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雖然進了八月,京城依然在秋老虎的籠罩下,烈日像是不知疲倦一般炙烤著大地,顧采薇更是懶得出門,時時窩在房中,靠著冰山續命。 這日是八月十七,準大嫂張氏的生辰,哥哥們都去慶賀。父王和母妃去京外避暑了。 顧采薇前幾日貪涼吃西瓜,吃壞了肚子,還沒好全,只得留在王府里。 誠王六月中旬離京前,為了讓女兒高興,舍下老臉,請了國子監祭酒柳奉柳大人,每半月到王府來一次,教顧采薇進一步細致研讀儒家經典。 為了顯得沒有那么厚此薄彼,也給小兒子顧采薊請了教習武術的師傅,得到幼子幺女的歡呼擁抱,誠王暗自美在心中。 正午,顧采薇吃了些清粥小菜,以休養腸胃。之后她習慣性地走進書房,開始整理兩日前柳祭酒講過的內容。 她原本靠自己苦讀,憑著天生聰慧去理解領悟儒家知識,卻總有許多凝滯之處不解,覺得自己欠些火候。 聽過柳祭酒梳理出的,圣人言語和后人釋義的脈絡,顧采薇常有融會貫通、恍然大悟之感。雖然接觸次數還不算多,但她已是真心佩服這位先生。 柳祭酒確實是飽讀經義之人,官居四品,一心辦學,因材施教,學問人品備受朝野稱贊。這些年國子監培養出了不少進士,都認他為座師。 柳老今年五十多歲,有兩子一女。女兒就是二皇子的生母柳妃,長子如今在朝為五品實事官,次子好像與家族不合,當了幾年官后來出家為僧了。 顧采薇心下感慨,柳老這樣的人,正是現代的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笇W為人師,行為世范」,用自己的一生耕耘換取桃李滿天下。 可惜如今世道,自己作為宗室,受到的限制很多,而且還是個女子,更是難有作為,學了滿肚子學識,只能自娛自樂。 不知不覺,顧采薇頓住了筆,好像在等待什么。 果然,不一會兒,面前紙張顯現出《幼學瓊林》里的字句: 【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 又到對面的蒙童柳庭璋習字之時了。 顧采薇好笑地想,這個孩子是不是被緊跟著的「御」字難住了,便提筆寫了這個字。 對面仿寫了一遍。 【御。多謝……】 跟著還畫了個筆觸簡單的抱拳小人。 顧采薇忽然有所觸動,自己想要教書育人,眼前不是正好有個現成的么? 說不定他們倆能夠隔空通過紙筆即時可觸,就是上天給她安排的學生。就教這個柳庭璋,又有何不可? 她決定投石問路: 【柳庭璋,你有夫子么?】 ? 數月過去,柳庭璋已經很習慣寫字時,對面有個不知名的高人能看到,時不時給他提點一二了。 柳庭璋小小年紀就要cao心家中生計,他原本給自己設想的人生,是先在鋪子里學迎來送往,待出師了就當伙計,將來進一步學了本事去當掌柜,靠個好東家,養活娘親和自己。 今年秦秀才搬進來,他看著繼父有時候曬在太陽下的封皮破舊線裝書,才發覺自己對于讀書習字有著骨子里的渴望。 他覺得那些書組成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奇妙世界,就如同秦秀才有時候念叨的那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br> 從小沒有父親的柳庭璋,不知不覺中將秦秀才視為值得模仿的長輩,日漸萌生考科舉的想法。 他飽嘗市井炎涼,對人對事的理解,比同齡人深刻許多,知道士農工商的含義,在「商」的鋪子中打滾三年,對「士」這個階層有著近乎崇拜的向往。 柳庭璋希望能如同繼父一樣當個秀才,出口成章,而且官府給發放米糧,能夠糊口。 他自然知道寒窗苦讀也未必能實現這個夢想。畢竟秦秀才在三十歲上才考中,四書五經很難背誦,秦秀才都不敢說自己對這些書籍理解得有多么透徹,只是死啃了下來。 但柳庭璋只覺得胸中像是有一團火,燒灼感讓他求知若渴,書中點滴字句都像是救命甘露一樣。 他用上了自己一切的空隙時間,早晨飯前、午間閑暇、夜間睡前都抓緊機會看書、練字。 后來娘親擔心他壞了眼睛,不許晚上用燈,他便只有早午的時間了。 秦秀才對他傾囊相授,逐字逐句地教。他感受到這份好,終于在娘親期盼的目光中,改口叫了「爹」。 但他總覺得不夠,想要學會更多本事、知道更多道理。 因緣際會,柳庭璋不論在沙盤里、在地上墻上,還是在娘親買的粗麻紙上寫字,都能被另一個人看到。那人還會指點他,給他接續后文,改正錯字。 不知道為什么上天獨獨給了這份奇遇,柳庭璋一直心存感激。 對面的人應該出身很好,一筆字寫得極為飄逸,對于啟蒙書很熟悉。有一次還畫出俏皮生動的人臉,看著是個笑模樣。 今日八月十七,剛過了中秋,按說正該是雜貨店生意興隆之時,不過秋雨霏霏,連綿不斷,看樣子會下一整天。 街上沒有行人,鋪子里自然更沒有客人,老板干脆決定提早關閉半日鋪子,放他們這些伙計、學徒各自回家。 柳庭璋披著蓑衣一路急奔,到了家中,衣衫鞋襪依然都濕得透透的,抓起衣角一擰便是一小股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