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東家,一千兩……” 顧月照:“……”她就知道! “此事完后,一分都不會少你的!” 第104章 余槐城的下水…… 余槐城的下水道改造工作正在火熱的進行中。 宋木匠自到了青鹿谷后, 作為團隊中為數不多不多的技術專業人員——木工。 一直被顧月照委以重任,硬生生把木匠培養成了泥瓦工頭頭,從一開始的建房, 到后邊的修路建橋, 他都是主力干將。 這次的衛生系統改造,也沒能少了宋木匠的身影,顧月照還有其他事情要忙,沒有時間盯著城中的建設,便直接將畫好的下水道和公廁分布圖交給他,全權負責城中一應事宜。 第一次擔事的宋木匠壓力山大, 偏偏想找個人幫忙都找不到, 東家總是有把人指使得團團轉的本事, 就他想到能幫自己的人, 身上有要事, 根本抽不開身,無奈便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宋叔,你看看這個溝挖這么深可行?”這是挖下水道的小年輕。 “木匠叔,你看看,這水泥是這樣使的嗎?”這是跟在挖下水道屁股后頭刮水泥的后生。 “木匠叔,你快來看看,銅錢街的溝挖歪了, 這可咋整?”遠處跑來給四十好幾的漢子,邊跑邊喊。 “個不要臉的!年紀和我差不多, 喊什么叔!”宋木匠忙得心煩意亂, 抬頭一看一個黝黑漢子竟沖著自己喊叔? 黝黑漢子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笑,“跟著這群小子喊習慣了?!?/br> 這副場景在余槐城的經常能看見, 因為修下水道的事街上鬧哄哄的,工人們按照圖紙在街道兩邊挖了約莫三尺高的壕溝,后頭便有人將水泥和細沙混合在一起,涂抹在壕溝的底部和兩側。 余槐城因為修下水道這事很是熱鬧了一陣子,大家都不懂東家為何要在家門口挖個大溝,那臟水潑那不是潑?還要臭講究給臟水興師動眾的修個溝導到城外去,可真是閑得沒事折騰。也有人反對的,誰都不樂意家門口挖個三尺高的溝,要是家中有那不懂事的小娃娃,掉進去可咋整? 但反對不好使,顧月照早就料想到人不會配合,特地讓尹松帶著縣衙的人滿城巡邏,若有那不愿意配合的人家,也好幫襯幫襯做工的人們。 這個時代的百姓都懼怕縣衙中人,沒看到穿著衙役尹松等人時還能潑幾句,但一看到挎著刀的衙役過來,立即個個啞口無言,慫得跟鵪鶉似的。 抹好水泥的壕溝還要時刻注意著街上那不懂事調皮貪玩的孩子掉下去,不僅做工的人警惕著,每戶人家的長輩也耳提面命不讓孩子們靠近工人們正在挖的壕溝。 但能聽話就不叫熊孩子了,越不讓他去,越是來勁想去,一時間街道上熱鬧得很,做工人的吆喝聲,吼孩子的交雜在一處,只吵得人腦子嗡嗡疼。 與余槐城的熱鬧相反,始安縣卻格外安靜。 始安縣的百姓生活遠不如余槐城的好,從兩個縣交接的地方就能看出來,余槐縣那一邊是平坦的大道,始安縣這一邊則是荒草叢生的小路,對比不要太慘烈。 余槐城中如今秋收已經收割完畢,每個村莊都能看見房前屋后晾曬著黃澄澄的糧食。有了糧食,百姓心中有底氣,便是和人說話都是帶著笑的。而反觀始安縣,秋收的喜悅與他們無甚關系,春日里連種子都沒種下去,秋天哪來的糧食收?人人愁眉苦臉,家家勒都勒緊了褲腰帶過活,只每日帶著籮筐去上山尋些野果樹皮果腹。 和余槐縣離得近的村子眼睜睜看著原本和自家一樣窮得叮當響的余槐縣村民漸漸變得富足,家家種了土豆和玉米兩種高產的糧食,不愁餓肚皮不說,還有富余的賣給公家。余槐縣不是修路就是建橋的,活多了,村人農閑時能去城里找活做,賺了銀子扯布買衣建房,生活是越來越好。 再想想自家縣令大人就滿心苦澀,他們始安縣縣令令不說對百姓好給百姓發余槐縣那高產的糧食了,他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往上爬,怎樣往自己扒拉更多金銀,哪有閑心管百姓的死活,災后沒給治下的百姓增稅便算是他仁慈了。 始安縣的百姓也有不少去余槐城找活做的,但是畢竟是少數,大多還是生活得相當貧苦。 安靜的山間,一隊人馬緩緩從山的一邊行來,車輪壓在微微泛黃的草叢上,發出簌簌的聲音,和著山中不知名鳥兒的鳴叫聲,馬車中傳來了一個清朗的女聲。 “魏七的進度如何?” 譚見青聽見此話,將手中剛看完的信遞到馬車中,道。 “他昨日已帶著護衛隊的精銳進了城成功摸進了縣衙,陳耳東也帶人埋伏在衛所附近,只等東家一聲令下,便可動手?!?/br> 顧月照接過來信紙,一目三行的看完后吩咐,“讓陳耳東和守在其他各處的人稍安勿躁,看到信號再行動?!?/br> “是!”譚見青招來一個小兵,沖他低聲吩咐了幾句,那小兵點點頭,自會去各處報信。 相較余槐縣來說,始安縣的地勢相對平坦些,縣內流經兩條大河,還有鐵礦山,地域條件可比余槐縣好上不少。 顧月照對始安縣覬覦良久,為了這一天她準備了良久。大勢征兵、練兵,讓魏全纓帶著人去剿綠林鍛煉實戰能力,出發點大多是自保,但是她也不否認有為今日做準備的打算,她這兩個月商城買東西的機會也大多全讓給攻打始安一事而事先做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