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舉) 第50節
尋芳知道自己既然準備考科舉,那么自然也是要走上楊雪松走過的路的。但是他又實在沒有考過,所以并不那么清楚其中規矩,便很好奇。 大致要去考試的內容還有場所他是聽過也清楚的,但還是想跟楊雪松聊聊。而且他們之間的話題,也就這么些,圍繞著書本跟考試而已。 “過幾日就要出發了,丹城離的近,之前去考試已經定下了下處,房間自然有人給我留著。到時候我按時到就好了。六月末開始考試,其它各府都比我們晚一些?!?/br> 原來,這時候的地方官制,分的是省、府、縣,華夏古代的地方政治,一般都是二級三級這樣跳躍,有時候改了稱呼叫作路、州、縣之類。 譬如,秦朝弄郡縣制,就是二級,郡下面是縣,而這時候的省、府、縣也是一級比一級小,各自有官員來管轄。 打個比方,就像華夏現在的z江省、h州市這樣一級一級下來。 其實老祖宗留下來的政治模式,還是很適用于華夏現代的政治管理的。但是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有利有弊,否則華夏也不會有這么多朝代了。 所以不論何時,政治官員都需要勤勉清廉,一旦政治出現大錯誤,華夏這一個國家就可能出現分裂的局面。 很多國家在研究出了華夏政治上的弊端之后,就總是制造一些麻煩,來攪亂華夏。 當然,這些都是現代的華夏人應該面臨的事情。尋芳現在需要面對的,還是科舉考試。 說到府試,跟院試一樣是要到各府去考試的,但是府試就是本府的知府進行考核,知府是地方官。 院試則是上面京都中央的官員派下來,由各省的學政下來在其所管理的各府主持考試。 學政又稱提督學院,所以叫“院試”,也有稱呼“道試”的,意思大概也是跟這相同,只是時代不同的稱呼罷了,總體沒有什么差別。 學政是從中央調度下來,只在各省派下來一位,來管本省所有府內的院試。所以各府的院試考試時間,就會稍微錯開,畢竟一個人是不可能影分身,在同一時間到各個府去的。 一般來說,都是由行政地點開始從近到遠的考試。 而考童子試的時候,考生也是從縣試、府試到院試,這樣一層一層往上考的。所以各位主考官的官職,也是從地方官的知縣到知府到中央下來的學政一級一級上去。 二人正在聊著跟考試有關的事宜,就瞧見楊杏兒敲門進來了。 楊杏兒長相清秀,只是有些營養不良。她沒有平日里尋芳見到的那些小姐丫頭的靦腆,又沒有太太姨娘那種端著的感覺,是個氣質清爽,略帶英雄兒女氣質的女人。 她進門之后也很爽利,走到桌前,將茶放在二人面前。好在他們家還有茶杯,茶水不是用大碗盛著的。 放好了茶杯后,楊杏兒又笑著對尋芳說道:“我們家的茶不如你們家的貴重,但既然來了,好歹嘗嘗我們鄉野人家的風味?!?/br> 尋芳見她這樣說,只是笑笑,端起茶來,輕輕吹了。 聞到茶香,便渾身舒暢了。其實他并不是個特別會品茶的人,只要是清淡不苦的茶,他都吃得。 楊杏兒見尋芳沒有嫌棄自家粗茶,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隨即對尋芳問道:“既然來了,午飯是在我們這里吃了,還是回家用去?” 如果他要在這里吃了,那肯定是要殺雞的。畢竟葉尋芳是貴客,其實楊杏兒也期盼他能留下來用飯。 葉尋芳幫他們家太多,楊家人就總想著要款待款待他。 尋芳怕他們家這一頓招待了他,明兒便吃不了雞蛋了。所以猶豫了一會兒,看了看楊雪松,見他只是微笑。 尋芳便想著今日正是好日子,這會兒因他們清貧就不留下來用飯,未免也太小心了些,說不定反叫楊雪松他們不舒服。 于是便點了頭,說道:“那就再叨擾一會兒,今天中午留在這里吃你們的?!?/br> “還怕你不肯留下來呢?!睏钚觾盒χf道。 說完后,楊杏兒便離開了,她得叫母親殺雞備好米飯。 等jiejie離開后,楊雪松便又跟尋芳聊起了一些讀書上的事情。 “你《四書》這些都學完了沒有?” 楊雪松都考上童生了,這些肯定至少是籠統學過,還有背誦默寫肯定是沒問題的。 尋芳聽了他的話,有些尷尬。自己還沒有學完這些,其實還差一點兒就學完了,卻也不好撒謊說自己都學過了。 “還差一些?!彼f道。 還以為尋芳一定都已經學完了的楊雪松愣了一下,隨即問他:“那么,來年童生試前,總能學完吧?” “這是自然的,就是我還沒有鞏固過,又只大體了解了意思,背是已經背完了的。但是默寫偶爾還有錯處?!睂し颊f道。 雪松聽他這么說,一時也分辨不出尋芳到時候能不能考得上,于是問了他幾個問題,就好像老師查功課一般。 尋芳也沒有什么壓力,平時葉尋芝也常拉著他考這兒考那兒的,大家都是同齡,尋芳的心理年齡比他們還大,即便答不出來,除了偶爾有些被學習比自己好的同窗碾壓沮喪了些外,其余時候感覺都還好。 畢竟他自己也知道,他這是頭一回學,況且還只學了這么點兒時間就快要將所有考試內容學完了,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在心理上的不斷自我鼓勵,跟現實的對話中,葉尋芳與楊雪松就學習的事情討論到了中午。 正好葉尋芳目前的水平比楊雪松差,問他一些問題,楊雪松自己也能夠順便復習,尋芳也樂意跟有考試經驗的人多聊一些。 楊雪松偶爾會給自己指出一些錯誤,這樣對他將來考試也有幫助。 等到了中午開飯,楊家難得飄出rou香。尋芳在跟楊雪松聊天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對方肚子“咕咕”叫的聲音。 楊雪松自己的肚子,他自己自然也早感覺到了。只見他說話的聲音頓了一下,愣了愣,又看了看尋芳。 尋芳轉過臉去,輕輕咳嗽了一聲:“咳?!?/br> 楊雪松一開始有些尷尬,但他不是那種自尊過度的人。他甚至豁然地讓尋芳覺得意外。 “也該開飯了吧?”只見楊雪松對尋芳說道。 尋芳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后,笑道:“是啊?!?/br> 說實話,尋芳一開始是有些帶著偏見去跟楊雪松來往的。之所以會跟楊雪松成為朋友,是因為楊雪松知恩圖報,并且品行端正,不止是他,連他的jiejie也是個英勇的女子。 但是尋芳在跟他們來往的時候,時刻會想著他們的原生家庭。 比如他們家里很窮,要不要留下來吃飯,會不會讓他們破費,只是吃個飯而已,他還要擔心楊家有沒有錢。 還有有時候想要送個禮物,送點兒錢幫他們改善生活,這些都是要找個好點兒的理由,還生怕他們不收下。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尋芳對他們的關心,可實際上這關心中肯定是帶著偏見的。 因為他怕他們過度自尊,會覺得自己在施舍他們。所以說話都帶著小心,盡量不聊自己覺得楊雪松會感到不愉快的話題。 但是楊雪松卻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自尊、自卑,他是個豁達正直的人,有時候有些固執,但這固執并不讓人討厭,并且他還很有才學。楊雪松的天賦就尋芳的感覺來說,應該是不如葉尋芝的。 但是他為人肯努力,并且有一腔熱忱。他的努力讓他足夠的優秀。 如果說葉尋芝是那種看著就讓人覺得他淡泊名利的人,那么楊雪松就給人一種,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考取功名,將來最好出人頭地的感覺。 二人正聊著,楊杏兒很快就過來提醒他們去用午飯。 楊家的調料比較單一,燒飯也沒有葉家的廚娘好吃。如果用葉尋芳的味蕾來說,那就是太過一般。 但是他們家的氣氛很溫馨,并不是特別的氛圍,就只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用餐,少有言語,會互相夾菜,就是這樣氛圍,讓葉尋芳覺得很舒適,又陌生。 尋芳上下兩輩子,加起來大概有十年左右沒有過這樣溫馨的感覺了。 在楊家吃過飯后,楊杏兒可能知道葉家會有飯后用茶的習慣,所以用完飯后,收拾了飯碗,還每人上了一杯茶來吃。 聽說原先楊雪松的父親沒因為服役死的時候,他們家還沒有窮到這種地步,這茶盞也是那時候買的。楊雪松的父親愛抽旱煙,偶爾也喝茶。 