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顧珩和顧采薊都不信,還欲分辨幾句,大皇子已經冷硬喊著送客,自行甩袖離開待客正殿,毫無一絲往日做出的斯文有禮假象。 顧珩也不再遮遮掩掩,正大堂皇登門誠王府,問計于誠王太妃。好兄弟不見了,他的焦急之情,不比顧值的親弟妹少。 顧采薇隨侍母妃身旁,跟著聽到了大皇子的那番作態,心底大寒,覺得像是墜到冰窖里,手腳直發冷,血都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滿身都沒有熱乎氣了。 直覺之下,她沖口而出:“皇伯伯!” 誠王太妃深深看女兒一眼,點頭應許:“為今之計,也只有老身去求皇上幫忙找人。我兒,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一個「死要見尸」,說中在場眾人的隱憂,顧采薊直愣愣喊著:“母妃別這么說!” 顧珩沉沉心神后說道:“王嬸,還是小侄去吧。您在府中等音信即可?!?/br> 誠王太妃想想,顧珩在皇上跟前說話的分量,比他們一整個誠王府全部人壓一起都重,便鄭重將此事托付給顧珩。 誠王太妃帶著四個子女媳,親自將二皇子送出府門,看著他華麗車架遠去,直到拐過街角不見。 肅靜的誠王府外,如今冷落車馬稀,再不復往日皇上幼弟在世時候的花團錦簇。 緩緩回頭看去,孩子們臉上都有焦急擔憂之色,二子三子都不在身邊,誠王太妃不知是不是站立太久,一時有些腿軟,身子打晃,幸好左右兩旁的長媳張氏和幼女顧采薇同時湊近扶住。 他們回府等侯消息,跟隨二皇子出發的王府府丁來回傳信:「二皇子正在宮門口求見皇上」、「二皇子進宮了」、「宮門落鑰鎖了,二皇子沒出宮」、「端午正日子,宮門開得比往日早,還沒見到二皇子」、「文武百官陸續進宮了」等等。 誠王府的下人們幾班輪換,還在滿京城找尋直郡王,也是一撥一撥報信回來,內容相同,都是沒有找到。 已經顧不得想是不是會將事情鬧得太大,顧傳和顧采薊分頭拜訪京城達官貴族家,首當其沖是顧值的岳家曹家,一一詢問顧值音信。 端午節禮送出去不少,倒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有些講究些的人家嫌棄他們帶孝登門,言辭間甚至說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對于顧值下落一無所獲。 兄弟二人至晚方回,沮喪難言。 從下午等到黃昏,再到傍晚、入夜、夜深,各個院落里燈火通明,誠王府主子沒有一個人睡著,都在等待。 誠王太妃一夜守在逝世夫君的靈位前,眼睜睜等到了天亮。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來臨,府內一絲一毫的喜慶意味都沒有,下人們個個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充滿了風雨欲來的緊張。 顧采薇昨日給柳祭酒送了信去求助,今早得到回音,柳祭酒將會趕早進宮,先探聽外孫二皇子與皇上情形,再看下一步如何幫助愛徒。 誠王府一系終于得到音信,端午節日上三竿時分,二皇子顧珩,頂著臉上明晃晃的巴掌印記,帶著皇上派出的精銳御林軍數十人,從熱熱鬧鬧的賽龍舟隊伍中穿行而過,團團圍住了大皇子府。 第74章 顧傳帶著幼弟妹,盡可能快地趕到了大皇子府。 就在大皇子府門口,他們從各自車架出來時居高臨下,正巧看到,大皇子顧瑾身穿過節應景的華麗錦衣,卻毫無雍容儀態,抬手指著親弟顧珩鼻端,聲嘶力竭地叫喊:“顧珩,你好樣的!在父皇面前抹黑我,我這就進宮喊冤去!” 顧采薊高壯靈巧,跳下馬車廂,從御林軍包圍圈外穿插進去,快跑兩步,站到顧珩身后不遠處,悄聲問:“珩哥,現今如何了?” 顧珩看到滿眼急切的顧值幼弟平郡王,還有包圍圈外想靠過來又猶豫的誠王顧傳,以及被他拉扯住衣袖的幼薇郡主顧采薇,自然想到下落不明的好兄弟顧值,顧珩感覺自己更加挺直了脊背。 努力維持著氣勢不泄,既是說給顧采薊、顧傳、顧采薇,也是說給大皇子顧瑾聽,顧珩盡力提高聲音:“大哥,御林軍代表著父皇,我已求得父皇口諭,今日就要搜你全府。直郡王一事,你總要有個交代?!?/br> 誠王一系三人聽后,精神為之一振,二皇子果然是好樣的,求得了這樣的旨意,三哥(弟)要是被軟禁硬囚在他顧瑾府上,這下子就能找到了。 顧傳和顧采薇也站到了顧珩身側。一邊是一身入宮朝服的二皇子與身后的一品親王、郡王郡主,后面圍立著全副甲胄、沉默肅直的數十名御林軍士,以半圓之勢將大皇子府門包裹住。 一邊是臉紅耳赤的大皇子和他府中的一群下人,對比分明、強弱立見。 聽到「父皇口諭」,大皇子心不甘情不愿側身讓開,對著御林軍還算客氣,讓府中管事陪同配合,隨軍士搜檢。 待最后一名御林軍踏入府門,大皇子轉頭對上站在原處的顧珩等人,冷哼道:“你們并非是客,我就不請了。是非曲直,片刻后即知,我等著父皇還我公道?!闭f罷就甩袖進府,吩咐府丁關閉大門,給顧珩等人吃了閉門羹。 門外四人要等著御林軍搜府結果,心系親人,自然不會離去,索性將最大的誠王車架趕過來,齊齊上車等待。 車簾正對府門,大家能看清楚任何動向,其實也算是堵了大皇子府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