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科舉奮斗路 第174節
書迷正在閱讀:國學學霸的成神之路(重生)、他的告白陷阱、穿書后成了皇帝的情敵、儒道神尊、羅網(骨科1v1)、無敵從繼承百億靈石開始、替嫁甜婚:老公,請克制!、直至盡頭【高干,NPH】、罪yin語、狩獵gl(純百、骨科)
那里是穆空青特意吩咐過的,將土豆栽種下去之后不必遣人打理,就隨它自己去長。 又是一鋤頭。 這次挖出來的土豆個頭便如原來一般,還是一個個小土球的模樣,只是數量也不少。 穆空青照例叫人里稱了重。 一窩約莫一斤半。 雖比不上田地里精心侍弄的,但也絕對不算低了。 要知道,在江南那等魚米之鄉,水稻的畝產也不過三百斤。 若是再往北邊一些,這畝產還得更低點兒。 成了。 穆空青已經控制不住面上的笑意了。 他吩咐人將地里的土豆統統挖出來,再去旁的種了土豆的農莊報個信,該是收獲的時候了。 穆空青先前為了測試這些原始品種和大炎氣候的相性,特意選了幾個地力、地勢都不相同的莊子栽種。 而穆空青如今在的這個莊子,是土豆種植面最大的一個,莊子上共有兩畝田和半畝荒地都被種上了土豆。 穆空青一發話,莊子上的農人們便全部都聚了過來。 一個時辰后,這些土豆便已經被過了稱。 種在田里的,畝產約莫一千二百斤,而種在荒地上的,畝產也有近千斤! 負責過稱的農人起先還算鎮定。 他們不同于那管事。 管事雖說是農戶出身,可打小就是在主家的莊子上待著的,種過的糧食也不過就那么幾種。 穆空青讓他種土豆,他便下意識地將土豆同那碧梗米等物想得等同,這才會震驚于其畝產千斤。 可這些農人卻不同。 若只論重量,他們也不是沒見過能畝產千斤的東西。 不說旁的,那大白蘿卜可是一個比一個重。 但重又有什么用? 那大白蘿卜它不頂餓??! 不頂餓的東西,在他們心里那便只能叫菜,不能叫糧。 瞧這些東西也是從土里長的,農人們便覺得,怕不是與那大白蘿卜一樣的東西。 可他們的這種鎮靜,在嘗到土豆的時候,就被徹底打破了。 穆空青在將這些土豆收上之后,當即便明人拾出了幾筐,用大鍋滾水煮了,先給眾人分了吃再說,不夠盡管來取。 水煮土豆的味道算不上好,但對于這些常年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農人們來說,味道好不好,早就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可不是什么蘿卜! 這個東西,它是能頂飽的??! 一個精瘦的漢子因著家中孩子太多,爹娘又常年臥病在床,已經很多年都沒嘗過飽飯的滋味了。 就連平日里莊子上提供的膳食,他都要從自己的那份里留下一些,帶回給家中的孩子們。 如今一聽穆空青開口說是隨便吃,這漢子的眼睛里都恨不得放出光來。 可他到底還是惦記著這份活計的豐厚報酬,生怕自己吃得太多得罪主家,這才克制地只取了十來個。 原本他還想著,若是吃完了再去拿一次,會不會叫人記住他。 但卻沒想到,這十多個小黃球,他還沒吃到一半,腹中那常年如附骨之疽一般纏繞著他的饑餓感,便已經消退了大半。 十來個土豆下肚,漢子有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甚至,他還覺得肚子有些撐得慌。 這種撐得慌,不同于他在荒年時吃下的觀音土帶來的,那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墜死的撐。 這是一種讓他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氣的,恨不能現在就去更上十畝地的感覺。 漢子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吃飽是什么時候了。 他甚至懷疑自己這輩子有沒有吃飽過。 這種久違的飽腹感,讓他的大腦都有些模糊。 在看見穆空青從他身前走過的時候,他下意識地開口道:“大人……不,主、主家,主家這東西,可是要種的?” 穆空青聽到了這句話。 他停下了腳步,站在漢子跟前,復問了一句:“什么要種的?” 那漢子見穆空青居然當真停下了,當即便是心肝一顫,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冒犯了主家。 在他的印象里,這些貴人們的莊子上種的東西,是不可能對外售賣的。 可是他真的太喜歡能吃飽的感覺了。 莊子上足足兩畝地的土豆,有不小的一部分都是他親手照料的。 這東西有多好活,他再清楚不過。 若是這能在自家種上一畝,哪怕家中父母妻兒孱弱不擅耕種,也不會再擔心餓死了。 想到這,漢子心中的渴望壓過了畏懼。