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172節
不洗臉先吃飯也沒事兒,吃完再洗個痛快澡,滿屋子光腚走也不用遮擋。 吃過飯后,當朱興德帶著兄弟們離開時,六子關上大門,還剛中帶柔嚇唬嚇唬巷子里的小孩兒。 讓輕點兒跑鬧喊叫,家有考生,禁止喧嘩。最好狗都不要叫。 然后朱興德再做好人,和這個抱抱拳,和那個致致意。 搞得一大清早,買沒買過朱興德干蘑的左鄰右坊,都知道這巷子里住進一撥新人。 別看人家是鄉下來的,但人家是為陪考,正經人家的孩子,順便做點小買賣。 別看人家長得不太像正經人,臉上有疤的,頭發像狗啃的,五大三粗的,小眼吧唧的,但真不能以貌取人。 聽說,就這幾個小伙子可實在了,一早幫老汪家孤兒寡母劈了不少柴。 為人也講究,賣干蘑主動給附近住戶抹個零,說賣山貨多點兒少點兒沒啥,咱老鄉自己采的,純是掙點辛苦錢。 倒是他們住在這里,初來乍到的,你們這些城里的大爺大娘就要跟著多費費心,哪都不知道哪啊。這府城可真大。 大爺大媽就喜歡這樣的孩子,能被人捧著哄著,最好還能讓他們占點兒小便宜的。 這不嘛,朱興德出門第一站,就是打算去里面有一住戶提到的巷子。 府城極為熱鬧的一條街。 那巷子里有那家住戶的親屬。 別小看這事兒。 一般人要去哪條巷子里賣東西,要是有人煩了或是那欠嘴的,找到轉悠的衙役就會被趕跑。 可要是能提個人、敲個門,附近的人即便再反感那吆喝聲,沖面子也不能很損的去找衙役。那往后鄰里鄰居的還處不處啦?最起碼這個方便是有的,不會告發他們。 朱興德離開前,再次感謝一遍里面住戶那大娘,也更感謝汪大娘,這倆老婆子關系好,才給幫忙聯絡的。 朱興德和滿山他們本來心情挺好的。 直到聽府城里許多人提及“青城山人命按”,心情晦澀了一下。 雖說聽到那事兒定性為意外,心里一松,但咱聽完心里也不舒服。 等趕到那個極為熱鬧的巷子賣干蘑,當朱興德聽完幾位“酒蒙子”大爺說完: “你還要賣酒???那可不好賣,咱府城的人只認有名號的酒。而且和你們縣里鎮上也不一樣,咱這里賣酒的就是專門賣酒,你想倒手便宜些賣給小雜貨鋪子都不行,人家也不進酒啊?!?/br> 他心情更是沒了早上的興奮勁兒。 來這趟,主要就是為賣酒,酒要是賣出去,那不完了嗎? 而之所以先賣干蘑,會耽擱一兩天。 一是尋思賣干蘑的時候,先摸摸市場的底兒,總是不能啥也不知道就貿然進場。 二是為,咱這不是沒多少錢了嗎?將那些干蘑先賣了,咱就能先挪用那個錢。這些天花用也好,賣酒時用做周轉銀兩也罷,先賣干蘑主要是圖能有現銀。 當晚,朱興德他們賣完干蘑回家,嘴上不說,心里稍稍有些上火。能吃六個饅頭的都吃四個。 因為不止許多大爺們那么說,很不看好咱家的酒。 就連他們去酒肆只簡單的問了幾句,都能感覺出好像沒戲。 而這天晚上,老家那面更是倒霉透頂。 第一百七十三章 今夜無眠 怎么個倒霉透頂呢…… 白天那陣,游寒村村口忽然來了一批人。 那些在山腳下采蘑菇的大姑娘小媳婦們,還真就注意了。 就連左小麥領著甜水,聞聲都多看了一眼。 因為左里正帶走咱村里好些有頭有臉的壯漢、壯小伙們去送稅糧了,走之前真就囑咐了,說才發生殺人的事兒。 雖然咱大伙心里都有數,那是作的才被殺。往后更應該做人做事得饒人處且饒人。 但是也都警醒著些,畢竟死人了嘛。 有人來回出入,有啥不對勁兒的,就趕緊招呼家里的爺們出來看看。別像個傻子似的,讓人隨便進村。又像個啞巴似的,連問都不問一嘴。 總之,他不在家這幾日,希望村民們連串門子的事兒都能免則免,少給他找事兒。 有了這種囑咐,游寒村的村民們自然比平日里更注意村口進人的情況。 有的那好信兒的嬸子大娘,遇到面生的人進村,真就會扯脖子問上一句:“你去哪個村???啊,你去石井村啊,那你們幾個從田地邊走,別往俺們村里進?!?/br> 所以說,當這么一伙人進村時,游寒村的村民們本應也會問問的。 