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舉) 第87節
隨后,大夫過來把脈,望聞問切一番,開了方子,留了醫囑,很快便拿了錢去了。 尋芝讓下人攙了凌云回去,三人這才繼續去了學堂。這時候已經是飯點,飯堂里熱鬧?;ハ嗾J識的都打了招呼。 尋芳他們吃了飯,葉尋芝就跟尋芳他們商量著說想幫幫凌云。 尋芳是沒有什么意見,葉尋芝要做好事,他也犯不著去拆臺。 一開始尋芳以為楊雪松會拒絕,畢竟他家里也不富裕,誰想楊雪松居然同意的很快。 后來尋芳才察覺,估計是凌云的身世跟楊雪松有幾分像,比起楊雪松來,凌云甚至還要慘上許多。 加上楊雪松自己都是受人接濟才走到如今的,估計他也是想著要將這份正能量繼續傳遞下去吧。 于是尋芳他們商量著,也不準備多給,一人湊了三兩銀子,葉尋芝因是帶頭提的,出了四兩,然后著人拿去給了凌云。 另外葉尋芝還吩咐了幾句話,大體就是讓凌云不要多想,好好收著錢,將來日子還長這樣的話。 其實這時候稍微有錢些的人家,拿錢去資助朋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譬如《紅樓夢》里,甄士隱,就資助了賈雨村,這賈雨村原本跟甄士隱不熟,也不跟甄家是什么世交,但甄士隱就是看中了賈雨村的為人跟才華,所以才給了賈雨村許多銀子,讓他好好趕考。 這些事在現代來說,簡直都能算作是奇幻了。 放到現代,就算是資助,那資助方也是要查清楚被資助方的人,是否真的困難。 但在古代,可能聽人家三兩句假話就作了真的人也是有的。 就更何況這凌云是真的才華,也是真的難。尋芳想著,或許葉尋芝就是起了惜才之心,所以才主動提出了要資助凌云的話吧。 就跟他當初接濟楊雪松一樣,是惜才,也是憐憫。 這日逐漸熟悉了課業還有活動,其實這時候在府學里還是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的,比尋芳在家里學堂還要更有課余時間。 這時候尋芳他們就會聚在一起自學,從之前葉家兄弟二人學習,變成了三人自習,這對尋芳來說學習氛圍更加濃了。 而楊雪松自己就很好學,跟尋芳他們一起自習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應。 兩日時間熟悉了一下府學環境,時間很快便到了大家聚在一起詩會的日子。 這聚會的錢大家都是已經分攤過了的,這時候只要找個看著挺雅致的地方,然后再弄些吃的來,筆墨桌椅備齊,各種韻字分好,大家就能雅聚了。 這次的詩會是限韻的,一般這些東西一時間不能夠做好。 請尋芳他們來的人,選了一處幽靜的園子,那園子本有人承包了去的。他們只要給些好處,對方就會將園子讓出來給他們聚一聚,就好比現代有人租賃別墅給人開派對一樣。 自然,借這園子一日,比西租別墅是便宜多了。最多給個一二錢銀子,即一二百銅板就夠了。 此時正是花紅柳綠之際,滿園蜂蝶匆忙,一片姹紫嫣紅,香花氣味撲鼻而來,自然而又清醒。嗅著縷縷花香,頓時頭腦都清醒了。 因園內樹木繁多,管園子的人,早中晚打水澆灌花草,還順便給小路上澆水,所以并不炎熱。 如此良辰美景,若有長蕭鳴琴相伴,就圓滿了,只可惜在場眾人都不曾帶什么樂器。 尋芳如今正在跟人學笛,因為是初雪,才吹了音出來,自然也不敢獻丑。 眾人一路賞花玩笑而來,到了早安排好了桌子前,大家序齒坐下,在場最大年紀的就是梁佩恩了。 府學里不是沒有年紀小的人,只是這里在場大多都是二十來歲的人,跟四十來歲的人來往,代溝有些大不說,那些年紀大的養家糊口,也不愿意跟他們這些小年輕瞎摻和。 落座之后,讓跟著的仆人擺上從酒樓剛買過來的吃食,另外有些瓜果,是為了聊天時候邊吃邊說,嘴里有個嚼味兒的。 尋芳他們不喝酒,但還是為了應景,在被子里倒了酒,有人請的時候,他就抬一抬杯子,算是喝了。 畢竟這時候也沒有什么橙汁兒,就是有,在尋芳確認它的做法之前,也不敢喝。 吃飯的時候,還聊一聊其他的人。既然考上秀才,就算是個天才也總要有啟蒙的老師,所以他們在桌上聊了一會兒啟蒙的老師。 