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66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小阿哥們再次滿地打滾,妝容滾落一地。 太后大喘著氣:“哎喲,笑不動了,笑不動了,哈哈哈哈?!?/br> 宮里伺候的太監、宮女、嬤嬤們也忍俊不禁,旁觀的妃嬪們統統以團扇和帕子掩面。 …… 兄弟們正在歡笑時,胤祉和胤禛正滿臉嚴肅地討論,去東瀛第一步干什么。 此時東瀛正是江戶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執政。 這位德川將軍最初執政很英明,現在逐漸和犯了精神病似的,比如頒布了殺死蚊子都要判刑的法案。 至于生活過分奢華之類,都算正?;杈袨榱?。 胤祉摸著下巴:“這個將軍好,能處。他是一個憐惜生靈的好人,與大清敵對一定是有其他人脅迫。我們應該相信他,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br> 胤禛點頭:“他既然喜歡奢華的生活,和大清通商后,我們就能賣給他非常多的奢侈物品,還不吸取民脂民膏?!?/br> 胤祉和胤禛對視一眼,不由失笑。 胤祉笑著道:“這個將軍也太逗了。太子哥哥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真沒錯,若不是提前得知他的情況,我們可能真的會打上門去?!?/br> 胤禛板著臉道:“我們的炮彈不要錢嗎?能和平相處就和平相處。想必他也是樂意與我們大清交好,只是被jian臣蒙蔽?!?/br> 胤祉道:“我只知道我很會胡扯,沒想到四弟你比我還能胡扯?!?/br> 胤禛道:“三哥你說什么?四弟我這都是出自肺腑之言?!?/br> 兩個阿哥閑扯了一會兒,先架著小船前去送信送禮的人回來了。 “德川將軍和東瀛國王在港口等著迎接我們大清使團?”胤祉笑道,“看,果然?!?/br> 胤祉和胤禛輕輕碰了一次拳。 誠貝勒和雍貝勒第一次共同出行,還未靠岸就已經宣告圓滿成功。 這次看汗阿瑪還有什么話阻止他們去歐洲出訪。 大清周邊有什么意思,要出訪就一定要繞到大陸的另一頭。 以前太子哥哥在給他們做大航海游戲的時候說了,環球旅行才是男人的浪漫! 第216章 胤礽接到胤祉和胤禛的好消息的時候,正在籌建一個新部門。 這個新部門名義上隸屬于戶部,但單獨對皇帝負責,名為審計署。 歷史中雍正朝也建立過類似的部門,由怡親王胤祥管理,負責審計各地財政支出,為官員套上一層枷鎖。 沒錯,又是那個宇宙完人怡親王。 怡親王是議政王、總理事務大臣、軍機大臣,總管戶部、會考府。會考府就是類似審計署的地方,發現貪腐就抄家。 后世被小說和電視劇誤導,以為胤禛在康熙年間主導討銀之事,給他安了個抄家王爺,其實胤禛沒做過。 胤禛是抄家皇帝,登基之后才做抄家的事。抄家王爺是他宇宙完人怡親王十三弟。 會考府在雍正初年對財政問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雍正敢在山東試行官紳一體納糧,禁止賣官售爵,實行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會考府給了雍正不少底氣。 現在大清的蛋糕做大,官員們賺得盆滿缽滿,沉沒成本增加,康熙的對國內的思想和政治控制也已經差不多來到了頂峰,是時候整頓一下內部了。 胤礽不指望這群人不貪污。 說難聽點,這個爛極了的封建時代末期,百姓們能不大批量凍死餓死,康熙就能成為千古明君。 官員們如果能稍稍顧忌一點,康熙和胤礽就能很滿足。 現代的機構構架不能照搬在這個社會。因為這個時代官員就是人上人,就是有特權,別指望他們能一切從國家和百姓出發。要認清現實,才能做事。步子太大摔跟頭的事,歷史書上有太多太多。 因此,胤礽從時代比較接近的皇帝身上吸取經驗,會考府就是一個好借鑒。 不過會考府的問題也很大。 會考府的問題和軍機處一樣,雍正將所有大事都集中在自己手上,怡親王活著的時候兩個皇帝一起干活,勉強能把國家撐起來。怡親王死后,以他的能力,就玩不轉這個權力高度集中的機構了。 特別情況特殊對待。會考府對于現在的康熙朝就是一個好制度,因為現在也有“兩個皇帝”, 胤礽還有一幫很能干的兄弟。只是算術的事,哪怕小胤祹和小胤祥都能幫忙。 正好“九阿哥黨”們最近頑皮得不像話。 以前胤禔在的時候,他們懼怕胤禔;胤祉、胤禛、胤祺在的時候,三個人聯合壓制也能管得他們老老實實;再不濟還有胤禩逗弄小胤禟,讓他只顧著找胤禩麻煩,不會來煩胤礽。 現在這些弟弟們都出海了,帶熊孩子的重任落在了胤礽一個人身上,宜妃和溫妃就只會哭著道歉,他的汗阿瑪只會要么哈哈大笑要么關禁閉罰抄,都一點用都沒有。 