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2)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她愛看雷文、重生世紀之交、教裝O的Alpha做個人、傻書生的庶子男妻(穿越)、一朝成為死太監(穿越)、奶油圈套、鼓落心弦、重生之相公別跑、世界一級保護學渣(重生)、開在七十年代的雜貨鋪
你既然...趙宛如攢著手走近一步,李少懷則后退一步,你既然知道,為何...她不停的走近,加快速度的走近,為何還要入仕? 她倒退的速度趕不上趙宛如逼近的速度,遂頓住不再退,我想見你。 她不再退,趙宛如也不再追,這四個字她聽不出任何能讓她高興的語氣。 如她預測,話并沒有說完,李少懷潤紅雙眸續道:因為只有如此,我才能見到你,才能問你,你靠近我,究竟有什么目的? 天道輪回,這話是上一世她對李少懷說過的話,這一世,話未變,人未換,只是角已反。 她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趙宛如深邃的雙眸微顫,阿懷覺得,我對你,會有什么目的? 剛剛她于瓊林宴之上因她之言,放下凌然的傲骨,又于眾目睽睽之下問心,道士之心入仕何為,李少懷以無為而答。 無為而無所不為,究竟何意! 趙宛如覺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說的太對了。 李少懷抽離開手,后退一步,合手躬身道:殿下是君,臣是臣,殿下乃千金之軀,臣不敢逆,禁中規矩森嚴,逾越了規矩,罪不上君,但誅下臣,還請殿下留臣一條生路,臣不想...成為辯機。 趙宛如聽后心涼的發顫,哪怕她重生后再如何處變不驚,哪怕她兩世都愛及李少懷,甚至只要她一句話,她可以放下所有,但此時因她而刺痛的心已逐漸麻木,你是后悔結識我了嗎? 悔與不悔,已經不重要了。 不重要了?趙宛如深皺起眉頭,你...她長嘆一口氣,刺痛也好,麻木也罷,也罷,朝堂如龍潭虎xue,禁中更是萬丈深淵。因為對著李少懷,她是如何都恨不起來的,也不愿強迫于她。 她將刻骨的愛,化為退步。 李少懷從未見過趙宛如流露過這樣的神情,這神情讓她加重了呼吸,不禁的喃喃自語了一句,問道:公主知道臣是什么樣的人,可又為何猜不出臣的所思呢? 趙宛如冷笑一聲,眼眶中的淚隨著眸子顫動差將涌出,呵,所思?她轉過身背對著,不愿再看她,害怕再看她,元貞不過一平凡女子,如何知道李真人所思。 李少懷低眉,看著眼前嬌柔的背影蠕動朱唇,那你,就沒有什么話想要問的? 問話,趙宛如有問不完的話,她冷漠道:剛才我不是說過了嗎! 可還愿意娶我? 她姓趙,是皇帝的長女,也大宋最桀驁的惠寧公主,籠絡世家,染指朝政,被百官所指,游走于懸崖邊,身處萬丈深淵,是真正的孤峰獨秀,天下想娶她的人很多,可天下不敢娶她的人更多。 趙宛如顫笑這無稽之談,你不用回... 李少懷折到她跟前,用繡著一株紅梅的帕子包起一個小匣子遞上前,臣,失禮了。 白皙纖細的手指在刻意碰到李少懷手的時微顫抖牽動了心房。 李少懷后退一步,舉起袖子躬身道:時候不早了,微臣告退。 你什么意思?看著李少懷轉身的背影,趙宛如厲聲道。 右腳提步的腿頓住,左腳上前齊平后,公主... 好笨啊。末尾三個字她只用著自己可以聽見的聲音。 道士走了,再不見蹤影,趙宛如的身心都在顫抖,幾近崩潰,連呼吸都是顫沉的,如要喘不過氣。 余下的無情,還剩手里小小的檀木匣子,身后即是金明池,她有那么一刻是想將匣子扔了的,可是還是被不舍所打敗。 這份不舍變成了期望,如同前世的奢望,迫使她打開了最后的寄托。 匣子被打開時飄出一股從文書上散發出來的藥香,隨著春風吹散在金明池。 淡淡的藥香在匣子打開的一刻時她便知道這是李少懷身上的,熟之入骨,愛之入髓。 人在極喜或者極悲的時候都會想要流淚,洪水一旦聚流,爆發的那一刻便是決堤之時。 頃刻間,眼中熱淚奪眶而出,順著她白皙的臉頰留下,滴至纖細白皙的手上。 文書上清清楚楚的寫了李少懷的名字,清清楚楚的蓋了開封府的大印,蓋了觀主親印。還俗二字醒目,一起的還有度牒。 