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38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羅斯國雇傭兵使勁搖頭:“不,和他無關,怎么可能和他有關,我……” 準噶爾貴族拎著羅斯國雇傭兵的領子搖晃:“你給我說清楚!為什么你們這么害怕大清皇太子!他究竟是誰!他難道是神仙嗎!” 外國雇傭兵們紛紛沉默。 他們很想說不是,但他們說不出來。 大清皇太子除了自己出使時表現出的不像是人類的智慧,還有率領著大清海軍的常泰為其揚名。 雖然常泰沒有故意為太子揚名,只是拿出了自己國舅爺的身份,來加重自己在外交時的話語權而已。 第195章 大清海軍也有“神軍”或者“魔軍”的稱呼。 現在西方海軍還被壞血病陰影籠罩,只要在海上作戰時間稍長,就一定會得壞血病。要到了乾隆朝時美國獨立戰爭,英國海軍死傷慘重丟掉了美國全土的時候,他們才舍得加大投入防治壞血病。 大清海軍從未得過壞血病。在普通海軍士兵眼中,可不就是“神軍天助”? 而且大清海軍還有會“嘟嘟嘟”噴氣,仿佛海中怪物般跑得飛快的船。 即使西方高層貴族知道這是什么先進科技,但對于底層士兵而言,將其認作神靈或者魔鬼賜予的武器,不是很正常? 常泰被神化或者魔化,也就理所當然。 當西方貴族問起大清的蒸汽船時,常泰只說這是大清皇帝授命太子督促制造的小玩意兒,具體什么原理他也沒搞懂,就知道好用。 于是大清皇帝和大清太子又進一步被神化了。 來準噶爾來當雇傭兵的都是死士,任務失敗后就會自殺的那種。 既然是死士,身份地位肯定不可能高。他們自然不知道大清海軍種種奇跡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只知道大清海軍有神靈或者魔鬼相助。 對于信教的人,胤礽用迷信來恐嚇他們,正中要害。 除了恐嚇堡壘中的準噶爾貴族和外國雇傭兵,胤礽還派人到處尋找周圍的牧民。 伊犁河谷水草豐茂,牧民眾多。就算準噶爾貴族將牧民財產集中到堡壘中,仍舊有不少牧民躲了起來。 在蒙古人中,茶葉是硬通貨。 因為不種地,即使他們肥沃的土地上會長出無數的植物,他們也很少吃蔬菜水果,頂多去采摘一些野果。只有蒙古貴族的莊園才會種植奢侈的水果。 沒有茶葉喝,牧民們就會得病。 在準噶爾反叛大清之后,上層貴族的好日子照舊過,牧民們的日子就很凄慘了。 大清軍隊拿出茶葉與他們交易,即使他們擔心被準噶爾的貴族老爺砍腦袋,還是很殷勤地和大清軍隊換東西。 老牧民道:“我們逃離了那個可怕的地方,被抓到了本就會被老爺們砍了腦袋剝了皮,做成供奉給神的裝飾品。再多一些罪,也沒關系?!?/br> 胤礽有記憶力掛。在明白自己遲早和準噶爾對上的時候,他就學習了準噶爾領地中多種方言,能和老牧民聊天自如。 胤礽道:“你們不會被砍腦袋。準噶爾本來就是大清的領土。我們來平叛了,要掉腦袋的是反叛大清的人?!?/br> 老牧民搖頭:“你們就算砍了他們的腦袋,也不會在這里長留。最后他們還是會砍我們的腦袋?!?/br> 胤礽道:“我們會長留在這里?!?/br> 老牧民咧嘴笑,一點都不怕胤礽大清貴族老爺的身份。 顯然,這個老牧民是個有故事的人。 他道:“你們不會留在這里。這里再好,有你們大清好?” 胤礽道:“我是大清太子,我說大清人會留在這里,治理這里,把這里治理得和中原一樣好,就一定不會食言?!?/br> 老牧民嘴上說著怕貴族老爺砍他的腦袋,聽到胤礽說自己是大清太子,卻沒有絲毫害怕。 