但是這回,他們卻沒一人敢吱聲。 只因來的這伙人,全穿的是衙役的衣裳。 這種形象,誰還能多尋思???誰還敢問吶。 指定又是那王賴子死的事兒,縣里又多派來人手抓啞巴來啦。 村民們至多敢在心里吐槽: 這么慢,早跑沒影子了,想屁吃呢,還一撥撥來啥人? 來的人越多越可倒霉了。 聽大王村的人講,這些衙役吃住農戶家,大王村家家戶戶要給湊口糧。 再這么三一撥兩一串的趕來,沒等抓到啞巴,各村就快要一起給湊口糧了。 而且各村里正還不敢出門得罪這些人。 真要是讓湊糧,指定會讓大伙給湊。 總是不能因為衙役辦案吃點兒百姓糧食,就跑縣衙去告狀吧?那不是瘋了嘛,里正生涯想結束嗎? 再說,各村里正不可能更不會去得罪那人,都當上里正了,就不差湊的那點兒口糧。 所以說,甭管啥時候,倒霉的永遠都是那些沒招災沒惹禍的普通村民們,你說,和大伙有啥關系?唉。 游寒村村民們見到這些衙役進村,由于以上心理,就一嘆,轉頭繼續干活。 左小麥是前面抱著小外甥女,身后背著一筐蘑菇,趕緊低頭去找豬,將豬羔子趕回家。 白天這一大幫人進村的事情,就如一股風一般,一刮就過去了,沒人當回事兒。 游寒村的村民們,包括外村見到這伙人的村民們,哪里想得到,這伙人到了夜晚,竟然成了“鬼”。 衙役的衣裳一脫,里面是一身黑衣。 這些“鬼”帶著能迷倒人的煙霧,在黑黝黝的夜晚,穿梭于各村之間。 …… 朱家。 朱興德的大哥朱興昌本來都醒了,想起身給祖父接接尿。 自從家里人重新“和好”。 就沒再分,祖父應該歸誰管、不歸誰管。 祖父除了還吃德子的口糧,生活上的事兒,可以說,眼下誰有精力誰管。 今日老三倒動一天玉米累著了,二弟手指頭骨折不行,朱老大就主動說,今晚由他陪爺睡,給爺半夜接尿。 但此時,朱興昌感覺自己怎么也爬不起身,像渾身發軟似的。 他在暈過去之前,還擱心里尋思呢:艾瑪,他這頭疼病,好像又反復了。要不然咋會迷糊成這樣呢。這不對勁兒啊。 而躺在朱興昌身邊的朱老爺子,更是被那透過窗紙的迷藥熏到,手本來是攥著搖鈴放在炕邊,吧嗒一下耷拉下去了。搖鈴掉在了地上。 更是好久沒尿過炕,病都有些要大好啦,這一下子失去知覺又尿濕了褥子。 至于朱家其他屋的情況,也基本都差不離兒。 迷香進了屋,過了一會兒,藥性上來了,炕上的人通通被迷的啥都不知道。 朱興德的二嫂孫氏,夜里穿著小衣睡覺,還被進屋的蒙面黑衣人給看了。 這些人進屋后,就開始翻找。 這朱家,哪里是沒有輿圖??? 是連帶字兒的紙張都少。 是啊,這一家子就沒有愛讀書的,以前有本看手相的書,還被左撇子相中給拿走了。 這伙黑衣人自然是沒找到輿圖,只翻出朱家伯母裝錢的袋子,這是朱家分家,大房所有的銀兩。 還有朱家三位兒媳偷攢的銀錢,攢的特別零碎,好些是銅板,以及蘭草的那五兩賠錢碎銀。 “沒有,撤?!?/br> 負責來朱家的幾名黑衣人,將所有銀兩,還有朱家二兒媳孫氏娘家給陪送的銀簪子揣好,帶走急忙撤退。 朱家房子大。 平日里,大有大的好處,大到玉米樓子都能搭好幾個,瞧上去是真闊氣。 而眼下壞就壞在,太大了。 為了多得地,朱家的后園子恨不得算算加一起要有幾畝地、小十畝地,那么大那么寬。朱家房子還把一頭,有一面沒有人家,全是朱家的菜地,出了這片菜地就是村里的小道。 要是兩面有鄰居呢,甭管從哪面翻墻,至少還有可能會出現點兒響動。 這可倒好,這幾人等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翻進來再跑走。 這幾人還心不甘呢,跑到外面小路上,沖朱家方向啐了一口: “那么大房子,加起來就這么點兒銀錢,還不夠咱們幾人去來春院玩上一回的。這只夠找仨婆娘,還得是那爛的,到時咋分啊?!?/br> “就是,早知道搶羅家那邊啦。那面就一個老婆子好對付,聽說家底還殷實得很?!?/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