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書迷正在閱讀:朝思慕暖(GL)、南家有位哥兒、穿成嬌軟廢物在末世封神、漢宮椒房、假孕后我繼承了帝國(穿越)、臣服于你(堂兄妹 1v1)、迦南、無巧不成合(1V1,h)、風情月債(民國H)、清釉(辦公室1v1)
李志摟住珊瑚,忙不跌的點頭,“知道,知道,我明日就找人,勢必把京里最好的蹴鞠手找出來?!?/br> 珊瑚冷哼,“你就吹牛吧,只要到時不輸得太難看就行?!?/br> 誰不知道最好的蹴鞠手都養在那些侯門大戶的人家里,輕易見不著他們。 夫妻二人說了一會兒話,丫頭隔著簾子回話,“太太,錢姨娘房里遣人來請大爺?!?/br> 李志不耐煩的擺手,“告訴她,爺今兒歇在奶奶房里?!?/br> 外面沒聲音了,珊瑚心里冷笑兩聲,到底沒有趕李志出門。 這些日子,宮里掀起踢蹴鞠的風潮,不光小太監小宮女喜歡頑兒,李恪這個小皇帝,每日下了學堂,偶爾也會和小太監一起玩蹴鞠。 這日,下完早朝,謝寶扇留下禮部尚書和戶部尚書二人,原先的禮部尚書江海川被革職,眼下還是吏部尚書郭修之在兼任。 謝寶扇見到他倆,問道,“眼看離皇上的千秋節沒幾個月了,兩位大人可有甚么章程?” 這二位尚書在心里盤算片刻,小皇帝是九月初二的生辰,皇太后這么早過問,想來是已經有了主意。 戶部尚書吳謙等著郭修之先開口,那郭修之想了一下,謹慎的說道,“回稟太后,一切皆有舊例?!?/br> 今年不是詢壽,無非就是跟往年一樣,宮里宮外舉辦各樣兒慶典,誰知謝寶扇聽到郭修之這話后,身子微微動了一下,便不說話。 郭修之最會察言觀色,心知皇太后似乎不大滿意。 吳謙見謝寶扇不語,雙眼微含,并不輕易插嘴,橫豎千秋節是禮部打頭,他們戶部只管花銀子的事罷了。 謝寶扇微微沉吟,說道,“去年先皇新喪,皇上的千秋節一切從簡,今年算是皇上登基以來過的第一個千秋節,雖不至于大cao大辦,卻也不宜太過簡單?!?/br> 郭修之和吳謙一起豎起耳朵。 謝寶扇看了一眼站在她面前的兩位尚書,溫和的說道,“哀家前些日子聽人說我大鄴朝人人喜愛玩蹴鞠,就興起了一個念頭,就是不知合不合適?!?/br> 說到這里,郭修之和吳謙還有甚么不明白的,皇太后前些日子花錢修葺了城西的蹴鞠場,聽聞皇太后還要建一支蹴鞠隊,人人都說皇太后迷上了蹴鞠,看來傳聞成真。 他們為人臣子,最怕的就是頂頭上司忽然有了新鮮想法,現在的老規矩多好,又不用費力,還不會出差錯。 兩位尚書在心底齊齊嘆了一聲,等著謝寶扇接下來的話。 謝寶扇微微笑著,她的蹴鞠隊已經拉起來了,就算有人說不合適,她也要辦下去。 “宮里的慶典,能省則省,畢竟還是國喪期間,不宜太過奢靡,哀家想著千秋節就以皇室的名義,邀請各州府出一支蹴鞠隊,到京城來比賽,這也是皇上想與民同樂的意思,兩位尚書大人以為如何?” 郭修之說道,“皇上和太后愛民如子,這用意自然是很好,只不過,本朝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呀?!?/br> 謝寶扇臉上的笑意越發深了,她慢悠悠的說道,“沒有先例,那就從皇上這兒開創先例?!?/br> 兩位尚書又不作聲了,攝政王一走,朝臣少不得和皇太后打交道的次數多了,一來二去,朝臣們也漸漸摸索出來,皇太后和攝政王性格迥異,攝政王強勢剛硬,喜歡直來直往,皇太后看似溫柔和氣,實則綿里藏針,都不是好相處的人。 來了這半日,一直作壁上觀的吳謙總算開口了,他問,“太后,別得不說,各州府這么多蹴鞠隊,誰來誰不來?再者這么多人涌到京城,京城的治安也是一大隱憂呀?!?/br> 這些事情,謝寶扇早已和底下的人商量過了,她道,“治安是京兆府該cao心的事,若是連這點兒小事都辦不好,京兆府尹趁早換人來做為好?!?/br> 至于誰代表各州府來比賽,那就更簡單了,先在本州府賽一場,勝者的隊伍就能上京。 說完這些話,謝寶扇對吳謙笑盈盈的說道,“吳大人,哀家和封大人算了一筆賬,先帝每年千秋節,花銷都得數十萬兩銀子,這還不算旬壽,若是照著哀家這法子,十萬兩銀子可省下,說不得還能給國庫賺一筆銀子?!?/br> 吳謙心頭一動,別小看這十萬兩銀子,皇上的千秋節年年要過,一年是十萬兩銀子,十年就是一百萬兩銀子,何況皇太后還說能賺銀子,就是不知皇太后是打算今年這么過,還是往后年年這么過? 謝寶扇只看吳謙那滿臉算計的神情,就知道他動搖了,她笑了笑,輕輕搖著手里的羅扇,“吳大人,你別不信哀家的話,封穆手里有哀家和他預算的賬本,你回去叫他拿給你看看就知道了?!?/br> 說起封穆,吳謙一陣牙疼,這人分明是他的手下,卻是替攝政王辦事,如今皇太后也看重他,只怕再過幾年,戶部連他這個尚書都沒有立足之地。 吳謙賠笑說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覺得有些委屈了皇上和太后?!?/br> 謝寶扇停下手里的扇子,她笑著說道,“只要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皇上和哀家就不覺得委屈?!?/br> 那吳謙和郭修之還能說甚么呢,皇上和皇太后為了給朝廷省銀子,接連兩年的千秋節都一省再省,他們要是再反對,豈不是越發顯得他們故意找茬兒。 說了這半日的話,李恪也該下學,謝寶扇對他二位說道,“你們各自回去商量兩日,盡早把細則拿出來,過幾日攝政王就要回京,他這一回來,你們又該忙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