他問道:“你們為何會這么做,這樣做對你們沒有好處?!?/br> 胤礽道:“從尊嚴上來說,這里本就是大清的領土。我的皇父不允許大清的領土上出現反叛;從利益上來說,這里土地肥沃,能產出許多糧食?!?/br> 老牧民撇嘴:“你們想讓我們種地?我們不會種地?!?/br> 胤礽道:“種地又不難。而且種地又不代表你們不能繼續放牧。來,我告訴你什么叫輪耕?!?/br> 胤礽坐在地面凸起的石頭上,拿起一根樹枝,在地面上畫四方格,賣弄自己淺薄的農學知識。 “植物生長會消耗土地的肥力,所以種植除了精耕細作補充土地肥力之外,也要讓土地休息。你看,這邊種地,這邊放羊。種地消耗土地的肥力,放羊的地方讓土地休息、羊糞能補充肥力。一兩年后換一次……” 胤礽得意洋洋:“怎么樣?是不是又能種地又能放牧?” 老牧民道:“說得輕巧,這么點地,草哪夠羊吃?” 胤礽搖頭嘆氣:“種??!首先,這地上不能種糧食,種牧草還是沒問題。你是老牧民,肯定知道哪些草會越長讓土地越肥沃。不夠你們還可以去割草來喂。冬季的時候提前儲存干草,糧食收獲之后,根莖什么的都能喂羊?!?/br> “雖然比起以前只需要趕羊吃草要稍稍繁瑣一些,但不用擔心羊群失蹤,也能安心修更堅固的房屋定居,還有足夠的糧食果腹,你們的生活肯定比以前更好?!必返i扔掉樹枝,“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們要有自己的羊和地。這里的貴族不會奪走你們的羊和地?!?/br> 老牧民道:“說得這么好,就這一點就不可能。我們都是貴族老爺的奴隸。包括我們自己的性命,所有都屬于貴族老爺?!?/br> 胤礽道:“他們都死了,你們就自由了。我們大清的百姓可不是什么奴隸?!?/br> 其實大清的百姓也有賣身為奴的。 就算從朝廷方面幾乎年年都下令豪強不準蓄奴,奴隸也就是變成長工而已。 但不管怎么說,中原的老百姓比農奴制中的牧民要幸福許多。至少若是豪門當街打死普通老百姓,在法理上會被追責,遇到嚴格的官員會償命,遇到不嚴格的官員也會賠償。 而在農奴制中,這些牧民被貴族老爺打死,都是牧民的錯。 老牧民眼中有光,但光芒很快黯淡:“或許吧。你們還有茶葉嗎?我還會來換茶葉?!?/br> 胤礽點頭:“有,你隨時來?!?/br> 老牧民離開之后,胤禔疑惑道:“你怎么和那個老頭說那么多話?” 胤礽道:“和國內百姓過不下去后逃進深山一樣,逃走的百姓肯定會有人組織才能逃得掉。敢和清軍換茶葉的人,膽魄、見識、和學問肯定都是牧民中最厲害的……” 胤禔打斷道:“敢來試探清軍的人,難道不是被他們推出來送死的人?” 胤礽撇了一下嘴。好吧,這個時代軍隊的名聲…… 胤礽解釋道:“送死可能也是送死,看他的年齡,就知道他確實是帶著可能會死的念頭來的。但牧民賭個萬一,假如他能和清軍搭上話,換來牧民們急需的東西,他至少得有那個膽量和本事和清軍說話。牧民中,有這等見識和膽魄的人,肯定是類似中原家族中長老般的人物?!?/br> 胤禔道:“好吧好吧,就如你所說,他是長老又怎么了?你只說結論好不好?我不耐煩聽你怎么得出結論的過程?!?/br> 胤礽抓著他哥的肩膀使勁搖晃:“大哥,你能不能耐煩地聽一點??!你學會思考,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也輕松一些!” 胤禔對胤礽豎起大拇指:“弟弟放心,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你大哥還是很會動腦子。