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難嫁 第3節
出去了一趟,顧家廚娘從外面人的口中得知,開陽郡出了三個金殿進士。 回來后就將這消息隨口說給顧家祖母聽,顧祖母聽了很高興,這三個金殿進士都是府尊的功績,要在政績上留功的,顧父官位小,考不上這種功績,但府尊會給下面的官員獎賞,顧父也能得一份。 顧祖母又說給家里其他人聽,到晚間,連下衙的顧父都聽到這個好消息了。 顧父想的更多,他思量的還是平家二郎的事,這三個金殿進士中,必有一個是平家二郎。這么一想,就連平二郎以后的路都計劃好了……先進翰林院作七品編纘,三年后可能圖個外放,那時候,正好能成婚,婚后帶著妻子一起上任……唔,女兒的嫁妝要再添些,小夫妻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手頭上寬裕些,父母長輩也好放心…… 安寢前,還將他的設想說給妻子聽了一遍,顧母聽了也覺欣慰,她最cao心的就是女兒的事,顧父多為玲瓏打算一分,玲瓏日后的日子就好過一分。如此,兩個人都覺心里寬慰,一個寬慰終于沒有辜負了摯友所托,一個寬慰女兒以后有了好歸宿,入睡時,兩人的嘴角都是上揚著的。 顧家人都不喜張揚,次日也像往日一般,顧家祖父早早起來教孫兒們背書,顧父上了衙,顧母侍候顧父出門后,也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玲瓏和兩個姐妹也早早起來梳洗過后結伴著去顧祖母那里問安,順便在那里喝個茶,天光大亮后,就要開始做針線了。 顧茹婳會在一兩年內出嫁,這時節的針線活兒不緊,幾個人就抽空給顧茹婳縫嫁妝里帶的衣物,顧家給茹婳的嫁妝衣服是一季四套,四季十六套,不算多,但也不少了,茹婳嫁后,這些衣服在未生子前夠穿,生了子后,她所穿的衣物就要靠她自己做了。 茹婳身量不高,制衣時,將衣服比現在多放三寸,下面的褟子也裁的寬些,日后衣服短了還能放出來。 顧茹婳知事的早,玲瓏幼時鬧騰的那些事她都記得,她敏感而內慧,見微知著,看過玲瓏鬧過諸多回,自己反倒記了教訓,行事愈發本份守禮,不合規矩的事,一件都不會做,后來學了女書,行動更是循規蹈矩。 玲瓏不喜歡茹婳太過柔順,怕她將來受欺負,這個年頭的男人的潔身自好也只是講的道德范疇,絕對不包括不納妾這一條,顧父這樣的君子品行的人雖然不進花街,也免不了納妾睡通房,旁的不知品行的人就更別幻想他一輩子只守一個女人過了。茹婳的丈夫要是品行好些,他也就只納妾而已,如果品行不高,還會養伎子寵妾室……茹婳這般柔順規矩,怕是會受委屈。 于是玲瓏之前在茹婳面前說:“女書之道,在于規己,更在于制人,不能死板板的照著上面寫的去做,說到底,女書存在之初的作用就是為了制人而已,這是個范圍,只要對方在這個范圍之內,你都可以用這些規則來制約那些不規矩的人?!?/br> 茹婳聽的半懂不懂,但她覺得玲瓏的話有些危言聳聽,她自循著規矩行事,誰能給她委屈受呢? 顧祖母倒覺的玲瓏說的不錯,顧家內事平和,女人們安份守己,沒有煩心事,不代表別家也一樣太平,最明顯的例子,隔壁那家,妻妾間打來殺去的,內眷不安,那位黃大人一直杵在八品上,寸功不進。那倒也是讀過圣賢書考過功名的男人,被女色所迷,糊涂起來還不是同尋常男人一樣? 所以女兒家立世,要柔順端良行為持本不錯,還得學會處事智慧,這一點,顧祖母并不擔心玲瓏,倒很擔心家里另外兩個女孩兒。 別看玲瓏最鬧騰,但她行事最有條理順序,處理事情的手段也最利落干脆,日后遇了事絕不會慌了神。 