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405節
尹老太太不像收料子那么痛快了,“我不要,你拿回去。你這次來又是糧食又是rou,這又給我買了那么些新棉花和好料子就夠嗆了, 咋還能給銀錢?!?/br> 老太太心來還有話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閨女沒了后, 她沒怎么管過這個外孫。 德子怎么孝順朱老爺子都是應該的, 但她就感覺自己沒那個臉??v然她有許多無奈的理由, 曾經沒怎么看顧過。 朱興德攥著老太太的手, 面帶笑容勸道: “要拿著的, 記得我小時候, 您走老遠的路去給我送干糧。 小時候不懂事, 被村里人像看笑話似的問了幾句, 也擱心里尋思這么遠,當姥姥的就帶幾個餑餑是啥意思? 大了才明白, 您那時日子很難過,可又實在不放心我這個沒爹沒娘的孩兒, 您就只能湊些干糧盡量不失禮的去看我一眼。 那我現在有點兒出息了,您不為我高興嗎? 您聽我說, 這銀錢您得收著,當作為我高興了, 還可以留作路費, 趕明想我了,就雇車去找我,也去我那里住些天?!?/br> 尹老太太放下布料,雙手捂住臉哽咽了起來。 朱興德離近了才聽清老太太在哭著念叨著:“你娘要是活著該多好, 她看見你這樣會高興得不行,連我這個窮姥姥都借光了?!?/br> 朱興德半摟住老太太, 又拍又哄道:“是啊, 她現在也會很開心的?!?/br> 朱興德代入了一番,想象著,將來甜水的女兒要是孝順他和小稻,他和小稻也會高興的不行。 所以他對姥姥好,不止是在代他母親盡一份義務,更多的也是在成全自己無法孝順母親的失落。 倆人在屋里互相安慰了好一會兒,朱興德才又說起正事道: “對了, 外婆, 我看幾個舅舅并沒有住在一起,房子早就分開蓋好了, 聽說他們在征人前是分家的,為了少去幾個人,才又重新湊在一起。那你老現在是怎么想的, 接著一起過,還是再回到征人前各過各的?!?/br> 朱興德補充句:“按理我是個當外孫的,不該管這事兒。但我得管姥姥你,你想和哪位舅舅過日子?我想著,趁著我在,也能算作見證人,大伙都說清楚了,這我走才能放下心?!?/br> 尹老太太看向朱興德,實話實說道:“我想著還是繼續分開吧。畢竟要是沒有征人那茬,早就分家的事兒,眼下再湊一起只會更不好。然后我想在你二舅家過日子?!?/br> “為啥呢,我聽說你以前是和我大舅家一起過來著?!?/br> “唉,你大舅聽你大舅母的話,和他岳家走得近?!?/br> 尹老太太沒有和外孫說, 她見過好些次,老大兩口子藏吃的,惦記偷摸給岳父岳母那頭送去,沒給她?;蚴前胍谷?,叫兒子和孫子去他們屋里偷吃,為了怕她知道啥的。 只說:“倒是你二舅母早早沒了娘,她那爹又后娶一個,她回娘家早沒了位置,就對我這個婆母挺實在的。在地頭看到我,總拽我去她那里吃飯。然后我干活卻是幫你大舅家干。分家那陣也是給你大舅家多。他兩口子從來不挑那理。你二舅是個實在的?!?/br> 尹老太太繼續道:“我現在才算看清一些事情,趁著還能動,去你二舅家幫著帶帶孩子種種地?!?/br> 朱興德點點頭,心想:要是不實在,不會被大姨家熊的,提起過去怎么怎么滴,就將兒子大河這回送出去頂大姨家的名額。 最起碼的,二舅一家的人品應是從不抵賴。 朱興德對尹老太太說,“那行,看看在我走之前,將你去我二舅家過日子這事兒定下來?!?/br> 又道:“這么定挺好,外婆,正好我要將二舅家的大河哥帶走。還有三舅?!?/br> “嗯?” 