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趕著驢車進了城門,魚娘看到兩邊的街道上居然有不少賣吃食的。 災民圍在攤子面前,從破破爛爛的衣服上摸出幾個銅板,換來一個黑乎乎的餅,剛拿到手就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 定睛一看,那賣的都是平日里不能吃的東西。榆皮面、紅薯秧、茅草根、花生殼、麩皮、棉籽餅,但凡找到的能入口的東西都被擺在上面了。 以前喂豬牛的食物,現在至少要十文錢一斤,要知道,素日里的雞蛋也才一文錢一個。 進了一家客棧,魚娘環顧一圈,輕輕冷冷的,沒有什么客人。 李仲海問跑堂的小二,“你們客??捎写笸ㄤ??” 小二道:“自然是有的,大通鋪一人三十文?!?/br> “這么貴?”李仲海還沒說話,劉大舅就插嘴了,“你們這不是在宰客嗎?” 小二露出個為難的笑,“這位大爺,我們哪敢啊,實在是最近什么都在漲價,若不漲價,小店實在經營不下去了?!?/br> 李仲海又問:“可包吃食?” 小二道:“不包,外面價最賤的榆皮面都十文錢一斤了,若是供應吃食,小店就要倒閉了?!?/br> 李仲海嘆口氣,對李大成說道:“爹,雖然價是貴了些,可外面不安全,我看不如住下吧?!?/br> 李大成點點頭,“咱們一行人有老有少,若非必要,能花錢換個安心最好不過了?!?/br> 李仲海對小二說道:“你去把驢子牽到后院喂些草料,再去給我們備些熱水。不知你們客棧都有些什么吃食?” 一連吃了十來天干餅,能換換口味也是好的。 小二道:“我們客棧晚膳有餡餅和蛋花湯,餡餅二十文一個,蛋花湯十文一碗,別的客官您要是想吃,只要有食材,我們都能做?!?/br> 李仲海想了想:“來五十個餡餅和三十五碗蛋花湯?!?/br> 回頭對眾人說道:“一人一個餡餅一碗蛋花湯,吃不飽的可以再吃一個餡餅?!?/br> 劉大舅說:“這錢不能讓你們家都出,我家的我自己出?!?/br> 李大成制止了他,“大哥,你說這些不就見外了,咱們幾家相互扶持一路往南,錢財怎能分的如此清楚?!?/br> 魚娘在心中默默算了算,住宿一人三十文,三十五人就是一千零五十文錢。 餡餅二十文一個,五十個餡餅一千文錢。 蛋花湯十文一碗,三十五碗蛋花湯就是三百五十文錢。 加起來共兩千四百文錢,一千文錢可換一兩銀子,現在因天下大亂,銀子不易換,大約一千二百文錢可換一兩銀子。 這樣算起來,光是今晚的住宿和吃食就要花掉二兩銀子。 這么大方地花錢,可見自己家還是有些家底的。 客棧小二把飯菜端上來,餡餅里面都是菜,沒一絲rou味兒,但好在量足,一個小孩子吃一個餡餅喝一碗蛋花湯是肯定能吃飽的。 魚娘喝了口熱乎乎的蛋花湯,咸香爽口,比起干硬的餅要好吃太多了。 天上的月兒圓,離家十來天,中秋節快到了,而今年的中秋注定要在逃難路上渡過了。 魚娘有時會惆悵地想,自己這個重生好像也沒什么用。 前幾年年齡小,陳氏看的緊,連鎮子都不讓她出去。 后來終于長大了一點,魚娘借著前世的知識,展露了一點小聰慧,結果也并沒有被家人令眼相看,還是依舊喝著紅薯稀飯就咸菜吃。 終于到了逃荒路上,自己又有金手指,魚娘回憶起上輩子大半夜躲在被窩里看的小說,心里稍微有些激動,難道逃荒才是我大女主事業線的開始嗎? 可當看到路上的災民一個個面黃肌瘦,餓的幾乎走不動路,到處挖野菜根吃。魚娘心里難受到了極點,卻發現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她沒有本事一呼百應領著災民去造反推翻昏庸的皇帝,也不能大發慈悲之心給災民喂月光水。 在這個時空,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異想天開而已,能護住自己的家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用過飯,魚娘一行人去大通鋪,男女分開,所以陳氏領著魚娘去睡。 小二送的有熱水,陳氏在屏風后給魚娘擦洗。 魚娘笑著躲開,“娘,你搓的太癢了,我自己搓?!?/br> 陳氏沒好氣地說她:“你自己洗要洗到什么時候,我給你洗還快點,在驢車上睡這么長時間,好不容易能睡在床上,你不趕緊找個好地方躺下?!?/br> 晚上,魚娘靠著陳氏睡,“娘,你說我們什么時候能過蘭江???” 陳氏這些天走路累的厲害,沒有魚娘這么好的精力,早睡著了。 魚娘又喊了幾聲,見陳氏沒有理她,打了個哈欠,也躺在不算干凈的床上睡過去了。 次日,魚娘被陳氏叫醒,魚娘摸著自己亂糟糟的頭發,對陳氏說道:“娘,要不你把我的頭發都剃了吧?不然十來天不洗頭太膩了?!?/br> 陳氏拍了一下她的后腦勺,“你腦袋里一整天都在想啥呢?只有寺廟里的小尼姑才會把頭發剃光,你是要去當尼姑???” 陳氏把魚娘拽過來,用客棧的梳子給魚娘的頭發狠狠疏通一番,又扎了兩個麻花辮,用頭繩纏的緊緊的。 “好了,這樣不容易散,頭發膩了就膩了,逃難路上你看誰和你一樣這么窮講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