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76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因為他這第三世,就是見義勇為犧牲搞出來的。 他打量著因為見義勇為而差點把會試資格給弄沒的書生,總覺得這人名字有些耳熟。 胤礽問道:“你是何籍貫?”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太子哥哥……這四個字一直在高其倬耳邊立體環繞。 已經完全傻掉的高其倬條件反射回答:“小人……小人籍貫鐵嶺?!?/br> 胤礽點了點頭,籍貫對上了:“你家中有何親戚?父母和兄弟如何?” 高其倬黯然道:“小人父親早逝,母親也已經離世,只有一位兄長?!?/br> 胤礽道:“你是漢軍旗?” 高其倬雖不知太子殿下為何知道,點頭回答道:“是的,小人是漢軍鑲黃旗?!?/br> 胤礽疑惑。 漢軍鑲黃旗和家中次子對上了,但這父親對不上啊。 康熙三十三年時,還未大婚的胤礽和康熙關系還不錯。殿試時,康熙手把手教導胤礽如何選擇進士,殿試排名胤礽也有參與,所以胤礽對這一榜進士有記憶。 第二世時,胤礽又無意識的關注康雍乾三朝有政聲的官員,記住了不少有能耐的大臣。 所以他一聽高其倬這個名字就覺得很耳熟。 開了記憶力掛的胤礽,很快就從記憶深處挖出一個同名的人。 高其倬,雍正朝和乾隆朝的封疆大吏,其主要成就是改土歸流和奏請開海禁。 他的妻子同樣青史留名,原配為納蘭性德的女兒,繼室為被譽為“八旗閨秀文學之首”的蔡琬。 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高家都出了許多能人,深受康熙和雍正信任。 不過這個高家和乾隆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不是一個家族??滴鹾陀赫湃蔚母呒覟闈h軍鑲黃旗,乾隆的寵妃原本是內務府包衣。 高其倬其父曾任四川布政使,是高官之后,生活并不拮據。眼前這人,一身布袍洗得發白,顯然家境貧寒。 倒是其堂兄,著名畫家高其佩父親早逝,很像面前的高其倬所敘述身世。 胤礽再次細問,終于明白了這歷史在哪里拐了彎。 原本歷史中,河道總督靳輔與于成龍在治理黃河一事上起了沖突,后被御史郭琇誣告罷官,之后郁郁而終。于成龍代替靳輔治河。 高其倬其父高陰爵便是受了于成龍賞識,起復補湖北德安府同知,然后一路做到四川布政使。 這一世,胤礽力保靳輔,靳輔活得好好的,挽著袖子要在黃河干一輩子。和靳輔一同治河的陳潢也當了大官,兩好兄弟準備一同為黃河奮斗終生。 康熙現在手頭錢很寬裕,又有大清皇家科學院作為后盾,對兩人治河支持力度巨大,效果也很顯著。 按照現在的架勢,陳潢可能還差點,但靳輔死后得個謚號是穩穩的了。 于成龍沒有管理治河,高陰爵沒能得到于成龍舉薦,就這么在小官位置上蹉跎,在一次下鄉視察的時候感染了風寒去世了。 胤礽看著忐忑不安的高其倬,心中滋味復雜。 此刻他才真切的意識到,自己扇起的蝴蝶翅膀已經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 他也真切的意識到,歷史說不定真的有慣性存在。 高其倬雖沒有了一個當大官的父親,但他卻出現在了自己面前,結實了法海和滿保。只要他這次能如歷史中一樣金榜題名,未來前程仍舊遠大。 胤礽看著面前這三個年輕人。 不提法海。覺羅滿保也是雍正朝著名封疆大吏。他是覺羅家難得的進士,卻以武建功立業,整頓海軍,在大清沿海建立了一千多個炮臺、一百多處軍寨,是滿臣中難得有遠見的人。 