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1)
書迷正在閱讀:教皇(穿越)、復仇重生:嫡女開局拿三殺、失憶后只忘了她、破產重生后我人設崩了、穿到沒有女人的星球后、渣攻在火葬場走事業線、末世全能大佬在星際養包子、我有一條鬼怪供貨鏈、拯救反派攻略計劃[快穿]、衛嫆/因風起
不不不趙凌不敢說話大聲,忙扶住方鏡,我是十三皇子,跟趙景明長得像而已。 那狗皇帝,我早晚要殺了他,他害了主上不說,還害得少主人認賊作父!少主人您被他給騙了!他在您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害死你的母親,然后一直騙你說你是皇子,其實你的生父是被他害死的七王爺!方鏡越說越來勁,越說越離譜,趙凌簡直佩服死方鏡豐富的想象力,上輩子怎么沒發現他的副將有此等天分??! 不過這也不失為一個解釋自己為何懂得薛家軍密令的好借口。 他從前想躲清靜,最好甩開方鏡,可如今,寧國玉璽碎片現世,有人拿著曾經他的犧牲大做文章,他冥冥中感到有個人在背后cao控者這一切。他不能確定洛溢會不會幫他,但如果他是趙凌遺腹子的身份,方鏡就一定就會幫他。 他需要強有力的,又忠心耿耿的幫手。 趙凌果斷將錯就錯,迅速學趙斂端起袖子抹眼淚,或許,你是對的。父皇自小就對我不好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難道是因為,我不是他親生的因為他恨極了我的親生父親嗎? 眼淚擦不出來,擦下幾滴眼屎。 方鏡不會在意這些細節,他覺得這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他心里后悔沒有早早發現主上有遺腹子,沒有保護好主上的骨頭,讓他在仇人手里吃苦。 趙凌見好就收,撲過去抱住方鏡的脖子,瘦小的身體掛在方鏡的脖子上,趙斂長得太矮了,想跟狐朋狗友勾肩搭背,怎么就變得跟大男人抱孩子似的。 門外,有人匆匆喊道:方大哥!老大的船回來了! 第22章 方鏡大驚,水匪之主,他們的老大,本是說好晚上回來,怎么中午回來了?老大若得知綁來的搖錢樹失蹤,定然會懷疑出了內鬼,全船全鎮挨個兒搜,大活人如何也藏不住,此地不宜久留。 趙凌被方鏡推進一個箱子里,方鏡把箱子蓋上,少主切不可亂走,屬下去去就來。 接著,一片漆黑,趙凌聽見有落鎖的聲音。 不一會兒,進來兩個人,把箱子抬到了船下。他們議論著鳳凰江上作案的經過,船上也沒多點兒寶貝能搶,咱們忙活半天,還沒有送個人去鼎天城掙得多。 這些箱子大概是盛裝贓物用的,趙凌身在的箱子被搬運到船下,上面還壓了一個。 另一個人說,老大籌謀了這么多年,總算把這些仇人統統引來鳳凰江,經過我們的埋伏圈,讓他們死的凄慘至極。燕國攝政王被被我們耍的團團轉,真的帶著兵將駐扎鳳凰江,完全就是按著老大的謀劃,絲毫不差。 你知不知道,那個船上,燕國姓馮的大官,跟老大究竟是什么仇怨?老大砍了他二十多刀,那個慘??!關鍵還沒死透,刀砍的避開了要害。老大得多恨他,把他活活吊起來,看他的血一滴一滴的流干而亡。 我怎么知道?老大神秘的很,忽然就冒出了這么一個人。統一了鳳凰江的七零八落的水匪幫派,立了新規矩,還不知從哪里弄來的錢糧,源源不斷。說起來。寧國玉璽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問話的人年紀小,另一個人年紀稍大,經歷過二十年前的戰亂,寧國亡國二十年,寧國玉璽隨著寧國國主的死,在人世間消失。