聊完老師之后,又會聊一聊試卷,說一說誰誰誰選的行書好,“行書”就是指舉人文章的選集。 尋芳他對于這些都是略懂,當初考秀才都是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這其中還有運氣的成分。 所以別人在場高談闊論,他連牛皮都不好意思吹,只能聊聊家里老師。好在大家對尋芳這個中了進士,外加一口氣培養了三個秀才的老師很感興趣,倒還聊得來。 酒足飯飽,聊過天之后,大家就拿了韻來拈韻,將韻腳寫在紙里,抓到什么,就寫什么。 一個人限兩首,如今已經到了中午,要在下午用晚飯之前回去,就得在下午這個時間里做出來。 尋芳看著這韻,覺得自己中午最多寫出一首,再擠出兩句來,有些為難。 葉尋芝向來了解尋芳,看著他蹙眉的模樣,就了解到尋芳在為什么為難了,便在尋芳身邊說道:“你先寫著,到時候真趕不上了,我們再幫你想想?!?/br> 楊雪松是在一旁聽了葉尋芝的話,才注意到尋芳的表情的。 就連楊雪松也納悶,葉尋芳時務策作的比他跟尋芝都好,怎么就在作詩方面犯了難呢? 不過朋友有“難”,他既然看見了,也得幫襯幫襯,不至于讓他丟臉才是。 “對,你只管作,能作多少是多少,到時候我們幫你想?!?/br> 尋芳見他們肯幫忙,心下放松了許多,一個下午過去,大家各自成詩,尋芳竟也作出了兩首。 只是頭一首挺好,第二首不好。寫好之后總要評比一下,后面的是不分好壞的,大家心里明白就好。只是最好的總得選出來。 最終還是選了梁佩恩的最好,葉尋芝跟楊雪松也只在他后面了。 一日詩會完畢,大家要將詩詞歸給一人,聽說是想要等時間長了,將大家的詩詞攢夠,便要刊刻發行出來的。 尋芳他們于是散去,到了晚間又將吃的端上。大家吃過之后,酒足rou飽,一群穿著青衫藍衫的人,走在路上,惹得不少男女側目。 回了府學,大家別過,尋芳回到屋里,將自己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看了一會兒書便趴到床上睡去了。 之后幾日,仍舊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也有人來請尋芳他們去雅集,但是尋芳覺得總這么玩不好,于是推辭掉了。楊雪松跟葉尋芝亦然。 學了幾日之后,尋芳他們對府學算是完全熟悉了。幾人便約著要去拜會知府大人,他畢竟也算是他們的老師。 況且,先不說尋芳,至少知府對葉尋芝是很看重的。他們人都已經到了府城,總不好不去拜會拜會。 這時候學政是已經去了別府,尋芳他們就算去了學政大人當時居住的府邸也是找不到人的,將來有緣,或許得是在官場上才能相見了。 尋芳跟楊雪松是特地挑了一個晴朗天氣去的知府府邸,遞上帖子,很快就被下人帶了進去。 尋芳他們來找知府大人,誰想本府知府,也正有事情要找尋芳問清楚。 到了知府宅邸內,知府大人請他們到大廳內去坐,仆人上了茶來,敘舊一番,知府大人便開口對尋芳問道:“那丹城的金家,可是跟你們葉家有什么牽連?” 知府大人想要問的,便是之前周氏過來告狀的事情。因為金氏被休,周氏當初狀告的是金家害死她丈夫,因此一開始并沒有細究金葉二家的關系。 是因為周氏這事兒鬧大了,知府大人才知道,原來金家跟葉家是有牽連的,那周氏所謂的丈夫,原是因為葉家的事情,狀告金家什么,最后被判刑后又被金家仆人害得喪命。 這事情牽連挺深,原本知府收了錢,確實也派人去查了,周氏跟那李四原沒有什么夫妻之實,便沒有過問,只不去受理周氏的案子。 誰想周氏竟然告到了巡撫那里,害他也差點丟了官職。 尋芳見知府大人發問,便將金氏因為貪了家中銀錢的事情說了。另外金氏跟李四的恩怨,也只說了,是金氏身邊的奴才派人拐賣,后來沒有成功,李四自首。 至于金氏為什么后來要找李四的事情,尋芳就只是不知道。想來,聽到了這里,聯想一下的話,也能猜到綁架的事情跟金氏肯定是脫不了干系的。 金氏畢竟曾經是尋芳的主母,如今即便不在葉家了,到底也還算個長輩,因此尋芳是不好說她太多壞話的,所以都是忖度著說話,“也許”、“或許”、“可能”就常出現在他的話語中。 