道光時海戰時依托的快要爛掉的炮臺和軍寨,很多都是滿保建的。 從雍正到道光都多少年了,在滿保后,竟再無一個盯著海岸防線的將領。 不過后世人對滿保的印象并不在于他的功績,而是他和康熙、雍正的送芒果和荔枝的廢話奏折往來,成了網絡當紅段子,讓人誤解他只是一個沒什么能耐的庸臣。 其實仔細想一想,滿保能和康熙、雍正在奏折中說廢話,就證明他確實有能耐、夠受寵。 法海今年二十三周歲,滿保今年二十一周歲,高其倬今年十八周歲,都特別年輕。 進士登科很難,許多人考到四五十歲才能如愿以償。他們在如此年齡就已經金榜題名,可見他們的天才。 胤礽知道今年進士登科的人中有這三個能干人,早就想好了怎么用他們。誰知道這三人現在居然都是愣頭青,還不如他最小的弟弟。 小十四現在在吃糖一時上和胤禛斗智斗勇,看得胤礽嘆為觀止,總覺得這個狡猾的小十四如果能取代原本歷史中的十四爺,說不準能打敗四爺上位呢。 當然,前提是他別遇到這輩子的四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四哥還是你四哥。小十四現在肚子上的泡泡rou都快掉沒了。 “事已至此,肯定有很多人彈劾你們。特別是你,法海,盯著你家、你哥的人特別多,能弄掉你的會試資格,對打擊目前只有鄂倫岱一人撐著的佟家特別有效?!必返i道,“孤雖能幫你們,但孤希望你們能自己扭轉此次局面?!?/br> 法海聽著太子說佟家只有鄂倫岱一人撐著,心里十分不高興,卻無力反駁。 因為這是事實。 以前的佟半朝,因佟皇貴妃的失寵、佟國維的流放、他父親的辭世,即使他們仍舊是當朝外戚,也已經有日落西山的頹勢。 現在整個佟家,只有鄂倫岱勉力支撐,才不至于樹倒猢猻散。 他能考上進士,鄂倫岱就不再是孤軍奮戰。 鄂倫岱在外立下軍功,他在朝中為官替鄂倫岱幫襯,佟家的日子會好過許多。 他理智上明白,心里卻別扭極了。 因為父親曾經看重他遠遠超過鄂倫岱,因為他曾經瞧不起鄂倫岱,因為他在額娘一事上和鄂倫岱永遠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地位的顛倒,讓法海無所適從。更令他難堪的是,他其實心中也逐漸仰慕和心疼這位大哥,感激大哥為他和夸岱兩個弟弟撐起一片天,讓他們倆生活和佟家落敗之前無二。 所以法海特別怕麻煩鄂倫岱,特別怕鄂倫岱訓斥他,特別怕拖鄂倫岱的后腿。 現在他聽太子說,他一時沖動,可能會連累鄂倫岱之后,整個人都萎靡不振了。 滿??聪蚍ê?。他了解法海的家庭情況,雖然羨慕法海沒了父親還有一個能依靠的哥哥,但他也能理解嫡庶有別,理解法海心中的難堪。 只有高其倬還在茫然。 我是誰,我在哪,聽說上首處坐著的是太子殿下,我該怎么辦。 胤禟對胤禌交頭接耳:“那是個傻大個!” 胤禌點頭:“和哥哥一樣的傻大個?!?/br> 胤禟:“?” 他抬起手就想揍胤禌的腦袋,被胤祺隔著胤祐瞪了一眼,憤憤不平收回手。 胤禌擠眉弄眼。你揍啊,你揍啊,你當著五哥揍我啊。 胤祐往椅子背靠了一點。 他隔在這三個眉來眼去的兄弟中間,簡直太尷尬了。 胤礽手指輕輕敲了一下桌面,讓眾人回神:“既然已經鬧大,那就鬧得更大,讓那些想彈劾你們的人騎虎難下。滿保,如果你不顧及這次會試,你會如何做?” 滿保想了想,道:“我會先去宗人府告狀,然后提著刀去他們王府門口,要求一個說法?!?/br> 胤礽道:“法海,如果你不在乎被鄂倫岱知道,你會如何幫滿保?” 法海小聲道:“我會向報紙投稿,將此事前因后果說出來,然后讓友人將此事傳播開來,并請求長輩和師長彈劾那一家人?!?/br> 胤礽又問道:“高其倬,你若不是在京城,遇到了今日之事,會如何做?” 