但有你在,我為什么要累著自己的腦子?動腦子比砍人累?!?/br> 胤礽要被胤禔這一副無賴模樣氣得靈魂出竅。 胤禔笑嘻嘻道:“所以結論是什么?哥等著你說呢?!?/br> 胤礽憋悶道:“有些牧民是從堡壘中逃出來的。這么短的時間建成的堡壘不可能多堅固,這附近的地形也沒有人會比牧民更熟悉。有他們幫助,我們或許能直接攻入堡壘中,免于攻堅。而且就算不能混進去,有牧民們幫忙,我們也能更好的圍住他們,消耗他們的食物,逼迫他們投降?!?/br> 胤禔明白了:“說不定牧民還有聯系堡壘中還未逃離的牧民的辦法。讓那些堡壘中的牧民背叛他們的貴族老爺,就算不給我們開門,自己帶點糧食逃出來,對他們也是巨大打擊?!?/br> 胤礽點頭:“而且有他們幫忙,我們的后勤會更加充足?!?/br> 康熙派出的十萬大軍,能戰斗的人只有四五萬。胤礽的禁軍和胤禔的中路軍匯合,再加上杰書的軍隊,一共也就兩萬人左右。 兩萬人若是只吃不補充,糧草耗費巨大。但伊犁河谷是如同江南一般富饒的地方,大清人又不是如蒙古貴族那樣立了牧民和牛羊就找不到食物的傻子。 滿人原本是漁獵民族。在水草豐茂的伊犁河谷,他們正好干漁獵的老本行。 若有本地牧民幫忙,他們收集食物的效率會高許多。 胤禔明白之后,立刻把胤礽的計劃向全軍傳達并炫耀。 為弟弟揚名,胤禔是最專業的。 大清士氣振奮,每日捕魚狩獵,看上去不像是孤軍深入,好像是來這定居似的。 打定主意要留在這里的費揚古更是帶著一群會種地的旗兵,開始劃地方考慮種什么了。 有豐富的在北方游牧經驗的策棱則指揮士兵搭建過冬的氈房,一副要在這里安心過年的態度。 清軍這動靜,別說躲起來的牧民,就是堡壘中的準噶爾貴族和外國雇傭兵都很迷惑。 大清皇太子率領大軍來到這里之后,除了試探他們的大炮射程,就沒主動開戰過。 清軍每日上高臺打出旗幟和他們說話,然后就一副要在這里生活下去的模樣,甚至不知道從哪弄來牛羊馬匹開始放牧。 明明大清軍隊才來不到五日,他們卻度日如年,逐漸生出仿佛大清軍隊已經快要把他們困死的焦躁。 老牧民又來換茶葉了。 他問:“大清真的要留在這里嗎?” 胤礽最近帶著士兵到處探查,正好探查到好東西。 他帶著老牧民來到一處平平無奇的伊犁河蔓延出的小河溝處:“我發誓,大清會留在這里,為此,皇父將勾連大清龍脈,為伊犁河谷賜福!” 第196章 (34w營養液加更) 伊犁河谷有金礦。儲量豐富到可以去河里沙子里淘金的金礦。 胤礽畫下伊犁河谷礦產地圖之后,就比對地圖尋找金礦的位置,想用金礦來為大清和康熙塑造又一個封建迷信,振奮士氣,收攏民心。 順帶,他還可以向康熙告外國人的刁狀。 他已經給康熙寫信了,汗阿瑪啊,我從外國雇傭兵身上摸到地圖,審問出他們來準噶爾建立堡壘,是因為他們在伊犁河谷找到了金礦哦。 金礦哦。 金礦,哦! 伊犁河谷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領土。在皇瑪法剛登基的時候,伊犁河谷也成了大清的國土。 現在外國人要來大清的國土上挖大清的金子,我就問汗阿瑪你氣不氣! 胤礽說皇帝用大清的龍脈賜福的時候,太陽正燦爛著。 當過分燦爛的陽光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的時候,總是會反射出耀眼的金光。 胤礽在軍中時為了展現出自己皇太子的威嚴振奮民心,總是穿著自己不太喜歡的杏黃色皇太子禮服,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