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舉) 第149節
等練武完畢,天氣逐漸更暖和了,如今是三四月的天氣,已經回暖了,有時候若連著幾日不下雨,那天氣就有些悶熱。 早上空氣清爽,寶兒也出門走了走,幾個月相處下來,她也跟俞敏熟了,就不再像之前那般避嫌。 有時候俞敏過來跟尋芳過來切磋武藝,寶兒就拿著個扇子,坐在廊上看著他們練武。 尋芳的武藝比不過俞敏,有時候還會被寶兒笑話。但是俞敏想要打倒尋芳,只怕也得上百招。 這幾年來,尋芳練武沒有懈怠過,所以俞敏對付起他來還是有些困難的。 這日中午用餐,是三人一起用的,寶兒這時候也肯出來跟他們一起吃飯。 這若是放在之前丹城,那估計能被說死。但這會兒沒有人管,尋芳是一家之主,他都不介意,那就沒人敢介意。 用飯完畢,尋芳準備回屋去看書,前幾日一直在工作,這會兒有一天休息時間,就只想待在家里看看書賞賞花。 下午坐在屋里看了會兒書,就見綠蘿進屋來,對尋芳說之前派出去的小廝回來了。 尋芳于是召他進來,那小廝要給尋芳行禮,尋芳讓免了。 “你幾位爺那里怎么說?” “回爺的話,幾位爺都說收到請帖了,他們都準備要去?!?/br> 尋芳聽了這話,方才說道:“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去用午飯,我叫廚房給你留飯了?!?/br> 那小廝應了一聲,很快便下去了。 等那小廝離開,尋芳便到自己案桌前拿出了今早從相府那里受到的請帖,然后在上面圈了一個“知”字,接著便叫元慶過來,讓他親自送了那帖子去相府。 這時候外面送請帖來,尋芳他們不管去不去都得回帖。 尋芳圈了那“知”字,就表明自己已經知道了,到時候會過去。 這樣一來,主人家就好安排座位數量,免得到時候安排多了座位沒有人來。 那日將帖子送回后,尋芳的生活照舊。半個月過去,又到了沐休時間,這日尋芳正式去赴宴。 到達的時候,相府門外已經看到了許多車馬停駐,由仆人們牽引過去??寇囻R,草料都有人準備好,一切都很有條理,看起來相府招待眾位賓客應該也不止這么一次兩次了。 當朝丞相家里也是書香門第出身,李姓在這個朝代也算是名門的姓氏。 而李相家的大兒子又是走的武路子,聽說當年也是武狀元出身。 家里后輩其它房里,也出過幾個秀才幾個舉人,甚至連進士也出了幾位。 加上李相受皇上重用,就因這家室跟受皇上信任這兩點,就夠讓人尊敬的了。凡是被邀請者,除非是真的病得不輕,否則估計沒有不來的。 即便是如此,李相也不是沒有政治上不對付的人的。 朝中眾臣,除了李相這個一品官外還有二品三品的官員,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慣李相的。 李家雖然有個大兒子光耀門楣,但是二兒子卻不學無術。李瑤的一些事跡總是穿得很快,導致朝堂內一些清流人物覺得李相連兒子都管不好,怎么協助得了皇上管江山呢? 另外有人就是跟李相不對付,從皇上還沒有登基前,就跟李相是敵人,之后便一直敵對到現在。 再有一些就是現代所說的紅眼病,他們看不清局勢,純屬就是想要讓李相心里不痛快。 所以李相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在朝堂中,并不是沒有敵對者的。 尋芳覺得造成李相擁有這許多敵對者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有皇帝的默許也不一定。 雖然在外人看來,皇帝夾在眾大臣之間很難做。但是尋芳很清楚,三角關系才是穩定的。 