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只是不知道謝殊對咸緒帝說了什么,出宮之后,咸緒帝也沒下令阻止。 之后幾日的錦衣衛慘叫聲依舊接連不斷,昨日更是還從錦衣衛府抬出來一具尸體,蒙著頭不知道是誰,錦衣衛只輕描淡寫說是審訊的犯人自盡了。 是什么會讓審訊的犯人自盡? 一時之間說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說是錦衣衛在審訊的時候活生生的將人打死,說得有鼻子有眼,被圍禁的安府上下都聽到了這些風言風語,在府上更是惶惶不安。 這都打死了人,可見謝殊要定罪安家的決心,難保不會有人松口,說不準就有被屈打成招的。 那幾日,安府上下日日傳出哭聲,安府上下一干人等都害怕極了。 謝殊這才拿了圣旨去安府。 因證據不明,安家的其余人并沒有被牽連,只是被禁衛軍包圍著,不能出府罷了。這幾日錦衣衛都沒怎么上門搜查了,但因為那些風言風語安府上下都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瑟瑟,更何況今日謝殊還是帶著圣旨過來搜查的。 這可與錦衣衛拿著搜查令來搜府不一樣,能在這個關頭讓陛下下旨搜府,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聯想到這幾日的風言風語,說不定就是在錦衣衛的嚴刑逼供下那幾個人沒抗住,真的讓錦衣衛查出來了什么。 不然怎么會驚動咸緒帝下旨! 要知道除了事發當日是咸緒帝下旨搜府之外,這些時日錦衣衛上門搜查都是拿的搜查令。 這么一想,安府上下都覺得是要大禍臨頭了,安家老夫人和安夫人直接暈了過去,安家兩姐妹也是驚恐不已,抱成一團,連連流淚。 許多安府下人也是惶恐起來,覺得這般一定是出了大事,而謝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坐在椅子上,不咸不淡的暗示道:“事已至此,若再有隱瞞不報的,便論為同伙,一并與他們同罪!” 這話一出,所有人便真以為謝殊查到了什么,已經要開始定罪了,頓時更加惶惶不安起來,有幾個下人便開始左顧右盼起來,好似有些猶豫。 謝殊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開口說道:“最后再給你們一次機會,知情者若是能吐露實情就可將功補過,免除一死,還能得到朝廷的重賞!” 這話一落,下一刻便有幾個下人站起來,聲稱自己有事要報。 謝殊將這些人通通帶走。 只是令人失望的是,這些都是一些安府四五等的下人,根本連安成文身邊都進不去,說的話也是毫無根據,全憑猜想,有些池襄不用查就知道是假的了。 直到審問到帶回來的最后一個小丫鬟,這次小丫鬟說的內容終于讓池襄眼前一亮。 小丫鬟頭一次進詔獄,被這陰冷血腥的地方嚇得直發抖,顫顫巍巍地說:“那日我起夜去上了一趟茅廁,聽到院子外面有動靜,便沒忍住出去看了看?!?/br> 她一邊說一邊抖,連頭都不敢抬,“……正好看見府上原來的周管家蹲在不遠處的一棵樹下在挖什么,隨后抱著一個從地里面挖出來的一個匣盒子走了。在之后周管家便被老爺趕出府去了,我以為是周管家手腳不干凈,偷拿了府上的銀錢,但又覺得不對,因為老爺并沒有報官,也沒有過多計較,連趕周管家出府的理由都不是這個?!?/br> 輕輕地看了謝殊一眼,小丫鬟咽了咽口水,繼續說:“只是這些事都本與我無關,我便沒有多琢磨,這幾日被關在府上,我便又想起了此事,覺得萬一對格外大人有用,我是不是就能……” 小丫鬟也是來賭一把,她自己也不知道周管家從地底下挖出來的匣盒子里面裝的什么,許是跟案情無關,但萬一呢? 萬一對案情有用,她豈不是就能逃過這一劫。她當年簽的是活契,再過一年就能出府了,家里人也已經給她定了一門親事,眼看好日子就要來了,她并不想死。 謝殊是知道這個周管家的,三個月前被安成文趕出府去的,說是嫌他年紀大了,并沒有提及什么手腳不干凈,錦衣衛也派人去他家里問過了,說他從安府出來后就游山玩水去了,錦衣衛雖然也在找,但并沒有怎么上心。 因為當時安家從府上攆回去了好多奴仆,說是要節省開支,也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管家與案情有關。 可如今聽小丫鬟這么一說,這事恐怕沒有這么簡單了。 不用謝殊吩咐,池襄便立馬站起身,吩咐人去調查尋找這個周管家去了。 因為案情緊急,錦衣衛全體出動,找尋這個周管家,在他家附近也派人密切監視著。 眼看日子一點點推進,錦衣衛的人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此,畢竟這是現在他們唯一的線索了。 這事如今鬧得這么大,若是到最后什么也查不出來,就這么灰溜溜的把人給放了,指不定要怎么被人戳脊梁骨罵,錦衣衛的人都不敢懈怠。 * 謝侯爺和謝夫人在昨日回了府,還沒見到戚秋就聽聞了她在宮中被欺負的消息,謝夫人自然知曉寧貴妃因為什么針對戚秋,對戚秋心中頗有幾分愧疚,便想著今晚帶著戚秋到街上逛逛,買幾件首飾衣裳,也當散散心。 戚秋本想說不用,奈何謝夫人拉著她直接上了馬車,對她說:“自你上京城以來,我都沒怎么帶你去街上逛一逛,說起來也是不妥,今日咱們兩個一起好好逛逛?!?/br> 如此,戚秋便也不好推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