我那時還小,到處都在打仗,我跟著爹娘四處逃命,一次遇著個寧國人,與我們說起來他們的國家的傳說。傳說玉璽背后有個秘密,誰能解開這個秘密,就能找到一個叫做天命的武器,驚天地鬼神泣,堪比千萬兵馬,任何城池防御,在天命之下,都是兒戲,天下人無不恐懼至極。 我只聽過寧國堅不可摧的的伏天陣。 伏天陣與天命,出自一人之手。千年之前,大陸上有幾十個國家,紛爭不斷,寧國出了個天才,姓孫名納,他為君主做出了天命,又手繪伏天陣,訓練兵將,寧國就憑著這一器一陣,走上了稱霸之路,悠悠千載,誰也攻不破寧國的城門。書上記載,得天命者得天下。 那為何四國聯軍攻破寧國之時,寧國沒有用這個天命呢? 這天命,據說煞氣很重,好用是好用,確是殘忍至極,所到之時,橫尸遍野,無一活人。有一代寧國皇帝,宅心仁厚,覺得這個武器,一旦落入居心不良人之手,會導致天下生靈涂炭,誰也不能保證,寧國的子孫后代里,沒有那種道德品質惡劣的掌握天命。所以,他秘密的把天命藏了起來,然后把秘密藏在了玉璽里,當做寧國只傳太子的秘密,代代相傳下來??刹恢獋鞯侥囊淮鷷r,先皇死的著急,沒來得及把此事告知太子,就傳沒了,再無人知道天命究竟在何處,只當是個傳說。 即使沒有天命,單單是這伏天陣,也讓寧國橫行霸道,哪個國家也不敢對之不敬。二十年前,如不是那亂臣賊子趙景明,機關鉆營,陰險狡詐,耍計謀用手段,破了那伏天陣,恐怕寧國非但不會亡國,依舊是六國之首,無人能出其右。 箱子里的趙凌聽得清楚,當年往事,他們說的大概沒錯,只有他破伏天陣,并沒有他們說的那般齷齪。 他熬了多少個通宵,用了多少筆墨,畫了多少廢稿,演練過多少陣仗,才險中求勝,與洛溢默契配合,破了幾千年來牢不可破的伏天陣,徹底在寧國如鐵桶般密不透風的防御線上,撕開了一條口子,之后,四國聯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失去伏天陣的寧國潰不成軍,絲毫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趙凌苦笑,當年他也做過不少驚天駭地的大事兒,對四國那也算是居功甚偉,落到如今人人喊打,跟過街老鼠差不多,也算是一報還一報,咎由自取。 旁邊的箱子越壘越高,搬運的幾個人忙活完離開,趙凌蜷縮這躲在箱子里,想此時洛王爺那邊該是一副什么場景,洛溢氣的夠嗆,宮思著急萬分,寧莊大概是被數落一通,漫山遍野的找他。 洛溢能不能看穿蕭蘆的把戲呢?不過這不重要,在寧國玉璽這件事上,他不打算與洛王爺合作。他好容易跳出火坑,他才不會主動回去做洛溢的兒子。 想著想著,他聽見有腳步聲靠近。 老大! 老大,就是這些,近半年劫的貨,都在這兒。 箱子有道縫隙,趙凌屏住呼吸,勉強能從縫隙里瞧見來人一伙兒。 最前面走的個拿著賬本的書生,后面跟著不少水匪打扮提著刀的壯漢,方鏡也在其中。幾人站定后,左右分列,讓開了中間的一條路。 一個帶著斗笠的高瘦男子,從中間緩緩走出。 趙凌從箱子縫隙里,看見匪首的模樣。初見時他把眼睛睜大,有些難以置信,確定自己沒再做夢,也沒老眼昏花到分不清東西,他細細想來,原來如此,他終于知道所謂寧國的傳國玉璽現世,所謂這幫水匪鬧出殺人慘案的理由。 匪首寧秋墨,是真真正正寧國玉璽的傳人,作為寧國的亡國太子,他大概是唯一見過寧國玉璽還活到現在的人。 當年寧國亡國時,帝王自盡,這位太子瘋了,在高高的城樓上,一邊跳舞一邊傻笑,忽然又哭著鬧著說要去找他的楚哥哥,像個大一號的孩子。