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科舉奮斗路 第143節
書迷正在閱讀:國學學霸的成神之路(重生)、他的告白陷阱、穿書后成了皇帝的情敵、儒道神尊、羅網(骨科1v1)、無敵從繼承百億靈石開始、替嫁甜婚:老公,請克制!、直至盡頭【高干,NPH】、罪yin語、狩獵gl(純百、骨科)
沒有足夠的糧食,后面的一切謀劃都是空談。 穆空青的心思千回百轉,在心中對即將上鉤的魚兒們沒什么誠意地道了句歉。 “稟陛下,首批出海遠航者,到底風險甚巨。且為朝廷辦事,理當予以嘉獎?!?/br> 穆空青躬身解釋道:“此行過后,還可根據實際獲利,重新商定船引定價?!?/br> 永興帝方才不過是在心煩意亂之時,驟然聽聞此等消息,這才有些沖動。 現在經穆空青這么含混不清地一點,永興帝也冷靜了下來。 沒錯,這第一批出海者,明面上說是普通商賈,但實際上,能夠得到消息的,哪個不是同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莫說是朝廷,只看此刻出現在御書房中的人。 這些能夠確切得知海圖消息的,無一不是永興帝的親信。 亦或者是穆空青和謝青云這等,在此事上打從一開始就擺明車馬,亦步亦趨地跟在永興帝身后的人。 穆空青更是用自己的一個六元及第,為永興帝拉開了發展海貿的序幕。 既然都是親信,那扒皮也不能扒太狠了,總得給這些追隨者一點兒甜頭嘛。 而且…… 第一批賺得盆滿缽滿,后頭才好宰外人不是? 永興帝給了穆空青一個滿意的眼神。 很好,很識相。 不僅會做事,還很通人情世故,說話也好聽。 是個可造之材。 而后直到出了紫禁城,穆空青才知曉究竟發生了何事。 穆空青和謝青云兩人跟在文大人與錢大人身后。 戶部左侍郎謝大人則落后一步,給二人低聲解釋了一番。 就在他們商定船引定價的這段時間里,東南沿海又有一隊商船靠岸了。 這隊商船的規模不小于前兩次。 最重要的是,這隊商船同前兩次到來的商船,并不屬于同一個國家。 有能力遠渡重洋,組織起如此規模龐大的船隊的國家,居然不止一個! 由不得永興帝不敏感。 如今的大炎確實太平盛世,也許久未曾有過戰亂,但這并不代表,永興帝也是一位生于安樂的君主。 先帝不算暴虐,但昏庸荒/yin卻是十成十的。 大炎開國也不過百余年。 先前一番戰亂之后,好容易養出的那口元氣,幾乎全部都在先帝朝被敗了個一干二凈。 若非開國君主當年將蠻夷打得七零八落,幾十年都沒能緩過氣來,就先帝那作妖的勁兒,大炎能不能有百年太平還不好說。 而后先帝服散暴斃,十幾歲的永興帝匆忙即位。 可以說,永興帝整個前半生,都是在給他親爹補窟窿。 從穆空青當年在漠北的所見所聞來看,永興帝也從未放松過對外敵的警惕。 邊軍的刀槍一直都磨得鋒利。 如今北方邊境還未能徹底安定,海外又突然出現了國力強盛的番邦。 這種不在掌控范圍內的情況,永興帝絕不可能容忍。 “如今我朝對番邦之事堪稱一無所知,陛下自然憂心?!敝x大人低聲道。 穆空青點頭稱明白。 永興帝的煩憂來源于對大海另一邊的一無所知。 穆空青的煩憂,則來源于對未來的知之甚詳。 雖煩憂之事源頭不同,但也殊途同歸。 歷史的進程已經徹底改變了,穆空青的心思不禁又活泛了起來。 大炎的船隊出海已是定局,那么在此之外,還有沒有什么可以準備的呢? 造船、火器這等就不說了。 別說穆空青半點都不懂,就算他懂,也不可能摻和這事兒。 大方面穆空青沒法碰,從細微處著手卻是可以的。 比如在海上航行時最為稀缺的東西——淡水。 如果要研究海水蒸餾裝置的話,就必然需要用到玻璃。 而玻璃出現之后,又有了隨之而來的附帶產品——望遠鏡。 