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如何濯所說,度支部門這幾天沒有一天不加班的,這還是改善了算術技巧和提升速度后的情況下。 更如何濯所言的是,年后剛剛過完年恢復上朝,盛棠就提出了所謂的官員退休和返聘機制的預想,讓官員們進行討論,拿出方案,關系到他們自己的養老。 朝臣:這是他們養老嗎?這是讓皇帝滿意的他們的養老才對吧? 何濯只覺如芒在背,他也不知道他嘴巴真像開了光似的,太準了! 朝臣一通雞同鴨講半天,最后盛棠很是不滿意地嘆息道,“過了一個年,愛卿們都沒了以往吵架的力氣了?” “這樣吧,此事朕交由付相負責,付相可找寫幫手進行討論,盡快拿出一個章程,可有異議?” “臣遵旨――” 第113章 付連私心 有關退休的事宜, 盛棠有了大致的思路,但是細節的完善和具體數據的計算核準,才是最難的部分。 首先一個, 朝廷的官員, 有很多“年輕人”都是三四十歲才進入朝堂,三十歲以下就考中進士進入朝堂的,太少了,就是五十歲才進朝堂的, 也都不足為奇。 所以這退休的年齡該放到界限?退休的正常會僅僅局限于官員嗎?不會,付連等人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可能。 一個優秀的臣子,執行力強的下屬, 不僅僅是完成交付的任務做個匯報, 還要考慮清楚上司的用意是為了什么。那如果以后要擴展到百姓層面, 那針對官員的退休年齡在百姓身上適用嗎?顯然不適用。 “百姓, 工匠, 四十歲以上就已經是長壽, 你要讓他們五十退休,退休前交錢,那不可能!”有人拿到了戶部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越分析越頭大。 “相爺, 您說陛下這次是不是真有點太想當然了?官員的壽命的確更長一些, 但也不是都那么長啊……” 付連愁得揪起了自己胡須, 嘆道:“陛下想法是沒問題的, 就是太理想狀態了?!?/br> “相爺, 實在不行, 這次就先只把官員的退休政策給完善出來吧, 百姓的陛下本就沒要求!” “可陛下就是那意思……”另一人幽幽接嘴,這也是之前付連身邊的人,一直跟著付連的態度走,目前來看,他覺得跟著付連是沒錯的,付連就是改朝換代一樣混得開!“要得到陛下的心,就得提前為君分憂!” “這是想與不想的問題嗎?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這大部分人根本活不到那時候,這怎么整?”大腿一拍,直接攤手,可說得確是事實,官員的他們能勉強完善出來,可百姓是真的不行了。 “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一直摸魚混日子,卻沒有站錯隊的老油條董睢突然開口,只聽他略有些不確定道,“要知道,天災,人禍,戰亂,瘟疫等,都是影響百姓壽命的因素,我們為什么更容易獲得久?吃得好穿得暖,也有能力請大夫甚至得帝王寵幸的可以請太醫?!?/br> 董睢自己說著說得就覺得自己說得挺有道理,慢慢坐直看一些,繼續說道:“可現在呢?至少中原區域是不可能有戰亂了,有也只可能是北部那些殘余的游牧民族侵略,也造不成大的影響,此其一,戰亂已無?!?/br> “天花已得到預防,每個區域都有集中給孩童種痘的地方,疫病等少了天花,也算是少了部分危害,就說是其他,醫學院更是有了分院,第一批出色醫師已經前往各地執教,除此,還有不少學成歸家的太夫,各地的醫療水平得到了改善,此為其二,病禍與醫療?!?/br> 周圍的人不住地點頭,“其三天災,地動,雪災,就連沿海的臺風,應急措施針對方法都每年有進行宣講和刊登,這幾年就天災所引發的人命就是最好的證明!” “問題在于,就算百姓的平均壽命給提升上去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向百姓證明?”付連敲了敲桌面,愁眉不展,“陛下如今獲得百姓信任不假,可越是這樣,陛下越不能出錯……” 一旦出錯,百姓可能記住的就是盛棠的錯誤了,就算他要退了,他目前也是丞相,陛下要讓他給新人挪位不假,不似侯杰他們那般信任他更是清楚,但他們之間本身就不可能全然信任。他能做到左相位置,如今真正靠實力坐穩,倒也不算白來一遭,且陛下讓他來主持這次的事情,一旦他處理好了,那就是青史留名,這補償,可一點也不低,就是比較難拿。 付連認真看著他目前的“智囊團”,“都給我打起精神來,百姓方面有困難,我明白,我會上奏給陛下說明問題,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放棄了,能不能撈上史書的邊角,就看你們能不能拼了?!?/br> 幾人眉心一動,若有所思,之前只覺得難,如今,這么仔細一想,這問題解決了,還不值得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天吶,他們居然有這機會! “相爺,您就放寬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給您拿出個好的方案!” “好,既然你們也有這個心,那我就放心了,現在,先解決沒那么難的問題,回到陛下給定的初始問題,朝廷官員的退休政策?!?/br> 付連略微將聲音提高了兩度,讓他們勿要分心,“第一個問題,科舉難度極大,入朝官員年齡大小不一,退休的年齡如何界定?還得考慮退休后至少得享用多少錢,不然虧本,人家憑什么同意?我交個10年最后70退休能再活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