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科舉奮斗路 第7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國學學霸的成神之路(重生)、他的告白陷阱、穿書后成了皇帝的情敵、儒道神尊、羅網(骨科1v1)、無敵從繼承百億靈石開始、替嫁甜婚:老公,請克制!、直至盡頭【高干,NPH】、罪yin語、狩獵gl(純百、骨科)
穆空青將選課條遞上,幾乎是逃也似地離了修身堂。 尤明澄自打瞧見了那文章之后,顧及穆空青的心情,一直都在強忍笑意。 如今見穆空青又被夫子調侃,他更是生生把臉都憋紅了幾分。 回到學舍后,穆空青見尤明澄那根本不敢看他的模樣,只能無奈道:“你要笑便笑吧,橫豎也不差這一回了?!?/br> 這話一出,尤明澄便如蒙大赦一般,一連串的鵝叫聲恨不能把狼都招來。 就連許宗海都控制不住地彎起了眼眸,更叫穆空青郁卒。 尤明澄也就笑了一小會兒,很快便知情識趣地停了下來,安慰他道:“其實,你那文章寫得當真不錯。只是加上后頭夫子的批復,這才叫人覺得……” 尤明澄頓了頓,憋出一個詞來:“叫人覺得……妙趣橫生!” 單論起雜文本身來,穆空青在考場寫考場,由《黃花》答《黃花》,寫得確有幾分巧思。 加之文辭清新自然,有種叫閱者皆莞爾的趣意在,能奪榜首也是令人服氣的。 只是這樣一篇帶著些許調侃意味的雜文,再加上后頭夫子批復的那句“鞭辟入里”來,就實在是叫人忍俊不禁了。 楊思典也勸慰道:“這納新之事,也就新奇這么一段時日罷了。后頭季考將近,大家的心思自然也就不在這上頭了?!?/br> 永嘉書院的季考每年四次,分別是一月、四月、七月、十月。 十月末便是季考,剛入學的學子也是要參考的。 因而待納新的這陣子過了,眾人自然也就沒心思去調侃旁人了。 穆空青那份尷尬也緩和了不少。 穆空青對于永嘉書院的了解,幾乎全部來源于博聞書肆的掌柜。 但掌柜也未曾在書院中就讀,因而許多事務,也還需穆空青自己慢慢摸索。 不過好在有個看上去對永嘉書院知之不少的楊思典在,著實是叫這一個學舍都省下了不少功夫。 入學前,穆空青領到的那個小包袱中,除了士子服等物外,還有一本書院戒律。 其中有一條便是,在書院中,學子須得著士子服,配學子令牌。 可先前配發的士子服只有一套,若是想要換洗,自然是不夠的。 因而便須得學子們自行去內務堂購買。 內務堂除卻士子服,還有一些常用里衣鞋襪、筆墨紙硯等售賣,若是有那不樂意動彈的學子,甚至可以直接在書院內住上幾年都不必下山。 穆空青只多買了兩套備用。 他現在還在長身體,買多了怕是用不了多久便穿不上了。 永嘉書院占地極廣,只是來回走動,便足夠勞累。 今日也算忙碌了一日,穆空青簡單洗漱后躺在床鋪上。 只盼得他在永嘉書院學有所成,方才不辜負這般奔波。 第二日卯時,有撞鐘聲響起。 穆空青往日里也是這個時辰起,今日更是半點兒磨蹭都沒有。 楊思典與許宗海瞧著也是習慣了的,動作利索不見拖泥帶水。 唯有尤明澄被這撞鐘聲驚到,一翻身險些從床上滾落下來,睜眼后還茫然了一瞬,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入了書院,當即有些忙亂地跟上眾人的動作。 眼見著尤明澄就要將自己昨日的衣服再往身上套,穆空青眼疾手快地攔住了他。 “你忘了?入書院后都須得著士子服的?!蹦驴涨鄬⑺旁诖差^的士子服遞給他。 剛洗漱完的楊思典從外頭進來,笑道:“我瞧明澄怕是剛入書院,想為書院做幾天勞工了?!?/br> 永嘉書院有戒律,自然也有犯了戒律之后的懲罰。 多數懲罰便是如同先前為他們“報榜”的學子一般,在書院內做上幾天體力活。 就尤明澄這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模樣,做上幾天勞工,怕是筆都拿不起來了。 尤明澄換好衣裳,帶著些羞赧地同穆空青道謝。 早晨一番忙亂之后,幾人便一同出門。 新入學的學子共有十齋,每齋都有一年長的學子作為齋長。 穆空青所在的東十二室四人,皆盡分在第十齋。 而這第十齋中,乍一眼望去,也都是十多歲的少年人,叫人不禁思量,這永嘉書院莫不是按著年紀分出的各齋。 先過了院試,再入書院進學,這幾乎是默認的規則了。 便是有那等僥幸過了書院考校的,自身水平也未必跟得上夫子的教導。 尤其在書院中,數術、律法等課,都是到了鄉試才會考校的內容。 