顧祖母只可惜玲瓏的腳,如今年歲越大,那腳弊就越發明顯,再緊口的鞋子都裹不住她平板大腳了。 所幸她已訂了親,對方多受恩于顧家,縱是不喜玲瓏的大腳,也絕不會惡于她。 顧家住的是個小三進宅子,前院是顧父的書房及幾個男孩子學習住宿的地方,大小四間,二院是女眷們日常起居生活的場所,正房也是大小四間,顧家祖父祖母和顧父顧母各住了兩間,東西邊上各有一間廂房,東邊的給家里三個女孩兒住,西邊的給兩個姨娘一個通房住,挨著前墻跟兒還有兩間小小的倒座房,給家里兩個廚娘住。幾層房子圍的院子小了很多,只夠長一株海棠樹,樹下擺幾只小凳。后院的院子倒比二院還闊些,只有一個廚房一個雜物間,西北角一間茅廁。院里有一口井,廚娘們在井邊開了一小塊菜田,家里夏季的蔬菜都從這塊田里來,小角落里壘了雞圈,養了四五只下蛋母雞。 天氣漸暖,日頭曬進院里后,玲瓏姐妹仨和兩個姨娘喜歡坐在樹下做針線,惠風不疾不徐,天氣不冷不熱,海棠花打起了花苞,最高的枝頭已有幾枝已經開放,顏色粉白。這株海棠的花期稍晚,結的果子也不太大,只比拇指大一點兒,味道也偏酸,家里人都不愛吃,廚娘們會耐心的掏了芯,晾干存起來,放冬天拿出來給玲瓏姐妹們當零嘴兒。 玲瓏心里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是她學了一手精細的針線活,而是在這樣一所四四方方封閉的院子生活了十年卻沒得了自閉癥,也沒瘋掉,由此可見,人為了活下去,沒有什么是忍不了的。 顧家祖籍在淮南,與徽南離的不遠,但也不近,至少,顧父來這里上任后,就再沒回過淮南,與那里的親友們也只書信往來。顧祖母的娘家和顧母的娘家都在淮南,這些年也沒往來,因此,玲瓏幾個連串舅家的機會都沒有。每年唯一出門的機會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顧父顧母會帶家里孩子出去看花燈,不到一個時辰就得回來,因為女人們腳疼,不能走的太久。 來了這么久,玲瓏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家里女人們走路纖纖做細步,習慣了這里吃法簡單的蒸菜,習慣了只要坐下就不由自主的拿起針線打發時間,習慣了在這個小小的院子的春去秋來,寒來暑往。 習慣,真是個很可怕的東西。 玲瓏只微微感嘆一下,就再不理會,而是傾著耳朵認真聽匯顧祖母講她年輕時遇到過的諸多事:趟河去摘果子,回來時被顧家老祖母訓斥行事不周,顧祖父背后說她是饞婦,次日卻親自翻過山給她摘回來半簍酸果子,衣服也劃的不成樣子,顧老祖母惱了好些天,只是她當時正懷著孩兒,害口害的利害,顧老祖母也不好說她,隔了許多天,顧老祖母回娘家撈了半壇酸菜回來給她下飯。 玲瓏想不到頑固古板的顧祖父年輕時也會做那樣的事。 倒是顧父,別看平時嚴肅又板正,體貼起妻子來,卻很溫情。顧母月事不順,也有痛經的癥候,顧父總在月事之前就抓好顧母要喝的藥,走時囑咐女兒們別鬧母親,下衙回來會買紅糖,晚上也叮囑兩個妾室去給顧母泡腳暖被窩……好像歪樓了,但的確就是這樣,顧母的月事期都是和兩個妾在一起睡過去的。 顧祖母講故事并不是單純的講故事,家里孩子沒經見過外事,她是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們為人處事的道理,茹婳的嫁期最近,聽說那家也是個人口豐足的大家族,茹婳過去后不能什么都不懂。 女孩子要在家時就學好規矩,學好針線,學好廚事,有必要的話,還得學會理事的能力。 茹婳的針線活倒是學出來了,廚事上也能上得了手,徽南的菜系多蒸煮,只要學會調醬拌菜,就能置辦好一桌飯食。