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原來當年明相勢力強大,皇后又出自明家,圣上憂心不已,唯恐出現前朝外戚干權之患。 終于,他尋來浮生之毒,想鉗制明氏,不想卻害得愛人身死。此事從始至終,顧時鈞未告訴第二人,但明相大約還是猜測到了緣由,為保顧玨上位,又難忍愛女逝去,主動請辭,為恐圣上還不放心,還主動率全族前往偏遠之地,永不入仕,致死也不曾顧玨相見。 知曉了真相,縱使這么多年圣上對他百番用心疼愛,太后也從中斡旋,但顧玨還是難以原諒。 顧時鈞也明白,畢竟太子是他從小帶到大的,他什么性子自己自是比別人清楚太多。 經此一事后,圣上的身體也是真的不行了,這么多年他一直是惱恨當年年輕氣盛,一時被權勢沖昏頭腦,愧疚難安之余也是盡力補救,卻不想臨了還是沒能瞞住。 心病加重下,他命太子監國,自己不再理會朝政。 大秦百姓民生托付給顧玨,他自是盡心盡力,不愧對蒼生。只是顧玨到底心中那根刺難以拔除,一直到顧時鈞臨死,他都始終不肯再以父子情分單獨相見。 一年后,顧時鈞病逝,顧玨繼位。 九五至尊的寶座上,顧玨沉默半晌,終究嘆道:“也許他是個好皇帝,好父親,可惜,卻不是個好丈夫……” 最終先皇獨自下葬帝陵,并未與任何一位皇后同xue。 至于先皇后宮眾人,無子的多被遣散,心機深沉的李宸妃被命攜了年幼的六皇子去外地就藩。 林貴妃與五皇子則留守京中,林氏一族也受到提拔。而李氏兵權雖未收回,但李宸妃嫡系一脈卻連遭貶斥。個中緣由,知曉的當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此外,新皇還雷厲風行推行了一堆新政,嚴明官員考核制度,又于賦稅上大赦天下,民間威望更高。 自此,大秦朝堂之上,無人不服,也無人敢有異心給。畢竟,曾有個別心存鬼胎者,不知為何,再詭秘的心思都會被新皇所知,然后于朝堂上直接公布于眾,殺雞儆猴之下,風氣倒是比先皇時期更為清朗。 只是,朝臣唯有一事難安。 自太子妃顏月被立為皇后后,圣上并未進行選秀,無論是大臣想盡辦法,還是太后磨破嘴皮,新皇后宮僅有皇后一人。 朝臣們苦勸不得,反被顧玨大加訓斥,甚至在一次早朝后特地留下眾人,嚴肅稱:“朕已答應皇后,一生一世一雙人,此事若還有人有異議,下次直接自請去那邊疆守車城吧!” 時間久了,大家本也罷了,只是皇后遲遲未能有孕,國家無嗣是為大忌,但是圣上愛護皇后,半分詆毀也容不得。 時光飛逝,臨安侯府小侯爺也入朝議事,顏琮才思敏捷,不可小覷。而其胞弟顏璟則參軍入伍,小小年紀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將軍,身上軍功赫赫。顏念也成為大秦有名的才女,更因美貌引得求親者趨之若鶩,眼見將來迎娶她的也是非富即貴之人。 本來還有好事者故意鼓吹臨安侯好大喜功,恐有不臣之心,卻不想圣上特意揪出散播謠言之人,重重問責打壓。而臨安侯府也知進退,更是低調內斂,盡忠圣上。 有這等強勁的母家,加上圣上的無比包容和信任,這下,眾人再有心思,也不敢再對皇后有何置喙。 還好,五年后,后宮終于傳來好消息,皇后有喜。 是夜,還未顯懷的顏月嬌憨在懷,抬眉問道:“為了我,空置后宮,你可曾后悔?” 顧玨小心地摸了摸她的肚子,寵溺一笑:“此生不負,來生不渝,為了昭昭,永世無悔!” 作者有話說:正文完結啦!感謝各位小可愛一路支持到現在,本文是第一次寫個小長篇,多有不足,望請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