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稷親王南宮稷和武安侯歐陽宏兩人出了皇宮后,只在各自的府中稍作停留,安排好隨行人員后,趕在城門落鑰前離開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南宮稷離京時,即將滿十二歲的七皇子南宮玉,求得皇上的同意,隨四皇兄同赴北疆,共御外敵。 皇上剛開始擔心南宮玉年紀太小,不忍讓他上戰場,但南宮玉卻意志堅定。 并以四皇兄十二歲已能擊敗東賀大軍為由,勢要上戰場,保家衛國,且兄弟二人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此去,他定以四皇兄馬首是瞻,決不給四皇兄添亂,哪怕給四皇兄做個親兵,端茶倒水也毫無怨言。 皇上看著心意已決,志得意滿的幼子,老感欣慰。 最終同意南宮玉隨南宮稷北上,叮囑南宮稷護好南宮玉。 忠勇侯蘇轍從皇宮回到府中,只在府中用過午膳,將家中的事情交待一下,直接去了軍營。 明日大軍就在開拔,需要安排的事情太多。 首要之事就是糧草,戶部將軍糧運過后,誰查驗,誰押送等等,這些事情要先一一安排下去。 其次就是軍士的盔甲和兵器,軍部將這些物資運達后,要怎么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放到每一位將士的手中。 因邊關戰事吃緊,為了急行軍方便,能讓將士自行攜帶的物資直接人手一份,減少行軍途中輜重的負擔。 所以,從準備物資,再到把這些物資運到軍營,京城到軍營之間,拖的拖,運的運,喧鬧了一下午再加一夜。 總算,在天空破曉之時,大軍一切安置已經各就各位。 皇上南宮巖也是一夜未眠,調配調動各方各部,一切以西征大軍為重,無條件服從忠勇侯的調遣。 天未亮之時,皇上趕到軍營,為即將出征的大軍鼓舞士氣,等著他們凱旋。 京城中的動靜如此之大,百姓們自是知道發生了何事。 但,百姓們卻沒有一絲的惶恐,反而紛紛自發的拿出家中余糧,要為西征大軍盡一份微薄之力。 百姓們的舉動得到南宮巖的贊揚,并向百姓們承諾: 雖三國來犯,但大洛不懼不畏,勢要以舉國之力將這些宵小之輩驅逐出境,再不敢來犯我大洛,還百姓們一個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的盛世。 百姓們知道皇上的承諾后,一致對敵的決心空前高漲,要人要糧,百姓們都全力支持,毫無怨言。 接下來的幾日,京城中的百姓們聚在一起的話題就是關于三國邊界的戰事。 有消息傳來,西泰那邊的戰事因忠勇侯的及時趕到,一改大洛單方受虐的局勢,戰局成了膠著狀態。 北界的凌城和東界的福城,也已經開戰,戰事一時難分上下。 不過,這個時候的通訊不暢,百姓們雖然關注,但是卻不知道戰爭目前到底發展到哪個地步。 戰場遠離京城,遠離百姓們的生活,所以百姓們關注戰事一段時間后,又回歸了日常的生活中。 沒有消息,那就是好消息。 在百姓們各自的忙碌中,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如期而至。 因邊疆有戰事,皇上本不想過今年的中秋佳節。 有朝臣上奏,正是因為邊疆有戰事,為安民心,今年的中秋佳節應該與民同樂。 皇上亦覺此主有理,遂下旨令禮部正常cao辦。 只是,畢竟邊疆有戰事的緣故,改往年五品以上京官改為三品以上官員攜家眷赴宴。 中秋佳節…… 京中各府官員攜家眷早早進宮,與皇上共度中秋佳節。 雖然今年的中秋節如期舉行,但終是因邊疆的戰事,到底沒有像往年那樣熱鬧奢華。 華燈初上,月朗星稀。 玉輪如鏡,月華如洗,皎潔柔和的光輝,輕輕的、無私的灑落在玄云大陸的每一個角落。 但,在這云淡風輕,月圓人亦團圓的特殊日子里,有多少小家因戰亂而無法團圓,甚至再無團圓的可能。 宴會上,官員及其家眷見皇上的興致不高,只能小心的陪著笑臉。 好在,今年的中秋宮宴上,久未露面的大長公主出席了宴會,皇上只顧著跟大長公主說話,并未過多關注他們。 這也讓官員及家眷們長吁一口氣,眼睛只盯著場中的歌舞看,只求宴會趕緊結束。 “報……皇……皇上,出事了!” 有宮人神色慌張,跌跌撞撞的跪在了宴會大殿門口。 “皇上駕前,怎可如此失態?!?/br> 御前侍衛首領程平跨出一步,將宮人阻在外面,并開口訓斥。 “何人喧嘩?” 南宮巖業已聽到外面的吵鬧聲,開口詢問道。 程平見已驚動了皇上,也不再強加阻攔,將那個宮人放了進去。 場中的舞姬已經停住了舞姿,退了下去。 “皇上,大事不好了,京城被人圍住了,來了很多兵,將四個城門全部都圍了起來!” 宮人實在太過緊張,撲通往地上一跪,連哭帶哆嗦的將事情的原委說完。 靜!剎那間宮殿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還沉浸在剛剛的歌舞之中,尚未反應過來宮人此話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四個城門被圍了? 這里可是大洛京城???是國都???四個城門被圍,那得要多少兵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