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他吐出一口心頭血,“我畫?!?/br> 臉盲之人畫人物小像?陶心荷不信他畫得出,揮手送客。 ? 陶心荷與父親牽線的男子相談甚歡,想著梅開二度也未嘗不可。 顧凝熙捧著畫像跋涉而來,雙目通紅滿身狼狽:“我不知畫得對不對,她們都說像你?!?/br> 第109章 象新元年春日里,幼薇郡主書院開辦,去年給京城人士留下深刻印象的寶藍衣袍狀元郎當眾行禮,說幼薇郡主是自己恩師,這事如同投石入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朝中官員對此還算矜持保守,遇到新官柳庭璋更加客氣和藹,吩咐家中主事一定提醒自己參加郡主大婚、備上厚禮之外,倒沒有別的出格舉動。 民間則不然,書院師生做為消息源頭。尤其是各位少年學子,回到家中一遍又一遍向父母長輩描述當場的熱血沸騰,大家再口耳相傳,津津樂道,這是多好多現成的傳奇故事啊。 當今天子仁厚,不以言論入罪,除了雷厲風行除掉親兄長外再沒有什么讓大家驚駭的舉動。 說書的、唱曲的膽子逐漸放大,迎合著百姓們對于「皇上今天用金鋤頭還是銀鋤頭」的片面想象,將嬌俏宗室郡主與平民出身狀元郎之間的師徒緣分編撰成故事,又出折子戲又出話本子,唱念做打、口沫橫飛,受眾頗廣,迅速流行開來。 顧信自己喜歡聽說書,還以此謀生過,回到郡王身份后,依然喜歡抽空聽幾段。 他聽到這些事關自己meimei和友人、香艷扭曲的、離題萬里的段子,怎么能忍受得了! 于是,顧信自覺責任重大,閉門發奮,用數日時間編出了新的故事,分別拿給顧采薇和柳庭璋潤色調整后,帶著自己養出的說書人,去占領民間輿論場,重塑師徒形象。 自然,新的故事巧之又巧地暗合了皇上的意思,在官方推波助瀾之下,一個迎合了士子向往、民間猜測、有著部分事實做底子的說法成為了主流,推動柳庭璋和顧采薇的緣分成為傳奇。 這個版本中,顧采薇少敏而慧,師從曾經的柳祭酒,滿腹學識,少年時隨母與次兄到孟州,偶見在繼父指點下考中秀才、出門游歷的少年柳庭璋,頓起惜才之心,慷慨贈書,之后兩人以書信溝通,逐漸教學相長。 在幼薇郡主諄諄教導下,柳秀才刻苦攻讀考中舉人,又與郡主次兄結成好友,得見少女第二面,再續師徒緣分。 后來柳舉人入京,郡主明言,待其中進士之日,打馬游街相見,激勵學生發奮。柳舉人果然高中狀元,不負恩師。 三見定終身,兩人結成良緣,一個在朝效力,一個培育良才,好生般配。 漸漸地,街邊孩童們都會念叨幾句順口溜:“幼薇郡主學問深,三見學子傳本領。有朝一日中狀元,娶得恩師喜團圓?!钡鹊?。 柳庭璋和顧采薇領了二哥的這份情,絲毫沒泄露兩人紙筆隔空溝通的點滴,不過有時候跟著傳奇所言,稱呼顧信為「紅娘兄長」,看顧信氣鼓鼓卻無可奈何的樣子,兩人笑得樂不可支。 長幼有序,九月金桂正到盛時,顧采薊風光迎娶邢丞相家嫡次女,誠王府好一番熱鬧。 顧采薇還沒叫「四嫂」叫得熟慣順口,就迎來了十月自己的婚事。 正是秋氣爽朗、不冷不熱的好日子,老天爺湊趣兒,露出溫暖的日頭,萬里無云,每個人都忙忙碌碌、喜氣盈盈的。 顧采薇坐在梳妝臺前,先是小口吃了點干糧,后來便不動如山任由喜娘、丫鬟打扮捯飭自己。 她瞇著眼想起昨晚和柳庭璋紙筆聊了半宿,兩個人傻乎乎的,有多少話今后說不得,偏偏就是熬著夜你一言我一語地暢想未來,直到被丫鬟三番四次勸阻才作罷。 今日天不亮,她就被叫醒起來梳妝,困意不散,不曉得新郎官是否同樣困倦,希望兩人一會兒在新居幼薇郡主府里行禮順利才好。 顧采薇胡亂轉著念頭,直到聽到喜娘高亢的聲音提醒:“郡主,裝扮好了,您真是老身所見最美的新娘子了?!?/br> 她精神一振,移步鏡前,抬眼看去,有些不敢相信這是自己,如此嬌羞如此喜悅,通過她的衣角釵頭、眉梢唇邊,洋溢四出。 一襲正紅華麗衣裝,繁復的金線龍鳳刺繡備顯貴氣,頭上金冠綴著成串南珠,晶瑩溫潤,最是相稱一張芙蓉面。 事前她千叮嚀萬囑咐,不許喜娘和丫鬟們把自己畫成四嫂成親那日一般的猴子屁股。果然,現下水晶鏡中,顧采薇很滿意自己看到的。 薄施脂粉,腮凝新荔,鼻膩鵝脂,雙頰淡淡粉潤,美人鵝蛋臉兒,看著便知肌膚吹彈可破。 眉修成遠山長細,輕點螺黛更增秀色,眼畫做杏核圓滿,唇涂上瀲滟紅脂,五官艷色,媚在骨中。 今日,她不再是觀看兄長成親的前排看客,而是真真切切的新娘子了,要嫁給從七歲開始陪伴自己至今的徒弟柳庭璋,這一切美得像個夢,顧采薇微微抿嘴而笑。 新娘子并沒有什么應酬需要出面,她只在房里靜坐等待柳庭璋上門迎親,從誠王府將自己接走,繞城一周再進入一墻之隔的郡主府,行禮成親。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丫鬟下人穿梭往來,附耳告訴她,郡馬從郡主府出來了、皇上和皇后娘娘親臨、誠王太妃囑咐女婿好好過日子等等消息,顧采薇終于覺得緊張起來,交握的雙手本來捏著象征吉祥的玉如意,此時覺得發涼,終于低低嘆了句:“怎么還沒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