此刻,趙宛如才明白,那日李少懷拖著病體去找了她師叔是為何,她僅只是,想要還俗。 度牒下面壓著一封折疊齊整的信,心中的迫切將她的理智打敗,置身天地,似世間再無其她人可以阻礙她,她迫切的將信拆開。 吾妻親啟: 見字如晤,朝復一年春,太白詩言林深時見鹿,我道花開日終不見你,不見你,思之如泉。你言相思為甜,我覺相思甚苦,只因,我想見你,卻見不到你。人多是薄情寡義,偏我多情,偏我遇見深情之你,山海無盡不可求,愿攀孤峰爭獨秀。識你不過一年,卻勝人間萬載,前世債,今生還,匆匆脫袍,唯恐失你。即是深淵,我愿往之,即是天涯,我愿追之,即是九泉,我無悔之,我不怕死,我只怕留你孤獨一人,我心難安。待花開,結一顆紅豆,將相思放入,你眼中我,我眼中你,生只念你一人,死只為你一人。守得云開見月明,再攜妻之手植下一株紅梅,年年有春風,歲歲朝朝共賞。 景德三年春三月七日。 李若君筆。 思之如泉,喜之如泉,止不住的淚滴落在信紙上,將最后那幾個字染濕,墨跡散開變得模糊。 她擦干淚,深深的顫笑,笑由心出,裝的,是阿懷的心啊。 小柔急匆匆的跑回,姑娘姑娘,剛剛真人叫我給您帶話。 趙宛如忙得擦干自己眼眶中含著的淚,小柔見她此狀驚呼,姑娘你這是怎么了?她走近,緊皺著心疼的眉眼,從沒見過趙宛如哭,一時間有些無措。 沒事。趙宛如小心的將信折疊放回收好,她叫你帶什么話? 先前定然發生了什么,不然怎會引得公主落淚,她可是服侍了她這么多年都沒見過公主落淚的人,又見主子心急,小柔只好把心中的疑問棄置一邊轉達李少懷的話,他說,那幾句話里只有我想見你是真的,真正的意思是,小柔端了端嗓子,學著李少懷的深情,溫柔道:我想見你,是我想見你的時候就能夠見到你。 就仿佛是李少懷對她說的一般。 李少懷是個心思細膩之人,瓊林苑內魚龍混雜,數日不見難保這位膽大的公主因思念而沖動。 剛剛瓊林宴已是最好的證明,好一句逾越規矩,罪不上君,但誅下臣! 真人她什么都好,就是膽子太小了,剛剛還笑的那么壞小柔續說著她剛才的所見。 她呀,本來就是個壞人!趙宛如含著淚光,原先煞白的臉如沐春風。是蓋不住的竊喜,是萌動的春心,好似這瓊林的春意一般,盎然。 趙宛如在金明池附近竊喜著,此時張慶已經急得跑出了熱汗。 姑娘,您快回去吧,丁紹文向官家請旨,要尚您為妻。 第64章 何似君情與妾心 瓊林宴上還有萬壽長公主, 長公主為人溫和, 進士們與之交談都深感親切。 七娘怎與李公武在一處了...趙恒看著涼亭內的人交談甚歡,不僅有李遵勖還有丁紹文,只見趙衿捂著嘴發笑。 周懷政從旁贊賞道:長公主性謙和,而李遵勖尊師重道,為人慷慨,好登對的一雙人兒啊。 聽著周懷政的話, 趙恒想了想,李家...爹爹在世之時就十分想要李家兒郎尚一位公主。 瓊林宴持續一日, 賞歌舞,以及進士們斗文爭論, 出彩者或許還能博得皇帝格外青睞當即授命官職。 快到日落時, 皇帝準備動身回宮,此之前在宴會上特夸贊了殿前副都指揮使丁紹文的護衛有功。 臣丁紹文, 求娶惠寧公主。 邀功求娶,丁紹文的話, 眾人不意外, 反倒認為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禁中欲將惠寧公主下嫁丁紹文的事情宮外早已經傳開。 后來不知怎的皇帝改了主意,但是丁紹文的心可是一直都在惠寧公主身上。 望著旁邊的空座,趙恒愣了神,丁紹文竟在瓊林宴上求娶。 翰林院與御史臺跟來的幾個重臣附和幫襯著, 公主已到適嫁之齡,丁指揮文武雙全,陛下納賢才, 得良婿,實為我大宋之喜。 趙宛如不在,臣子們紛紛進言,趙恒拿不定主意,坐定問道:世人皆不愿入我趙家,卿求之為何? 臣傾慕公主已久,世人聽流言而傳言,不曾親眼見過,我為陛下之近臣,近之,知之,陛下為明主,而公主自為明珠,公主淑德仁孝,臣不才,愿為天家婿,一腔熱血守之國門,還求陛下成全。 丁紹文的話說得格外重,使得宴會上每一個人都聽得一清二楚。 看來皇家要有大喜事了。 丁紹文是皇帝寵臣,父子同受恩寵,他們皆認為這個婚事會被敲定。 李少懷注視著前方皇帝跟前的年輕將軍,單膝跪地身姿挺拔,求娶之心熱切,陳詞之中無不表愛慕與對皇帝之忠心,似乎勢在必得。 