顧家本是寒門出身,沒有傳家菜譜,這幾年多虧玲瓏亂折騰,倒是多折騰出了幾方大菜,茹婳學了幾道,另外幾道卻是怎么都不肯學了。她不想貪了玲瓏的功,學會幾道足以拿得出手的大菜就行,其他的,還要留幾道給茹婉。 嫁前一兩年,家里人有心讓茹婳歇一歇,做姑娘的好時候不多了,趁早先歇一歇,嫁了人后,就再沒可以好好歇息的機會了。就看顧母,自嫁過來后就沒有一天不cao心家里事,除非她娶過來兒媳再把兒媳調|教出來,才能像如今的顧祖母一樣,不用很cao持里里外外的事了。 但在這小小的院子里,誰又能真的歇下來呢,手頭上總得挑個事做,才能度過這漫長而又無聊且空虛的長日光蔭。 海棠花被風吹落,沾在下面的人的頭上,茹婉小孩兒心性,拈了花插在鬢邊跑到窗前的雨水甕前細端詳,一時喜愛的說:“二姐,你會掐海棠花么,我想要個頭花兒?!?/br> 縫衣服太無聊,玲瓏正想找點兒有趣的事來做,就說:“會掐,你剪些粉色的細紗絹來,我給做頭花?!?/br> 茹婳也有幾分意動,放下手里的活兒說:“單做一種顏色的頭花也沒意思,我那里還有幾塊鮮亮的緞子,放著也不用,正好拿來做頭花?!?/br> 顧祖母也不阻止,笑著看她們三個來來回回的找東西,最后堆了一小堆,都放在樹下來,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 茹婉將細緞剪成一小片一小片分開放好,茹婳手指靈巧的把它們捏成一個一個花瓣,用針線扯緊口底兒,再咬斷線,將花瓣給玲瓏,玲瓏按照顏色層次把它們沾起來,最后用針線固定。點了蠟燭,將細銅絲燒紅,用鑷子彎成頭簪的樣子,外面再用褐色的細布包住,就是樹枝的顏色了??p好的花朵疏落的綴在簪子上,再縫些綠葉做點綴,一支鮮亮的海棠花頭簪就做好了。 “唉呀,這頭花真好看,比外面買的還精巧些,二姐,你手可真巧。我插上試試……好看嗎?”茹婉拿著花簪喜歡不已,迫不及待的插在小鬟邊上問。 “好看”茹婳含笑點頭,小丫頭鬟鬢還小,插著這么一支花簪,總有種要掉下來的感覺。 玲瓏想到了另一種頭花,正好適合茹婉的小鬟髻,若搭配上兩條流蘇,就更顯的靈動了。 便又燒銅絲制了兩個小發夾,掐了兩朵重瓣芙蓉花,花蕊墜了兩顆小珍珠,吊下兩條半尺長的粉絲色流蘇。做好后,就取下茹婉頭上的花簪,把兩個花夾夾在她兩邊的小發包上。 果然這樣好看多了。 就是茹婉的頭發有些臟了。 大家也覺得這兩個頭花比花簪更適合她。 茹婉在雨水甕邊照了許欠才戀戀不舍的把花卡取下來,這樣好的花兒要留在過節時戴,那時才有鮮亮的衣服作搭,穿舊衣服插新頭花,糟蹋了些。 “怎么不戴了?好看呢?!绷岘噯?。 “頭發都油了,怕把頭花弄臟,等洗過頭再戴?!?/br> 玲瓏聽后不由摸了摸自己的頭發,還好,油的不利害,尚且能忍受。 想當初,兩三天就得洗一次頭發,夏天熱的時候一天洗一次也是有的,自從來到這兒以后,半月洗一次頭都算勤的,顧祖母還嫌她洗的太勤,說風從頭入寒從腳起,天氣涼的時候絕對不能洗頭,以免風從頭入體,日后頭疼。也不讓天天洗腳,隔幾天才讓泡一泡,泡完又立刻用布裹好,穿好鞋,絕對不能讓人看見。 春夏之交有寒風,家里人都不在這個時節洗澡洗頭洗腳,寧愿臟著也不能洗,怕生病。這個時代的醫療不發達,很多人最開始只是著涼生病,然后病著病著就成了寒癥,要是救治不及時,很有可能就這么一病沒了。為此,顧家長輩從不在春寒時沐浴,不在深秋沐浴,不在寒冬沐浴,也不讓家里孩子在這些時節做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