先前在估算商船出海成本時,占用商船位置最大的部分就是淡水。 如今大型船只出海都會在船艙內配備水箱,一路上的所有用水都來源于此。 若是可以解決一部分淡水問題,那么船只在出海時,自然就可以省下空間用以裝載貨物。 哪怕不為貨物,只為在船上淡水告罄之時能有一線生機,這海水蒸餾裝置也是值得琢磨的。 穆空青想起自己曾在某次展會上見過的設計。 在船身四周,以前高后低的走向斜裝上一圈玻璃。 玻璃下方向內部彎曲,勾出一個類似水管的半圓形,尾部直接通向船艙內的儲水箱。 船只在航行過程中,海面被蒸騰出的水汽會自動凝結在玻璃上,然后順著斜面滑進尾部儲水箱內。 一個非常原始的裝置,當時只是作為趣味設計展出。 因為透明玻璃可以批量制造時,蒸汽船已經誕生。 蒸餾得到的淡水,對于蒸汽船所需要的淡水來說,算得上是杯水車薪,實在雞肋。 而在蒸汽船誕生之前,玻璃還屬于奢侈品。 沒人會用昂貴的玻璃去折騰這些東西。 不過,據穆空青所知,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現在古埃及,歷史非常悠久。 而在地理大發現后期,就已經出現了由玻璃制造的望遠鏡等物品。 這也就意味著,其實玻璃的制造,對于技術的要求其實并不高。 至少以大炎當前的水平,只要找對方向,大量制造玻璃并不是難事。 穆空青只知道玻璃的原材料有石灰石,對于具體應該怎么制造,卻是除了火煅之外,什么頭緒都沒有。 穆空青想了想,還是將這個設想同秦以寧說了一番。 秦以寧手下的商隊走南闖北,興許就聽到過些什么消息。 同時,穆空青還給周秀才和穆白芍也去了信。 若說這個時代有誰的消息最為靈通,那必然是在外行商之人。 尤其早先周秀才能得到博斯騰湖的消息,可見周家商隊的活動范圍包括西域諸國。 西域行商貫穿東西,說不定還真有玻璃的消息。 秦以寧聽聞此事之后思忖許久,道:“我確實曾聽母親說過,西域有一重寶,類琉璃而非琉璃。其色剔透晶瑩,只是脆弱異常?!?/br> 穆空青精神一震:“若是從西域傳來,那便大概是了?!?/br> 秦以寧皺眉:“可此物稀少,便是有銀子也未必能買得到那么多。若是裝配在商船上,出海一趟都未必能賺回本?!?/br> 穆空青卻笑了。 “此物稀少不假,昂貴卻是未必?!?/br> 數千年前古埃及人便能造出的東西,還一度作為商品銷售。 在穆空青看來,這玻璃制品之于大炎,更像是大炎的瓷器之于西方諸國。 因種種原因,此物難以運輸,所以稀少且昂貴,每每出現,總能賣出天價。 但卻不代表,它的造價也同賣價一般。 秦以寧也是行商之人,自然懂得這個道理。 經由穆空青這么一說,秦以寧立時便反應了過來。 只是反應過來之后,便是更大的驚異:“你是說,我們自己燒制此物?” 穆空青頷首:“你看,連我等未曾見過此物之人,都能知曉此物乃燒制而成。只要能知曉原料,再尋琉璃匠人研制一番,未必不能有所得?!?/br> 穆空青依稀記得,琉璃的學名也是“某某玻璃”,只不過與西方造出的玻璃在成分上有所不同。 既然都是玻璃,那么在尋到這個不同之處之后,再去自行制造,難度不就直線下降了嗎? 大炎如今可以制造琉璃的地方共有兩處。 一處是在南方沿海,造出的琉璃除卻上貢之外,便是高價售往海外。 另一處,則正是在京城,專為權貴制造珍品。 所以,穆空青說要尋個琉璃匠人,難是難了些,卻并非全無可能。 第101章 一片透鏡 船引之事已經提上日程, 各地有門路的豪商也火速向京城趕來。 但距離真正出海的時候,還有一段不短的時日。 因此,也給了穆空青些許緩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