知府大人聽了,心下感嘆金氏是個毒婦,但是在門生面前,只是嘆了幾口氣。 第93章 問完了尋芳跟金家的關系后, 知府大人主動跟尋芳他們聊起了最近省里的重大事項。 周氏告到了巡撫那里去,自然是在省城里面,巡撫其實就是皇上派過來視察各省官員的人, 這些人一般比較得皇上的信任。 權利甚至比當地省級的官員還要大,所以就連按查使也要看巡撫大人的臉色。 知府是省級一下的官員,自然就更不敢得罪巡撫大人的。 這次周氏一狀告到了巡撫那里去,是因為她告到縣里, 縣里不受理, 告到府里, 府里也不受理, 這才到了省里去。 因此巡撫大人要細查下來, 就得將知府跟知縣,甚至整個府城的官員, 還有本府的下級官員, 可能都要查一遍, 事情非同小可。 像是丹縣的縣令,聽說已經被革職了。這是尋芳他們離開后才發生的事情, 所以尋芳還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還是知府大人說了,他們才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丹縣的縣令都已經被抓了, 尋芳他們自然是好奇知府大人為什么會無事的。但知府大人就在自己面前,他們也不好問出這樣的問題。 可就算他們不問,知府大人還是將自己沒有被革職的原因說給了尋芳他們聽:“就連我,原本也是要被革職的?!?/br> 對于知府大人沒有被革職的事情, 其實尋芳好奇更多過擔憂。 畢竟知府大人只是他名義上的老師,實際上沒有對他進行過什么教學,反而批評過他。 尋芳并不討厭知府大人, 但是論喜歡其實也沒有多少。知府大人在尋芳心里的印象,就是只比路人好一些吧。 尋芳在內心比劃著知府大人大于路人的圖,這邊只聽知府大人繼續說道:“若不是因為當時府城內百姓為我寫了萬民書,我此刻只怕也不在這位置上了?!?/br> 說是說“萬民書”實際上肯定是不至于有萬民的,上百個民眾倒是有可能的。 尋芳是覺得,一個為官的人,只要不十分壓迫百姓,在位時不胡亂作死,那么別說短時間內得到上百位百姓的支持,就是上千位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知府大人都這么說了,尋芳總不好這么沒眼色,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給人聽。 聽了知府大人的話后,尋芳只跟葉尋芝他們夸了知府大人一番。說他為國為民,所以才受百姓愛戴。 自然,尋芳也覺得這時候為官的,不過分壓迫百姓就算是好官了。 這時候的制度就是為皇帝服務的,而非為人民服務,自然跟現代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所以尋芳對此時為官者的要求也沒有現代那么高。 其實金氏一死,死無對癥,巡撫就是真的要拿人,真的要上報朝廷,撤去知府官職,那也是需要證據的。 尋芳覺得,金氏的死,也是知府大人能夠保住官職的一個原因。 至于丹縣的縣令為什么被扯下,尋芳覺得主要還是不得民心。丹縣的知縣想來壓榨百姓,跟他有仇的也不止這一家兩家。 之前還有人被知縣抓了過去,還是來找的葉老爺去說親呢,尋芳聽說人家破費了好多錢才將人保出來的。 所以縣令被抓,而知府僥幸逃過,尋芳是一點兒不意外的。 聊了一上午,擺上飯來,尋芳他們在知府大人府邸一起用過了飯,之后有一起用茶,聊到下午方回府學。 之后幾日,仍舊埋頭學習,尋芳覺得自己的知識在不停地充實中。主要是府學里的學習氛圍比較好,時刻都能獲得新鮮的知識。 偶爾尋芳他們也會拿試卷過來做,試卷做的多了,自己也就逐漸摸透了其中的套路。 這跟看書一樣,看多了,就奇異自現了。 這日,尋芳正看著書,元慶在外頭買了吃的給尋芳帶過來,順便還從外頭收了衣服回來。 尋芳聞到香味,側身看過去,就見元慶已經在布菜了。于是放下書本,走到桌前,準備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