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書迷正在閱讀:朝思慕暖(GL)、南家有位哥兒、穿成嬌軟廢物在末世封神、漢宮椒房、假孕后我繼承了帝國(穿越)、臣服于你(堂兄妹 1v1)、迦南、無巧不成合(1V1,h)、風情月債(民國H)、清釉(辦公室1v1)
她報上章宅的地址,轎夫狐疑的看她兩眼,心想,瞧著是個挺機靈的姑娘,竟連自己住哪兒都搞錯了。 轎夫腹誹幾句,橫豎人家給了銀子,兩個轎夫抬著謝寶扇往章宅去了。 去章宅的路上,謝寶扇思緒萬千,當今圣上是如何坐上皇位的,滿朝大臣沒有不知情的,當年先皇的十幾位皇子,除了圣上,就剩一個端王,一個懷王,余下的全都不在了,那場政變究竟有多血腥,謝寶扇就算沒有親身經歷,只要稍微設想一下,就會不寒而栗。 圣上敏感多疑,但絕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否則也不能踏著尸山血海登上這九五之尊的位置,太子一黨如此瘋狂,只怕是不得善終。 若是信國公落不到好兒,她身為謝家的女兒,自然也別想獨善其身。 就在她胡思亂想之時,轎子停在章宅的門前,謝寶扇叫門,出來開門的老伯瞇著眼睛認了半晌,說道,“是謝二姑娘呀,你這會兒怎么來了?!?/br> 謝寶扇問道,“章先生回京了嗎?” 那老伯點著頭,說道,“巧得很,昨日剛回來?!?/br> 他把謝寶扇請進屋,又叫人往里傳話,不一時,章素青迎出來,師徒倆人數月不見,章素青聽說謝寶扇來了,心里慌得像打鼓似的,只當是出了大事,等見她神色正常,方才安心。 章素青拉著她進屋,問道,“這么晚了,出門為何不帶婆子丫鬟,你一個年輕姑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后悔莫及?!?/br> 來章宅的路上,謝寶扇思量半日,這時見到章素青,便說道,“我原是要回府,那起子奴才不認得人,我怕大門口鬧將起來惹人笑話,這才先來找章先生?!?/br> 章素青心思細膩,說道,“你自己一個人回府,恐怕是有急事吧?!?/br> 謝寶扇輕輕點頭,卻不說是甚么事,章素青通透豁達,說道,“我這就叫人給你們府上送信?!?/br> 謝寶扇在來章宅的路上已經想好,若是章素青在家,她就在章宅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就回宮,后來心想不妥,她既是特意請假出宮,少不得有人知道,無論如何也要回府一趟,否則他日謝之華和嚴氏問起,就不知該如何說起。 章素青一邊打發人去信國公府報信兒,一邊叫人給她上茶,謝寶扇喝了半盞,心底稍微安定,她問道,“先生,姜樺那事是如何了結的?!?/br> 章素青說道,“你走后沒幾日,姜樺就走了,他走時連聲招呼都沒打,我也不知他究竟去了哪里,為免惹禍上身,就帶著家人去燕州投靠親戚,自此再沒有見過他?!?/br> 謝寶扇對章素青說道,“我接到先生的來信,猜到他八成是走了,多少松了一口氣,他們這些人亡命天涯,先生還是遠著些為好?!?/br> 章素青一笑,說道,“我知道?!?/br> 她看了謝寶扇一眼,說道,“我瞧著你像是清減了似的,這些日子在宮里可好?” 謝寶扇不欲把宮里的煩心事說給她聽,只道,“許是苦夏,我在宮里一切都好,等這些日子忙過了,就能好好歇一歇?!?/br> 兩人說了一番貼已話,待到日落時分,信國公府來接謝寶扇的馬車便到了,謝寶扇辭別章素青,便登上信國公府的馬車。 她回到信國公府時,天已黑透,馬車停在二門處,謝寶扇四下一望,就見角落處仍舊停著那乘藍昵小轎,心知梅姑父還未曾離開信國公府。 來接謝寶扇的婆子見她站著不動,說道,“姑娘,太太等著見你呢?!?/br> 謝寶扇指著那乘小轎,好奇的說道,“家里有客人么,咱們家從沒這樣的小轎?!?/br> 婆子是東院當差的,她看那藍昵小轎一眼,只當是誰家來國公府打秋風的,搖頭說道,“沒見過,興許是哪家的親戚吧?!?/br> 謝寶扇心道,顯然婆子并不知道這是梅姑父的轎子。 婆子催著謝寶扇去東院,謝寶扇收回視線,隨著她一起去東院見嚴氏,彼時嚴氏剛從高老太太的院子里請安回來,她見了謝寶扇,說道,“章宅派人來送信,我一聽你在章宅,倒唬了一跳,怎么回府也不提前告知我們一聲?!?/br> 她語氣里隱隱帶著責備,謝寶扇垂下雙眼,起身向嚴氏請罪,說道,“原是我莽撞,還請太太見諒?!?/br> 她把那理由又跟嚴氏說了一遍,嚴氏搖頭說道,“你在宮里當差,時常在外走動,老爺又不許我拘束你,只是你也要替家里的姊妹們著想,姑娘家的名聲比命還重要,你就這么坐著一乘小轎回來,也不帶婆子丫鬟,得虧你知道去找章先生,否則那兩個轎夫起了壞心,你叫我如何向老太太和老爺交待呢?” 謝寶扇默默聽訓,嚴氏訓了幾句,緩聲說道,“我知道你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料想不是有意為之,只是記住,下不為例?!?/br> 謝寶扇輕聲說道,“回太太的話,女兒知道了?!?/br> 教訓半日,嚴氏這才問起正事,謝寶扇說道,“東宮的楊公公讓我給家里帶句話,我擔心披霞殿的李守德說不清,因此就自己回來了?!?/br> 嚴氏問道,“老爺在書房見一個要緊客人,只怕這會兒不得空,楊公公讓你帶甚么話?!?/br> 謝寶扇暗暗留意嚴氏的神色,她似是知道老爺見的是誰,卻有意不告訴謝寶扇,謝寶扇思忖片刻,說道,“楊公公說最近有個楊州來的師爺,找大哥哥幫著疏通關系,楊公公說這事兒能辦,只叫他準備十萬兩銀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