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書迷正在閱讀:朝思慕暖(GL)、南家有位哥兒、穿成嬌軟廢物在末世封神、漢宮椒房、假孕后我繼承了帝國(穿越)、臣服于你(堂兄妹 1v1)、迦南、無巧不成合(1V1,h)、風情月債(民國H)、清釉(辦公室1v1)
謝寶扇一笑,她道,“太太的私產,我哪里好多問,不過是因趙嬤嬤剛才說外頭在鬧災荒,就怕鋪子上的買賣受牽連,這才順便問了兩句?!?/br> 她說完,叫銀環拿了幾百錢給趙婆子,說道,“這些錢嬤嬤拿著,明日下了夜,打壺好酒喝,剛才叫嬤嬤來問,還請別往心里去,我幫著大嫂子管家,看到廚房采買的東西不對勁,心里自然著急?!?/br> 只要謝寶扇不向老爺和太太告狀,趙婆子就徹底安心,她兒媳婦在廚房上采買,哪里經得起查問,眼下又得了謝寶扇給的賞錢,趙婆子千恩萬謝的去了。 打發走趙婆子,銀環關上門,回身看到謝寶扇坐在案前沉思,她也不敢打攪,輕手輕腳的鋪好床,不久,謝寶扇收起賬本,洗漱歇下,只是這一夜卻是未曾合眼。 第89章 隔日,謝寶扇和謝寶鏡去…… 隔日, 謝寶扇和謝寶鏡去上房,和平日一樣,發完對牌, 打發走管事們,姑嫂三人議起給高老太太燒百日的事,小嚴氏掐指算著日子,說道,“眼瞅就是下個月的事了,光靠咱們三個人,就怕出了差錯,給老爺和太太并大爺臉上抹黑?!?/br> 嚴氏病著, 高老太太燒百日是小嚴氏在料理,到了那日, 府里的親朋好友皆會前來祭拜,小嚴氏是頭一回掌管這些大事, 為免有紕漏,她早早就開始提前打點,免得做得不好讓人看輕。 這是眼前的一樁大事, 謝寶鏡見小嚴氏煩惱, 說道,“依著舊例辦就是了, 總不至于出大錯?!?/br> 小嚴氏說道,“雖說有舊例可循,可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比如說兵部侍郎孫慧,前幾年孫夫人仙逝,家里是走了禮的, 只是他家的女兒如今是二皇子殿下的側妃,老太太燒百日的信兒該不該給他家送呢?!?/br> 謝寶扇放下手里的茶盅,她朝著小嚴氏看了一眼,可見太子黨和二皇子黨兩派的人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敏感多疑,老爺和大哥哥得他提撥,剛剛奪情起復,若是和二皇子一派的人來往密切,恐怕要犯他的忌諱。 謝寶鏡聽了小嚴氏的話,望著謝寶扇問道,“二jiejie如何看呢?” 謝寶扇思索片刻,說道,“依我的意思,這信還是要送,老爺和孫大人同朝為官,外頭的臉面總要顧惜一二,再一則,孫府是二皇子府上的姻親,怕是也不想與咱們家走得太近,左不過是打發家人來表表心意罷了?!?/br>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大,小嚴氏還不敢自己拿主意,便道,“過兩日我問問你大哥哥的意思吧?!?/br> 謝寶扇拿著帕子擦了擦嘴角,她若無其事的問道,“大哥哥這些日子想必很忙,我聽四meimei說,這幾日就要把抄好的經書送到廟里去供奉,如今就差大哥哥的一份兒了?!?/br> 高老太太剛走,府里時常要送經書到廟里供奉,這差事嚴氏派給謝寶瓶,謝寶扇和謝寶鏡每日幫著理家,空閑時也要抄寫幾卷,謝昂是信國公府的嫡長孫,便是再忙,他那份兒也不能少,謝寶瓶等不到他抄寫的經書,又不便派人催促,無意和謝寶扇提過一句,謝寶扇便記在心上。 小嚴氏滿臉歉意的說道,“你大哥哥近來早出晚歸,便是連我見他一面都難,你叫四meimei多擔待,我今日就告訴你大哥哥?!?/br> 一旁的謝寶鏡好奇的說道,“大哥哥忙甚么呢,怎么大嫂子也見不著他?” 小嚴氏搖頭說道,“外頭男人們的事,我一向不大管,外面又在和韃子兵開戰,我聽大爺說前方戰事不利,已叫韃子人占了好幾個地方,圣上的鑾駕正在往回趕,想來不幾日就要到京城了?!?/br> 戰事失利,姊妹倆人沉默了一陣,小嚴氏安慰她倆,說道,“你們也別太擔心,大爺說了,韃子只是一時猖狂,等再過一陣子,一定就會退兵?!?/br> 謝寶扇見她說得如此篤定,沉聲說道,“但愿真能如大嫂子所說?!?/br> 冬季就要來了,百姓們缺衣少食,北邊還在與韃子兵交戰,如此一來,又有多少老百姓要遭殃呢。 小嚴氏見她二人神情沉悶,轉而說起別的事,兩人這才勉強打起精神,小嚴氏對謝寶扇說道,“我差人拿給你的賬本,你不用著急,等算好了再拿給我不遲?!?/br> 謝寶扇點頭,她想起昨晚看到的賬目,猶豫片刻,說道,“賬本我粗略看過幾眼,八月份府里買進了五百石糧食,九月份又買進了一千石糧食,以前從不曾這樣,大嫂子可知是何緣故?” 謝寶鏡一聽,驚訝的望著小嚴氏,說道,“好端端的,怎會買這么多糧食?!?/br> 她先前跟著嚴氏管家,對廚房的日常開銷略知一二,信國公府三百余口人,一個月最多一百石糧食,這糧食又不比別的東西,囤放過久就會霉變,況且他們府里的大小主子嘴叼,只吃當年產的新米,忽然囤一千多石的糧食,就連謝寶鏡也覺得詫異不已。 小嚴氏停頓片刻,說道,“這是老爺和太太的吩咐,說是今年收成不好,恐怕糧食要漲價,咱們府里人口多,族里親的疏的還有不少家,保不齊有誰家會遇到難處,多囤些糧食在手里有備無患?!?/br> 謝寶扇有些疑心,只覺小嚴氏的說辭有些站不住腳,縱然要接濟族人,直接分送銀兩,再告知族人一聲豈不是更簡單,何需這般大費周章?況且這筆買糧食的銀子可不是小數目,正經的當家人,斷不會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