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的古代小廝生活 第158節
可大臣們不能不在意,尤其現在正處于爭儲之際,周其茂為今后的新帝著想,也要削減成運昶手中的兵權。 巧的是,某些人也是這么想。 周其茂并沒被邱智喻的話嚇到,反駁道:“邱尚書未免太看得起那些草原人,不過是一群不知教化的野蠻人,自先帝立國以來,草原人就不曾在我們手上占到過一點便宜,我們又何必怕他們?!?/br> “朝廷養著邊關幾十萬大軍,可這數年一場仗都沒打,豈不是白白消耗國庫的財力,下官建議裁軍,也是為朝廷著想?!?/br> 邱智喻被氣笑了:“就因為這幾年不曾打仗,周大人就忘了幾十年來邊關將士流的血?我等能安安穩穩地在京城享樂,靠得就是幾十萬邊關將士震懾草原,怎么到了你周大人口中邊關將士們就成了吃干飯的?” 周其茂皺眉道:“請邱尚書莫要污蔑下官,下官并未否定邊關將士們的功勞,下官只是想減輕國庫的壓力,暫且裁減一些兵丁,裁減的數量可以再商量?!?/br> 邱智喻冷聲道:“國庫的事自有戶部處理,還輪不到你一個吏部侍郎擔心,你要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干,可以去步軍營的校場跑兩圈,別多管閑事?!?/br> 別看兵部尚書是個文官,邱智喻之前卻是實打實的武將,在來兵部之前他曾是都指揮同知,后來調任兵部侍郎,等范昌明因為外東城一案被罷官免職后,邱智喻便被永康帝提拔為兵部尚書。 對于周其茂這種不通軍務,偏偏還喜歡高談闊論的蠢貨,邱智喻都不想和他廢話。 周其茂沒想到邱智喻說話如此粗魯,臉都氣紅了,正要出言反擊,永康帝開口了。 “當務之急是賑災,你們沒有辦法就閉嘴,吵得讓朕心煩?!?/br> 周其茂見永康帝發怒,只得退了回去。 永康帝看向周澤德,問道:“國庫現在還有多少銀子?” 周澤德恭聲道:“若是動用餉銀,便可湊夠賑濟兩州災民需要的錢財,可是皇上,兩州的災民足足有幾十萬人,國庫的銀子堅持不了多久?!?/br> “若是籌不到足夠的賑災糧款,便是掏空整個朝廷也填不了這個窟窿?!?/br> 從現在到下一次收成還有一年,幾十萬災民一年的口糧,這得需要多少糧食,沒人比周澤德更清楚,朝廷拿不出這么多銀子。 右相秦守洪出聲道:“那就效仿前朝,讓商賈和世家皆出銀子幫朝廷賑災?!?/br> 既然朝廷出不了那么多銀子,那就找人分擔。 周澤德苦笑道:“秦相,商賈貪財,世家重利,想讓他們掏銀子談何容易!” 永康帝冷聲道:“做不到也要做,兩州的災民必須救濟,若是兩州有一處因救濟不及時發生民變,你這個戶部尚書就不用干了?!?/br> 周澤德低下頭:“微臣遵旨?!?/br> 待離開勤政殿,周澤德一臉苦澀,效仿前朝?這四個字說得簡單,做起來何其難也。 前朝是皇室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讓世家出錢賑災自然容易些,畢竟災民叛亂也是影響世家的統治。 可自從衛國立國后,從先帝開始就不停打壓士族,到永康三十一年,士族在朝堂上已經基本沒什么話語權,如此情況下再想讓他們掏銀子,難如登天啊。 可永康帝已經開了金口,再難他也得去做。 衛國有不少家族,這些家族有大有小,其中最有威望的是江南四大家族——王,崔,李,周,那些小家族基本上都是看四大家族的臉色行事。 想要讓大家族掏銀子賑災,能不能說服四大家族是關鍵。 四大家族都有人在朝堂做官,而且巧的是王家有一個子弟正擔任正五品戶部郎中。 周澤德便想著把這個王家子弟王成嚴當成突破口。 如今天色大亮,已經過了上值時間。 回到戶部衙門,周澤德讓人把王成嚴叫來見他。 很快,周澤德就見到了王成嚴,他是王家這一代的直系子弟,現在的王家家主便是王成嚴的祖父。 王成嚴是典型的大家族子弟,飽讀詩書一表人才,面對同僚謙和有禮,面對地位不如他的人時又有些高傲和不屑。 “下官見過大人?!?/br> 周澤德頷首:“坐下吧?!?/br> “謝大人?!?/br> 周澤德溫聲道:“本官久聞王家之名,成嚴出身書香世家,想必才學不俗,區區五品郎中委屈你了?!?