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45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準噶爾擄來的工匠都被清軍召集起來,準噶爾汗國中的牧民和商販也自主集中在了伊寧城的城基處。 胤礽在地上畫了一個圈,感受泥土已經開動,就插了一根大清的旗幟,伊寧城繼續熱火朝天的開建了。 大雪已經融化,胤礽又讓人送了一回信,說自己還要留一會兒。 這一會兒是多久的一會兒……很快,馬上,汗阿瑪別催,反正現在京城也不會有什么事,看兒子給你運金子回來。 有煤礦,有金礦,又找到一處鐵礦,胤礽率領著清軍樂呵呵地建起了工坊,工具和金錢都有了,商隊一來,物資根本不缺。 當陳廷敬領著一眾文人來的時候,發現太子和直親王胖了一圈,倒是他們憔悴得厲害。 胤礽驚訝:“陳師傅怎么來了?” 陳廷敬道:“皇上讓臣給太子殿下和直親王殿下送來物資和工匠。新建的伊寧城缺少官吏,臣來幫太子殿下?!?/br> 他看了一眼直親王。 胤禔:“陳師傅,你瞅我干啥?” 顯然,胤禔對陳廷敬還是蠻尊敬,否則這就直接是一個“你瞅啥”了。 胤礽道:“陳師傅,有什么話就說吧?!?/br> 他把胤禔的脖子鎖?。骸拔乙呀洶醋〈蟾缌?,你放心?!?/br> 胤禔:“?” 陳廷敬哭笑不得:“好。直親王可別激動?!?/br> 胤禔:“我連動都動不了了,還激動?” 陳廷敬忍著笑,道:“京中有人傳太子殿下屠城。臣帶了許多能寫好文章的文人,幫太子殿下澄清?!?/br> 胤禔蹦了起來,把胤礽差點沖倒:“誰?!誰傳謠??!本王要凌遲了他??!” “好,好,凌遲,反正不在咱們這。等我們回京了之后再問汗阿瑪?!必返i掛在胤禔身上,阻止胤禔暴走,“你現在沖陳師傅發氣也沒用,陳師傅這不是來幫咱們澄清了嗎?” 胤禔冷靜下來:“陳師傅,本王帶你們去看一樣東西,看了你們就知道了?!?/br> 陳廷敬道:“好?!?/br> 胤禔氣沖沖地帶著從京中來的文人們去了紀念碑處。 這里的紀念碑已經變成了紀念墻。牧民們知道清軍們在建造什么之后,冬日自發來幫忙。 一些準噶爾貴族從躲藏的地方跑出來,對著紀念碑嚎哭了一番,也主動加入刻名字的行列。 這里的人學著胤礽,不燒紙不放祭品,就放一些花環在紀念墻前,站在紀念墻前默默哀悼了一番,然后繼續做其他事。 陳廷敬和從京中來的官吏文人都沉默了。 他們仔細看了曹寅寫的詩、納蘭性德寫的詞,還有太子殿下親自寫的記錄了前因后果的文章,雙目緋紅,眼中血絲蔓延。 半晌,陳廷敬才冷靜下來,聲音顫抖道:“臣、知曉了。臣定會讓伊寧城之事,傳遍天下!” 第200章 這個時代敢于來西北建功立業的文人,能力和韌性都相當不錯。 他們到來之后,建城和人口登記工作同時進行,甚至開墾都安排上了。 牧民或許是太相信清軍了。即使他們只會牧羊,居然也乖乖聽話,學起了農夫的活。 文人們拿著筆桿子游走在牧民和清軍中間,對軍民和諧的情形熱淚盈眶,文思如泉涌。 身體已經越來越壯實的陳廷敬穿了一身短打,沒有拿筆桿子,而是拿著一柄鋤頭教牧民如何挖地。 但他的錦繡文章已經全在腦子里,回去休息的時候提筆就能寫。 胤礽拉著想去打獵的胤禔巡視了一圈,震驚無比。 他晃著胤禔的肩膀道:“大哥!他們究竟是怎么這么快就學會牧民方言的?!” 胤禔晃來晃去打著哈欠道:“你不也很快學會了嗎?” 胤礽心里憋屈。我這么快學會,是因為我開了記憶力掛??!他們沒開掛,學習速度和我差不多,我不要面子嗎! 胤禔白了胤礽一眼,張口就是帶著準噶爾方言特色的蒙古語:“很難嗎?蒙古語不都差不多。學會了蒙古語,學會這里的方言很簡單?!?/br> 胤礽可達鴨抱頭。 是嗎?就他一個人認為困難嗎?方言是這么好學會的嗎? 清軍中的將領們聽到了胤礽的困惑,紛紛搖頭。 不不不不,我們就還沒學會。太子殿下不要把那群文人的學習速度和我們的學習速度相提并論??! 還有!直親王您平時不也表現得和我們一樣沒腦子嗎!為什么您突然變聰明了! 直親王剔牙:爺本來就是天才。 費揚古一邊苦學方言,一邊把全軍都安排上。 他美其名曰,以后大家都要駐扎在這里,方言必須得學。 但胤礽看到費揚古那扭曲的表情,總覺得費揚古只是自己痛苦,就想讓全軍將士和他一起痛苦。 