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有消息靈通之人,已經將下午御書房發生的事情悄悄傳了出來。 消息一經流出,百姓皆震驚。 太子南宮昊不重視大洛國威,屢次讓皇上失望,皇上痛心之余,廢黜太子,令其連夜離開京城。 雖然,現今這則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但適逢皇上萬壽節,身為一國太子卻連夜出城,實在是另人不得不多想。 再有人故意營造出一種太子已經失勢的現象,大家從京中的氣氛中察覺出,此事應是八九不離十了。 翌日…… 萬壽節…… 一大早,官員及各府家眷,早早進宮,給皇上賀壽。 今年的萬壽節較之往年,辦的更加的盛大,笙歌鼎沸,熱鬧非常。 不管是來賀壽的大洛官員及家眷,或是各國派來的使臣,大家皆載歡載笑。 整個宴會大廳,在坐的每個人臉上皆帶著笑容,但這種熱鬧讓人有種壓抑的窒息感。 尤其是皇上那強裝的笑臉,更是讓參宴的眾朝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好不容易撐到宴會結束,皇上離席。 眾人才長出一口氣,抬手撫了一下額頭不存在的汗水,帶著家眷快速離開了皇宮。 接下來的幾日,爍王南宮爍領命,一一將各國使臣送離京城,安寧城再次恢復以往的平靜。 甚至比平日里更加的靜謐,朝臣們謹言慎行,連小販的叫賣聲都弱弱了許多。 終于,一道圣旨,打破了籠罩安寧城數日的詭異氣氛。 這是一個遲來的消息,雖然之前已在百姓中廣為傳播,但真正得以證實,還是讓大家震驚。 廢黜南宮昊太子之位,降為昊王,遷居封地,無召不得回京。 無召不得回京! 這是皇上對太子……不,是昊王多么的失望,不想再見到他。 殊不知,皇上是下了多么大決心,才狠心下了這道圣旨。 圣旨一下,皇上也一下子蒼老了十歲不止,康健的身體也一病不起。 停朝兩日后,皇上才再次走上了金鑾殿,卻沒有了往日的精神矍鑠,取而代之的是垂暮之年才有頹敗。 皇上經此一病,身體每況愈下,常感力不從心。 然,朝中已無太子,能為皇上分憂之人就落在了京中的幾位皇子身上。 爍王終日沉浸下詩詞歌賦之中,對庶務一竅不通。 稷親王面冷心狠,私下里被稱為冷面閻王,誰也不愿有這樣一位上司,每日都要提心吊膽。 再加上,南宮稷志不此,攻城掠地可以,管理朝政卻是不喜為之。 七皇子年齡太小,如今尚未過十二歲生辰,實在不堪重用。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默王的身上。 默王智勇雙全,為人謙遜,儒雅恭謹,朝堂內外頗有美名。 數日后,朝中各部各衙門,有了大的調整。 默王掌管吏部、戶部,一應事宜全權負責。 爍王掌管禮部、工部,一應事宜全權負責。 稷親王掌管兵部、刑部,一應事宜全權負責。 兩個月的時間,在人們的指縫中不經意間的流逝。 這兩個月,京城看似平靜,實則暗地里,事情一宗接著一宗,皇上御書房的桌案換了就有兩張。 不為別的,爍王御下不嚴,馬上汛期將至,朝庭撥了一筆銀子修整河堤。 誰知,銀子到地方官的手上時,不說修整河堤了,就是連買一車泥沙的錢都不夠。 任務當前,沒有銀子,怎么修整河堤? 有官員氣憤之余賭氣說,沒有銀子,那就不修。 可問題是,若汛期來襲時,平安無事倒還罷了,若是不幸決堤的話,這個罪責誰能擔的起呀。 地方官員因這事著實左右為難,一籌莫展。 瞞報吧,若是出事,誰也擔不起責任。 上報吧,不知要得罪多少人,他們這種小吏的為官生涯可能就會就此走到了頭。 思量再三,為了百姓能夠安穩度日,不遭受背井離鄉之苦,地方官將此事上報朝庭。 皇上接到下面報上來的折子時,大發雷霆。 著大理寺嚴查此事,罷萬千百姓安危于不顧,做下此等貪墨之事,一經查明,必將嚴懲。 有大理寺的介入,很快貪墨修整河堤銀子一事,公諸于眾。 工部一些官吏見爍王庶務不通,就做出了欺上瞞下之惡行,中飽私囊。 工部事尚在調查之中,今年的端午佳節如期而至。 端午節,形式上跟往年基本相同。 今年上到皇宮內的布置,下到京城項活動的準備,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可能是皇上今年的心中郁結,為了讓皇上一舒心中的不暢。 端午節前一日,就有人提出請皇上到河邊去觀看賽龍舟,與民同慶端午佳節。 這一提議得到皇上的認可,為了讓百姓們放開心情過節,皇上遂命人悄悄前去安排。 第281章 端午節 翌日。 端午佳節…… 皇上在暗衛的陪同下,悄然出了皇宮。 來到護城河邊的酒樓,進了提前安排好的房間。 皇上坐在臨窗的位置上,吃著茶點,感受著窗邊涼爽的微風,心里頓覺輕快不少。 放眼向河面望去,河面上幾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般,正激烈的互相角逐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