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9)
威廉.邵的理論必然是對的,既然有地址,我們可以嘗試聯系他,把專利買過來。 這是時隔十年,威廉的首次論文,理論雖然復雜,但是模型很有意思,刊發沒問題。 大家圍繞著邵煉,發表著觀點。 唯一一個人站出來說:這套理論,只是運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實驗性轉換率,能不能成功實踐,還有待論證吧。 開玩笑,威廉.邵的理論,有無法論證的嗎? 以前沒有,不代表今后沒有! 梅拉德敲了敲桌面,打斷他們的爭吵,說道:這是威廉第一次作為通訊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提出理論。并且,這位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我們從來沒有見過。 誠然,通訊作者對實驗的真實性負責,可是邵煉消失十年,重新出現卻不是第一作者身份,梅拉德的質疑情有可原。 但是,仍有人在仔細研讀之后,給出了肯定的回復。 雖然作者陌生,但是內容詳盡,論證全面,邏輯鏈和數據模型沒有什么問題,唯獨新材料的原理沒見過。 要實現這套理論,必須要實現新材料的突破。這都可以另外再發表一篇論文登上《SCS》封面了! 討論點又從太陽能轉向了新材料。 大家都激動不已的發表觀點。 索羅斯縮在角落聽得頭大,他沒想到這么一篇論文,還能惹得一群博士圓桌會大爭吵的。 他關于什么新材料,什么模型,根本不懂。 只知道一群人提出了無數問題,他只能根據這些問題,在論文上進行批注。 梅拉德教授看著論文,聽著博士們的討論,陷入了深思。 作為論文一手獲得者,他本該當機立斷的聯系邵煉,要求買下這份專利,免得落入其他研究所手中。 但是,他和其他人擁有相同的疑惑 理論是好理論,可誰也不能保證這項技術能夠完美的實踐。 牽涉到邵煉的專利,動輒幾千萬美金。 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的人討論許久,仍是無法因為邵煉這個消失已久的通訊作者,做出這么大膽的決定。 如果邵煉能夠把這項技術實現就好了。 不知是誰長嘆一聲,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梅拉德教授捏著論文,笑出聲來,如果能實現,我們就不會在《ENE》的投稿箱里見到它。而是在國際學術交流會上。 他這話一說,便是打定了主意。 論文是好論文,原理是好原理,技術是好技術,可惜,在親眼見證它實現之前,不值得梅拉德能源研究所花大價錢買下來。 趕緊刊發。梅拉德教授第一次贊賞眼神看索羅斯,收下了那份論文打印稿,這篇論文提到的理論非常優秀,我過審了。 索羅斯受寵若驚,連連點頭,那么我馬上聯系威廉.邵,修改你們提到的問題。 這話一出,全員齊刷刷的向他投去詫異的眼光。 梅拉德,你的學生還沒遭受過天才的毒打。 這里有個人,居然想叫威廉改文。 朋友,我們討論歸討論,質疑歸質疑,你可別傻乎乎的發給威廉。 梅拉德教授呵呵揶揄道:你信不信發消息叫威廉改文,他立馬撤稿,下期你就能在《SCS》上見論文到原版,一字不改。 索羅斯瞪大眼睛。 梅拉德重音強調,而且,還是整版封面力薦。 熬夜睡了個補眠覺的邵煉,很快收到了論文審稿回復。 果然不是頂尖三大刊,審稿效率就會高很多。 編輯一條問題都沒提,直接回復他,將會在下期《ENE》刊登論文。 言語客氣簡單,沒有廢話,邵煉十分滿意。 一次平平常常的投稿,難得能激起他的擔憂,他甚至做好了改稿準備,務必使沈明洲的首篇論文,能夠順利刊發。 不改稿就好。 邵煉關掉電腦,安下心來。 他熬得雙眼赤紅,卻不困,走到實驗室里,發現沈明洲正在埋頭焊接元件。 少年身穿白色實驗服,全副武裝的戴上了防護鏡,低頭專注的模樣,仿佛熟練的研究員。 他見邵煉進來,放下了手上的焊接槍,困擾的說道:萬物系統在無人機的處理器里面表現不太穩定,硬件配置太低了。 邵煉撓了撓短發,建議道:倉庫里還有一點兒智能醫療箱同型號的處理器,要不然你試試? 