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立刻私下奏請帝王,趙幽之事不能明說,便以北戎大皇子和五皇子一向不和為借口,稱擔心大皇子私下對五皇子不利,嫁禍大楚。 圣上雖然不覺得這幫人敢在大楚京城動手,但五皇子畢竟對邊境和平意義重大,還是批準了盛王的提議。 在圣上首肯后,盛王派了一隊兵馬將典客署圍了個水泄不通,連自己的心腹侍衛都派去了。 北戎五皇子連如廁都有人盯著,發了幾次火,侍衛頂著一副面癱臉就當他不存在。五皇子心下陡升一股寄人籬下的悲憤,但也只能由他們去。 防守如此嚴密,趙幽此時就算想見也見不到這位五皇子了。 第55章 幾方人士心思各異,但都沒能阻擋談判的到來。 金鑾殿上, 大楚帝王于寶座之上, 俯視著下方的北戎人。 大楚參與這次談判的有趙丞相、盛王、陸風巖及幾位二品以上的重臣。 北戎則是大皇子、五皇子、烏將軍及幾位作文人打扮的北戎人。 這還是五皇子被擒后第一次離開鴻臚寺, 他冷眼掃了一遍北戎的談判陣容,這其中只有大皇子和烏將軍在剛抵達京城時來見過他一面。 在使團抵達京城前,他便已聽說了此次使團中都有何人,他心知自己是否能重獲自由全倚靠這幾個人的表現。他心中當然不安,因為他知道大皇子巴不得他回不了北戎。 他倒是知道大皇子不會傻到在京城殺了他, 反而會盡力救他的命。但他也怕談判談著談著,談出個由他留在大楚作質子的結局。 于是他遞了消息,想見趙丞相一面,請這位盟友在談判中斡旋。但本來約好的那天趙幽并未出現, 五皇子急躁不安, 趙幽卻又過了兩天才派人將爽約的原因告知五皇子。 五皇子對趙幽爽約的理由嗤之以鼻, 因為在典客署附近碰見個小郡主就嚇得不敢進來?這位趙丞相未免謹慎過頭了吧。 他又派了典客署里的內線聯系趙幽,后者卻答復短時間內都不能見面。五皇子開始覺得, 什么謹慎過頭?怕不是覺得他沒什么利用價值了, 不想見他罷了。 但他自然有底牌,他又派人給趙幽傳話,說自己手上也有趙幽的把柄, 如果不想讓人知道大楚的丞相通敵,就想辦法讓兩人見上一面。 結果他派出去的這位眼線就沒再回來。過了兩日,五皇子假作不經意打聽了一句前些日子伺候的小廝怎么不在了,得知那小廝失足落水身亡了。 五皇子愣了愣, 情知這小廝怕是被趙幽處決了。作為一個常年領兵殺敵的將領,他倒不至于因此生出什么恐懼之情,有的只是憤怒。但這時候他還沒意識到趙幽想對他下手,只以為趙幽殺個小廝,是殺雞儆猴,想警告他不要生事。 直到某天夜里,他遇到了刺客襲擊。刺客身手極佳,招招致命,多虧了那位連如廁都要盯著他的侍衛救了他一命。 刺客見不敵,迅速逃離。留下五皇子,憤怒地砸了桌子,恨恨地念了一遍趙幽的名字。 典客署遇襲,迅速得到了圣上的重視,他先是賞賜了幾日前就提出加強防御的盛王,又派了一隊人馬將本來就防衛嚴密的典客署又圍了一層。 現在五皇子如廁時要被三個侍衛盯著了。 有大理寺的官員來例行詢問五皇子,是否知道派出刺客的是何人。 大理寺的官員話里話外的意思五皇子聽得明白,是懷疑刺客是北戎大皇子派的。 但五皇子和刺客交了手,知道那絕不是北戎武功的路數,刺客應該是大楚人士。 他懷疑是趙幽,但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他沒辦法取信于大理寺官員,這調查最終只能作罷。 但一向養尊處優的五皇子咽不下這口氣,要不是在大楚京城,不得不暫時蟄伏。他怕是當即就要報復回去了。 談判進行的很順利。談判的結果也并未如五皇子所擔憂的會被留在大楚,大楚的帝王對于質子沒什么興趣,他也不覺得涉及到真正的利益時一個質子的存在就能阻止對方用兵。 這場談判的過程明珠無從得知,但結果卻足以讓她為之欣喜。 五皇子一個人換來了兩國協議和邊關和平。兩國開通互市,大楚要給北戎提供足以過冬的糧食,而北戎則要每年向大楚進貢馬匹。 一時間,陸風巖與盛宣和兩位設下巧計活捉五皇子的功臣名頭一時無兩。 邊關的百姓終于等到了和平的日子,邊關的將士們,也終于等到了能返鄉的一天,無數人為之熱淚盈眶。 邊關的百姓甚至在討論,是否要給兩位將軍建生祠了。 盛宣和也終于得以返京,回到家人身邊。 —————————————————————————— 北戎使團與五皇子離京時,帝王派了不少兵馬相送,談判已成功,他可不想在最后的關頭出現問題。 這些兵馬一路將五皇子送到了大楚境外,然后與盛宣和等人一同返京。 —————————————————————————— 盛宣和并其他將士返京那天,陸風巖與明珠都去城門口相迎。 兩人站在一起,一個俊美無儔,一個天香國色,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陸風巖在明珠耳邊說了什么,明珠被他逗笑了,見她笑,陸風巖也跟著笑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