死不降撐起大盛最后的脊梁,他的死當是壯烈的,可歌可泣的,哪怕是個失敗者,他的精神與氣節也會流傳千古,為后人唱誦。 但是沒有,他沒有那么體面的退場,更不會有寧死不降的氣節,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一個連自己的心腹愛將都無法約束的失敗者。 “王爺,我們縱然是活活餓死,也不會投降叛軍?!?/br> 將軍舔了舔自己干裂的嘴唇,聲音虛弱道:“為王爺死,是我們的榮耀,更是我們的宿命?!?/br> 盛元洲笑了一下,“死不是榮耀,是懦夫?!?/br> “你們這么年輕,怎能去做懦夫?” 將軍微微一愣,“王爺,您的意思是?” “降了吧?!?/br> 盛元洲環視著周圍饑寒交迫的將士們,聲音緩慢而沉靜,“你們是本王最出色的將士,將士的宿命是蕩平亂世,重塑九州,而不是為一個腐朽不堪的王朝陪葬?!?/br> 將軍的眼睛瞬間瞪大了,“王爺,您這是什么話?” “大盛開拓盛世,威加四海,怎會是——” “降了?!?/br> 但他的話并未說完,便被盛元洲打斷,往日里永遠虛懷若谷氣定神閑的賢王微抬眉,眼底滿是疲憊之色,“本王說,本王想讓你們投降?!?/br> 將軍臉色驟變,“王爺,末將誓死不降!” “王爺,末將是被您撿回來的孤兒,末將的這條命都是您給的,怎會為了活命去投降?!” “末將也一樣!” “末將愿為王爺死!” “末將誓死不降!” 將軍們的聲音此起彼伏。 盛元洲靜靜看著他們,聽著他們一句又一句寧折不彎的豪言壯語,疲憊雙眼緩緩轉動著,想要將他們的模樣一一印在腦海。 這些都是與他朝夕相伴的將士們,他們的忠心無可置疑,哪怕他叫他們去死,他們也會毫不猶豫。 ——可是,他只想讓他們活著。 “讓你們投降,是本王最后一道軍令?!?/br> 盛元洲道。 他的聲音并不大,卻讓喧鬧聲音突然停止,所有人如遭雷劈,一臉呆滯看著他,他們在質疑,在震驚,在不可思議他怎會叫他們投降?! “姜二娘與相豫是一代明主,他們會還天下一個太平?!?/br> 盛元洲平靜說道:“你們跟著他,去看一眼你們從未見過的昌寧盛世?!?/br> 至于他,才該寧死不降,為大盛陪葬。 ——他是大盛的王,他便該與大盛共存亡。 長劍陡然出鞘,鮮血噴涌而出。 眾將瞳孔微縮,去搶那柄被盛元洲用來自刎的佩劍,可是已經來不及,他不曾把長劍送入胸膛,而是自己的脖頸,他沒有給自己留半點后路,他要自己死得徹徹底底,毫無可救之機。 有人死死捂住盛元洲的脖頸,想讓那鮮血不要再流出,可是沒用,獻血仍從他指縫里流出來,頃刻間將他身上染得血紅一片。 “王爺!” “王爺,您不要嚇我們!” 眾將跪倒在地。 盛元洲閉了閉眼,意識越來越淺。 他是習武之人,怎會不知長劍入胸不一定會死? 他知道的。 是他舍不得懋林死,是他自己有私心,那是他帶在身邊視如己出的將軍,他做不到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樣要懋林自刎他面前。 他希望懋林經此一事后痛改前非,隱姓埋名好好過日子,而不是與之前那樣,為了虛無縹緲的勝利,將中原之地乃至鄭地的百姓都不放在眼里。 可是懋林沒有,懋林義無反顧走在禍國殃民之路,至死沒有悔改。 ——終究是他執念太深,才會導致懋林如此,倘若他不曾把平叛中原挽救大盛的話時刻掛在嘴邊,懋林怎會走上這樣的一條路? 懋林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將軍,懋林之過,便是他之過,抵賴不得。 想要挽救萬民于水火的人最終卻讓將士與百姓葬身水患,這何嘗不是對他的一種嘲諷? 他從來不是挽大廈于將傾,扶狂瀾于既倒的擎天將才,他清楚知道自己誓死效忠的大盛有多腐朽不堪,執政者昏聵,從政者庸碌,狼心狗肺者紛紛秉政,可盡管如此,他還是會這樣的大盛付出生命。 他是大盛的鄭王,天子的皇叔,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去殉國。 “懋林……之過,由本王一人承擔?!?/br> 盛元洲自嘲一笑,聲音越來越低,“你們……莫學懋林?!?/br> “本王教出來的將軍,當……心懷天下——” 聲音戛然而止。 男人的話尚未說完,染血的手慢慢已滑落下來。 “王爺——” “王爺!” 將士們絕望大喊。 然而他已聽不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鐘,他交代著后事,眼睛看得卻是鄭地的方向,元菱已有月余時間不曾給他送信,可是鄭地有了麻煩? 想來大抵是的。 天子歲年少,但太后極善弄權,元菱心思單純,只怕未必是太后的對手。 元菱…… 他這一生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縱然死后見了長兄,也能說一句自己問心無愧,然而對自己的這個親meimei,他卻虧欠良多,縱然在九泉之下,也需睜著眼看她當世如何。 盛元洲艱難睜著眼,想再看一眼鄭地的方向,但是已經不能,生命的流逝讓他的瞳孔迅速在擴散,他尚未看到鄭地的天空,瞳孔內已是一片灰白顏色。 · “大哥,盛元洲死了?!?/br> 斥衛來報,“他死之后麾下將軍大半隨他而去,只有三個將軍沒有自盡,如今已向我們遞降書,準備投降?!?/br> 相豫眉梢微挑,“他的人倒是忠心耿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