智能醫療箱的硬件,算是國內納米級設備頂尖配置。 也只有邵煉這么財大氣粗的實驗室,能夠扔一堆備用在倉庫里。 邵煉一邊給沈明洲找處理器,一邊打著呵欠,你先試試寫入程序,如果萬物運行還是有問題,我再幫你改一下構架。之前研究醫療系統的時候,我就有幾個想法,但是怕把萬物玩崩潰,就沒動。 醫療系統你想怎么改都可以,崩了我能修。沈明洲仰頭看他,半晌道,不要睡那么晚,也不要總抽煙。 邵煉心想我不晚睡抽點煙提神,怎么幫你改得出論文。 心思百轉,出口卻是,好。 雖然沒能一周完美的做出太陽能,但是在邵煉盡心盡力的調試下,萬物系統終于在處理器上順利運作起來。 等到定制的無人機外殼到貨,沈明洲果斷的開始了他的嘗試。 組裝,焊接。 沈明洲親手做的無人機,外表全面覆蓋了銀灰色過渡金屬組成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太陽下反射著獨特的光芒。 他手握遙控器,輕輕啟動,這臺銀灰色的無人機就緩緩的升了起來。 沈老師的無人機首航,高科的工程師全都跑來捧場。 高科實驗樓外空地圍著一圈人,全都仰望著這臺無人機翱翔天空。 無人機升空三米,飛行姿態十分穩定。 設置好的掃描系統,懸空進行第一次工作,捕捉到特定數據之后,直接傳輸的旁邊的屏幕上。 原本打算商業吹捧一下的工程師們,見到屏幕里自動演算出來的三維立體模型,頓時說不出話來。 他們心里無人機真好看無人機飛得真穩的鼓勵話語擊得粉碎,見鬼一般盯緊了屏幕。 這是什么?! 屏幕上標注建筑的輪廓,用線條簡單勾勒出他們背后的實驗大樓。 而他們這群看熱鬧的工程師,人體熱源層次明晰的顯露出來。 清晰無比,連動動手都能看到相應的熱源標識在動。 如果這是災難現場,直接就能準確定位到生命體位置! 三維透視建模,再加生命探測功能。沈明洲cao作著無人機,在空中慢慢移動。 屏幕上的建模,也隨之緩慢變化,勾勒出紅、黃、青的熱能輪廓。 工程師們看到這一切變化,問題層出不窮。 它真的是太陽能供電嗎? 這個模型數據傳輸我懂,但是沈老師你怎么做到同時實現三維建模和遠紅外熱成像的? 而且電腦的處理速度有這么快嗎?無人機掃描成像至少得三分鐘吧。 沈明洲凝視屏幕的成像效果,皺著眉說:這臺電腦改裝過,用的你們智能醫療箱的外置芯片,系統搭載的萬物,所以處理速度快,能夠同時實現熱成像和建模。 聽了這話,工程師們看那臺演示電腦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這是第一臺萬物電腦嗎?它是不是能直接對接我們醫療系統? 如果它能對接醫療系統,那無人機也能?這就是一套電腦、無人機、醫療數據庫的智能循環系統??! Dr.沈,你有這個無人機,哪里還需要參加什么高中生比賽,我覺得去參加德國太陽能展都是廠商搶著要簽單的技術! 然而,就在他們夸獎的時候,沈明洲將無人機對準了背后的實驗大樓。 屏幕上只出現了建筑物模型,厚實的鋼筋水泥,堵住了大樓里忙碌人群的身影。 如果這是搜救無人機,是絕對無法準確定位受災者位置的。 他搖了搖頭,說:不行。 飛行速度太慢,響應延遲太長。遠紅外掃描無法突破建筑物,捕捉不到內部的人體熱源。而且,建模也沒我想的清晰,晚上可能更模糊。 沈明洲嘆息一聲,這樣沒法支持夜間搜救的,而且很可能給救援隊伍添麻煩。 他經歷過高精度的全息投影技術時代,明白未來廣為運用的數據成像有多么的清楚。 當然無法滿足于這樣像素般的視覺效果。 沈明洲果斷收了這臺半成品,沉思著回到實驗室。 徒留一群人茫然的看向自家老板。 卡恩詫異的問道:沈老師是不是對自己太嚴格了?他不是只用做一個太陽能轉換技術的演示產品嗎? 無人機的起飛、懸停,沒有一點兒問題,只要能夠證實它利用的是60%的太陽能轉換技術,足夠震撼科技業界,掀起一陣新能源無人機浪潮。 可是,沈明洲居然挑剔無人機不能看穿建筑物,三維建模不夠清晰?! 邵煉當然明白這是為什么。 沈明洲的心思已經全然放在搜救上面。 太陽能? 那只是順便為無人機增加續航的小功能罷了。 可是,沈老師偉大的思想包袱,怎么是普通工程師們能夠理解的。 