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88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他想,等打完這一仗再休息,或許也不會讓法國造成太大的動蕩。 康熙想起十幾年前,他第一次和路易十四通信時,路易十四在書信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睥睨一切的霸氣和勇氣。 現在這個垂垂老矣的法國國王,只剩下了對王位的執著和失去權力的恐懼。 康熙看著現在的路易十四,仿佛看到了垂垂老矣的自己。 當自己失去了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思想,當自己雖然想繼續勤政卻因為身體原因只能怠政和妥協的時候,這個皇帝是不是當得有點可悲? 還好,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康熙最終放棄了與路易十四的交流,也沒有告訴路易十四,他就是遠在大清的路易十四的筆友。 康熙真的是一個很愛冒險的人。 他本來決定,如果路易十四能壯士斷腕,他就向路易十四透露身份,然后加深兩國貿易,互通有無,稍稍替法國減輕一些負擔。 康熙相信,擁有一個壯士斷腕的帝王的法國,在路易十四死前,都能讓大清有利可圖。他愿意付出一些投資。 但路易十四讓他失望了,他便走了。 路易十四不肯停戰,其他國家也只能打下去。 大清的使臣們仍舊徒勞無用地勸說各國國王貴族,大清的商人們協助各國稍稍有良心的貴族和國王運糧食。 讓大清人驚訝的是,大寒災蔓延整個歐洲,但德意志諸國賣給法國、荷蘭、英國的谷物,居然不比已經為這個大寒災“大市場”攢了十幾年家底的大清少。 誠然,大清的糧草還要用在其他方面。 比如支持遠征噶爾丹,比如平定安南叛亂,比如支撐大清海軍消耗……但有準備的大清,賣出去的糧食居然和毫無準備的、同樣遭遇大寒災的德意志諸國幾乎打平,實在是讓人不敢相信。 康熙還以為德意志諸國有什么積攢糧食的奇跡,特意扛著嚴寒去考察了一番。 考察的結果,讓康熙沉默并憤怒了。 康熙雖算是一個在封建朝代勉強能說愛民的皇帝,但皇帝嘛,道德感就那樣,你要說多愛民,其實也說不上。只是愛民和統治穩定搭上邊,所以大部分封建皇帝才愛民。 就算這樣,康熙都憤怒了。 德意志諸國賣糧食賣得歡,他們的平民大批大批死在了寒冷的冬季。 康熙知道華夏亂世中,也會有人吃土、人吃人的慘劇。 他的治下,也有因為官吏盤剝和遇到水災、蝗災過不下去而逃進山里的人。 但康熙好歹還會賑災,還會想方設法讓那些把百姓逼反的人滾蛋。 德意志的貴族們只會派他們高貴的騎士們挨家挨戶踹門搶糧食,連一點點谷糠都不放過。 大清賣給他們的糧食,他們也迅速倒手轉賣給其他國家。 德意志那些國家太小了,平民太分散了,他們就算反抗都組織不起來力量。 所以德意志諸國的貴族可以放心盤剝那些平民,完全不用擔心他們餓瘋后造反。 至于平民死光了,這不是還能從其他地方抓人嗎? 這還能算國家嗎?康熙陷入沉思。 他很快想起了顧炎武的話。 “這是文明之爭?!?/br> 康熙閉上眼,直面亂世外國平民慘狀的震撼,讓他心中許多信念動搖。 康熙回到荷蘭的莊園,從書架暗格中取出一本書。 一本名為《火種》的書。 這書不知是誰所寫,已經在海外暗暗傳播了許多年。當初胤礽出海時,就帶回了這本書。 康熙已經將這本書列為禁書,不準其在大清傳播。 但這種禁書,他本人肯定是會細細研讀的。 這一本《火種》,已經被康熙摩挲出毛邊,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和標注。 康熙越看越害怕,害怕到想要聯合歐洲其他國王,一同禁掉這本書。 但現在,康熙放棄了這個打算。 他不是不想禁這本書了,而是知道沒用。 因為求生是人的本能,向往光明是人的本能。歐洲的平民快活不下去的時候,越是禁止的事,他們就越會做。 就像是他懼怕大清的滅亡,但也很明白,如果大清連續出兩三個昏君,立刻就會滅亡,誰也救不了。 殺人、禁書、高壓統治,統統沒用。 就像是前明,它難道是亡在大清手中嗎? 不,它是亡在連綿的天災、內斗不止的官員、有心無力或者無心也無力的明朝皇帝手中。 大清只是進入了這間已經爛掉了的屋子,成為了新的主人而已。 如果大清滅亡,也一定是亡在沒用的大清皇帝、大清官員手中。 “唉?!笨滴鹾仙蠒?,“保成肯定沒問題。朕和保成也能看護好保成的兒子,保成的孫子就由保成自己看著。至于再后來的子孫……朕看不了那么遠?!?/br> 康熙說完這話,失笑。 他想起,自己看不到那么遠,他的寶貝兒子卻已經在為大清滅亡后,愛新覺羅子孫該如何生活做準備。 