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舉) 第60節
與縣考不同的是,這次府試要多加一位廩生認保,尋芳跟尋蕙還有尋芝這處有熟悉的人,所以認保沒有問題。 葉尋萇因為考上了縣試,家里真的花了些力氣,聯系了葉老爺這處的人脈,花了十幾兩銀子給葉尋萇請了兩位廩生。 之前縣試的時候還好,作弊的抓的并不多,尋芳那次去考試,一整條隊伍便沒有抓出一個作弊的人。檢查的衙役也只是簡單看了看。 這次府試,顯然比之前的縣試檢查要認真許多。 尋芳自己是沒有作弊的,所以走進場的時候還是挺淡定的。 但是沒想到的是自己前面兒那兄弟,在頭發里塞了一張紙條,他原本也解開了頭發等人看的,結果沒想到那衙役在他頭發里摸了一下,結果就摸出來一張紙條。 那紙條很小,尋芳都懷疑他帶進去該怎么找答案。 一旦經查出,那人便被衙役給扣下了。那倆衙役動作很快,一左一右的,就這樣抓住了人。 尋芳待在后頭,被嚇了一跳。 葉尋芝就在他后頭跟著,也被嚇了一跳。怕尋芳被人誤傷著,他還反應快速的拉了尋芳退到后頭去了。 尋芳前面那抄襲的哥們兒,腿被嚇軟了,衙役最后還是拖著他走的。 這可是一旦被發現,終生都不能再有資格考試的啊。一聽這規矩,就可見當今皇上對科舉作弊的痛恨了。 而且他作弊還不止是害自己,還害了那些跟他結案或者認保的人,真是害人害己。 因為尋芳前頭那人作弊,后面衙役檢查人的時候便打起了精神來。 在檢查尋芳的時候,里里外外都掃的干凈,尋芳的頭發都被摸亂了,整個人特別狼狽。 檢查完畢,確認尋芳沒有作弊的嫌疑之后,衙役讓出了道來,叫尋芳進去。尋芳不太會穿衣服,整理了好半日才將衣服頭發整理好。 識認官確保尋芳的長相外形沒錯后,便很快放他進去了。 本朝府試考三場,第一場帖經墨義,第二場考雜文,第三場時務策。 第一二場都只考一天,考時務策則需要考兩天一夜,最后一場考試的時候,需要考生住在里頭。 尋芳進到考場內,差不多是跟縣試一樣的流程。沒有分到臭號,他的位置還算不錯。 這次考試的紙筆包括墨水,都是考場直接準備,這次比較高級,連吃食都是考場準備,尋芳都不用自己帶吃的進去。 周圍的學子幾乎都比他大一些,小的也就十四五歲的模樣。估計有的年紀太小,家里也不讓考。畢竟來府城考試,許多人都是要出遠門的。 尋芳的高祖就當過知府,一路從縣城到府城的時候他還疑惑,為什么好端端的要搬到縣城去。 后來想一想,估計高祖那時候退下來,就是為了能有個清閑的生活。 在小縣城里都已經有這么多麻煩事兒了,若是在府城定居,恐怕麻煩更多。 坐到了自己的考舍內,尋芳將一切紙筆之類都整理好,放在自己順手的位置,然后看起了考題來。 這考題比之前縣試的時候多,而且有幾處容易犯錯的小陷阱,尋芳找出來了幾個,究竟有沒有其它漏看的地方也不確定。 做題前,他先在草稿上打了草稿,然后才敢一題一題填上去的。 帖經難度不大,墨義就有些費工夫。 但都是背誦的東西,仔細想一想,然后慢慢填寫出來,還是能夠填寫上的。當然,運氣不好真的忘記了的話,那就沒辦法了。 尋芳是上午寫了帖經,下午準備用過飯之后再開始寫墨義。中午吃的東西便是大鍋飯里做出來的東西,白菜加一個像是饃一樣的餅,配一小碗湯。 之前在楊雪松他們家,調料沒有多少,但是至少料足,氛圍濃,還有油水,尋芳吃那些家常菜還是覺得能夠接受。 但是試舍內的東西,味道真是難以言喻,尋芳開始先是聞了聞味道,知道這里頭的東西沒臭。 但是吃這些沒什么油水,這東西估計吃下去也飽腹不了多久,尋芳便留了一些饃餅,準備餓了再吃,好歹勉強對付過去再說。 第69章 吃完了東西后, 尋芳便開始繼續做墨義。 一點一點填寫下答案,考試考得雙頰飛紅,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臉頰兩側出現了高原紅。 