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穆空青的臉色,見他并沒有生氣的模樣,這才壯起膽子,聲如蚊蚋般道:“主家種的這東西……日后還有別地要種?” 他不敢問穆空青這東西會不會對外售賣,想來想去,也只有這么個問法。 漢子說得含糊,可穆空青卻聽懂了。 穆空青倏而一笑若清風朗月。 在場所有農人都聽見了他帶著笑意的聲音。 穆空青說:“這東西日后可不止要種在別地,它早晚能種在大炎各地?!?/br> 第123章 一位來客 第一茬土豆出來了, 穆空青幾乎是往親近的人家全部都送了一份。 隨著那些土豆一起送去的,還有土豆的各種吃法以及育苗方法。 與此同時,穆空青和秦以寧將所有能騰出來的莊子, 統統都騰了出來, 專門種植土豆。 等到紅薯成熟, 這第二批土豆應該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屆時二者一同上報, 新長成的那一批土豆,應該也足夠被作為糧種發往各地衙門, 由各地官府專門進行培育。 第一批土豆已經種植成功了,且在穆空青的叮囑下,這些土豆的每一個生長階段、氣溫水土,也統統都有專人記錄。 無論是負責種植的農人, 還是負責記錄的仆役都有了經驗。后頭的種植,便只需要依著前頭的例子走便是,穆空青也不用再時不時就跑去盯著了。 眨眼間便到了七月里。 京城的夏日不比南方酷熱, 但也并不好過。眼下土豆的種植步入正軌, 穆空青也就順勢減少了出城的頻率。 恰逢黃河進入夏季大汛,黃河沿岸各州府的折子, 每日都如雪花一般飛來, 穆空青即便想出城,也再抽不出空檔。 不過從周秀才那得來的消息來看,今年黃河上游水位還算正常,夏季大汛應當有驚無險。 尤其在穆空青為國庫賺來了那筆意外之財后, 戶部又撥款將各地的河堤都用水泥重新加固過,因而這災情預警的折子雖然一封接一封地上,但目前還沒有哪里不幸遭災。 若真要說遭災,那還得是通政司這群不得不點燈熬油的倒霉鬼。 地方官員怕出事擔責, 每到這個時候都恨不能一天三封折子地往京城遞,河水漲了三毫厘都要哭上幾百字,瞧著一個比一個憂國憂民。 上頭的閣老們和陛下肯定是不耐煩看這些的,可又怕當真錯過哪地的災情預警,于是倒霉的就只有底下通政司的人。 有些折子,哪怕只看了個開頭也能知曉,這折子里頭必然通篇都是廢話,可他們為了以防萬一,也不得不耐下性子,從這通篇的廢話里,一一將有用的信息篩出來。 只半個月下來,穆空青便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升華了。 以至于穆白芷見到穆空青的時候,還以為自己弟弟這一臉看破紅塵的模樣,是受了什么刺激。 這日是難得的休沐,穆空青一身廣袖單衣,連書房都不想待了,懶洋洋地靠在水榭中喂魚。 他身邊的桌上的冒著寒氣的酸梅湯,水榭四周點著驅蚊用的香料,細看還有裊裊青煙升起。 穆白芷調侃道:“乍一看這模樣,我還當你出家了呢?!?/br> 別說,這廣袖白袍的清俊青年,再配上這副堪稱寧靜致遠的畫面,確實是有幾分仙氣在。 穆空青坐起身,將手中的魚食一把拋了下去,頭也不回道:“打從以寧給我做了這身衣裳,我這穆府就已經從云林寺到太清宮都走了一遭了?!?/br> 秦以寧前些天也不知打哪兒得了些布料,似麻非麻,質地柔軟又透氣,最適合做夏衣,于是便給家里人人都做了幾套,包括遠在清江府的穆家二老和周秀才,自然也沒忘了穆白芷姐妹的。 給旁人的都還正常,唯獨到了穆空青這兒,也不知秦以寧是起了什么惡趣味,硬是給他全都做成了這般廣袖長袍的模樣,瞧著頗有些魏晉之風,穿上也確實涼快。 穆空青身上本就帶著股灑脫的氣質在,配上這等廣袖素衫,還當真別有一番風度。 就是近些日子以來,穆空青被那些酸溜溜的折子折騰得不輕,為了保持平和的心態,每天就差晨起念兩遍經了。 這副一到家就開始放空自己的模樣,再搭上他這身打扮,瞧著可不就是一副看破紅塵的姿態。 穆白芷笑夠了,也不多調侃他,轉而說起正事來。 “你先前給我的那玩意有趣。我此番來京城,也是想要問問你,你是否也瞧見了那些東西?” 穆白芷原本是同那漠北軍醫的大弟子一同在外游歷的。 她這些年為了出行方便,騎術并不輸男兒,可帶的行李自然也就多些。 因著那顯微鏡是穆空青特意送給她的,穆白芷覺得這東西珍貴,也確實挺有意思,便也就一直帶在身邊,得閑的時候也會搗鼓一番。 原先她瞧見那些模樣不甚清楚的小東西的時候,還當自己是眼花了。 可經由她幾次調試,又換了各種不同的東西觀察過后,穆白芷發現,那些東西可能不是她眼花,也不是什么鬼神之物,而是這世上當真有一些微小的活物,是人rou眼不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