朱興德用老太太能理解的話,講解道: “這次送糧路上,后半程是大河哥管做飯的事兒。 不提大河哥心細發現內jian,立過功。 只說那么多人吃飯,他能臨時接手沒出過差錯,可見是個心里有成算的。 我這面,你老應該有聽到三舅和大河他們說,嗯,這次去戰場,表現還成,所以我可能過了年就會去京城任職。經管戶部路上來回押運糧食銀錢的事兒。 然后我上面很大的官還給了我一句許諾,怕我初來乍到沒有自己人會亂。允許我帶十位自己人?!?/br> 朱興德扒拉手指頭算給老太太聽: “你看,有兩個一直和我出生入死的兄弟,這是倆了吧,還有我大堂哥家的大旺,那小子過了年十五了,不能讓他在鄉下那么混,我打算給帶走。 再著就是我大河哥。我想著如若到時我官位還可以的話,就給大河哥謀個一官半職,讓他接著負責路上做飯的事宜。我們押運糧草銀錢,得有人負責做飯不是?” 尹老太太聽的激動且著急:“大河成,他年輕,讓他出去和你闖,不敢說能怎么幫你,但外婆保證,他絕不會給你添亂。你二舅你二舅母知曉了也會很感激你的,能高興死??墒?,這里面也沒有你三舅???你不是說還要帶走你三舅?!?/br> 朱興德說你老別著急啊,告知尹老太太,他在府城還要幾位很有能力的兄弟,人很年輕,非常年輕,只來回運酒大材小用了。比如說他堂妹蘭草的男人常喜,他就打算帶走,也在那十個名額里。 那么左家運酒就缺人了,正好三舅跟著去過邊境,再咋的經驗方面比普通人強,年紀又不老不小穩重,為人處事他也一路了解,發現挺忠厚的,就比較適合幫著左家從游寒村送酒到縣里、到府城,甚至以后到京城。 “三舅這個歲數吧,不認字,干什么吧從頭再來都有些來不及了,和大河是兩碼事兒。所以,不如吃苦耐勞多送酒多掙銀錢?!?/br> 尹老太太知道是這個道理,說的太對了,但有點擔心,“那你老丈人家那面能同意不?” 朱興德沒有開口就許諾沒問題,而是說:“只要三舅踏踏實實的,一個運酒,數對上,賬目弄一清二楚,路上遇見事有些擔當,平日里別以我親舅舅身份,是吧?欺誰騙誰,那雇誰不是雇。雇自己家人,最起碼的能找到家門?!?/br> 尹老太太徹底坐不住了,著急下炕去找三兒子。 她得將外孫這些話對三兒子囑咐一遍。 還說:“德子,你是做晚輩的,沒法和你三舅他們丑話說到前。我就以我是他們娘的身份去說。我得告訴告訴他們,要是你三舅和大河都白瞎了你拉拔他們的心,回頭誰也甭打算拿我這個老婆子當借口去難為你。甭打算拿親戚做筏子要挾,我不能讓。就給這一次機會?!?/br> 在尹老太太看了,一次機會就夠祖上燒高香了。 你出去問問,誰家有這種好事兒。 外孫沒吃姥姥家米長大,能出息了還惦記拉拔姥姥家親屬,那她就不允許任何人寒了外孫的心。那樣的話,也會對不起他們死去的meimei。 朱興德沒攔著外婆去找尹大河和三舅。 他還特意從屋里出來后,一邊笑著擺手拒絕二舅和三舅兩家激動到快哭了的感謝,一邊暗暗觀察大舅家的反應。 畢竟除了那位大姨,大舅家等于啥好處都沒有從他這里撈來。 大舅果然臉色訕訕的,有些僵。 他還是做老大的,不能說別的,裝也裝作真心恭喜二弟和三弟家有大喜事。 但讓朱興德有些意外的是大舅母的反應。 大舅母居然沒反應,還在和小稻一口一句:“外甥媳婦長,外甥媳婦短的”笑呵呵說話,一遍遍提著往后一定要常來。似乎和外婆學的那些往事不太一樣。 嗯,朱興德大舅母關上房門是這么勸大舅的:“你傻呀?老二老三家得了啥事兒,你有啥可不高興的?” “我不信你會真心祝福我倆兄弟?!?/br> “那你要信我一點兒也不想得罪你那位出息的外甥。