后來頂梁柱沒了,為了治母親的病,將家里值錢的東西能當的都當了,楊雪松差點因為沒錢而連學都上不了。 后來還是因為楊雪松的老師惜才,不收錢留他在學堂,他才繼續上的學。 這次考試,楊雪松原本就打定主意,今年若是考不上,就回來種地的。若是考不上,他也沒臉繼續在學堂里待著了。 在聽楊家人聊到這事兒的時候,尋芳都感慨不已。 “如果我將來有機會能當官,一定做一個清廉,愛護百姓的好官,不叫百姓受到官吏剝1削之苦?!?/br> 當楊雪松告訴葉尋芳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身處當下,葉尋芳的心被小小震撼了一下。 此刻的楊雪松對于葉尋芳來說,就像漫漫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微小的人物,但是卻散發著宛若星辰的光芒。 “那到時候,如果你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會監督著你的?!边@時候的葉尋芳之所以說這句話,其實只是想要盡量拋開這些略帶沉重的話題。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將會是他人生中記憶最深刻的話語之一。 楊雪松聽了他的話,燦然笑了,仿佛看到了他們二人的未來一般。 “好?!?/br> 一盞茶下肚,幾人坐著聊了會兒天后,尋芳便告辭回家。 臨走前,他勉勵了楊雪松幾句,讓他不要緊張,好好學習正常發揮,祝他這次一定成功考上秀才。 楊雪松同樣希望尋芳好好備考,來年能夠考過縣試。 自那日去過楊雪松家回來之后,尋芳便開始在家悶頭學習。六月底本府院試開考那一日,尋芳順利地將學習內容完成。 后來又過了一段時間,不到半月,葉錦先生就說不再教書了,因為他要去省里準備參加科舉。 整個葉宅內的小孩兒都是葉錦教出來的,葉錦前一次的科舉因為母親亡故,正好要籌辦喪事所以沒有去。時光荏苒,這一次再考已經是六年后了。 為了祝福他,順便送他一送,學堂里的學生父母,也就是尋芳的其他族叔跟嬸嬸們決定在家里辦個宴席。 葉錦推脫不過,都是親戚們的好意,也就答應了赴宴。 七月初,在宴會上,大家都說了許多吉利話為他發兆。 宴會結束,第二日,葉錦便坐車離開了。尋芳當天一大早去送的他,先生的兩個兒子,葉尋芝跟他的大兒子都來送他。 葉尋芳能夠明顯感覺到,對于父親的離開,葉尋芝是有些不舍的。連表面都能夠看出來不舍了,真不知道葉尋芝心里該是多么的難受。 葉錦摸了摸尋芳跟葉尋芝的腦袋,吩咐他們好好學習。他這一走,大概也要兩個月上下才能回來。 整個華夏目前才只有十幾個省,沒有高鐵只有馬車,可見路途遙遠。加上考試也需要時間,來回只有車夫跟一個小廝一路護送。 想一想,葉尋芳就覺得很難。 就在這一刻,忽然感受到了古人離別時的那種悲涼。 以前聽說古人相送,送了幾個亭的距離,然而秦漢之后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那時候還覺得古人矯情,可是自己體會一下,就明白了那種惜別的不舍。 等送走了先生之后,尋芳跟尋芝二人便關起門來,不聞窗外事,成天成天地就只專注于學習,學到天昏地暗,學到日月無光。 七中旬的時候,還收到了楊雪松考上秀才的消息。 尋芳抽出時間去找了一趟楊雪松,給他包了五十兩銀子,叫他放心去府學讀書,到時候他們府城再聚。 其實葉尋芳也有惜才之心,既然現在自己不算窮,還算是有些錢財,能做好事又幫助了朋友,自然不會在意這五十兩了。 楊雪松原本沒有去府學的打算,準備在家邊找個館坐,邊努力學習,等過上幾年再去考鄉試。 但是尋芳給了他錢,幾乎就完全改了他的計劃。 楊雪松原本不肯收下,覺得這五十兩太過貴重。葉尋芳又拿了恭喜他考上秀才的話對他說,只說這是當做賀禮送他的,可楊雪松還是不肯。 直到最后楊杏兒出來,說這就當是葉尋芳借給他們家的錢,楊雪松這才松了口,將錢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