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舉) 第85節
聊不了多久,就都上車了。車馬轆轆,尋芳他們逐漸遠離了葉家。 路上,尋芳還跟尋芝說起了楊家的事情。 葉尋芝還覺得納悶:“我也跟楊雪松是好友,怎么這事兒,你不提前同我說一聲兒呢?” 葉尋芝這兩日除了自己家外,還去了生母的娘家一趟,他生母也是讀書人家出來的女兒,只是尋芝的爺爺到了六十歲還只是個秀才,也沒有再繼續考的心了。 老兩口共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也嫁的近。因為沒有兒子,就挺重視外孫的,平時里偶爾也跟葉尋芝有走動,不至于冷落。 這次葉尋芝考上了秀才,老兩口高興,就留葉尋芝住了兩日,所以前些日子尋芳也找不到他人。 但是在尋芳跟王氏商量要出門那日,尋芝確實已經回來了的。所以尋芝才說,應該也告訴他一聲。 尋芳確實將這事兒忘記了,抱歉地說道:“這兩日傷著頭了,一心只想著出門幫雪松辦好這事兒,就忘記找你說話了。況且又要準備來府城,帶什么不帶什么都要想清楚,忙得什么都忘了?!?/br> 好在尋芝也沒有糾結尋芳告不告訴他的事情,兩人很快換了一個話題。 一路閑聊,身邊跟著仆人帶著行囊,安安全全走了許多日,才終于到達了府城。 剛到府城進了府學,進學的流程比較簡單,見過訓導,然后尋芳他們就搬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住。 本朝當地的府學,是一人一個屋子,里面還有一個小隔間供仆人居住。 尋芳沒有籠統看過這里有多少間屋子,大略地瞅了一眼,大概有一百多間,將近兩百間的架勢。 學院里發下青衫來,這便是他們的校服了。 尋芳他們剛來,吩咐著小廝收拾打掃房間,這時候沒有什么功夫聚在一起。 什么東西放什么地方,都要來過問尋芳,尋芳就做個總指揮,指揮這個打掃衛生,指揮那個放置物品。 弄好之后,也沒有急著先把發下來的衣服換上,尋芳先是讓兩個仆人休息休息,順便打掃出干凈他們自己的屋子。 這里住的屋子很寬敞,而且也不用跟別人一起住,私人空間能夠被確保。 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收拾完已經是下午快到飯點了。 府學里有吃飯的地方,府學外比較清靜。估計是為了讓學子們安心學習,不要被外界環境所干擾,所以這學校雖然很大,地方卻比較偏。 收拾完東西后,尋芳便找葉尋芝一起去吃東西,正好嘗嘗這里的味道。 之前他們悄悄來過府學一次,加上這次過來有人帶領他們熟悉過,所以知道吃飯的地方在哪里。 “要不然,我們先去找雪松吧,然后大家一起用飯?!睂し继嶙h道。 他們來之前沒有派人過來提醒楊雪松,所以這會兒楊雪松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已經過來了。 但楊雪松大概也能猜著,他們就在這幾日肯定回來報道的。 葉尋芝很贊同尋芳的提議,二人搖著扇子,正準備一起過去楊雪松那里,周圍有些略知道,或者跟尋芳他們吃過飯,對他們印象深刻的一些人就過來跟尋芳他們打招呼了。 都是認識的人,是不好直接忽略的,所以尋芳還是跟他們都問過了好。 有人提議一起吃飯,尋芳他們這才說要去找一個同縣的朋友,只說下次有機會再聚,幾人見約不到尋芳他們,這才散了。 府學內環境清幽,面積較廣,雖然有上百號人,但比起尋芳上輩子一個學校成百上千人要少多了。 這時候為了干飯,也沒必要快步跑過去,就是吃不飽了,尋芳他們還是可以叫小廝到外頭買過來吃的。 就是一天到晚在府學里瞧不見女人,尋芳聽說府學連廚娘都沒有,只有男廚師。 到了楊雪松屋外,只見里面響起讀書的聲音,尋芳不禁感慨,楊雪松未免也太好學了一些。 “雪松!”不待進屋,尋芳就朝屋里叫了一聲。 他這聲音一出,屋里讀書的聲音就斷了。很快屋里響起楊雪松快步迎出來的聲音。 “尋芳!尋芝!”楊雪松在這里并不怎么交朋友,一天到頭就是讀書學知識,為了將來考舉人做準備。 