/br> 王成嚴忙搖頭,道:“下官進戶部時間尚短,對戶部事務遠不如諸位大人了解,還有很多東西要學?!?/br> “成嚴太過謙虛了,今日本官和皇上說起你,皇上對你頗感興趣,只要你認真當差,今后前途必定不凡?!?/br> 王成嚴面色一喜,恭聲道:“下官多謝大人提攜?!?/br> 周澤德擺擺手:“本官不過說了幾句話,真正讓皇上另眼相待的還是你自己?!?/br> “不過,依你現在的資歷,想要盡快升官可能性不大,除非……” “除非什么?”王成嚴忙問道。 周澤德嘆口氣:“想必你也聽說安州和慶州發生旱災,短短半個月便多出幾十萬災民,皇上素來愛民如子,聽到這事憂心不已,你若是能為皇上解決這個煩惱,皇上龍顏大悅必定會獎賞你?!?/br> 王成嚴也不是傻子,一聽到這話便明白了周澤德的打算,臉上的笑意微微收斂:“食君之祿忠君之憂,下官作為臣子,自是想替皇上分憂解難,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br> 周澤德見王成嚴不接茬,面色不變,輕笑道:“成嚴何必謙虛,王家乃是百年世家,又是四大家族之首,想要替皇上分憂解難容易得很?!?/br> 王成嚴正色道:“自下官離開家族之日起,祖父和父親就曾告誡下官,做人應堂堂正正,不可投機取巧,下官自己的前程自有下官自己去爭,一味求援家族只會令人不恥?!?/br> 周澤德沒想到王成嚴這么難纏,若王成嚴一直不接茬他再委婉也沒用,只得挑明道:“王家不愧是書香世家,家風之正讓人敬佩,只是如今情況不同,賑災一事說白了就是需要朝廷出銀子,成嚴身為戶部郎中,應該知道國庫的情況,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銀子?!?/br> “若是王家肯帶頭替皇上解決這個困難,皇上必定不會忘了王家的功勞,成嚴現在還年輕,若是被皇上記在心里,將來未必沒有接替本官的機會?!?/br> 王成嚴站起身,恭聲道:“下官萬不敢如此妄想,至于賑災一事,下官不敢欺瞞大人,此事下官做不得主,下官會給家族寫信,還請大人稍等些時日?!?/br> 王成嚴這等出身世家大族的人,又是家族直系子弟,他們自小便被教導凡事以家族為重,沒人比他們對家族更加忠心,周澤德的利誘根本打不動他。 周澤德沒得到王成嚴的承諾,眉頭微皺,可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只能如此了。 “那本官就等你的好消息?!?/br> 接觸完王成嚴,周澤德基本上能猜到其他人的態度,反正就是一個字——拖。 可他們拖得,兩州的災民拖不得,周澤德只得先讓人調度國庫的銀子賑災。 …… 勤政殿 等周澤德他們離開后,永康帝看著幾位皇子,道:“如今只有我們父子幾人,你們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br> 二皇子最為年長,率先開口道:“父皇,既然想要籌集賑災銀兩,需讓世家和商賈出銀子,此事乃是朝廷有求于他們,兒臣私以為應該采取懷柔政策,不應太過強硬,免得傷了朝廷和他們之間的和氣,只要能籌到銀子便好?!?/br> 四皇子一向聽二皇子,二皇子說完,他便道:“兒臣附議?!?/br> 永康帝無奈地搖頭,這個老四真是一點腦子都不愿意動。 六皇子卻反駁道:“二哥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朝廷庇護衛國各地百姓,也包括那些商賈和世家,如今朝廷有難,他們理應相助,這并非朝廷有求于他們,實乃是他們應做之事,父皇直接下一道圣旨便是,我就不信有人敢抗旨不遵?!?/br> 二皇子聞言皺眉道:“如此一來,豈不是讓他們心生怨氣?” “若是一味懷柔,二哥就不怕他們得罪進尺,趁機提要求?” “這些事情都可以商量,我們想讓他們幫忙,總不能一點好處都不給?!?/br> 六皇子堅持道:“這就是他們該做的,朝廷不能退讓?!?/br> 六皇子的想法很簡單,衛國皇室庇護天下百姓,對他們有恩,百姓就該在朝廷有難時挺身而出,這是責任,是義務。 