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7)
樓覓這話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仔細琢磨起來,總覺得她好像在背地里嘲諷自己。 什么叫到我這個年齡也就是個愛好者,登不了大雅之堂? 誰是凡夫俗子??? 閆爺爺之前謙虛說自己不算真的會唱丹州劇,結果這小孩居然還當真了。 閆爺爺當了一輩子的官,自然不會和小孩兒計較,也沒這臉計較,只道: 按你這么說來,那小孩兒特別有靈性,是個老天爺喂飯吃的天才嘍? 樓家人習慣了樓覓的牙尖嘴利從來不愿意吃虧的個性,就算是年長的人犯渾她一樣不客氣。 但是彭梓媛卻是心驚膽戰。 大家好好的票友聚會,何必弄得這么劍拔弩張? 關于池凜丹州劇的水平,彭梓媛不了解,因為她不懂戲。 但是身為母親,她知道池凜從小就沒有學過這戲,之前跟著爺爺奶奶能唱兩句估摸著也是從哪兒聽到過,隨口唱的。 沒想到爺爺奶奶還在外邊大肆宣揚 這回來的都是老票友,將池凜推出來,弄不好的話只會給樓家丟臉。 彭梓媛只盼著樓覓能夠否認,可樓覓的字典里哪有退縮這種字眼? 完全沒有和當事人打過招呼,樓覓甚至都沒往池凜那方向看,幫閆爺爺倒了茶之后認真道: 還真是。 閆爺爺哈哈大笑,半開玩笑似的說:口氣不小啊。行行行,這下讓我更好奇了。來吧小朋友,唱兩句讓在場的老頭子老太婆們開開眼界吧,讓咱們見識一下天才該是什么樣的。 在場大部分人不算是朋友,只是因為共同的愛好聚在一塊兒的,對于老閆這種欺負小孩的行為也不太喜歡。 可他們對丹州劇是真的狂熱,也很想見識見識老樓口中小天才的水平。 于是老閆這番話說出來之后,大家紛紛開始鼓掌,甚至主動拿出攜帶的樂器配樂,就等池凜開嗓唱一段。 彭梓媛眼前一黑,大事不妙。 而樓覓一點都不慌,這回兒望向池凜,問她: 你ok嗎? 池凜嚴肅著臉道:Fine。 樓覓見她深沉,完全沒想到會突然來這么一句,沒繃住,噗地一聲笑了。 樓奶奶有點擔心地看向樓爺爺,樓爺爺鎮定自若,甚至開始幫忙選曲目了。 閆爺爺見他們半天選不出個合適的,哎了一聲道: 你們怎么這么費勁吶,既然是天才,當然要選最難的。就選上京雜談吧。 一聽老閆要選《上京雜談》,就知道他是下了決心要為難一下小朋友。 《上京雜談》算是丹州劇里面最難的,無論是咬字吐音還是行腔都太古色,非常講究。 它主要講述了京師上京當地一些稀奇事,通過一件件小事鋪開了上京繁華全貌。 演員只有一位,需要模仿各性別年齡以及個性的人物交談,情節到了后半段還有一出急轉直下,落到最低谷之后再一個高調,一直沖到結束。 在這部劇里,頓挫急徐和情緒的拿捏都需要相當的火候。 不到二十分鐘的劇變化無窮,極其考驗演員的水準。 別說是沒登過臺的業余小朋友,就是很多職業演員都有將其演砸的風險,所以大家能避開《上京雜談》就避開。 另外一位爺爺看不過去了,對老閆說:這劇不行吧,你這也太為難人家小孩了。 閆爺爺深以為然地點頭,問池凜: 小朋友,你聽說過這部劇吧? 池凜點頭。 那你應該知道此劇有多難。如果你覺得唱不了的話,咱們換了就是。 池凜淡笑道:不用換。 閆爺爺提高了聲音:行!痛快人!就來這上京雜談! 票友里會樂器的大有人在,今晚是來唱戲的,自然都帶著。 這回沒人慫恿威逼,樓覓自個兒拿來二胡,混進了伴奏的隊伍里。 閆爺爺和何奶奶喝著茶水,悠然等著表演。 樓力行和彭梓媛沒處兒坐,家里但凡能坐的地方都被長輩們坐滿了。他倆跟著年紀稍微小一些的圍著圈站著。 彭梓媛凝視站在人群最中間的池凜,特別擔心。 樓力行握住她的手,輕輕安撫她。 其實一開始要池凜當著一眾爺爺奶奶的面唱丹州劇,樓力行也是很擔憂的。 但是 樓力行看向他爸。 老樓從頭到尾神閑氣定,無論閆爺爺說什么他都絲毫不生氣,就樂呵呵的。 樓力行太了解自己爸爸了。 他爸在特別有把握的時候便是這樣。 樓力行相信老樓的判斷。 此時的池凜心里想著什么,樓覓一點都看不出來。 她雙眼看著陽臺的方向開嗓準備。 已經記不清從那一刻起,樓覓開始看不透這孩子。 