來到這里人生地不熟,又舍不得花錢請客,所以很是孤獨,一直都盼著尋芳他們能來陪陪自己,這會兒尋芳他們來了,楊雪松自然是欣喜萬分! 楊雪松一見到尋芳他們,站了一會兒,一見面明明有許多話想說,一時又想不起來了,最后只說道:“你們多早晚來的?晚飯用過沒有?” 尋芳笑著說道:“今天中午來的,搬來的東西還沒收拾好呢。咱們先去吃飯,邊吃邊聊?!?/br> 三人許久未見,又是有共同話題的人,見面之后都很高興。說說笑笑去了食堂點了飯菜吃。 他們三個男子,雖說年紀不那么大,但可能是因為正在長身體,所以吃的也多。加上尋芳今日雖沒干什么活兒,但是路程走的多,所以點了許多吃的。 擺上桌來,有羊rou,有豬骨,上了一只雞,兩碟小菜。 楊雪松平日里只偶爾點一盤rou菜,今日因為高興,就跟尋芳他們點了rou菜一起吃,大家湊份子,準備痛痛快快大吃一頓。 上了桌后,尋芳他們聊了一些縣里發生的事情,楊雪松則聊了聊府學里的事情。 之后上菜,大家略吃了幾口,尋芳才將楊家最近發生的事情都說給了楊雪松聽。 楊雪松聽到尋芳如此相助,只瞬間眼眶就紅了,放下碗筷,站起身來,對尋芳作揖。 尋芳見他如此,趕緊伸手攔了,讓他回座位坐下再說。 葉尋芝知道尋芳不習慣這些,于是也開口勸楊雪松,好容易叫人坐下了。 否則人來人往的,大家都看見,尋芳還覺得尷尬。 “你我的關系,我若遭難了,你也不會不管我的。這都是一樣的,因我素知你的為人,所以才會幫你啊?!倍覍し即_實覺得這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雖然對于尋芳來說只是滴水之恩,但是對楊雪松來說,這無益雪中送炭,所以感激萬分:“你之前資助我家做生意,如今連我母親jiejie都安頓妥帖。叫我如何不感恩?我楊雪松將來即便有了個好前途,其中也有你許多功勞?!?/br> 葉尋芝在一旁調節氣氛道:“快別這么說,你這樣說他,豈不羞死他?” 大家這才笑笑,邊聊著邊吃飯,尋芳還跟楊雪松說了一些他母親跟jiejie接下來的安置問題。 “你如今也不在家,她兩個女人家,尤其你jiejie生得俊模樣,家里又只有一條狗還能護主,你娘年紀又這么大了,之前又得過病,會不會再復發,也沒個準的,到底要有人照看才好啊。 況且如今一個暴雨,你們家就漏了個窟窿,下次指不定就塌了,危險的很。依我所看,以后還是直接住在我家就好了。反正空著也是空著,人住進去也熱鬧。里面俞家父子的人品我也能擔保,總比讓她們回去住強多了?!?/br> 楊雪松覺得不能這么麻煩葉尋芳,便說道:“這不成了我們賴你的了?要我說,住是可以住,但是到時候咱們也要說好,我們得給你們家錢。算是租的?!?/br> 尋芳原本不想要,結果葉尋芝在一旁拉了拉他的手,朝尋芳搖了搖頭。 尋芳挑眉,將到嘴說不要錢的話憋進了肚子里。想著這樣白讓楊雪松住,倒顯得有些施舍的成分了。 于是改了話道:“那這樣吧,我是個從來不問米糧價格的人。家里有什么我用什么,對于錢的事情并不精通。我那屋子,原本買來就不貴,況且放著也是放著,你又不想白住著。如果要租,一年我算你三四兩銀子,這樣行嗎?” 尋芳其實問米糧價格,但是如果說自己精通節儉之道,未免太不符合自己的人設,于是才說自己不懂米糧價格。 他大概在腦子里過了一遍楊家一年的收入,覺得不說四兩銀,就算拿出五兩銀子來租房子,他們家應該還能有盈余。 這時候的房租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丹城的物價不貴,尋芳開這個價格,就算便宜了楊雪松一些,也不過是二三兩銀子的差距罷了。 楊雪松原本還覺得少,想要多給葉尋芳一些。這時候葉尋芝又出來勸上兩句,這事情也就說定了。 俗話說,親兄弟人家還明算賬,空口說的不如紙上寫的。 晚上吃完回去,尋芳還跟楊雪松擬定了一張租賃的契約,加上了一年的時間,還有租賃的銀錢。各事項寫得清清楚楚。 葉尋芝就在這里做了公證人的身份,見證二人之間的租賃關系。 