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朝思慕暖(GL)、南家有位哥兒、穿成嬌軟廢物在末世封神、漢宮椒房、假孕后我繼承了帝國(穿越)、臣服于你(堂兄妹 1v1)、迦南、無巧不成合(1V1,h)、風情月債(民國H)、清釉(辦公室1v1)
謝寶扇見此,走上前,跪下請安,“臣女拜見娘娘?!?/br> 大半年不見,楊氏溫柔的看著她,說道,“起來吧?!?/br> 謝寶扇起身,默默的站在一旁,等著楊氏問話。 說話之時,宮女們已將宮室里外的燈燭點亮,殿內一片通明,楊氏看到謝寶扇系的腰帶,笑道,“已經換上新腰帶了?” 謝寶扇回道,“回娘娘的話,換上了?!?/br> 楊氏說道,“此次護送懷王妃回云州,你和若芳差事辦得不錯,懷王妃寄了書信特意來稱贊你,既是有功就該獎賞?!?/br> 謝寶扇低下頭,說道,“臣女職責所在,不敢居功?!?/br> 說了兩句閑話,楊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問道,“在云州見到懷王了?” 謝寶扇心頭一凜,她雙眼微垂,說道,“見了,是在松山縣見到的殿下,殿下停留了半日,就即刻返回云州城?!?/br> 說完,她抬頭看楊氏,見她不作聲,接著又道,“臣女當時正在松山縣養病,病好后原要趕往云州城和徐總管匯合,誰知云州城爆發時疫,無關人員不得隨意出入,因此便一直留在松山縣?!?/br> 當日李善從云州城來松山縣,雖未大張旗鼓,有心人想要查到也非難事,是以謝寶扇不敢有絲毫隱瞞。 楊氏顯然知曉此事,她笑了一聲,說道,“真是個癡情種?!?/br> 她語氣里帶了一絲打趣,李商亦笑道,“正是年少輕狂的時候,沖動幾回也正常?!?/br> 帝后二人說笑兩句,謝寶扇默默聽著,直到楊氏問道,“見到懷王,都說了些甚么話?” 謝寶扇回道,“臣女把娘娘囑咐的話一一轉訴給殿下,說娘娘盼著殿下和王妃早日生下世子,為皇室開枝散葉?!?/br> “哦,懷王怎么說?”楊氏似乎很好奇懷王的反應,謝寶扇回想起懷王當時的神情,胸口微微發悶,眼前似乎又看到懷王冷淡離去的身影。 謝寶扇沉默的太久了,不過楊氏耐心十足,她安靜的等著謝寶扇回話,過了一會兒,謝寶扇說道,“殿下甚么話也沒說,也不曾謝恩,就離開松山縣,臣女自此再沒見過殿下?!?/br> 楊氏笑道,“是懷王會做的事?!?/br> 旁聽的李商見到謝寶扇說話從容不迫,又聽她們提起懷王,說道,“今日懷王遞了一封折子,朝堂上幾乎要吵翻天?!?/br> 李商極少把朝堂上的事說給后宮嬪妃聽,今日卻忍不住多說了幾句,“云州城經過時疫一劫,本就稀少的人口愈加不足,北邊的韃子不得不防,可要是沒人,總不能扎個草人去防韃子吧?” 此事楊氏早有耳聞,聽說早年邊關戰亂,云州有些地方十室九空,早幾年懷王就請奏朝廷,要招徠移民到云州開墾土地,前幾年黃河水患,有百姓流離失所,遷往云州將近十萬余人,今年云州時疫,懷王又伸手像朝廷要人。 楊氏搖頭說道,“這幾年風調雨順,云州地處偏僻,等閑人家誰肯去?可不要惹出民怨才好?!?/br> 李商正是為這個頭疼,他道,“前兒還有御吏抨擊懷王,說他在云州時疫時下令燒毀病亡者尸身,有違人倫,今兒這折子一出,越發吵得快翻天?!?/br> 這事還有得吵,李商說了兩句,便不再提這話,他看著謝寶扇,問道,“你這趟去了云州,一路可曾有何見聞?” 圣上這話狀似無意,卻讓謝寶扇心生警惕,她默默想了一想,緩緩說道,“臣女等人一路往北,北邊地廣人稀,往往走上幾日遇不到一個大城鎮,我們的人馬常要露宿在野外,到了云州界內,先在松山縣落腳,聽人說云州城十分熱鬧,臣女沒親眼見過,不知是真是假?!?/br> 楊氏似是對邊關一帶的風土人情頗感興趣,她問道,“懷王在云州的風評如何?” 謝寶扇飛快的瞅了楊氏一眼,她見她嘴角帶著笑意,說道,“有聽人說殿下的好話,也有聽人說殿下不好的話?!?/br> 李商坐直身子,他讓謝寶扇細細說與他聽,謝寶扇便道,“臣女在松山縣,有人說殿下與韃靼人作戰時英勇善戰,韃靼人才不敢輕易犯邊,也有人說殿下殘暴狠毒,似是因先前時疫,殿下執意要燒毀病亡者的尸身,引來百姓們的怨恨?!?/br> 李商搖頭說道,“這些人愚昧無知,人若得了疫病而死,尸身不燒毀,仍可傳染給生者,懷王不使這些雷霆手段,只會死更多人?!?/br> 坐在他下首的楊氏陪笑說道,“百姓們哪管這些,家里死了親人,連具全尸也沒有留下來,便以為是懷王的錯?!?/br> 帝后又問了謝寶扇幾句話,有謝寶扇答得上來的,有謝寶扇答不上的,最后楊氏見天色不早,說道,“回去歇著吧,好生跟著李嬤嬤當差?!?/br> “是?!敝x寶扇一直懸著的心落回肚里,她給帝后屈膝行了一禮,自當告退。 中秋之后,天氣一日涼過一日,謝寶扇每日跟在李嬤嬤身邊當差,期間,她出了兩回宮,皆是因為公差,早前謝寶扇攢下一筆銀子,她跟著李嬤嬤投到票號,銀子不多,這一年間竟賺了不少。 謝寶扇背靠大樹,自然有人眼巴巴的送上好處,她只拿自己該得的一份兒,待銀子湊夠,轉頭托了人牙子,替她在京里慢慢尋摸一處宅子。 轉眼便到秋末,御花園的楓葉紅了,火紅色的楓葉鮮艷欲滴,皇后娘娘邀了后宮嬪妃賞楓葉,不知怎的,淑妃娘娘康氏頑到中途,和一個小貴人拌了兩句嘴,當眾負氣離席,皇后娘娘被拂了面子,又不便發作淑妃娘娘,于是申斥了小貴人一頓,小貴人委屈落淚,好端端的宴會鬧得不歡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