不過將士們多學些東西是好事,胤礽不但沒阻止,還讓將士們與選出來的腦子比較好的牧民或者投靠的準噶爾小貴族們一起向文人們學習經史子集等知識。 行政工作都丟給了陳廷敬,胤礽也閑下來,便為準噶爾編寫教材。 書同文。要將準噶爾徹底同化成大清的領域,教化是第一位。 胤礽先編寫了漢語教材和算術教材,又編寫了地方史書。這“自古以來”,是拉近認同感的好方法。 胤禔看了一眼胤礽忙碌的東西,拔腿就跑,都不進胤礽的大帳同睡了。 雖然胤禔被康熙的填鴨教育下,也算得上學富五車。但他脫離了康熙的管束之后,除了兵書之外,看到字多的東西都頭疼。 比起陪弟弟編書,他更樂意去給陳師傅打下手,哪怕去建城的工地上搬沙袋。 陳廷敬師傅十分無語,非常想找戒尺敲大阿哥的腦袋:“編書能提升直親王您的聲望,請直親王去幫太子!” 直親王肩膀一聳,手一攤:“這聲望,本王不要也罷?!?/br> 陳廷敬開始擼袖子。 直親王警告陳廷敬:“陳師傅,你打不過本王,別動手,動手你吃虧?!?/br> 陳廷敬氣得倒仰。 胤禔嘿嘿笑,做狗腿子模樣給陳廷敬敲肩膀。他全力敲擊下,差點把陳廷敬敲地上去。 懷疑直親王向謀殺他的陳廷敬沒好氣地把胤禔趕走,胤禔笑呵呵地去工地了。 說搬沙袋就搬沙袋,直親王從不唬人。 反正不編書就好。 已經成為費揚古幕僚的谷生小聲問費揚古:“這位官爺是什么身份?” 直親王雖和其他清軍的大官都挺親近,但第一次這么客氣。 費揚古小聲回答:“陳大人曾經教過大阿哥和太子讀書,是皇子師傅?!?/br> 谷生驚詫道:“皇子師傅居然會來我們這?” 費揚古道:“大部分皇子師傅都待在京城中吃香喝辣,就這個陳廷敬特別奇怪,喜歡亂跑?!?/br> 他把陳廷敬的事跡介紹了一番,道:“你說他一個文臣都出訪幾次海外了,立了多少次戰功呢?我都沒這機會?!?/br> 谷生忍笑。 他家將軍嘴上好像是不滿陳廷敬,實際上是酸著呢。 想想也是。將軍長期駐守邊疆抵御羅斯國。但論戰績,好像陳廷敬這個文人居然還耀眼一些。 無論是只身入安南領來援兵共同滅掉廣南國,還是以使臣的身份去羅斯國一手策劃了女皇政變登基,陳廷敬就不像個文人。 唔…… 谷生想起自己讀過的書,感嘆道:“陳大人真是一個很傳統的文人?!?/br> 費揚古無語:“他哪里傳統了?” 谷生道:“草民的意思是,陳大人真像是漢唐時的文人。漢唐時的文人不都是有一人滅一國的能耐嗎?前明其實也有,那王陽明就是?!?/br> 費揚古家也是滿人中的書香門第,否則他姐不會成為順治的知己。所以費揚古也是讀過史書的。 聽到谷生的話,費揚古也想起了史書中記載的那些特別離譜的“傳統”文人。 他不由道:“還真是傳統文人?!?/br> 費揚古看著面前穿著短打或者把長袍撩腰帶上拴著的不羈文人們。 “大清的傳統文人或許要越來越多了?!辟M揚古道,“我們這些武將壓力很大啊?!?/br> 谷生恭維道:“太子殿下說,將軍出身書香門第。將軍雖現在投筆從戎,本也算得上文人,是文武雙全啊?!?/br> 費揚古抹了一把腦袋,有些尷尬。 話是這么說,但他書本已經丟開許久了啊。 罷了罷了,為了不被這群“傳統文人”比下去,他也得好好把書本拾起來了。 于是閑著沒事正刻苦讀書的策棱迎來了好兄弟的陪伴。 胤禔嘲笑費揚古,孝獻章皇后是出了名的才女,弟弟居然淪落到和蒙古王子一起讀書,孝獻章皇后在長生天之上一定會氣得罵人。 費揚古喃喃道:“我姐才不會罵人?!?/br> 費揚古想起在家中時管著弟弟和全家庶務的jiejie,訕訕道:“好像我姐真的會罵人?!?/br> 孝獻章皇后曾經也是家中千嬌百寵的女兒。在這個時代,能把女兒培養成才女的家庭,都是溺愛女兒的。 孝獻章皇后既有漢族世族小姐的才華,又有滿人姑奶奶的豪氣,擰不聽話的弟弟的耳朵是一把好手。 但費揚古最后見到的活著的jiejie時,jiejie已經褪去了所有豪氣和傲氣,連眼眸都蒙上了一層灰。 她謙遜恭敬,謹小慎微,所有情緒都隱藏在了低眉順眼中,連看到家人的時候,眼光都沒有波動。 費揚古那時十分不明白。都說他姐寵冠六宮,他怎么看jiejie,都不像是話本中那些寵妃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