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舒嫽在心里嘆一口氣,神色恭敬得像是拜佛“陛下明鑒,臣,知錯啦?!?/br> 皇帝拿并起兩根指頭虛虛點著她:“你啊,你啊,你要我如何向小妹交代?!?/br> 舒嫽見皇上面色松動,便知是要饒過她這一遭了,便展顏一笑,見她笑了,皇帝不由得也微微勾起了唇角,然而這笑意未起,便立刻被壓了下去,他煩躁的揮揮手“快下去吧,朕見了你頭疼?!?/br> “微臣告退?!?/br> 直到出了書房的門,舒嫽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皇上真是越來越難應付了。 她爹死后,她娘晉文公主遁入空門云游去了,這兩年來,皇上分外關注她的婚事,恨不能把全京城的世家子列成一排給她挑選,她有時會大不敬的想,這般精神,實在可與京城的第一媒婆較量一二。 從皇上那兒出來后,舒嫽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去找了裴彰,卻被告知裴大人今日請假不在,不用想也知道此人大概又跑去了城外的衡云小館消遣。 裴彰是翰林院大學士,也是本次科舉的主考官,想是一連串的出題批閱把這位大人累著了,會試一完就忙不迭的告了假,好生歇息一番。 回府換了一身便服打算出城尋人,她策馬而行,不便走大道,便上了朱雀街,不料行到一半,被前方聚集的人群堵住了去路。 舒嫽只好勒馬停駐,見被人群圍在當中的乃是一個書生,他對面的男子一身錦衣,身旁帶著個小廝,正趾高氣昂的嚷著什么。 在原地盤旋片刻,便聽了個大概,原來這書生在街上走時不小心和對面的公子哥兒撞到了一塊,沒過一會兒公子哥兒發現自己隨身的錢袋不見了蹤影,便疑心是這書生所偷,堵了他在這兒索要。 這時節試子上京,想必眼前這位也是其中之一,此人生得俊俏臉面,風流身段,眉眼昳麗,卻不見絲毫女氣,穿淺色衣袍,葛巾束發,更顯出幾分讀書人的翩翩風度來。 此時他正慢條斯理的與對方爭論,臉上不紅不白,仿佛身處如此窘境的不是他本人一般。 舒嫽有些不耐煩,便皺了眉道:“京城重地,何人在此生事?” 周圍的百姓原本都在圍觀,沒人注意這馬上坐了個什么人,她這一出聲,視線紛紛被吸引過來,只見此人雖生的文弱,卻氣勢不凡,綢衣駿馬,只怕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一時間人人揣測,摸清此人底細之前,誰也不知該如何動作。 反倒是那個小廝沖她大聲嚷道:“你是何人,膽敢在此多管閑事?!?/br> 舒嫽不欲搭理,思忖一下,從腰間解下隨身玉牌的扔給那書生,口中道:“拿著去找京兆尹孫大人,是非曲直,自有評判,□□的,當街吵嚷,像什么話?!?/br> 書生收了玉牌在手,眼神從上方掠過,含笑作揖“學生謝過大人?!?/br> 舒嫽微微頷首,趁著人群給她讓開的一條路,策馬離開了。 衡云小館建在城外十里的雁池山,所幸山并不高,還修有小道,舒嫽縱馬而上,在半山腰處勒馬,停在一個小院前。 眼前竹影重重,碧綠的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她沿著小徑走進去,看到一間屋子,屋前的園中種了蘭草,此時尚未開花,細長的葉子隨風搖曳。 這竹林竹屋,蘭草叢叢,一見便知是那人的手筆。 裴彰出身世家,祖父是當世大儒,告老在家的前任太傅,父親是當朝的御史大夫,本人乃昭和十九年的狀元,一篇《秋唐賦》才驚天下,更頗得皇上贊賞。 舒家與裴家向來交好,舒嫽與裴彰也是自幼相識,還是同一年參加科舉的試子,那時二人都是十幾歲的年紀,少年登科,好不得意,舒嫽任職戶部,用三年的時間爬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這時老相爺去世,皇上便直接將舒嫽提拔為了丞相。 而這裴公子卻無心仕途,自從入了翰林院便埋頭編修,一路升到大學士,但凡皇上有意將他調任,總是推三推四,皇上礙于他家兩位老大人的面子,沒有辦法,只好由著他去了。 轉眼又是一年科舉,裴彰身穿半舊白衫倚在門上,隔著重重竹影望向她,白衫也染上些許濃蔭,舒嫽恍恍惚生出幾分感慨。 而對方見了她,輕飄飄的道:“舒相爺來了?在下有失遠迎,恕罪恕罪?!?/br> 又‘嘖’了一聲“舒相今日這身打扮,可比穿那身官服瞧著順眼多了?!?/br> 方才的感慨煙消云散,舒嫽瞥了他一眼,道:“我說蘭階公子,你不要忘了,自己食的也是朝廷的俸祿,還在翰林院掛著職?!?/br> 裴彰笑著側過身“是,是,在下忘不了,相爺進來吧?!?/br> 進了屋內,一樣竹制的桌椅,雅致非常,只是書卷四處散落堆疊,凌亂不堪,合上的,半翻的,地上的,床上的,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 舒嫽沒有絲毫驚訝,輕巧的在這一片狼藉中找出一條路,坐到了桌前,裴彰抬手為她倒茶“今日怎么有空來找我?” “皇上命你我主持殿試之后的瓊林宴,我想著你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忙于此事,便來找你?!?/br> 她垂眼吹著茶水,閑閑問道:“這屆考生的文章你看了覺得如何?可有能看得上眼的?” 裴彰在她對面落座,翹起了腿“還是老樣子,要么堆砌浮夸,要么死板無趣,若說看得上眼么……倒也有一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