面對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困惑,邵煉白他們一眼,精益求精知道嗎。都給我學學。 沈明洲要改,邵煉根本不攔。 還指使江岳繼續幫忙,以便沈明洲有人可以使喚。 江岳不介意幫忙,只是有些惋惜。 他摸著那臺已經相當優秀的無人機嘆道:大佬,你這樣拆了重新做,趕得上創新科技大賽嗎? 趕得上。沈明洲隨手拿過工具,將剛剛驚艷了工程師們的無人機拆得七零八落。 他一點兒也不心疼,還安慰江岳道:比賽的報名才剛剛截止,等到我們的項目進入展示階段,還有半個月。 半個月,夠他從頭到尾再做一臺更好的無人機了。 創新科技大賽初審報名,審核辦公室堆了無數的學生報告。 組委會大多是大學教授,多年評審的比賽經驗,讓他們對今年遞交的參賽報告,習以為常。 什么變形金剛、鋼鐵俠,熱門的英雄的模型制作過程,學生都能寫出一份實驗報告遞交上來。 更不用說什么異想天開的產品了。 高中生的創意雖然不錯,但是荒誕無稽的念頭,往往讓他們搖頭。 偶爾在一堆參賽項目里,出現一點兒含有科技量的創新技術,他們都能看很久。 不過,出于對學生科技創新的鼓勵,比賽初期他們一般不會淘汰學生。 等項目進入公眾展示階段,開放更多的群眾參觀展覽,讓學生們通過群眾的提問、專家的建議,形成最后的匯報材料,再慢慢評審出獎項。 現在,他們只用看看報告,記錄參賽學生信息就行。 大家湊在一起忙碌,忽然有人拿出了一份報告,驚喜的說道:這個無人機還可以啊。 聽到無人機的項目,高雄斌抬起頭。 不久之前,沈氏科技的蔣總,托人跟他走了走關系。 沈氏科技老板的兒子參加了這個比賽,項目正是無人機。 他們這些大學教授,平時跟公司的關系不錯。 沈氏科技突然來套近乎走關系,無非只有一個目的。 讓自家孩子拿獎。 高雄斌不敢承諾什么一等、二等,只能了解了一下學生情況,說了些場面話,就悄悄撤退了。 然而對方和他清楚得很 其實創新科技大賽的省賽,沒有外界傳的那么有科技含量。 什么永遠不會停下來的永動機。 什么可以直接用于航空航天的新型材料。 什么仿造三國殺做成的化學殺速記小游戲。 只要有創意,都可能獲得獎項,并不會追究項目本身的科技含量和真實性,主要目的,還是鼓勵學生們的創新熱情。 在一堆諸如此類充滿科幻構想的報告之中,橫空出現的無人機引發了不少評委的興趣。 自動避障功能解釋得很不錯啊,而且還有自動避障模擬場景。 而且續航能力還進行了提升,列出了市面上相應產品的對比數據,這個創新不錯。 是不錯啊,看起來這個學生用過功的,不是隨隨便便買點兒市面上的無人機組裝起來糊弄我們。這個無人機展覽的時候,我要去看看。 大家其樂融融,分享著最新發現。 雖然無人機本身的功能平平無奇,但是考慮到這是高中生作品,評委們心里印象分不會低。 高雄斌走過去掃了一眼報告。 嗯,參賽學生姓沈。 應該是沈氏科技打過招呼的學生。 只要評委們覺得沒問題,沈家孩子憑無人機拿下一等獎、二等獎,看起來不難啊。 第21章 完美的搜救無人機,在當前的科技水平是不存在的。 特別是沈明洲想要做出來的那種。 它必須具備極高的響應速度。 清晰如全息投影一般的建模效果。 還得實現精準定位生命體輪廓,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有絲毫誤差。 江岳守在沈明洲身邊,越看大佬越覺得心驚膽戰。 這是要憑空創造一個科幻電影里才存在的間諜式偵察機啊,大佬的目標不會是軍用科技吧。 然而,聽完他的擔憂,邵煉給了一個你醒醒的眼神。 沈明洲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想象得太復雜了。太陽能驅動無人機飛行,無人機利用紅外線雷達進行探測,外加數據傳輸功能而已,又不是要靠無人機去偷襲敵營,什么軍用技術啊,別瞎猜。 邵煉語氣輕松,江岳哦哦哦的點頭,完全要被他的三言兩語糊弄了。 不要太復雜? 這已經很復雜了好嗎! 江岳也是玩過一兩年無人機的人,修改無人機傳輸數據的事情他做了不少,想來想去,都覺得沈明洲的要求,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