寫完后, 休息了一會兒,等腦袋清醒了之后,再上下檢查了一遍考卷,發現沒有差錯的地方, 這才交卷離開。 這次葉尋芝依舊比他要早一些出來, 但是葉尋萇還在里頭。葉尋蕙已經考好離開了, 并沒有等他們。 尋芳他們為了等葉尋萇出來, 到試舍附近的茶館坐下, 邊討論著試題,邊喝茶等葉尋萇。 正好在這時候遇上之前跟金家人鬧起來的時候, 替他們說過話的李孝廉家的李公子, 以及趙家藥鋪的趙公子, 他們是結伴而行來的,正好也在等平日要好的人考試出來。 之前的事兒, 他們替尋芳出頭,原本尋芳就有結交他們的心思,本應該給他們下帖子拜訪的。 可是因為這兩個月來, 葉家大事小事不斷,尋芳自己又要學習,便將這事兒給忘了。 在這里見到兩位公子后,便跟他們寒暄兩句, 又告了罪,說下次有機會再見一見。 正好兩位公子見尋芳跟尋芝二人,龍章鳳姿, 氣勢非凡,早有結交之意,見尋芳愿意結識他們,自然也是樂意不過。 于是幾人坐在一起聊起了這次考試的事情,尋芳的水平其實在他們之上,所以很快便知道了他們的等級。 李趙二人比起尋芳都略差一些,自然就更比不上葉尋芝了。 原本李趙二人就聽說過葉尋芳在外的傳聞,說他學習并不好成天就知道混。 但是就他們之前所見,加上尋芳考過了縣試,這就已經將尋芳在他們心里不好的印象給扭轉了。 如今跟尋芳還有尋芝二人探討學問,李趙二人更加自愧不如葉尋芳他們。 比起之前的那些“不實”的傳聞,自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了。 二人心里不免開始腦補,或許之前葉尋芳在外名聲不好聽,就是因為金家那個品行不斷的女人傳播的。 葉尋芳若真的不學好,那如今在他們面前談論學問的人,又是誰呢? 而相比起此刻有真東西擺在面前的葉尋芳,被休回家的金氏自然不被人喜歡了。 李穗問尋芳他們是什么時候從縣城出發,又是什么時候到的。 尋芳將時間說了,又問了對方二人,才知道幾人只相差一日出發,一前一后到的府城。 然后尋芳又說了當天到第一個客棧的時候,遇到了巡撫過來的事情。 白天說起來的時候,并沒有第一次見到那種寒毛豎立的感覺。尋芳便將見到巡撫儀仗時候的氣派給描述了出來。 在場的人聽得臉色都稍有些激動,就連見過那場景的葉尋芝此刻回憶起來,情緒也有起伏。 李穗的父親是個舉人,跟官府也有些牽連,消息比較靈通。 只見李穗在聽了尋芳的話后,說道:“是了,我父親之前同我說過這個消息。這巡撫好像是之前在南省待過的,在那里任滿之后便到了我們省來?!?/br> 這會兒幾人正聊著,葉尋萇也考完出來了。尋芳跟尋芝見他臉色不怎么好看,就沒有問他考得怎么樣。 尋芳他們看出來的事情,李公子跟趙公子肯定同樣也是看出來了。于是二人告辭說要離開,尋芳問了他們目前住的旅店,約好到時候可以一起回去。 正好人多一起回去更安全一些,并且還可作伴,不會這么無聊。自然李趙二位少爺也是很樂意的。 葉尋萇回到旅店后,并沒有怎么跟尋芳他們說話,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間。尋芳他們見狀,沒有多說什么,只自顧回了房間學習去。 接下來便是考雜文的一天,尋芳跟尋芝因為尋萇心情不好,所以神色都略帶沉重。 只有葉尋蕙臉色挺好的,完全看不出他們這些兄弟跟往常有什么不一樣,只顧著自己開心。 照常進到考場,尋芳先喝了幾口熱水,調整了一下壓抑的心情。然后才打開試卷,做起了題來。 開始先考的雜文,雜文在現代有三種解釋的意思,第一種是除了詩詞歌賦頌箴誄以外的文體,第二種現代的一種文學體裁,第三種則是尋芳如今經歷的科舉中的考試項目。 然而在科舉中的“雜文”是一種泛指,泛指詩詞歌賦。 