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7)
他皺著眉看沈明洲,小朋友聽到九院能夠獲批使用的一系列大型實驗室,眼睛已經移不開面前的盧所長了。 在經過簡單思考之后,沈明洲站在了說服邵煉的第一線。 他說:公安部想買蜻蜓,不管是看上太陽能還是用于救援,肯定是要經過量產化改造。九院無人機所專門做無人機的研發,成果轉化也有一套系統的流程,所以我把蜻蜓賣給公安部,然后去九院協助改造,是應該的。 沈明洲的規劃清楚,言辭之中透著我想去我想去。 盯著邵煉的視線卻仿佛在說,我絕不是單純看上了高低溫實驗室和風洞! 邵煉點點頭,這是連軍工生產線一起看上了。 孩子喜歡,邵煉也沒有阻止他的理由。 哪怕他手指癢癢,想把沈明洲給抓到身后關進高科實驗室,一輩子不放出來。 卻還是無奈的跟公安部的人說:你們準備合同吧,簽了合同,他再去九院協助無人機改造。 盧英秀聽完,喜上眉梢,沈老師來的話,邵老師也來指導工作嗎?我一起給院里打報告。 邵煉已經很不喜歡她用研究院設備勾走沈明洲注意了,現在這位國家棟梁,竟然想一起打包報告。 意圖明顯,如果不是研究院的人,邵煉都要清場了。 我現在只是個小老板,哪兒有能力去指導你們研究所。邵煉送客意愿無比強烈,你幫我帶好沈明洲,讓他多看看國家項目的實驗室就行。 盧英秀和公安部大豐收離場。 沈明洲跟人說再見,眼睛里都藏著期待再見的光亮。 邵煉想明白了,借和建,都不如買一個帶高低溫實驗室、風洞的研究所來得快。 要不然,他真沒實力跟國家隊爭沈明洲。 能去九院,沈明洲確實興奮。 九院隸屬國家航空航天研究集團,專門負責遙測遙控、計算機及軟件等系統與電子技術研究方向,幾十年的國家級研發經驗,比起沈明洲已有的商業改進技術知識,更加的高深、專業。 嚴格來說,沈明洲去學習的可能性更高。 簽完合同,定好日期。 盧英秀專門派車上門來接沈明洲。 臨走了,沈明洲還叮囑著一身運動衫運動鞋、困意朦朧的邵煉說道:醫療系統的線下測試數據量在增大,一定要叫卡恩和宋雙注意好程序狀態,保證系統不出問題。后期的系統維護升級,最好在深夜進行,免得白天患者無法使用,導致輿論危機。 邵煉勾著笑,耐心聽完,忽然問道:你這是交代完臨別贈言不準備回來了嗎。 沈明洲愣了。 九院提供食宿,他不用每天來回奔波,也不用考慮離開無人機研究所自尋住處。 可是高科對他來說,像家一樣。 不止是實驗室,連宿舍的那張床,都鋪有他喜歡顏色的床被。 好像忙忙碌碌了許久,一睜眼就從宿舍順著樓道進入實驗室,成為了他的習慣。 邵煉突如其來的一句調侃,不知道夾了多少試探。 沈明洲似乎領悟到了,這位大老板,為什么這幾天不高興。 板著臉、心不在焉。 看他簽合同也會走神。 原來,是害怕他走了不回來。 沈明洲笑了笑,你在想什么啊邵老板,我合同都是以高科名義簽的,不回來,我靠什么吃飯? 一點兒也不浪漫,氣得邵煉抬手就在微信給他打了兩萬。 九院里澄明市有些距離。 作為航天航空研究集團的下設電子技術研究院,九院單獨有一片寬敞宏偉的實驗區。 十幾個研究所的成員大清早就開始忙忙碌碌。 小朋友被盧英秀領進實驗室,研究員們抬眼瞥了一下,頓時困惑的問:這就是沈明洲? 從外面請外援,當然得打報告。 研究員們對沈明洲的資料爛熟于心,寫出了醫療系統構架,做出了蜻蜓無人機摘得行星獎。 再加協助FBI英勇救人、疑似玩弄了國際第一軍備公司的標簽,在他們心里,沈明洲怎么說也是一個高貴冷艷走路帶風的大佬。 親眼見了,有些難以置信。 沈明洲穿著衛衣、牛仔褲、運動鞋,氣質干凈清新,跟盧英秀所長站在一起,像他們的盧姐帶了自家小孩兒來實驗室玩耍似的。 研究員們忽然意識到,十六歲就是這樣的年齡,渾身稚氣,青春洋溢。 盧英秀才不管手下研究員多震驚。 人來了,無論幾歲都得干活。 我們現在主要是兩個項目。她開口布置任務,順便給所里研究員分組。 一是將蜻蜓改造成適合量產的救援無人機,二是研究能夠搭載太陽能的邊防巡邏無人機。