皇帝猶豫之時,下面的一群進士之中有人突然站起,李迪大驚失色的拉扯住她,你不要意氣用事,這是副相的公子,殿帥丁紹文! 對于中第的這些新進士來說,這些皇帝的寵臣動動手指就能將他們捏死,實在不是他們現在能招惹的。 李少懷掙脫開李迪的手,那就用命,爭上一爭! 非她眼里柔不得沙子,愛及,怕及。趙宛如為她,舍一身傲骨,她也可以為其豁此性命。 陛下。李少懷從座上起身至前,臣有異議。 丁紹文轉頭驟然冷視著她,尤可見鼻間輕皺紋他沒有想到這個李少懷竟然這般膽大。 你有何異議?李少懷似乎很喜歡唱反調,一日兩次發聲了,趙恒心中想著,將來一定不能讓他去御史臺。 李少懷跪下,臣李若君,意欲求娶惠寧公主! 空有功名,無實政績功勞,而丁紹文有軍功傍身,門庭顯耀,身居高位,他竟然要與丁紹文爭求惠寧公主。 李少懷的話不僅讓眾人匪夷所思,更讓趙恒大驚,不是膽大,簡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至此有些大臣才大悟,難怪李少懷拒絕做他們女婿,原來是想入內皇家成為天家婿。 出家道士,何以求公主? 見一眼就求之,榜眼莫不是愛慕虛榮之人,其心可疑??! 當即就有朝臣站出來反對了,士子們睜眼看戲,老臣們怒目呵斥。 這榜眼也忒膽大了吧! 有魄力,有志氣??! 趙恒躊躇端坐著,既不愿將惠寧嫁給丁紹文,但更不愿將她嫁給寒門的李若君,他無身世可言,背后也無皇家所需的勢力。 他憑什么求之? 丁紹德坐在后面,注視著這一切,喃喃道:道士入朝為公主嗎,我入朝只是為活命。 卿既是出家人,就... 爹爹。 趙宛如匆匆趕來,喘著微急的氣喊道。 惠寧來了。趙恒將繃著的臉松開。 趙宛如的婚事一向由皇后與她自己做主,只要不出格,他都會應允。 而且這個女兒的性子像及先帝,處理起事情來連他都要怕上三分。 趙宛如將還俗的文書遞給皇帝,皇帝見之驚訝的看著自己的女兒,你... 俯身靠攏父女兩說著悄悄話,你這是何意??? 心意。 此事你母親知道嗎? 不知道。 趙恒的眉毛都扭成一片了,坐正后凝著李少懷,細細打量了他許久,卿應試前,就已經還俗了? 是。 如此,便已不是出家之人,娶妻也... 陛下不可! 帝女婚事,尤為國事,只重不輕,天家婿,天下夫之表率,今二人同求,即便榜眼不為出家人,可要尚公主,怕是如今的能力還難以服眾吧! 反聲是必然,但也引起一些別的寒門進士所不滿,說起能力,才干,還不是看中出身,就是因為皇室如此,所以下面的世家都跟風,爭相如此。 噓,小聲點,被人聽見是要掉腦袋的。 大臣們之所力薦丁紹文,有一半原因還是因為趙宛如染指朝政,若是像李少懷這種人娶了公主,必然是為公主所控,但是丁紹文不同,丁紹文有諾大的丁家扶持,而他們多數人為丁氏一派。 有向丁氏的一派,自也有反丁氏的,紫色的公服從座上起身出來十分打眼,士懷其才,何顧出身,臣以為李若君前為道家弟子,是扶搖子之傳人,舉世之才入朝,為國效力,陛下若招其為婿,可令天下有才之士見及陛下愛才之心。 李若君救過陳堯叟的兒子這事翰林院眾人皆知,因其他恩與陳尚書家,尚書就要替其說話不顧皇家顏面了? 因公主婚事而上升為黨派之爭,重臣們在這瓊林宴上起了爭執,你一言我一語的,毫不顧忌下面那些臉色發白的新士們。 聽說榜眼也文武雙全,不如讓他二人比試一番,以此定奪。 如此甚是公平!此議獲得了多數人的贊同。 趙宛如得皇帝的點頭從座上端站起,緩緩走至正中間,俯視眾人,爭論聲漸小,直到她開口說話。 丁紹文是上過戰場拼殺的人,師從開國十大虎將之一的濟陽郡王曹彬長子忠武節度使曹璨。真要打起來,李少懷太吃虧了,不過她并不是不信任李少懷的能力,只是丁紹文陰險狡詐,她又怎會讓她冒險去比試呢。 既然天下人都說她跋扈,那么她的駙馬,她看中的駙馬,需要和她都不愿多瞧一眼的人去比試? 雙目凌然驟視眾人,將那股威嚴寒冷強逼近他們心中,令他們膽寒,予之婚事,何時輪到爾等在此指點?。?! 公主的話,直讓他們害怕的的低頭發抖。 比試?趙宛如冷笑,讓他們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