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僅僅是你口中的愛么? 可是,愛這種東西實在是太過復雜。連她自己都搞不懂,愛到底是什么。但在葉期眼里,愛是執念,即使有些一意孤行。 身為局外人,她或許不該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定葉期和葉夫人的感情。 “我答應你,”李衍說道:“有我在,你們夫妻二人的性命定然會安然無虞。事后你們若想隱姓埋名,我也可以為你們在京城選一處僻靜之地,讓尊夫人康養余生?!?/br> 葉期聞言,眉眼大慟,他行了一禮,深深地彎下了腰:“多謝?!?/br> “你無需謝我,便當是為你們的孩子,贖罪罷?!?/br> 葉期發出一聲哽咽,他點點頭,不再言語。 “對了,還有一事,”李衍又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正是賀遼的那封帶著血跡的信件:“賀大人生前有一遺愿,想讓連城水患一事的真相公布于眾,你可知曉一些線索?” “三年前的那次水患么?”葉期道:“結案的報告,我已經交給郡守,郡守大人應當已經交給大理寺了罷?!?/br> “但是賀遼曾寫下三千多頁方志,那結案報告卻僅有兩頁,其中是否有什么貓膩?” 葉期聞言,臉上露出一抹驚訝:“三千多頁?竟有此事,賀大人可曾把那方志給你?” “那方志如今已不可尋,是以我才問你是否有所耳聞?!?/br> “賀遼雖與我交好,但他格外珍惜筆下的文章,若是他沒有,那方志也定然不會在別人手里,但是……”葉期想了想,緩緩道:“我當時亦曾追隨縣丞前去觀察水位,也親臨過那白沙大壩,當時洪水漲得很快,縣丞大人沒敢久呆,瞄了一眼便回去了?!?/br> “哦?我先前也跟著趙寅前去看了眼大壩,如今已被重新修繕過,十分結實。但是我聽聞三年前的水患,乃是大壩偷工減料所致,你可能證明?” “是的呀!這件事連城人誰人不知?正是那縣令和縣丞……”說到這里,他似乎意識到自己乃是縣丞的親信,臉色有些尷尬:“正是他們二人中飽私囊,克扣上頭發來的銀兩。撥下來的上萬兩銀子,八千多兩都讓他們二人分了,剩下的丁點錢……買了下等的材料,隨便蓋一蓋應付了事?!?/br> 連城幾乎從未發生過洪水,那兩位大人也是覺得這大壩修得莫名其妙,是以便借機大攬油水,隨便修個大壩給了上頭面子。誰能想到這百年難遇的洪水突如襲來,在咆哮的洪流中,本應成為最后一道防線的大壩如紙糊般崩潰了。 李衍聞言,目光一凜,立刻問道:“此事你可否作為口述,加入作證?” 葉期點點頭,面容哀傷道:“這也是賀遼的心愿?!?/br> “原來竟然是這兩只官倉鼠,害得如此多百姓失去性命,怪不得賀大人如此執念,”顧瑤憤憤道:“真是死不足惜!” “連城雖地處內陸,歷史上多發旱災,誰也無法預料到竟會有一場洪澇?!比~期嘆息。他時常想,一切似乎都是從那場洪澇開始的,若是沒有那場洪澇,后面的事情也不會發生。 “建一座大壩,眼前來看勞民傷財,但見效長遠,”李衍輕聲道:“乃是造福百代之利事?!?/br> 葉期聞言,愣了愣,突然道:“這句話在下覺得耳熟,好像先前聽人講過?!?/br> “你在何處聽聞?” 葉期想了想,那是大壩擬選址時,他跟著縣丞一同去那支流附近觀察。在那個地方,他遇到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男子。 之所以說他印象深刻,一是那男子雖至中年,卻依舊俊美瀟灑,樣貌堂堂。二是他注意到了葉期,主動問道:“你覺得,這白沙大壩該不該建?” 葉期道:“連城百年無澇,地處內陸,在下看來意義并不大?!?/br> 那男子搖搖頭,似乎并不贊同,臉上卻沒有露出半分不滿:“小友你看,連城良田千頃,卻飽受旱災之苦,若是有大壩蓄水,可在旱季應急,讓百姓有口糧;在山洪來時,也是一道堅硬的屏障。我曉得大壩之事,勞民傷財,但長久來看,日后連城百年都會造福于此??!” 葉期將那件事情娓娓道來,已經過去許久,但猛然一想起,他才意識到那位大人的肺腑之言,在自己腦海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李衍許久沒有開口,過了半晌,才聽到他道:“你們知曉他的名字么?” “這個在下便不曉得了,但是他應當是京城里的大官,真正的為民著想。那么好的人,老天應當待他不薄罷?!比~期說罷,頓了頓,視線莫名落到了李衍身上。 不知是否是錯覺,他突然發覺,面前年輕的男子似乎和那位大人有些相似。 這時,只見李衍面色平靜地道了聲謝,有些突然地說要回去了。 事情已經告一段落,真相也已水落石出,也的確該走了。 顧瑤跟在李衍身后,同葉期告別后,一起進了馬車。 車子咕嚕嚕行駛起來,按照原本的計劃,往客棧駛去。此時已經月色深沉,宵禁后的街頭一片空蕩,他們只能抄小路,躲開巡邏的士兵。 馬車經過溪邊時,耳畔邊傳來嘩啦啦的水流聲。這條溪流是白沙河的一條分支,它奔涌的河水經大壩的運輸,流淌在寧靜的月色下。 “停一下?!?/br> 李衍突然道:“我想下去走一走?!?/br> 顧瑤道:“我陪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