如果皇帝什么都聽李相的,李相連天敵都沒有了的話,那李相就自然的會成為皇帝的天敵。 李相等人,跟反對李相的人,以及皇上。三股勢力正好成為一個三角。這就不得不讓尋芳猜測,不過這當然也只是猜測罷了,他無法去過問皇帝這些事情。 尋芳這次并不是跟尋芝他們一起來的,而是單獨過來的,進了李相家后,尋芳便開始尋找著尋芝他們的身影,也不知道他們提早到了沒有。 正在左右張望著,就聽到有人喊他:“尋芳兄弟!” 尋芳聽這聲音,簡直熟悉的不要再熟悉了。 不用朝那邊兒看,他都知道是李瑤。 因為李瑤的聲音實在有些大,周圍瞧見的人都往他們這邊看了過來。 “尋芳,你來啦!我今兒一整天都念著你來呢?!崩瞵幰灰姷綄し?,就像泰迪一般粘了過來。 尋芳反而覺得被他叫得有些丟臉,全京都的人幾乎都知道李瑤有龍陽之好。 再見到李瑤對他這么親密,是人都知道李瑤對他是什么心思了。 想到之前因為李瑤,尋芳被封了這個什么“京都第一美人”,尋芳就氣得直想打人。 然而這里是李相的地盤,他又不能一拳將李瑤捶趴下,就只能咬牙忍著。 見李瑤過來粘著自己,尋芳便冷臉沒有回應他,只對那帶路的仆人說道:“咱們快些吧?!?/br> 說完后,尋芳自己加快了腳步,那仆人一愣,便也只能跟著加快腳步,最后那引路的仆人幾乎是被尋芳牽著走的,到了交叉口便被尋芳問一下方向,然后繼續被尋芳拽著走。 李瑤則是一直跟在尋芳后面,試圖跟尋芳說話。 然而尋芳身姿敏捷,手上提拉著個人還能走得那么快。而李瑤則不是這樣的,他身體原本就略胖,加上平時不喜鍛煉,自然是追不上尋芳的。 “尋芳兄弟,你別走這么快??!”李瑤在尋芳后面叫喚,但是尋芳就是當做聽不見。 牌都攤過了,李瑤自己仍舊要死纏爛打,他就只能盡量甩掉了。 沒走多久,李瑤便累得追不上尋芳了。尋芳便這樣成功甩開了李瑤。 宴會設置在大廳內,因為人來的多,廳內的門都是敞開著的,大廳前面是個小花壇,后面對著一池荷花,荷花池那邊兒有人遠遠的在吹彈樂器,聽來很是愜意。 在場的人多是風雅之人,說話文縐縐的,尋芳聽著也沒有多不習慣,因為他本身就是從書堆里面出來的,聽他們講話也不會覺得聽不懂,只要都聽得懂,就不會覺得奇怪。 身為客人,尋芳見到李相之后首先要過去跟他打招呼。 李相為人還算比較儒雅,四十多歲的年紀,一米七左右的身高,身材較李瑤來說好很多,看著很健朗,說起話來也比較正經,長相雖然一般,但是一雙已有皺紋的眼睛卻炯炯有神。 李相見到尋芳后,顯然也是認識尋芳的,他客人多,并沒有多跟尋芳說什么,見到尋芳來打招呼后,也不過是說了幾句多謝他肯賞光的話。 這時候的文人其實都比較有禮貌,真的身在高位者,對自己賞識的人都是很有禮貌且謙虛的,不管他年紀多大,身份多高,都會表現的很儒雅。 因此尋芳年紀雖小,但還是得到了李相的款待。 李相既然邀請了尋芳來做客,說明他就是滿欣賞尋芳的,所以就算他沒有將尋芳拉到一條線上來,那對尋芳也是很溫和的。 尋芳跟李相說了幾句話,便去自己的座位上坐著了。眼神在宴會上轉了一圈,發現梁佩恩已經到了,便過去跟梁佩恩打招呼。 梁佩恩正跟坐在身邊的人聊著天,這會兒宴會還沒有正式開始,宴請的客人還沒有全數到場,所以大家都在閑聊。 尋芳過去找梁佩恩說話:“榮英!” 梁佩恩見到尋芳后,也笑道:“子賢,你來啦?!?/br> 尋芳跟梁佩恩更親密,見到尋芳后,梁佩恩便暫時不跟身邊的人聊天了。 等尋芳走近后,梁佩恩又將尋芳介紹給周圍的人認識。 他的官階比尋芳高,所以周圍坐著的人也都是五品左右的幾位官員。 尋芳跟梁佩恩還有葉尋芝以及楊雪松的關系,在場許多人都清楚,加上他年紀小長得好看又小小年紀考中進士,周圍的人多是想要跟他結交的。 一經梁佩恩介紹,對方便很高興地跟尋芳攀談了起來。 