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金庸
書迷正在閱讀:殺盡江南百萬兵(1v1 古言)、萬化祖神、翡色沉沉(輕松向NP)、崽、求憐【NPH】、完美大明星、奇劍破魔訣、夢幻湮塵、桑之未落、洛陽之子
金庸先生仙逝了。 宅豬昨晚看到這個新聞時還有些懷疑,因為早幾年前便有謠言,好幾次造謠說金庸仙逝,然而后來的新聞越來越多,宅豬這才相信,金庸先生真的仙逝了。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里程碑的人物,也是巔峰。 宅豬喜歡看小說,特別是武俠小說,也看過言情小說。 我的文學素養入門,也是從武俠小說中來的。 小時候讀書不求甚解,沒有什么文學素養,那時候書籍也不像現在這么多,隨手就可以閱讀到文學經典。 我小時候讀書,都是讀語文書。家里幾個jiejie上學比我早,語文課本也有好幾版,小學的,初中的,高中的,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便翻爛了幾個jiejie的高中語文。 初中時,我接觸到語文課本之外的書籍,武俠小說就是其中之一。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文學素養。 那是我在去初中的路上,讀古龍的小說,歡樂英雄。 突然間,我感受到古龍的文字中蘊藏著像是跳動的音符一樣的韻律,感受到閱讀時口齒余香的感覺,感受到書中的人物清晰的生命。 這一刻,我覺得我像是入門了,能夠看懂書里的文字。 第二次有這種感覺,是讀金庸的小說。我看懂古龍小說后,其實有一段時間是覺得古龍的文學水平是在金庸之上的,直到有一天我閱讀了倚天屠龍記,讀到這一句話,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讀到這里,結合書中的情境,我突然哭得一塌糊涂。 這一刻,仿佛又打開了一扇門。 我再看金庸先生的小說,突然間感受到了文字中蘊藏的力量,語言中潛藏的情感和精神。 古龍寫的是故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文字優美如散文詩,朗朗上口。然而在文字的情感上,他的文字流于表面,比金庸的文字中蘊藏的情感和精神弱了許多。 金庸文字中的情感和精神是深藏的,這也是他在武俠文學上位列古龍之上的原因之一。 明白了這一點后,我再讀其他的書,終于明白了文章的優劣到底在何處,這是欣賞水平的提升。 后來再讀余秋雨的散文,再讀魯迅先生的雜文,再讀紅樓水滸,我終于可以欣賞到書中的優美的情境,書中蘊藏的情感,書中人物的生命。 慢慢的,我也走上文學創作這條路。 金庸先生的書對我影響很大,是我的啟蒙者,我在高三語文的考試中,第一篇滿分作文寫的就是短篇武俠。 金庸先生仙逝了,心中充滿了惆悵,曾經,我把他老人家當成文學上的偶像,模仿著他的文筆,用筆頭在紙張上寫著自己的武俠夢。 那是一座高山,我用筆為步,在山下攀登,抬頭向上望去,山依舊在那里。 他仙逝了,山還在那里,我還在山下。 我很喜歡他的文字,他塑造的人物和情景,他書中的精神。 牧神記中有一段文字,“在下父女牛家村人,路經貴地,一不求名,二不為利,只為小女年已及笄,尚未許得婆家,因此比武招親,愿尋得個武藝超群的好漢……” 是摘自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原文,出現了兩遍。 悼念,追思,不能顯得尊敬,只有祭這個字,才能表達我對金庸先生的尊崇。 祭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