這段時間,你們見到他,都得給我叫一聲沈老師。 研究不談年齡,只談資歷。 沈明洲憑借太陽能技術和蜻蜓,直接榮升老師位置,成為兩個項目的特邀顧問。 不過,說是顧問,最后還不是要自己動手。 無人機研究所的研究員,大多畢業于國內外一流自動化、計算機專業,擁有不少改進系統經驗。 但是,他們都沒見過萬物系統構造。 兩個項目,都得沈明洲親手來教。 沈明洲當然先從零進展的邊防巡邏無人機開始。 他率先選擇移植性能模擬系統,展示代號II在特定邊境惡劣環境下需要具備的性能。 沈明洲在了解到九院的無人機,都以海東青、游隼之類的猛禽命名之后,抬手修改系統,將代號II的編碼,修改為了獵鷹。 沈明洲將模擬系統里給出的代號II,寫出來特供邊防性能的代號II,在他們這里編號改為了獵鷹。 可以在祖國邊境上空迅游的獵鷹,目光如炬,身形勇猛,能夠成為英勇無畏的邊防戰士的眼睛,巡視祖國疆土。 那些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不需要呼吸的獵鷹可以。 沈明洲甚至希望,獵鷹像活著的雄鷹一樣,找得到回巢的方向。 龐大的構想,隨著項目敲定編號立刻啟動。 沈明洲動手將萬物系統,根據無人機性能,加載在相應的芯片之中,形成匹配太陽能技術的獵鷹系統。 處理器性能承載極限,就是獵鷹系統的運行極限。 低溫、高熱、狂風、暴雪、沙塵的惡劣環境,獵鷹系統必須比萬物更加的穩定。 哪怕只是在系統里進行實驗模擬,沈明洲都能獲得無數的真實數據。 航天航空恒溫耗材,自主知識產權國產處理器。 沈明洲在盧英秀的幫助下,隨時可以提取到國家保密數據,用在獵鷹的身上。 真正的研發精英累積了幾十年的經驗擺在面前,沈明洲對獵鷹系統的調試充滿信心。 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花了八個小時,就在模擬實驗室系統里,展現了粗略成型的獵鷹狀態。 協助沈明洲的研究員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天啊,一天! 他們都不知道應該震驚于實驗室系統分析處理的速度,還是震驚于沈明洲徒手寫構架的速度了! 模擬實驗室里的獵鷹,不僅能夠完美依靠太陽能技術供能,還可以遠距離傳輸視覺數據,更重要的是 防風防雪防雷! 還帶自動駕駛! 這不會是用上了邵博的人工智能技術了吧?無人機怎么做到自動駕駛的? 不可能,你看這套系統直接建立在了我們實驗設備里,根本沒有加裝多余的神經元件,是直接系統模擬的性能。 雖然是模擬,但是引用的是我們內部數據庫信息,自動駕駛按照獵鷹系統的展示確實可以實現! 習慣跟各類計算機語言打交道的研究員,看向獵鷹系統心情復雜。 沈明洲敲敲打打,調取資料,寫出了一套他們感覺能看懂,又感覺看不懂的編碼語言。 但是,無論他們看不看得懂,獵鷹系統直接轉換成了可視化窗口,根本不需要懂得后臺構架語言,就能讓他們明白 獵鷹現在展示的全部功能,不管多么不可思議,都能實現! 研究院內部傳消息遞八卦也只需要一天時間。 盧所之前報備的沈明洲今天到了,據說一天就寫完了新型無人機系統。 那套系統,已經實現了60%的太陽能跟無人機對接,而且還運算出了自動駕駛的必備條件! 自動駕駛,太陽能續航,防風防雪防雷他們所這是要拿第三塊功勛章了嗎? 人類的好奇心無處不在。 沈明洲在無人機研究所寫出的系統還沒有真正的實現,看熱鬧的人就一個接一個的從實驗室外路過。 敞開的實驗室大門里,路過的人探探頭都能見到無數白衣身影。 少年穿著寬大的白袍,在助理研究員的襯托下,顯得稚嫩又年輕。 實驗室燈光慘白,屏幕上遍布數據。 他們專注凝視獵鷹系統的樣子,撓得路過的好奇者心肺燒灼。 十六歲啊。 這種系統怎么寫出來了? 怎么寫得這么快? 研究院的人在門口來來去去,不好意思去打擾沈明洲,只好把盧英秀給抓住了。 你們獵鷹到底要做成什么樣子? 系統真是他直接寫的?