這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超出她的想象。 以前只覺得池凜煩人,管她是方是扁,只想離她越遠越好。 可如今的池凜身懷寶藏,每一天都在給樓覓驚喜。 還有什么是她不會的嗎? 音樂起,池凜真的聽到了熟悉的旋律。 這一刻最讓她感慨的是,聽到的琴聲和記憶中無比熟悉的《上京雜談》沒有太大的出入。 這《上京雜談》跨越了數百年,換了樂器換了場面,卻依舊富有生命力,幾乎在琴弦撥動的那一刻,池凜心潮已然澎湃。 跟著樂曲聲,她仿佛踏上了上京青石板路,在jiejie溫柔的帶領下,走在家鄉的老街老橋。 池凜第一聲出來,讓閆爺爺本來耷拉著的眼瞼瞬時睜開了。 何奶奶也愣住了,想要送到嘴里的茶杯登時停滯在半空,完完全全被池凜吸引去。 沒想到池凜是真會唱,一上來氣運丹田真嗓開場,真嗓與假嗓于行腔時行云流水地銜接,很快就將整個場景鋪開。 樓覓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視池凜,手中的二胡琴弓也愈發guntang。 對,就是這個味道! 老樓在一旁聽得如癡如醉,幾乎跟著唱起來。 鄉音縈繞在池凜耳邊,父親仿佛站在池府后院那布滿青苔的石階上,揮毫潑墨。 院外時不時經過的車馬聲、人聲,以及皇城的鐘聲,不斷沖入池凜的腦海中。 這座屬于池凜的城池,跟隨著她古老的腔調,于在場的每個人腦海里徐徐展開。 池凜咬字神準,唱腔也別有一番韻味,換氣竟見鬼的嫻熟。 除了嗓子有些發緊,看上去平日里的確沒怎么吊嗓子沒怎么練習之外,其他地方幾乎挑不出毛病來。 閆爺爺聽著聽著慢慢站起身來,靠近池凜。 他不想錯過這精彩表演的任何一個細節。 池凜完全沒去在意周圍的情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雜談后半段節奏漸快,直到最后如起飛一般。 樓覓拉著二胡拉得熱汗淋漓,而池凜分毫沒有懈怠,幾乎是拽著場面直沖云霄。 最后一個收尾,蕩氣回腸。 全屋的人都安靜了。 池凜漸漸睜開眼睛,方才在腦海中構建的上京慢慢消失,環視周圍,她依舊在2043年。 滿屋子十幾雙眼睛都盯著她看,沒有一個人說話。 池凜被看得有點瘆得慌,笑了笑道:唱完了。 樓爺爺第一個鼓掌,接著老閆也控制不住大鼓特鼓。 隨后掌聲四起,叫好聲震得樓下路過的人都忍不住抬頭看一眼。 唱得是真好閆爺爺想要再找一些其他的形容詞,可是搜腸刮肚之后發現真的找不到。 還處于震撼之中的腦子想不起別的夸贊,可一個真好實在無法將他此刻激動的心情完全表達,閆爺爺又說了一遍: 是真的好! 樓覓哈哈笑:閆爺爺,您也太激動了點。 閆爺爺一掃剛開始對池凜懷疑且傲慢的態度,作為丹州劇的資深票友,《上京雜談》是他開始聽丹州劇時就聽過的劇。 此劇難度有多高,池凜完成度有多好,他心里太有數了。 閆爺爺一肚子的感慨想表達,對方是個小女孩,他又不能像面對小伙子似的可以盡情揉對方肩膀,這會兒只能興奮地繞著池凜轉圈,指著她嘴里念念有詞道: 是天才,你的確是個天才!聽得出來你平時沒有怎么練習,可是這氣韻和節奏感完全是天生的。真是太讓人羨慕了。老樓,你沒有信口開河! 池凜這會兒也看出來了,這位爺爺就是心直口快。 看不上的時候直說,喜歡的時候一點都不吝嗇夸獎,即便自己打自己的臉也絲毫不猶豫。 老樓笑著上來拍閆爺爺的背: 我騙你做什么!不過小凜還是稚嫩了一點,在各位行家里手面前獻丑了。 一直坐在角落沒有發話,但是淡定圍觀全程的老莊,在聽完池凜的《上京雜談》之后,深深地嘆了口氣: 真的太難得了,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像小池這樣的年輕人有才氣的人出現,將丹州劇發揚光大。 池凜聽有人稱他為老莊,想起爺爺曾經說過,這丹州劇本身就沒有留下多少資料,是他和莊叔叔辛辛苦苦一起尋訪世界各地,才將此劇的名字定了下來。 想必這位老莊就是那位莊叔叔了 樓力行叫他叔叔,池凜得叫他爺爺。 