他爹,這事兒我想的明白,老二家大河和老三能得好事兒,那是因禍得福比咱這一房早接觸上你那外甥了,且給他留了好印象。這才有了今日的好處。我們拉著臉,就能威脅你那外甥也必須拉拔咱家?甭做美夢了??纯茨隳谴髆eimei的下場。你那外甥從進門就沒提過大姨一句??梢姴皇莻€吃硬的。當然了,人家出息成那樣,人家憑啥吃硬的???” 大舅母振振有詞繼續道: “他爹,你將眼光放長遠些。等我們和你外甥熟悉了,他做了大官后,那手底下需要干活的人指定會多,不會少的。就看咱家這幾個兒子是不是那樣的。 我問你,最起碼能像三弟般給老左家送酒去吧? 再著,要是往更長遠了看,咱家幾個兒子,要是他一個也瞧不上,咱多忍些年,咱還有好些孫子們呢。 等到那時,搞不好你那外甥就更不得了啦,沒聽說嘛?他還有個才二十出頭就做了舉人的妹夫,和他關系嘎嘎好,趕明要繼續考。你聽聽,那是一家子出息貨。文有他妹夫,武有他,甚至都可以將老二家的大河算上,畢竟一年一年過去,大河出去了,你能猜到大河會走到哪一步嗎? 你何必拉著臉得罪你那位大外甥。何必嫉妒老二老三家,只嫉妒有用嗎?” 另外,朱興德的大舅母有句糟心的大實話沒說出口。 事實上,說一千道一萬,你不高興,人家并不在乎,你只剩交好這條路。 這也是她兒子、孫子,她們大房怎么能后來居上追上老二老三家,唯一的途徑。整好了,她娘家那些侄兒都能借光。 畢竟,甭管咋培養她算是看好了,見識擺在這里,又都不是什么天縱之才,在差一不二看起來稍稍有點出息的情況下,家里要是有能耐的親屬能給拉拔一把,那樣才能出頭。 所以尹家的氣氛仍是不錯。 一家子剛坐下預備要熱熱鬧鬧的吃飯,外面來了人。 先是尹姓族長來了。 接著里正來了。 再后面,西山鎮亭長也來了。 尹老太太家屋里院里,站了好些揣暖袖看熱鬧的鄉親。 第三百七十六章 愿你夢能安,愿你溫而善 “里面在說些啥呢?和咱們嘮嘮唄?!?/br> “對,講講,別藏著掖著旳,咱好奇著呢,絕對不往外瞎傳?!?/br> 一位廚藝不錯,被尹家請來上灶的嬸子,就這么被院子門口的鄉親們圍住了。 嬸子告知大伙道: “咱族長對尹大娘的外孫說,老九家一直是尹氏家族里的比較有分量的人家。大事小情,凡是姓尹的后輩都很看重老九家的意見?!?/br> 尹氏族里的村里人聽了這話,有那心明鏡的笑笑,心想,真會溜須,可哪里是那么回事。 尹老九死后,只老九家的老大在家族里算是還行,那還得是看在他岳父在鄰村是大姓的面子上。 有那種和族長不太對付的人家,干脆直接面露出不屑了。 她們撇撇嘴嘀咕,族長咋那么會扒瞎呢,這是知道老尹家往后要不一樣了,開始睜眼說瞎話了。 就之前征人,尹老九家已經分家想要再重新合在一起,那被族長難為壞了。 聽說,尹老太太趁天黑去族長家送過禮。 臨院養大黃狗,大半夜狗叫喚出來人親眼見到的這事兒。 還有那段日子,送禮還被嫌棄,尹老太太可是沒輕了在族長媳婦面前點頭哈腰的。 上歲數的人更關心里正:“那里正呢,他都說啥啦?” “里正說讓大河大海他們進村里巡邏隊?!?/br> 尹家村的巡邏隊是個香餑餑差事, 因為普通村民在農歇時要進山伐樹或是修水渠啥的, 巡邏隊里的成員卻不用干活,只負責看著誰偷懶沒偷懶。 一般能進巡邏隊的后生,都得是村里比較有名望人家的青壯。 嬸子忽然用稀奇地語氣又道:“然后你們猜怎么著,你們絕對猜不到里正說完這話, 尹大娘的外孫說了啥?!?/br> “說了啥?” “人家謝過好意, 直接幫大河拒絕了,說大河過了年, 要隨他進京做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