只有在楚笛聽的懷里時,他才能安靜的睡過去。那時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從萬人之上的尊貴,朝夕之間變成了人盡可欺的亡國俘虜。 做下鳳凰江的慘事,煽動鳳凰江江畔百姓情緒,引來燕國十萬大軍,他的目的絕不僅于此,洛王爺,才是他的目標。他最恨的人已經命喪黃泉,其次恨的就該是洛溢。雖然洛溢并不是害死他心愛之人的直接兇手。 蕭蘆在拖延時間,他定是知道些什么。 這的確是此事最好的解決方法。 寧國的亡國太子,最可能知道天命的秘密的存在,這個燙手山芋,誰接誰倒霉,但依著洛溢的性情,定然毫不猶豫的就接過來。 于是蕭蘆綁架了他,利用他的失蹤,給了洛溢他的線索,讓洛溢直接去鼎天城,這般就能繞過水匪橫行的鳳凰江段。 只是,蕭少爺或許沒注意,接了他托運人質的活兒的,正是他想讓洛溢避之不及的水匪。 時過境遷,趙凌看著匪首瘦削的骨架,想象這斗笠之后那張狠厲無情的臉,不知是哪家神醫治好了寧秋墨的瘋病,卻把曾幾何時那如沐春風的笑容與善良,徹底的給帶走了。 有一條路,通向看不見的未來,向前走也是錯,向后走也是錯,那就跟著自己的心去走,至少還能走得坦坦蕩蕩,毫無愧疚。 給自己找的麻煩嗎?如果當年一刀殺了寧秋墨,如果當年沒有費勁波折搭上名聲救寧秋墨趙凌也只能無奈的苦笑,就算是時間往回走,他依舊會救他性命,還他恩情,履行對楚公子的諾言。 趙凌聽著外面正在清點箱子的數量,箱子與鎖鏈撞擊的聲音叮叮當當。 他該怎么辦? 雖然他最近經常做夢,夢見自己給洛溢披麻戴孝,坐在洛家祠堂里燒紙,卻從沒想過把這種奇葩的夢變成現實。 洛溢對不起他,但他還是希望洛溢能長命百歲,替他守著大哥,守著他曾經發誓守護的大梁江山。 可指望寧秋墨放下仇恨回頭是岸,恐怕也是天方夜譚。 不死,不休。 往事一幕幕,涌進了腦海,趙凌依稀記得,他與寧國太子見第一面的時候,這位太子半分王者威嚴也沒有,拖著秀氣的小臉兒,安安靜靜的坐在第一排,楚公子走到哪兒,他的視線就跟到哪兒,仿佛楚公子念的那些無聊至極寧國國禮,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曲。 當時他就想,他們真是走運,等這個太子登基做了寧國的皇帝,應該會是寧國歷史上少有的仁慈君主。 二十年前的寧國,為六國最強,強到從不把其余五國放在眼里。歷朝歷代的寧國皇帝,經常心血來潮的下命令,其余五國,必須忍氣吞聲的遵循服從。如不如此,寧國的鐵騎隨便找個理由,揮軍而上,搶幾座城池,殺幾個將領,然后再把索要的賠款列上數字,送到嚇得屁滾尿流的五國皇帝的眼前。 五國不是沒有想過反抗,可伏天陣的厲害,讓所有人望而卻步。妄想闖過伏天陣,進入寧國國境的,都全軍覆沒。久而久之,五國就習慣了,聽之任之,不作他想。 那時候趙凌十三歲,還在玄烏閣學藝。聽說寧國專使來訪,就知道沒什么好事。以往,寧國來人,不是要銀子,就是要糧食。父皇還不敢表現出不愿意,要什么給什么,自家百姓餓死也得先把人家要的糧食湊齊。 趙凌頂頂看不慣,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伏天陣連舅舅都束手無策,哪國也不希望打一場不可能打贏的仗。身為弱小,即使恨之入骨,也得忍讓妥協。 當夜,大哥被父皇召去宮中,就沒了音訊。玄烏閣有規矩,禁止弟子外出,當然,趙凌是不會遵守的。