有現代人三觀的胤礽做不到狠揍三個弟弟,只能用其他事消耗他們過剩的精力。 誰說六七歲的男孩才貓嫌狗厭? 不,六七歲是男孩貓嫌狗厭的開始。隨著時間增長,有的熊孩子不好好管教,會越來越貓嫌狗厭。 胤礽雖然不會狠揍弟弟,但他也有自己教訓熊孩子的獨特方法。 當胤礽把審計署的折子遞給康熙,康熙翻了翻,笑得差點嗆到:“看來你也受不了他們了?!?/br> 胤礽眼神十分幽怨。 兒子這么煩惱,你這個只生不養的汗阿瑪不反省一下嗎? 康熙也知道自己理虧,笑夠后干咳幾聲,和胤礽說正事。 這幾個熊孩子要管理審計署很難??滴蹩赐陮徲嬍鸬墓ぷ骱?,已經決定將來將審計署交給胤禛。 同時,康熙和胤礽商量后,還要建立一個出版署,主管國內文化出版。 在封建時代不控制思想是不可能的,胤礽同意康熙都不會同意。但次次都文字獄,只會滋生誣告。不如把規章制度弄好,以后按照規章辦事,也讓文人們自費出版時知道什么能出,什么不能出,被誣告后該做什么。 而且官方開始進入出版物行業之后,私人的印刷絕對趕不上已經有印刷機的官方出版效率。不需要太多禁令,官方出版物以其低廉和大量的優勢,就能擠壓私人出版物市場。 大清畢竟是以少數人管理多數人,康熙再英明也只是一個滿清的封建皇帝,比起華夏的未來,他更在乎的是愛新覺羅家的皇位。 愚民政策,就是穩固皇位的策略。 胤礽思索了許久,才找到了這樣一個“控制言論”的突破口,讓康熙將肯把出版社的印刷機全力開動,并推廣到地方上。 這個出版署,當然將來以后會交給胤祉。 康熙對海外封國的事仍舊很猶豫。若不是胤禔和胤礽一起經歷了生死考驗,讓康熙明白胤禔一定是胤礽最堅實的后盾,康熙也不會讓胤禔在胤礽還未繼位時就藩。 這些沒有和胤礽一起經歷過許多事的兒子們,即使表現得與胤礽再親密,在胤礽繼位之前,他們也不可能有兵權,去封國。 康熙對他們的信任不到讓他們去封國領兵的程度,不代表不信任。國內的權力,康熙可以放心給。 胤礽也想給弟弟們在國內留下一些事業,給他們更多的選擇。如果他們不喜歡去海外,留在國內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審計署和出版署立刻建立,目前是胤礽主管。 胤礽已經選好了臨時充當審計署和出版署長官、以后可以成為胤祉和胤禛引路導師的人物。 這兩人就是許三禮和杜立德。 許三禮和杜立德都已經因年老祈求致仕。 杜立德因為太子遇襲的事回到京城,現在沒有離開京城,仍舊住在京城中,成為了康熙的顧問。 許三禮被提拔之后,從左都御史一路坐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滴鯖]有同意許三禮的乞休,許三禮如今雖已經辭去了吏部尚書的職務,但入文淵閣任大學士,仍舊每日與康熙議事。 許三禮是個很清廉能干的御史,適合去審計署;杜立德的學問、聲望、眼界非常適合出版署。 當然還有其他適合這兩個部門的人,比如唐甄。 但這兩個部門最終還是要交給胤祉和胤禛,現在的主管官員最好沒有任何權力欲、又會傾力教導胤祉和胤禛。 沒有誰比退休返聘人員更合適。 但人算不如天算,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四月、五月,連續三個月,胤礽接到了三個噩耗。 三月,杜立德病逝于京城; 四月,許三禮病逝于京城; 五月,常泰親自送來哀報,姚啟圣在臺灣遭遇“海盜”時親往督陣,背部舊疾復發,病逝。 杜立德病逝的時候,康熙和胤礽都陪在杜立德身邊。 杜立德沒有說話,只是帶著滿足的微笑靜靜地看著康熙和胤礽,直到咽氣時,他才說了一句“皇上和太子要永遠好好的”,才閉上眼。 他閉上眼后,臉上的表情仍舊很滿足很開心,就像是完成了畢生心愿。 康熙親臨發喪現場,定杜立德謚號“文貞”。 杜立德后代扶棺回鄉時,胤礽帶著小阿哥們親自送到城門外。 大清對文人的謚號,除了最高等的“文正”之外,第二位和其他朝代不同,為“文忠”,如索尼就謚號“文忠”。 第三位便是“文貞”。 原本的歷史中杜立德謚號“文端”,如今他在康熙心中地位已經遠不一樣。 許三禮病逝的時候,康熙雖沒來,胤礽也趕上了許三禮最后一面。 許三禮掙扎著從病床上爬起來,向胤礽磕頭請求贖罪。 他已經知道,當年自己能破例待在四阿哥身邊南下督辦海軍基地,之后青云直上,是胤礽的舉薦。 許三禮一直兢兢業業辦事,也一直希望能報答太子的知遇之恩。 但胤礽一直沒有給他機會。 當他終于有了報恩的機會,胤礽希望他能繼續輔佐四阿哥,將審計署的架子構建好。他卻不能報恩了。 這對于很看重個人品行的許三禮而言,是莫大的遺憾和痛苦。 許三禮在重病之時,想把自己對審計署未來發展的建議都寫下來。 胤礽扶起許三禮,安撫許三禮,守著許三禮病逝。 他手中握著許三禮寫的折子。 折子很厚重,但未寫完,上面還有斑駁的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