在院試未過的情況下,花費大量經歷在旁的地方,反倒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也就是說,在這江南之地,似乎十多歲的少年秀才,已經算得上是常態了。 夫子還未到,穆空青只這一眼,便深切感受到了何謂“文風鼎盛”。 隨后而來的第一堂課,更是叫穆空青深感今后的課業之重。 第一課講的是經史,自《史記》詳解開始。 夫子的學問自然是精深的,講學也是盡可能由淺入深。 但即便由淺入深,也觸及到了不少穆空青從前未能觸及的地方。 這感覺便像是…… 他當年急著下場科考時,他老師給他私下里開小灶的狀態。 只不過他老師當時還算仁慈,顧及著穆空青的水平,過于深入的東西,便沒有說給他聽。 現下書院的夫子卻不會考慮這些。 一旦跟不上夫子的思路,那便須得從頭再來。 穆空青萬萬沒想到,一堂經史課,竟叫他找到了前世學高數的感覺。 那種只是抬頭打個哈欠,就發現老師說的內容,聽在耳中已是天書。 這種久違的可怕感覺,就在這一堂課上再度重現。 穆空青從原本時不時低頭記上幾句的悠閑,轉變為了一心二用,埋著頭奮筆疾書,生怕落下什么關鍵,日后也不知能不能補得回來。 只是他在空閑中抬頭,卻見課堂上如他這般埋頭的學子雖多,但也不是全部。 有不少學子亦只是不時提筆標注幾句,后便跟著夫子的思路或點頭應是、或低頭沉思。 上午的講學結束,穆空青在前往膳堂的路上思考,總這么下去也不是個事兒。 只短短一上午,穆空青便可以感知到,這樣學問精深的夫子們給他們講學,最值得學習的反倒不是夫子們對經史的理解,而是跟著夫子們的思路,去學習如何學習。 毫不客氣地說,就算是穆空青將書院中所有夫子,對于所有經史典籍的理解統統記誦下來,他到了鄉試時,怕也還是做不出文章。 就是市面上能夠買到的,各朝各代名家大儒們對經史典籍做出的注釋,便是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有些釋義詳解,甚至稱得上一句南轅北轍。 若是只仰賴他人的理解,而無自己的思考,那便是攤著書在面前,怕是還要煩惱,究竟該填上何人的注釋,才算是正解。 所謂文無第一,便是如此。 到底還是他先前學得太急,學得太淺。 好在如今發現得還不算晚,有得補救。 穆空青思及楊思典對永嘉書院還算熟悉,便嘗試問道:“楊兄,你可知曉書院有無藏書閣?我等學子可否借閱?” 注意到穆空青的表情,楊思典只需略一思索,便可知是何因由。 畢竟早晨埋頭苦記的學子中,也有他楊思典一個。 沒等楊思典應答,尤明澄便道:“空青,你要去藏書閣作甚?” 穆空青也不覺得丟臉,直言道:“我今日聽夫子講課,覺得有些跟不上,只好自個兒私下多用功些了?!?/br> 尤明澄聞言后雙眼一亮。 他入書院后短短兩日,便幾次受了穆空青的照顧,正愁著沒處回報呢。 如今穆空青說他有些跟不上,可不就是自己的機會來了! 尤明澄道:“書院便是有藏書閣,我們這些普通學子能借到的典籍怕也不多?!?/br> 楊思典順勢應道:“不錯。據傳永嘉書院的藏書數以百萬計,個中珍品孤本無數??沙齾s少部分抄錄本外,旁的書籍若是要看,都須得用‘五彩帶’去換?!?/br> 穆空青不明所以:“這‘五彩帶’又是何物?” 楊思典道:“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這‘五彩帶’的名字,便是源于李太白此句。在書院中,于季考、文會、詩會中名列前茅者,皆可得‘五彩帶’?!?/br> 穆空青點點頭,聽著像是給學問出眾的學子的某種彩頭。 “要品讀書院中的典藏孤本,或是旁的書畫佳作,就須得用‘五彩帶’換得機會?!睏钏嫉涞?。 他確實是對永嘉書院知之甚多。 接著又道:“不止是去藏書閣中,若是你有某位想要請教的夫子,請對方專門為你講習,或是批閱謀篇文章,也可用‘五彩帶’去換?!?/br> 穆空青了然。 這便類似于是永嘉書院的內部通用貨幣一般,只發放給少數學問出眾的學子作為獎勵,也能助這些學子們更進一步。 同時,這也像是一種篩選機制。 孤本藏品珍貴,書院也沒有精力將其一一抄錄。 那么沒有抄錄的那一部分,自然不可能讓學子們無限制地借閱。 包括夫子的單獨指點也是同樣。 若總是指點了這個而不理旁人,難免叫人心中不平。 為了公平起見,索性便用這樣一種方式,相當于是只給學問最好的那一批學子以特權。 有了明確的獎勵機制,即便是拿不到五彩帶,享受不了特權的學子,也不會因此心生不忿,只會覺得自己學問還不到家,并為此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