不是復制粘貼的? 那個什么語言,小張跟我描述完了我都沒懂,獵鷹系統到底是什么語言? 大家好奇的提問,簡直快把盧英秀驕傲死。 她算是明白邵煉為什么這么喜歡沈明洲了,那種被人圍著驚訝的感覺,確實能夠勾起人深藏的炫耀欲望。 保密。盧英秀得意的笑著說,等我們所拿出成果評估報告,你們就知道了。 那得等多久??! 不久。盧英秀信心滿滿,按沈老師的速度,下周吧。 下周?一周? 研究院的人常年跟實驗項目打交道,就算盧英秀只是拿一套理論出來做評估、要項目資金,那也不可能一周??! 沈明洲沉浸在獵鷹系統的完善和開發之中。 完全不知道九院已經把他的事情傳了個遍。 無人機研究所說一周拿出評估報告申請評估。 他們不是說這次項目特別復雜,還找了外援嗎? 是找了外援!外援一來,一天時間搞出了一套系統,所以他們才敢說一周出報告的! 一周出報告的說法,可太誘人了。 大家知道外援是沈明洲,寫出過醫療系統這種可以承載全國三甲醫院同步上線測試的大型系統。 但是一周時間,未免也過于神速了一點。 無人機在外界看來簡單無比,對他們搞研究的來說,改動任何一個細微功能、增加十分鐘續航,都要經過復雜的模擬實驗過程。 實驗做上兩三個月,常有的事,一兩年也不稀奇。 可是,當盧英秀在一周后的研究院例會上,總結他們上周成果,規劃他們下周計劃的時候,在座的全體所長,聽得眼睛都直了。 無人機所在上周的模擬實驗里,完成了獵鷹系列無人機系統初步測試。獵鷹系列作為邊防巡邏無人機,可以完美適應零下20度低溫環境,抵抗11級大風,擁有自動駕駛功能,快速遠距離傳回三維紅外建模,并且在太陽能支持下,實現白晝無限飛行,夜晚6小時飛行。 在失去通訊信號、與cao控失聯的情況下,獵鷹可以根據設定好的路線規劃,自動回歸邊防哨所。 簡短的說明,引發所有人的熱烈議論。 獵鷹,竟然可以自動回巢! 盧所,你們是用了什么特殊設定?為什么無人機失去cao控還能返航? 11級大風,你確定獵鷹還是無人機嗎?哪怕模擬實驗也不能設置這么夸張的數據! 比起別的功能,我更好奇你們怎么保證太陽能的無限飛行,這真的不是在做永動機? 面對所有人的困惑,盧英秀笑得溫和。 這雖然只是模擬實驗,但是一切數據來自全國航天航空數據庫,可以說,獵鷹是基于火箭、導彈、戰斗機的核心材料技術進行的開發。 我們所保證實驗成果真實,將獵鷹完整制造出來,不過是時間問題。 理論條件和實驗環境模擬成功,已經叫人熱血沸騰。 研究院立項的實驗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迅速立項,一周就給出了重大成果的實驗! 電子技術的成果比其他實驗更容易獲得,但那是無數研究員熬夜禿頭換來的。 現在,沈明洲標準作息,帶著無人機研究所十幾個研究員久違的感受到了朝六晚十的愜意生活,還創下了九院立項到出成果的最快紀錄。 之前院里的人只是門外路過看熱鬧。 直接滿懷期待的進了實驗室,小沈,你們那個獵鷹我能不能看看啊。 沈明洲還沒發話,身邊的助理研究員就說:敖哥,我們都叫的沈老師好吧。 沈老師,沈老師。老敖從善如流改正錯誤,讓我看看獵鷹,讓我看看。 沈明洲仍是坐在原位,十分不好意思的提醒對方,獵鷹的后續研發已經交給盧姐的實驗團隊了。我現在做的是蜻蜓。 屏幕的改造數據列出了蜻蜓的詳細參數。 得到消息第一時間來看獵鷹的人撲了個空,卻還是在沈明洲這兒感受到了什么叫研究狂魔! 一個人忙兩個項目! 還快! 老敖羨慕哭了。 他日夜不停凝視屏幕,寫出來的代碼行數代表著掉落的頭發根數。 唯獨面前少年短發柔軟茂盛,黝黑粗亮,在白熾燈下反射出青春的光亮。 年輕,真好。 沈老師,我們合個影吧。老敖摸出手機,充滿艷羨,讓我懷念懷念,自己年輕的時候。 老敖不僅提前看了蜻蜓,還獲得了沈老師合影留念一張。 中年研究員在朋友圈里感嘆:英雄出少年,歲月催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