自上回從爺奶家回來之后,池凜找到了新的方向,從丹州劇入手,想要從此劇來尋找大原的線索,可惜所收獲的資料非常少。 池凜之所以一叫就來,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要從爺奶這邊獲得更多她想要的線索。 樓爺爺和莊爺爺手中應該有外界無法輕易尋到的珍貴資料,如今二位都在,還有這么一眾對丹州劇頗有研究的票友,池凜很欣慰。 長輩們肯定想象不到,在他們從池凜身上看到了希望的同時,池凜看他們更是珍貴。 要怎么樣才能迅速和他們建立聯系,不斷挖掘可用信息呢? 池凜正在思考這件事的時候,閆爺爺興奮地問她: 小池你還會唱哪幕???歲停晚冬你有沒有聽過? 歲停晚冬? 池凜的確聽說過,也是禹腔經典。 但這劇年紀比她父親都要大很多。她父親唱得少,她自然也就聽得少,不是太熟悉。 不過池凜為了和票友們拉近距離,即便不是太熟悉她也強行應了下來,隨意哼唱了幾句后問道: 閆爺爺您說的是這幕劇么? 對!對,就是它!蒼天有眼,幾乎失傳的劇你都會! 何奶奶挨上來也很激動:歲停晚冬就只留下了幾小段曲,詞早就不可考了。小池,你是在哪里學的詞? 池凜心里悶喊了一聲糟糕,他們說不可考那必定是連樓爺爺和莊爺爺都沒尋到,她這種晚輩絕對不可能知道的。 透過眾人的肩膀,看見角落里的樓覓一直在注視著自己。 池凜不慌不忙道:詞是我隨意填上去的,不是原詞。 何奶奶恍然哦了一聲:難怪。 閆爺爺忽然對池凜行了個手禮: 小池天賦卓越實屬罕見,不僅拿捏得了上京雜談,就連失傳的歲停晚冬都能隨口哼唱出來,隨意填的詞也讓老頭子大開眼界。老頭子曾經想象過歲停晚冬原詞該是什么樣的,絞盡腦汁寫過幾個版本,卻沒有一個有小池你這個版本來得恰如其分。是啊它就該是這樣,該是這樣。 閆爺爺贊嘆了一大番之后道:老頭子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小池能夠答應。 池凜:您請說。 閆爺爺對她鞠躬:請小師父收老頭子為徒,帶老頭子領略丹州劇無窮魅力! 他這話一出,全屋子的人都震驚了。 他年紀比池凜大了好幾輪,居然要拜個小孩為師,實在奇妙。 可閆爺爺和池凜都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老閆是性情中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絲毫不介意什么禮法?;畹剿@歲數,只想圖個開心。 池凜本就身懷絕技,琴棋書畫自不用說,從小感興趣的事物多學得也快,找她拜師的人從孩童到老人并不算少。 相似的場面她見怪不怪,心里也懷著想要多打聽丹州劇的念頭,謙虛客套了一番之后,還真的收下他了。 見老閆拜師,何奶奶也來拜師。 連帶著還有四五個對《歲停晚冬》特別感興趣的老頭老太也湊熱鬧一樣都拜池凜為師。 池凜來者不拒,全都收為徒弟。 樓覓想到了開頭也想到了結尾,卻沒料到這番外 一個未成年小孩收一屋子古稀老人當徒弟,這事兒說出去不怕你們丹州劇圈子亂了輩分? 幸好這些愛好者人數少得根本沒能形成圈。 以閆爺爺為首的大齡徒弟們還特有拜師的自覺,讓池凜坐下,一一給她敬茶。 旁邊有偷笑的,可池凜一點都沒笑,特認真特當回事。 樓覓跟樓力行小聲說:我怎么有種誤入xie教的感覺? 師徒幾位互相加了微信之后散了。 快十一點,樓覓她們得回家,明天還要上班上學的,不在這兒睡了。 照例樓力行載彭梓媛,樓覓和池凜一輛車。 樓覓全程都在看池凜,池凜被她看得渾身不自在: 有什么想問的就直接問吧。 不,我沒什么想問的。樓覓說完還向她挑挑眉。 你不就想問我為什么會唱丹州劇嗎?我 噓。樓覓搖頭,別說,繼續保持這種神秘感就好。 池凜: 什么怪腔怪調的,讓人雞皮疙瘩紛紛戰栗。 樓覓跟了一句:就像你對你姐時而熱情時而冷漠,時而乖巧時而暴戾。沒關系,你就是這么神秘的孩子。 池凜:你這是在吐槽我嗎? 樓覓:被你聽出來了? 池凜的確對樓覓若即若離,這種狀態讓她自己也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