高其倬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語氣猶疑道:“我、我會與同窗一起向官府遞狀子,然后與同窗們一起上街宣揚此事,爭取支持?!?/br> 胤礽淡淡道:“那你們就去做。最壞結果不過是三年后再會試。孤能承諾保住你們的舉人功名。至于你們能不能參加這次會試,就看你們能鬧得多大,卷進多少人?!?/br> 三人震驚地看著胤礽。 胤礽又道:“小九、小十、小十一,你們雖已經開始做些政務,但對人情世故仍舊不算太了解,不如哥哥們經歷得多,你們三人分別跟著法海、滿保、高其倬,隱藏身份和他們一同處理此事。他們三人分別對應宗室、滿族勛貴和漢軍旗,你們自己選擇接觸哪一方?!?/br> 胤禟、胤俄和胤禌立刻道:“是,太子哥哥?!?/br> 胤礽又道:“小十二、小十三,這次你們倆去觀察漢人對此事的看法,爭取想辦法把漢人也卷進來?!?/br> 小胤祹和小胤祥立刻道:“是,太子哥哥!” 胤礽道:“你們幾人就在旁邊幫襯著,當他們鬧出收拾不了的爛攤子,就你們去收拾?!?/br> 幾個大一點的阿哥嘆氣:“好,太子二哥?!?/br> 成吧,他們已經長大,該為太子哥哥分攤為弟弟們收拾爛攤子的責任了。 所以這些事不該汗阿瑪來做嗎!汗阿瑪怎么就知道當甩手掌柜?! 康熙得知此事后,笑呵呵問道:“保成,你想做什么?進一步整治宗室和覺羅?” 胤礽道:“整治宗室和覺羅,讓他們更老實一點只是表面。兒子想鬧出大動靜,讓所有人都將視線集中在這上面,咱們好把新大學建起來?!?/br> 康熙摸了摸自己剛修剪好的美須,道:“朝中的大臣的腦子都只有一根筋,顧著這頭就顧不上那頭,確實,用宗室中的矛盾轉移他們的視線,便于我們行事?!?/br> 于是康熙和胤礽就非常無良地把這一場爛攤子丟給其他皇子們,他們倆開始籌辦新的大學。 新大學的雛形是翰林院。 進士登科之后,大多不能立刻做官。名次高的進翰林院等補缺;名次低的就回家候著,或者外出從知縣做起。 進翰林院當編修或者庶吉士之后,除了為皇帝起草詔書、陪皇帝讀書之類的工作外,還要繼續讀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考試,優秀者能授官,連續不合格會被清退。 所有翰林院,就相當于進士再教育機構??婆e學的只是四書五經,進士們要在翰林院中學會如何做官,再擇優任職。 進士進了翰林院之后,除了一甲和有背景之人,差不多都要五六年才有機會補實缺,相當于再上五六年的學。 翰林院建立的初衷是好的,可能彌補進士們只知道書本知識,不知如何做官的弊端。但明后期起,翰林院也只考些經史子集,考試也基本相當于第二次科舉,基本成了進士們混日子的地方。 官學成為大學之后效果良好,胤礽就想開辦第二所大學。這一所大學就是改革翰林院,讓進士登科之后,進入翰林大學再教育,不浪費那五六年的時間,多學些更實用的知識。 現在有本事也有遠見的大臣已經在自學,大清是時候舉辦正規的官員再教育大學。那些已經在朝為官的大臣們也能在休沐和夜晚去大學上課,和后世的電視大學函授夜班一樣。 官員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不是進士登科當了官就能一輩子高枕無憂。你不學,胤礽就辦個大學逼官員學。 想想后世的公務員,動不動就要上課、做題、考試,這是好傳統??! 康熙非常贊同。 朕都每日手不釋卷,再累也要每日讀書學習,大臣們怎么能比朕懶散? 皇帝和太子一致決定,不僅科舉卷起來,科舉完也請你們這些十年寒窗苦讀的人繼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