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眼見火勢已經被熄滅,救火的人一批批回來,戚秋不免等得有些著急了,頻頻的派山峨出去查看。 好在又過了一炷香之后,謝殊和東光東影終于回來了。 戚秋著急的上前一步,詢問道:“怎么樣?” 謝殊輕抿著唇,眉間微緊,露出三分凌厲出來,“是銀子?!?/br> 縱使心中早有預料,戚秋還是暗暗吃了一驚。 東影面色凝重的補充道:“不僅如此,經過我們的清點,這批銀子的數量與秦府至今沒有找到的那批贓銀數額大差不差?!?/br> 戚秋眉心一跳,“你們的意思是這批貨物很有可能就是秦府那批沒有找到的贓銀?” 東影沉重的點了點頭。 這意味著什么眾人心里很清楚,一時之間屋子里沉默下來。 船只慢慢的行駛著,又過了兩日終于到了幽州地界,靠著碼頭停了下來。 烏金西墜,殷紅色的殘陽映照在水面,折射粼粼波光。 戚秋和謝殊等人立在碼頭,靜靜地看著這批貨物連同著苗義一起被人接手運走。 是榮郡王府的人。 與謝殊想的一模一樣。 *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雖已經入夜,京城卻依舊繁華熱鬧,高樓之上,滿是歡鬧,街上尋歡閑游的百姓更是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馬車緩緩駛過街道,露出盞盞紅燈籠的茶館,里頭說書先生拍案聲接二連三響起,震得人很是精神。 “當今朝局動蕩,多少高門大戶被牽連下獄,這些世家往日里高高在上,可如今啊——” “卻是夾著尾巴做人!” 這家茶館背后掌柜頗有些勢力在身上,據說背后掌事的人是京城里的一位郡王,故而這里也是唯一一家敢在京城之中明目張膽議論朝政的茶館,來來往往的客人確實不少。 呷了一口茶,說書先生扇子一揮,緩緩說道:“昨日賓客紛紛,今日門庭冷清,這便是如今京城高戶人家的現狀。光說那秦家,曾經可是當朝宰相,簪纓世家,可如今呢,連著其他幾房都沒逃過,盡數下了大獄,什么時候發配,全靠錦衣衛一言?!?/br> “再說那謝家,曾也是京城里顯赫一時的門戶,可如今陛下病重,謝侯爺卻是連輔政大臣都沒有當上,并帶著手里的京郊大營都交了出去,由榮郡王府暫為接手掌管著,如今謝侯爺已經在家里閑了好幾日,眼看手里的權利都被瓜分完了,卻是無能為力,可嘆,可嘆?!?/br> “但你要說京城里的世家皆萎靡,那倒也不盡然,”醒木一拍,說書先生咂巴了一下,繼續道,“先說那太后的娘家,芮家?!?/br> “距離陛下病重,太后垂簾聽政已經過去了這許多時日,芮家在京城的地位是水漲船高,一路高升。芮家的本家雖然在胡安,但大房和二房卻是在京城之中任職,如今太后掌政,芮家跟著雞犬升天,芮閣老不僅當上了輔政大臣,還成為了內閣之首,芮閣老的小兒子也進了錦衣衛,如今是錦衣衛的鎮撫使。其余的芮家人也步步高升,雖沒有一步登天,卻也沒少讓人艷羨?!?/br> “不光是芮家,還有李家?!?/br> “李家已經過世的老夫人與太后交好,太后對李家也是多有照拂,如今太后掌政,李家自然也少不了好處,跟著升官發財不說,連著李家大郎也被放出來了,一點事都沒有不說,還在衙門里混了個小官,如今生活過的也算是美哉?!?/br> “據說這個李家大郎是個酒囊飯袋,如何能擔得起官職?!庇行┛腿寺犃碎_始皺眉,不禁嚷嚷道。 被人打斷,說書先生也不惱,笑呵呵道:“不滿意?那你去找太后娘娘說去,誰也不攔著你?!?/br> 滿堂便開始哄笑。 笑聲透過茶館,落在夜色之中,聽得有些不真切。朦朦朧朧的月色之下,皇宮里也是燈火通明。 御書房里點著燭火,將殿內外都照的明亮,只是如今坐在龍椅上的人變成了太后。 看著手里的奏本,太后嘆了一口氣,“巢滄縣鬧洪災,百姓們流離失所,眾位大人覺得該如何?” 站在御書房里的都是被大臣們選舉出來的輔政大臣,從左到右,分別是芮閣老、唐老太傅、周大人,威武將軍和榮郡王。 聞言,芮閣老上前一步,說道:“令地方官員疏導百姓,讓臨縣派出官兵增援救人,加固堤壩,撥款賑災,再派大臣前往巡視,匯報災情情況?!?/br> 太后抬起眸子,“那依閣老所見,此人應該派誰?” 芮閣老沉吟了一下,緩緩說道:“謝侯爺在江陵的時候曾處理過類似的事情,如今謝侯爺閑散在家,此事交由謝侯爺來正好?!?/br>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只見燭火搖曳。 唐老太傅心中不知為何突然咯噔一聲,頓了頓,上前一步,“如今京城風波不斷,謝侯爺一旦去了巢滄縣,沒個三五月怕是回不來,此番會不會不太妥當?” 芮閣老轉身看著唐老太傅,“如何不妥當?正是因著時局動蕩,巢滄縣鬧洪災一事才要趕緊解決,免得民怨沸騰,讓局勢更加不穩,如今京城之中還有比謝侯爺更合適的人選嗎?” “更何況如今朝局雖然不穩,卻也不用謝侯爺費心cao勞什么,哪怕要去個三五月也沒什么不妥?!?/br> 因著朝政問題,自從芮閣老和唐老太傅一同被選為輔政大臣,兩人便沒少為了朝事爭吵爭論,有時候僅僅是一言不合,兩人便能吵個天翻地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