這時李瑤也到了宴廳內,只是有李相在場,他不敢放肆。 李瑤的眼神雖然注視著尋芳,關注著他的一切,但是因李相在場,所以不敢過來靠近尋芳。 第150章 尋芳早瞧見李瑤人了, 就是懶得理會。 這邊兒跟梁佩恩他們聊了一會兒后,葉尋芝跟楊雪松也到了。尋芳于是跟梁佩恩找他們說話。 其實尋芳一開始覺得楊雪松可能不會來的,因為按照政治立場來說, 梁佩恩的先生可能跟李相有些不對付。 李相因為李瑤的原因,不太受都察院那邊兒的人待見。都察院原本就是負責彈劾官員的地方,因李瑤的事情,李相被楊雪松的先生說過幾回。 但是聽說李相對都察院的人態度也還好, 家里的事情一旦被他知道, 李瑤也是被一頓毒打的。 但不管李相態度怎么好, 楊雪松到底不是跟他站一條線的。 朝廷中, 多少人想要將李相從那位置上拉下來, 李相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即便如此,他還是邀請了楊雪松, 他不可能不知道楊雪松跟他先生的關系的。 這邊讓尋芳覺得疑惑了, 要么是李相真的不在意, 要么就是李相心里很清楚楊雪松的立場,但是裝作不在意。 尋芳沒見過李相幾面, 也不敢妄自揣測李相是個什么樣的人,只能說目前李相給他的印象其實還不算太差。 人員很快便到齊,宴會正式開始。由家中主人李相說了開場之后, 大家便開始吃喝起來。 春季百花開放,許多菜品上都添加了花朵做點綴。 文人只見總要有些詩文,大家開始擊鼓傳花,傳到的要限韻念詩。 這對尋芳他們來說并不難, 在場不是進士出身,也是舉人買官出身的,對于他們來說, 作詩就跟吃飯一樣簡單,限韻要做成一首詩很難,但是作一兩句的話,其實難度不大。 尋芳也做成一句,被記錄了下來,想是到時候會被做成宣傳。在這宴會之中結識各樣人物,對在場的人都是有好處的。 這次的宴會不像之前那些同窗宴會,是真正跟官場中眾位官員的宴會。性質其實有很大不同,尋芳這次真的算是沾到了政治的邊,這樣持續壯大自己的名聲,再過幾年,他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時候對于秀才來說,尋芳已經是很值得被尊敬的存在了。 雖說都是大男人的宴會,但是在場都是一些丫鬟在伺候酒水,所以這大廳內不止有男人,也有女子在其中,廳內放了花朵,敞開大門又是花又是湖的,微風迎面吹來,很是愜意。 在場喝了酒作了詩之后,大家聊起了最近的□□勢,說了一些南蠻的事宜。 但是比起南蠻,尋芳覺得大家更擔憂的是北芳戎人作祟。 “如今也算是兩面夾擊了,他們聽說我們南方戰亂,最近也趁機來攪擾北方。要是南蠻如今趁勢打過來,只怕兵力不夠維持?!庇腥嗽谧狼罢f道。 這討論到政事,李相便叫一些下人都下去了,酒水他們自己斟用。 聽到這里,尋芳他們的眼神也變得稍微有些嚴肅。 這是討論如何針對南北方的戰事,對于他們這些朝中臣子來說,是可以討論的,只要不聊到皇家的事情,他們能了解的一些信息還是挺多。 “依我說,如今應該再加強兵力才是,但是各省這樣的情況,兵力實在不足。有沒有可解的辦法?” “像是之前那樣,一旦出了亂子,再派兵過去,實在太費力。等朝廷官兵到的時候,他們仗都打完了。南方區區匪患,一群烏合之眾,居然擾得咱們一下子去了兩個省份,民眾一路逃難,就是后來將土地奪回來,也是損失慘重。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就是因為地方兵力不夠所造成的?!?/br> “可如今沒有可解的辦法,皇上不許地方增加兵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