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220節
最后,羅峻熙一拱手,還調動外面百姓們的情緒,也對外面的人一拱手,再轉回身時,一副“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的模樣,大人,天理昭昭,您判吧。 羅峻熙朗聲請求知縣大人做主的聲音一落,外面的百姓也激動的跟著一起跪下,青天大老爺,您判吧。 在公堂上坐著的兩名府城官員,本來由于京城武將的到來,怕沒好果子吃。被這一幕攪合的正心里不知飄到了哪里,很是心驚膽戰。 可是在羅峻熙幾句話就完事兒時,仍然抵不住分心了。 控制不住不分心,眼睛斜向羅峻熙。 怒不可及心想:你咋不接著磨嘰了呢。 你明明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兒,你磨嘰好幾天。 你之前詭辯的那些律例,要是真的很有道理,你為啥現在又能幾句話講的明明白白。 就可見,你之前是在胡攪蠻纏,簡直是太氣人。 最可惡的是,你還帶動氣氛。 而審理長達四天的偷盜和青城山案,也終于在羅峻熙帶頭、百姓們一起請求的聲音中,終于落下了帷幕。 “斬!” 但不是現在斬。 新任知縣坐在公堂之上,大聲告知百姓: 梁賊等人罪孽深重,還有其他案件并未審理完,待到大理寺再審、再判,最后人頭落地可能會在京城伏法,也可能會再次押回祖籍永甸縣,在鐵礦犯罪地點伏法,以示警戒。 所以,斬人頭這事兒會壓后。 另外,梁賊等人家產充公。 為掩飾其他犯罪行為,偷盜手段極為惡劣。 除理應還給左家、羅家、朱家被偷盜銀兩外,扣除羅母受傷醫治的藥費,還要按律例,依照所偷盜數額,賠償三家翻倍銀兩。 也就是說,如若三家被偷總額為一千兩,除還給三家千兩外,還會再賠償一千兩。 關于賠償方面,翻倍是本朝律例中的最高檔。 朱興德握著捕頭佩刀,聽完審判,表情一怔,心里熱乎乎的。 說不感動那是假的。 他萬萬沒想到,新知縣直接按照最高那一檔處理。 昨日,他還問過小妹夫。 咱家被偷那事兒,一般會給多少賠償。 對于這方面,他很是關心。 這就是他,他很現實的。 說出花兒來,審案子最終要面對的還是銀錢。 而說句實在的,咱窮人家就是這樣。在沒死人的情況下,銀錢咋不重要呢。對于賠償很是看重。 總是不能偷完給了本錢,然后只還給本錢就拉倒了吧。 要不然遭的那些罪、哭的那些場、挨的那些嚇,憑啥不賠償一些。 那時,小妹夫一邊翻書一邊還說呢,判主犯斬了,又賠了傷人治病的銀錢,偷盜過程中也沒造成咱家死人,以上這幾點都是客觀前提,依照律例,正常情況下,根據咱家被盜數額,差不多也就是再多賠個三四百兩白銀吧。都到不了一半。 沒辦法,想要依律例說事兒,一般翻倍那都是家里死人了。 雖不敢說這是硬性條件,但是大多數的官員審案都是如此判決的。 而知縣大人想偏著咱們這面,也不會太讓人詬病的宣判賠償翻倍。 由于早就在羅峻熙那里知曉答案,朱興德本來沒抱什么希望,尋思至多四五百兩上下晃悠唄,卻不想,新任知縣就是那么的特例特辦,一點兒不藏著掖著的宣判翻倍。 就翻倍,愛咋咋地。 朱興德情不自禁,望向坐在公堂之上的知縣大人。 感激之情,自不必說。 當眼神瞄到小妹夫的背影時,想的是,小子,姐夫一定會支持你。咱家人在盼著,真希望有朝一日,你也能如那新知縣一樣,不懼任何事兒,不學那些老油條一樣判案,只朗朗乾坤在心中,做百姓的父母官能赤城。 雖然,以咱家的背景,想要像知縣大人那樣,很難。 雖然,咱家沒有背景,眼下只有個背影。 朱興德恍惚間好似找到了目標,哪怕這個目標,目前還很縹緲。 此時,新任知縣在宣判完馬老大斬,斬他是因為在偷盜過程中是領頭的,且身上還帶著許多命案,判他為絞刑,還有主犯雇兇的梁賊人斬、郭頂斬、徐三斬,會被大理寺帶走之后,又分別對那些小啰啰進城宣判。 