他等了三天,終于按捺不住,叫上宮成,兩人爬墻出了院子,趁著宮師父不在,溜到皇宮里。 兩人目的明確,去到皇后的鳳棲宮找趙起。 他們輕車熟路的找到了鳳棲宮的后墻,順著院子外面的古樹,跳進了院子。一進院子,他們就感覺氣氛不對,好像有幾個暗衛,在隱秘處防備著他們。 皇上在此。 趙凌沒在意,父皇一向疼他,就算被發現了也舍不得打他罰他,最多就是跟他母妃去告狀。他拉著宮成沿著長廊,走向趙起在宮中住的屋子。 經過主屋,兩個少年看見屋后的一男一女。 男人穿著九五之尊的龍袍,聲音卻略有頹然,楚笛聽是何人?天下人都仰慕的大才子。能得他的指點,是起兒的福氣。就當就當出去游學,見見世面。 女人跪在地上,連連磕頭,皇上,臣妾從未求過您什么,唯獨這一次,求您讓起兒留下,臣妾只有起兒一個孩兒,臣妾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去寧國送死??! 帝王憤然起身,皇后,你身為后宮之尊,怎如此不識大局?寧國皇帝的命令,朕敢不服從嗎?你跪在朕這里有什么用?朕也不想起兒去,可起兒不去,萬一寧國借此生事,兵犯邊境,大梁有多少百姓要枉死戰場,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這是起兒身為太子,必須承擔的責任。 為求一朝安逸,忍受屈辱,連親子性命都要搭進去,皇上您好狠的心! 夠了!皇上本就煩悶,宮皇后向來文靜賢淑,卻為了趙起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他,甚至語言不遜,換做別人,他早就拖出去打上幾十大板子。 宮皇后不依不饒,大梁為何不能一戰!前人不能戰,是他們無能,可如今的大梁,兵強馬壯,米糧豐厚,更有薛洛兩家,將才濟濟,皇上在害怕什么?在顧忌什么? 打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 臣妾明白了懂皇上巴不得如此起兒的太子之位,皇上早就看不順眼皇上想要把太子之位給七皇子,臣妾沒有怨言,哪怕皇上要臣妾把皇后之位讓給薛晴,臣妾也沒有怨言。只要只要皇上能給起兒一條生路不要讓起兒去寧國 皇后,朕已經說過了,此事已經定局,起兒月底便隨寧國使者一同前往寧國,你要是再胡言亂語,休怪朕不留情面! 難道不是嗎?皇上早有此心,何必隱瞞? 兩邊爭論不休,趙凌與宮成默默的退了出去。 兩人翻墻出宮,卻沒有回玄烏閣,他們沉默不做聲,是宮成先說話,阿凌,剛才皇上說的那些話,是不是真的? 趙凌搖搖頭,又點點頭。父皇去彩月宮時,與母妃提過幾次,他總覺得趙起性子軟又謹慎,沒有上位者的雷厲風行,反倒是七皇子,有主見又聰明,膽子還大,能掀翻天卻也頂得住。 薛貴妃卻是裝聽不懂。母妃與宮太后自小就認識,兩人是閨蜜,先后入宮生子,她知道宮太后一心想讓兒子當皇帝,嫡長也名正言順。她也知趙凌沒有這個心,自己生的兒子,自己最清楚,邊關才是他的去處,他就跟個野猴子似的閑不住。 宮成憤恨,都是寧國,伏天陣,要是我們能破額伏天陣,就再也不用顧忌寧國,聽他們無理取鬧。 趙凌忽然駐足,沒錯,伏天陣。 寧國這次來,不要銀子不要糧食,要的是五國派出太子,前往寧國國都,聽新任太傅楚笛聽講學。楚公子不過二十出頭,才名滿天下,是寧國第一氏族楚家的長子嫡脈。他的字千金難求,想聽他講學的學子,至少能有大梁一半人口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