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的古代小廝生活 第113節
文武百官位列左右,四位皇子穿著皇子蟒袍站在最前面。 二皇子看著一改往日煩悶變得神采奕奕的四皇子,好奇道:“發生了什么好事,莫非你府上妻妾有孕了?” 四皇子如今二十七歲,至今膝下只有兩個女兒,他一直想要個嫡子,可四皇子妃始終懷不上,他只得放低要求,不論妻妾,只要能給他生兒子就行,如今依舊是沒有絲毫動靜。 除了還未成親的九皇子,其他諸位兄弟已經兒女齊全,每每想到這一點,四皇子就羨慕嫉妒恨,每次聽人提起這件事便很不高興。 但這次不一樣,四皇子笑道:“不是此事,我府上若是真有了好事會不告訴二哥?二哥容我先賣個關子,一會兒我會給二哥個驚喜?!?/br> 二皇子愣了:“什么驚喜?” “一會兒二哥就知道了?!?/br> 別一會兒??! 二皇子心里有些不安,四皇子長這么大就沒做過一件讓他滿意的事,他唯一會做的就是坑哥,他真害怕四皇子出什么幺蛾子,正要細問,這時永康帝來了。 二皇子咽下要說的話,只得跟著眾人一起行禮。 總管太監高應上前一步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br> 永康帝的面容更顯疲憊蒼老,眼睛也變得有些混濁,只有仔細看才能發現混濁后還有一絲明亮,正是這絲明亮讓他還能堅持五日一次的大朝會,可他明顯能感覺到自己的精力正在一點點流逝。 不論他年輕時如何雄才偉略,都逃不過生老病死這一關。 自從上次昏迷后,永康帝正在一日日感受這種無力,讓他倍受折磨。 隨著高應話音落下,陸陸續續有官員上前匯報衛國各地發生的事情,同時對永康帝歌功頌德,表示在永康帝的治理下,衛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按照一般套路,說完這些幾個皇子黨就要開始交鋒了。 永康帝眼中閃過一絲不耐,他命眾皇子入朝聽政本是為了增長他們的見識,磨練他們處理政務的能力。 可這一個月都發生了什么? 他們只知一味地爭權奪利,仿佛他們面對的不是自己的親兄弟,而是仇人。 永康帝觀察了一個月,悲哀地發現就老二和老九還算有救,可他們根本管不住自己派系的大臣。 老九就算了,畢竟那些大臣支持的是他六哥。 讓永康帝失望的是老二也管不住自己手下的人,任由他們和其他大臣爭權奪利,為了增加己方籌碼爭得頭破血流,狼狽不堪。 永康帝早知二皇子寬厚有余,威望不足,可實在沒想到他會這么沒威嚴,若是他日登基為帝,這天下是不是還姓衛恐怕都說不準。 正在永康帝惱怒大臣們之間的勾心斗角時,在朝堂上從未說過一句話的四皇子出列道:“父皇,兒臣有本奏?!?/br> 永康帝頓時來了興趣,他很想知道自己這個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傻兒子能說些什么。 “說來聽聽?!?/br> 二皇子絕望地低著頭,直覺告訴他這不會是一個驚喜。 四皇子看了眼大皇子,從懷中取出那封書信,擲地有聲道:“兒臣彈劾大哥不顧人倫綱常,強行霸占有夫之婦,和安平侯合謀害死人家相公,大哥身為皇子本應愛民如子,卻做下殘害百姓之事,此事若傳出去難免讓百姓心寒,請父皇嚴懲?!?/br> 說完,四皇子得意洋洋地看了看已經臉色大變的大皇子。 他昨日苦思冥想了許久才想出這幾句話,為的就是徹底壓得大皇子翻不了身。 誰會愿意讓一個肆意霸占有夫之婦的皇子當皇帝? 若是真讓大皇子登基,百姓恐怕會人人自危,永康帝英明神武,絕不會允許讓此等動搖衛國根基的事情發生。 文武百官都是聰明人,四皇子話音一落,他們便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一時間滿朝嘩然! 高應小跑著下來接過四皇子手中的書信,將其交給永康帝。 安平侯心里很是忐忑,他實在沒想到這封信會落到四皇子手里,哪怕落到二皇子手里也不至于這么被動。 永康帝瞇著眼睛一點點看完書信,問道:“這信中并未提及老大霸占有夫之婦一事,老四你是如何知道?” “回父皇,兒臣派人調查了劉亮,他在三日前被刑部以莫須有的罪名押入大牢,次日便自盡在牢中,另外兒臣還打聽到劉亮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娘子在他被押入大牢的當日失蹤,此事定和大哥有很大關系,若是父皇不信,大可派人搜查大哥的府邸以及各個莊子別院,必定會有發現?!?/br> 今日簡直是四皇子的高光時刻,眾大臣第一次發現原來四皇子也能說出這么有條理的話。 緊接著,眾大臣心里不約而同浮現一個想法。 一定是二皇子教的,二皇子不想破壞自己寬厚仁愛的形象,便讓四皇子出面,還真是高明啊。 顯然沒人相信這話會是四皇子自己所想。 二皇子此時心里滿是絕望,他徹底被四皇子架在火上烤下不來了。 永康帝看向大皇子問道:“老大,你四弟說得可是事實?” 本來變了臉色的大皇子此時已經恢復平靜,苦澀道:“兒臣自知脾氣不好,弟弟們都不喜歡兒臣,可兒臣自幼得父皇教導,豈會做出殘害百姓之事,請父皇明鑒?!?