有徒刑的,有蹲五年的、十年的。 這些沒被判死刑的,立馬被押走。 宣判一個,帶走一個。 小啰啰的家人們有忍不住哭出聲的,這幾位被押走的罪犯有的沒看家人一眼,有的是想掙脫被綁的手腳,眼圈兒通紅望著家人,嘴里喃喃著,爹,娘。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禍害別家的時候,想啥呢。 惹得圍觀的老百姓們緊著搖頭。 而在這個案件之后,新任知縣借此機會又宣布兩個重大。 一,永甸縣縣衙,將配合京城來的將軍,解救那些在鐵礦干活的徭役,即刻執行。圍捕鐵礦那里梁賊的其他同伙。 二,今年,永甸縣免除征徭役。 第二百一十九章 游寒村鑼聲響起。 “不征啦?!?/br> “不征徭役啦!” 負責在村里搞宣傳的大水叔,一臉興奮、連跑帶顛兒的邊跑邊喊道。 有好些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幻聽了呢:“???” 啊啥呀,不征啦,真的不征徭役啦! 你聽不懂喊的是啥話嗎? 聽懂了,每個字都聽的一清二楚,但連在一起就不敢相信你喊的意思。 有反應快的一把扯住大水叔:“那交上去的銀錢呢?” “交上去的銀錢,馬上就給你們還過去,里正叔已經回來了,正被人圍在村口說話吶,快去聽聽?!?/br> “噯噯?!?/br> 這就是新任知縣為何在審判前不惜麻煩,一定要讓下面各鎮各村的管事人到縣衙旁聽的原因。 在升堂前,新任知縣就已經根據永甸縣近兩年稅收、城墻、大壩等應修補情況,決定今年不再征收徭役。即便縣衙賬目上出現窟窿。賬面上沒什么能撥的款項也不征了。 因為再征徭役,百姓就要受不了啦,本來人口就少,尤其是鄉下的。 所以叫那些人來,讓下面的各村里正,好好聽聽案子。 一自然是為在斷案后,會通知此事。這樣不用再折騰衙役去下面各鎮各村通知,免一回麻煩事兒。 二也是借升堂機會,叫那些人來,為縣衙官威正名。 給下面的人、尤其是各村里正惡補一番,往后讓百姓不要看見有人穿一身官差衣裳,就認為是縣衙的人。 官差、吏、衙役還分很多種。 以此案為戒,過來好好瞧瞧這幾種官吏的衣裳區別、令牌是什么樣?;仡^回到下面,一定要好好宣傳一下,讓百姓們做到心里有數。 關于這一點,新任知縣還屬于不得不干。 以前根本就沒有這種事兒,就從沒聽說過哪個城池的一把手,還要給老百姓科普這方面的。大多數百姓都不接觸這方面,不懂很正常。別的地方也不用cao心,老百姓不懂就不懂唄。 但永甸縣沒辦法。 誰讓縣里出了這種事兒呢,和在任主簿里應外合,明明是賊人卻要假扮官差。 如若不進行宣傳,使得百姓不再信任官員,別再看見穿官服的,第一反應是:“你是真的假的?” 官差去下面辦事,說我是真的。 老百姓:“我不信?!?/br> 那將來還了得?那就沒法正常運作了。 所以說,目的不過就是為安撫,以及不得不收拾縣衙的爛攤子,重新樹立官威。將永甸縣縣衙內里的污糟,想辦法抹白。 這不嘛,案子審完了,肩負新知縣命令的重擔,左里正他們在第一時間就回來了。 關于宣傳往后還要繼續相信官差、相信縣衙、相信新知縣大人的事兒可以挪后。 先不扯淡。 畢竟在大多數老百姓心中,這種才是小事兒,那都不重要。 村民們只關心吃喝,別要他們銀錢。 再想美一點兒,要是朝廷連他們年年種地的糧食都不征收,那就更好了。 要是那樣,別說相不相信縣衙這種小事兒了,天天換皇上,他們都沒有意見。 左里正很懂這種心理。 所以先干正事兒,大喜事,咱村民們最關心的事情。 左里正進村第一句話,就是一臉喜色通知大伙喜訊:不征啦,都出來集合,發回你們交的徭役銀錢。 此時,村里大水叔的鑼聲早已響徹一刻鐘。 他跑的也呼哧帶喘的,鑼聲不但沒有停歇的意思,而且聽起來還越敲越有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