比如,胤礽強力建議,把這本書留在了大清皇家的書房中。 他說,如果到了不能挽回的那一步,那愛新覺羅的子孫不如做個先進的代表,咱愛新覺羅當不了皇帝,就讓整個華夏別再有皇帝了。 要當亡國之君,就當個徹徹底底的亡·國之君,也算是青史留名。 康熙當時氣得把胤礽攆得上了乾清宮的屋頂。胤礽踩碎了乾清宮好幾片琉璃瓦,康熙讓胤礽用自己的俸祿補屋頂。 “亡國之君……”康熙笑著搖搖頭,“虧他說得出口?!?/br> 康熙將書放回書架暗格,伸了一個懶腰。 他雖才四十多,但已經感到了身體狀態與壯年時相比,下滑了不少。 還好,他當機立斷,及時出海。否則,他可能就沒有勇氣出海了。 “汗阿瑪,威廉三世向我們求助?!必范A推門進來,“他說那些德國佬實在是太黑心,希望大清能賣給他們更多的糧食?!?/br> 胤禔十分無語。 當保成決定囤積糧食賣給歐洲的時候,還消沉了許久,并自詡為惡魔羅剎。 胤禔決定親自來賣糧食的時候,也做好了遺臭萬年的準備。 結果呢?大清成了救世主了。 無論大清的糧食賣多高,德意志那群人居然都能賣到大清的好幾倍。 那些買糧的貴族也像是不缺錢似的,甚至更傾向于買德國佬的高價谷物。 胤禔一番查探后,得知買越高價的糧食,貴族們就能得到越高額的回扣。 至于用國庫的錢買來的糧食不夠軍隊和平民吃?那和現在仍舊能天天酒池rou林的貴族們有什么關系呢? 若不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還算有本事,能壓得住貴族,先把大清運來的糧食買光之后,差額再去買德意志諸國的高價谷物,現在他們已經打不起仗了。 康熙無奈:“我們是不是不該再向他們賣糧食?或許我們不賣糧食,他們把國庫耗盡之后,就會停戰?” 胤禔道:“那他們的平民多慘啊?!?/br> 康熙:“……保清,如果這話是保成說的,朕就信?!?/br> 胤禔翻白眼:“汗阿瑪您愛信不信。兒子難道還是什么惡人?” 康熙擺了擺手,打斷胤禔的自吹自擂,道:“我們賣給他們的糧食,他們可能轉手就賣給德意志的人,然后再花錢買回去吃回扣吧?” 胤禔敷衍地奉承道:“汗阿瑪英明?!?/br> 康熙就當是胤禔真的奉承他:“這和保成當初去江南時,那些豪強們做法一樣。無論國內國外,做壞事的人都一樣?!?/br> 胤禔道:“那汗阿瑪的意思是,真的不賣了?” 康熙道:“賣,不過分兩種賣。一種較好的糧食,直接提供給貴族和軍隊;另外一種,他們給精細糧食的錢,我們給兩倍的谷糠或者摻雜泥沙,返還更多的回扣,讓貴族賺更多的錢?!?/br> 胤禔疑惑:“干嘛讓他們貴族賺更多的錢?” 康熙道:“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大清直接搭建粥鋪,給平民們施粥賑災?!?/br> 胤禔沉默了許久,對康熙行禮道:“汗阿瑪仁德?!?/br> 康熙搖頭:“朕不是仁德。大清賣了這么多糧食,卻一粒米一粒麥都沒能落進平民的腹中。等歐洲諸國緩過氣來,民怨一定極重。那些無恥的貴族說不定會把民怨轉移到大清身上,說大清故意榨取他們的金錢,卻沒能賣給他們足夠的糧食。甚至他們會撒謊,說大清根本沒有賣給他們糧食?!?/br> 胤禔借著道:“然后他們就能鼓動民怨,來與大清作對?” 康熙點頭:“他們就算不會直接開戰,但他們不斷讓平民成為海盜,sao擾大清海域和商路,或者鼓動平民沖擊在海外的大清商人,也會給大清造成極大麻煩?!?/br> 胤禔沉思了一會兒,道:“我明白了,我會讓所有出外游說的大清大臣和文人全部回來,一同參與施粥?!?/br> 康熙道:“你和你的弟弟們要多累一些,這些事要你們親自做,才有效果。還有,做好事要留名,把我們大清為何要做這些事都一五一十的說清楚?!?/br> 康熙說完,戲謔笑道:“朕記得你剛出海的時候,海外的人對華夏的印象都是冤大頭?,F在我們又要坐實這個冤大頭的稱呼了?!?/br> 胤禔失笑:“汗阿瑪所言極是?!?/br> …… 京城中。胤礽看到康熙和胤禔新的書信時,長吁短嘆了許久。 他都做好被人釘在恥辱柱上的準備了,怎么還能變成這樣? 大清在海外變成了“代主施恩的仁慈上國”了? 康熙本人都被教皇親自寫進了新編的教典里,成為圣人了? 見游說停戰沒有效果,胤禔就帶著阿哥們重新游說,讓各國同意大清建立粥棚,以國王和大清的名義,對平民進行施粥。 這粥基本都是糠,很少米,有一點點苦澀的鹽,還有大把的沙子。 老實說,非常難以下咽。 胤禔讓會當地語言的人告訴平民們,大清這粥是故意的。 因為如果是正常的米面,如果不摻雜沙子,根本到不了他們口中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