/br> 大皇子話音剛落,安平侯隨之出列道:“皇上,四皇子所言實乃污蔑,大皇子讓微臣處理劉亮,是因為那人性情暴虐,總是毆打他娘子劉陳氏,大皇子素來憐香惜玉,這才讓微臣稍稍懲治劉亮一番,但絕無殺劉亮之心,至于霸占劉陳氏更是子虛烏有,那劉陳氏早就受不了劉亮的毆打,在劉亮入獄那一日便帶著劉家的全部家當跑了,此事平安巷之人都很清楚?!?/br> “微臣不知四皇子為何一口咬定大皇子霸占了劉陳氏,但凡事都要有證據,微臣斗膽問四皇子一句,證據在哪?” 安平侯畢竟是刑部侍郎,他最清楚斷案審案那一套,他也很清楚四皇子手里不可能有其他證據。 四皇子氣得臉色漲紅:“狡辯,你們這是狡辯,父皇莫要相信他們的鬼話?!?/br> 安平侯再一次質問道:“敢問殿下,您指證大皇子霸占良家婦女的證據何在?” “只要找到劉陳氏自然就有了證據?!?/br> “那劉陳氏何在?” “她被你們藏起來,我哪里知道!” 二皇子絕望地閉上眼睛,安平侯松了口氣。 永康帝看著被耍得團團轉的四皇子嘆了口氣,他為什么會有這么蠢的兒子,可這畢竟是親兒子,永康帝不忍四皇子面上太難看。 永康帝看著面帶委屈的大皇子,目光閃了閃,道:“既然你們兩邊各執一詞,那就查吧?!?/br> “敢問皇上,由誰查?” 肯定不能讓刑部查,畢竟這事就是發生在刑部。 莫非讓大理寺和都察院兩司會審? 永康帝緩緩開口道:“從今日起,封鎖內城各城門七日,這七日內所有人許進不許出,幾個皇子留在宮中不得回府,命步軍營都司成晟旻調查劉亮自殺一案以及劉陳氏失蹤一事,七日后朕要知道結果?!?/br> 眾大臣都驚了。 此事涉及到兩位皇子,竟然只讓一個小小的正五品都司去調查?哪怕信不過大理寺和都察院,也可以交給宗人府調查啊。 眾大臣很不理解。 全程一言不發的成晟然也愣了,他沒想到這件事最后會落到成晟旻頭上。 大皇子的心情瞬間就不好了,他當了永康帝三十年的兒子,對他還算有些了解,永康帝這是打算動真格,他是真想查出這件事的真相。 為什么呢? 只是兩個賤民而已,為什么要為了他們大動干戈。 大皇子心中不滿,可面上卻不敢有絲毫表露。 安平侯臉色也變得不對勁,他敢出來據理力爭,除了確定四皇子手中沒有證據,還因為他覺得永康帝不會讓皇室出現強搶民女的丑聞,可永康帝如此行為卻表明他是真的想查清楚這件事。 這又是為什么? 最后,所有大臣都是滿心疑惑離開了大殿。 勤政殿 高應扶著顫顫巍巍的永康帝坐在榻上,擔憂道:“皇上,要保重龍體啊?!?/br> 永康帝怒聲道:“在位三十年來,朕自認仰不愧于先帝,俯不愧對黎民百姓,可上天對朕何其不公,朕寄予厚望的老大讓朕失望至此,朕不止一次教導他要愛民如子,他卻忘得一干二凈?!?/br> 永康帝為什么要下令嚴查,就是因為此事觸犯了他的禁忌,百姓無辜而死比損失一個官員更讓他憤怒。 至于皇室丑聞? 他不在乎! 他的功績,衛國皇室的功績,不是一樁丑聞就可以抹殺的。 他要讓世人知道,衛國皇室從來都是以百姓為根本,幾十年來都不曾違背這個自先帝起兵平定天下時就許下的承諾。 “咳咳,”永康帝咳嗽不止,怒火模糊了他的神智,“只有這樣,等朕到了地下才可以挺直腰板去見父皇,哪怕朕弒兄奪位,但朕無愧于衛國,無愧于百姓,朕用一生來證明朕更適合當這個皇帝?!?/br> 高應臉色大變,撲通跪在地上。 這段往事一直是個禁忌,從沒人敢提起此事,哪怕史書上不會隱瞞那段歷史,可永康朝的官員卻仿佛失憶了一般,所有人都選擇性遺忘。 文武百官都將這件事當成不可說的禁忌。 只有百姓沒當回事,他們只在乎坐在龍椅上的那位能不能讓他們吃飽飯,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就認可這個皇上,至于得位正不正不關他們的事。 反正不是這個當皇帝也會有下一位,而且還不一定比這個做得好。 高應心里一陣悲涼,這是永康帝內心深處解不開的結,他此刻說出來不是他釋然了,是他變得愈發糊涂了。 …… 成國公府,云夢小筑 成晟然一回府就讓成晟旻來見他。 書房中,霍謹博和成晟旻坐在成晟然對面,聽到成晟然的消息都驚了。 “皇上竟然讓我調查,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成晟旻愁眉苦臉,他是武將不是文臣,更不擅長斷案。 霍謹博猜測道:“此事牽扯到大皇子和二皇子,皇上可能是擔心其他官員會和兩個皇子有關聯,這才把事情交給少爺?!?/br> 看來是成晟旻之前敢于直言犯上的行為讓他成了永康帝現下最信任的人。 成晟然頷首:“我也是這般猜測?!?/br> “晟旻,皇上既然信任你,你就把事情辦好,而且必須在七日內查清楚事情原委?!?/br> 成晟旻立刻扭頭看向霍謹博:“謹博,有把握嗎?” 成晟然瞪他一眼:“你不能總依賴謹博,若是謹博今后不在你身邊,你莫不是就成了廢物?” 聽到這話,成晟旻驚訝道:“謹博為什么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