至于為什么雜文既不指詩詞歌賦等又在科舉中泛指詩詞歌賦,尋芳并沒能知道有什么具體的原因。 但是從現在這個朝代看來,尋芳覺得有一種可能性,為什么“雜文”在此可以指詩詞歌賦。 這是一種尋芳認為的,很個人的觀點。 因為在古代只有四書五經這些書本,才能被稱為是正經的文學。因此除了四書五經的一些東西,都可以被稱為雜學,不正經的東西,正因如此,雜文在科舉中才被泛指了詩詞歌賦。 而關于為什么考科舉要考詩詞歌賦,尋芳覺得有幾點原因。 詩詞歌賦寫的好的人,不一定能保證這個人人品一定好,但至少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文筆跟邏輯。 就像現代里的語文科目,考試內容要考作文一樣。 作文會給題目,有的題目是從各種亂七八糟的書本里提出來的,很多非命題作文都需要考生用邏輯先自行理解題目,然后再開始寫作。 這時候拆解題目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就可能會寫出很多跟題目毫無關系的作文來。這只是現代的一種考試方法。 對于古代來說,尋芳覺得這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考科舉的人,將來是要有機會去面見皇上的,是給皇家的人做事的。 那么他一定要內心有積累有足夠的文學素養,說話要有邏輯,并且最好說的都是好聽的話。 否則你就算極通帖經墨義,也不過是記憶力好,死讀書罷了。 要是皇上要用一個人,結果問了一個人問題,他支支吾吾亂七八糟不知道說的是什么,一二三四點都不會分,就這么亂說一通,誰會愿意讓這樣兒的人待在手下? 皇帝辛辛苦苦科舉找人才,結果就選出來一堆書呆子?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考雜文應該就是考驗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還有邏輯能力的一點。 并且,詩詞歌賦對平仄跟對仗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寫出來之后會自帶屬于華夏文明的美感,讀來也有韻味。 在學這些的時候,譬如一首詩,五言就有五言的平仄,七言就有七言的平仄,所以古代的一些詩詞,讀起來都是很順暢的。 尋芳一開始學這些的時候,也是從“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開始。然后又背誦了大量的詩句,再接受了葉錦的不間斷教導,才勉強將這些學好。 另外,學習這些可能也是為了將來好入翰林院準備。 一般來說,將來考取進士之后,接下來就是要準備入翰林院了。 翰林院有時候負責幫助皇帝起草詔書,這時候如果文筆不好,表達不清晰,那進去了又能做什么呢? 尋芳覺得帖經墨義只是考文學基礎,而雜文自然就是考文筆跟邏輯了。 可是在雜文方面,尋芳的表現并不優秀。所以只能在草稿上寫好之后再用筆潤色,首先邏輯一定要通順,然后再是文辭優美。 兩篇雜文寫得尋芳頭禿,揪掉了不少的頭發,最后總算想好,才在發下來的試紙上填寫了上去。 結果如何,這可能也得看主考官感覺。 尋芳寫得其實并不優秀,腦袋里的典故也不多,這已經是將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即便不被采取,尋芳也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并不會留什么遺憾。 等寫完之后,交卷出了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