契約已經寫好,楊雪松心下松了一大口氣,心中對尋芳又是感激萬分。 他在府學內求學,別的都不擔心,最擔心的就只是家里老母跟未嫁的jiejie。如今尋芳這么幫他,就完全幫他省去了這些煩惱。 租屋里有俞師傅保護不說,還有墻有門,跟他楊家那個小院子比簡直不要安全太多! 如今老娘跟jiejie有個著落,楊雪松也就不再有什么好擔憂的了,接下來總算能一心鋪在學習上了。 第91章 寫完了契約, 尋芳的心也放下了不少。 雖說不及楊雪松那樣日日懸心,尋芳也是關心著楊家一對母女的。 畢竟古代jian1□□子的事情比現代多的多,像是楊家這樣的窮苦人家, 就算是去告人jian1yin,這刑法也不會到斷腿這樣殘忍,甚至只要有錢,就能夠擺平。 甚至有些愚昧些的家庭, 只要對方肯娶了那被強1jian的女孩, 雙方有共識, 父母之命就這么將女兒嫁給了施暴者, 尋芳是有所耳聞的。 尋芳有跟楊雪松是朋友, 楊杏兒是個好女孩兒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若是將來真有人如何了楊杏兒,那他們就是后悔都遲了。況且她們兩個女人還得商量著賺錢, 古代的話來說就是拋頭露面的。 出去掙錢獨立自強原本沒什么, 只怕別人也注意到了楊杏兒的好, 并且想要強取豪奪,這就不好了。 如今讓楊杏兒住到自己那里, 俞先生是個君子,俞敏也會武功,這樣一來, 他們母女平日里也能有個人保護。 古代女子比起現代來太沒有保障了些。別說是擔心楊杏兒,就連在家里安全很有保障的葉寶兒,尋芳都很擔心,他想要站得更高, 也有一部分是因為meimei。 meimei遲早是要嫁人的,若是他足夠強大的話,就能夠成為meimei的靠山。 只要她有個靠譜的娘家, 他妹夫就不敢對寶兒如何。他肯定會為寶兒找一個好的人托付,可畢竟有些人就是善于偽裝,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旦將meimei嫁過去,鬼知道他會不會對寶兒好。 尋芳可能有些妹控的思想,總之就是覺得,世上能夠對meimei最好的男人,只有他自己。 將來若是meimei嫁了人,要是那人敢對她不好,那他就得有帶人打進他們家的能力。 只要對meimei不好一次,他就將那人打一次,對meimei不好兩次,他就打到妹夫怕為止! 契紙是一式兩份,楊雪松來的時候帶夠了銀子,不是為了全部花完,有一些錢是為了以防萬一的,這次正好動用了那些以防萬一的錢。 楊家是準備在三年內將欠尋芳的錢全部還給他的,所以即便有了錢,楊雪松在消費上還是很節儉。 這邊兒幾人寫好契約,正閑聊這,就聽見外頭有人來訪。 是之前在酒席上聊得好的一些人,大概是聽到尋芳來了,晚上住的近的都過來說上兩句。 這會兒離尋常睡覺的時間還早一些,況且這里有少部分的學生是喜歡挑燈夜讀的,似乎是覺得晚上背書效果比較好,所以有些人的眼睛視力不太好。 畢竟晚上沒有白熾燈,蠟燭的燈光再亮也比不上白天。 這時候快要宵禁了,就不能隨便出院,但是院內人多,大家聚在一起熱鬧。 只是不能聊太久,再晚一些,一群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不太像樣子。所以大家一般若要聚,就是約在外面聚的。 但即便是詩會這類的聚會,也不宜太多。因為在訓導他們看來,這些已經是雜學了。 若是將這名聲傳到外面去,說你天天喜歡搞詩會,就不愛鉆研正經文學,對文人來說,也不是什么好名聲。 若是在唐朝的話,這些名聲倒是有利。因為朝代的畫風就獨特。唐朝科舉就有一種叫“通榜”的東西。 “通榜”就是考官將有社會聲望的人制成名單,考試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來錄取。 所以唐朝的許多文人就喜歡到處“投稿”,將自己寫的詩文投給有名望的人。若是能夠被那些有名望的人的提拔,那仕途就會好走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