在永康帝心里,其實并不認同二皇子的話,只是二皇上說得也沒錯,態度太強硬很容易激起怨氣,若是強行讓他們捐銀子,朝廷便失去了大義,這對將來的統治很不利。 永康帝看向九皇子,問道:“老九,你怎么不說話?” 九皇子道:“父皇,兒臣覺得二哥和六哥說得都有道理,我們不如把兩個辦法結合一下,剛柔并濟豈不是更好?” 六皇子譏笑道:“你倒是會做好人,剛柔并濟說得好聽,可具體該如何實施?對哪個柔?又該對哪個剛?” 六皇子的語氣雖然不好聽,可說得話卻一針見血,剛柔并濟確實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九皇子沒有在意六皇子的語氣,侃侃而談:“商賈卑微,他們對朝廷更加敬畏,對他們強硬一些便是,而世家樹大根深,和朝中眾多大臣都有聯系,對他們的態度要柔和一些,逼急他們對朝廷沒有好處?!?/br> 永康帝臉上露出笑容,九皇子此言更合他的心意,道:“朕明日會和眾愛卿再商討一番,若是大臣們認可老九的辦法,就由老九來負責此事?!?/br> 九皇子心中大喜,恭聲道:“兒臣定不讓父皇失望?!?/br> 二皇子嘆氣,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總想著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商賈地位再低下那也是衛國百姓,豈可讓其強行捐銀子。 六皇子眼中閃過一絲陰霾,這就是他一向不問朝政的九弟啊,真是把所有人都騙了。 nongnong的背叛感讓六皇子對九皇子已沒有半點兄弟之情。 與此同時,戶部 周澤德同樣在和霍謹博商討此事。 慶南兩州發生旱災,霍謹博身為慶南清吏司自然逃不過去,他必然要負起責任,甚至此事處理不好,霍謹博就有可能被降罪。 如何賑災,朝廷自有一套流程。 這雖然是衛國立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旱災,但有前朝經驗可以借鑒,倒也不會手忙腳亂,現在唯一麻煩的就是籌集賑災糧款。 畢竟賑災需要銀子,沒銀子再有辦法也沒用。 周澤德道:“國庫缺銀子,只能讓世家和商賈籌錢,本官已經試探過世家,對方顯然不打算干脆地掏銀子,必然會提要求。至于商賈那邊,京城有名的幾大商會都有人在后面撐腰,強來恐怕不行?!?/br> 商賈地位低下,每個能在京城做大的商賈背后必然有靠山。 雖說這次是朝廷要銀子,商賈背后的靠山再大也大不過皇帝去,但對方不是泥人,如果手段過于強硬,難免會傷了面子。 不到萬不得已,周澤德不想撕破臉,鬧得大家都不好看。 霍謹博道:“大人,世家重權,商賈重利,想要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出銀子,得對癥下藥?!?/br> 周澤德皺眉:“你想許給他們高官厚祿?” “自然不是?!?/br> “那你有何良策?” “總結來說就是四個字——剛柔并濟,”霍謹博道:“對商賈懷之以柔,對世家重拳出擊?!?/br> 霍謹博心中已經有粗略的想法,繼續道:“下官聽說商稅一直是三十取一,如今朝廷有難,國庫空虛,把商稅提升到二十取一不算過分,比他們窮得多的百姓都能交得起,他們總不能交不起吧?” 周澤德瞥他一眼:“提高稅率確實可以增加國庫收入,可那樣見效太慢,新的稅率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實施?!?/br> “但我們可以給各大商會提前透露消息,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朝廷不會虧待愿意為朝廷分憂之人,凡是愿意捐款的商賈,戶部會根據他的捐款多少適當降低他明年的商稅?!?/br> 周澤德聽言愣了。 他執掌戶部多年,非常清楚霍謹博這個辦法有沒有效果。 商賈或許一開始會抵觸不配合,但只要有人帶頭,那些重利的商賈們就會心甘情愿地捐款,而且會多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