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葉渡 第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出版發行了師尊情史、穿成了惡毒女配后、溫柔沉淪、月老顯靈了、作里作氣、似魚、沙雕愛豆她退圈上岸了、童話里的童話、春光乍泄、佛系大佬(穿越)
作者有話說: 碎碎念: 給大家拜個晚年呀~然后呼喚一聲收藏!動動手指頭即可! 第二章 陳葉是在省醫院上班的。 這件事在她周末休息回家吃飯時,總會聽母親他們說起,想不知道都難。 別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看看人家。這樣的話,在她將近三十年的人生里一直都在。 但他大雨天的怎么會出現在這邊?來辦事,或者是探??? 楊沐桐揣著滿心疑問,從急診一路回到辦公室,剛進門,林清就打了電話上來,“沐桐,剛來的那個宮外孕,你下來做吧?!?/br> 楊沐桐愣了一下,問她怎么了,這才知道林清今天一直在腰疼,已經堅持了大半天,實在疼得不行了,不敢冒險。 她掛了電話,忙趕過去手術中心,她進手術室的時候,術前準備已經做好了,包括備用的血包也已經準備就緒,病人被麻倒在手術臺上。 鋒利的手術刀閃爍著冰冷凜冽的寒光,刀鋒劃破皮膚,一層層往下,暴露出腹腔的組織。 唐璐是她的助手,是個臨床經驗還沒多少的新人,楊沐桐指引著她做下一步,要什么都會說。 配合談不上很默契,但也還好,至少唐璐緊張的心情慢慢放松了下來。 患者左側輸卵管宮外孕破裂,內出血800ml,做了左側輸卵管切除,關腹后送去觀察。 她脫了手術衣和手套,重新洗手后套上白大褂,和唐璐一起往辦公室走,一邊走一邊問她:“感覺怎么樣,你也來了快半年了,還適應吧?” 唐璐半年前入職青浦分院,她原來是在申城的醫院讀研和規培的,因為男朋友在容城工作,她也跟了過來,再過不久就要結婚在容城安家。 她抬手蹭蹭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還好,就是上手術還有點緊張?!?/br> 按理說她讀到研究生,也規培了,這么多年下來待在臨床的時間不短,可國內的醫學生培養制度真是誰經歷過誰知道,在不同的的科室之間打轉,不是說你讀婦產科就在能一直待在婦產科的,??婆R床經驗還是少。 楊沐桐理解地點點頭,安慰她:“這個不要緊,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我們都這么過來的,慢慢積累經驗?!?/br> 接著她又跟唐璐說起這個病人,從病史到癥狀,再到手術方式和術中所見,還有之后的術后醫囑該怎么下,仔仔細細地掰開了來教她。 教會學生餓死老師的事,在這個行業內是不存在的。 等到唐璐點頭說自己已經明白了,她們也回到了辦公室。 飯點已過,很多同事已經去休息,辦公室里很安靜,楊沐桐和唐璐坐在一起吃已經冷掉的外賣,吃完是下午快兩點,外面的風雨已經慢慢停止。 楊沐桐回到辦公室,開始寫手術記錄,一個字一個字的寫得很慢,敲擊鍵盤的聲音時斷時續,透著一股懶散的味道。 兩點半上班,辦公室里重新熱鬧起來,譚敏抓了一把巧克力,遞給楊沐桐兩顆,還跟別人在說話:“哎,你們聽說了嗎,神內來了個新的主任?!?/br> “聽說了,從以前省醫院調過來的,副主任醫師,一來就帶組?!?/br> 接話的是陶羽漣,楊沐桐她們組的另一個一線,年資比唐璐高一點,固定跟譚敏搭班,倆人的性格也很像,都是風風火火的急性子。 楊沐桐剝巧克力的手頓了頓,省醫調來的副主任醫師? 住院總劉玉桃這時也道:“我知道,叫陳葉,是神內陳主任的侄子,聽說厲害得很,是個博士,有美國留學背景,還沒畢業就發了好幾篇sci,去了大院之后又去美國進修了半年,現在剛回來?!?/br> 她兼著科室的教學秘書,跟行政科室打交道比較多,消息來源比她們要多那么一點。 楊沐桐把巧克力剝開,垂著眼分成兩口把巧克力含進嘴里,微微的苦澀伴隨著甜味在口腔里散開。 沒想到,陳葉竟然是來這邊上班的。 劉玉桃她們還在議論,說陳葉已經是校聘副教授,她安靜地聽著,一句話都沒有說。 譚敏一回頭,就看見她一臉淡定的表情,有點好奇:“沐桐,你就不好奇?” 楊沐桐微微一笑,慢吞吞地反問道:“又不是來咱們科的,我好奇什么,好奇請他會診好不好?” 她有什么可好奇的,陳葉的這些風光事跡,她早就聽說不少,從小時候他評市三好,到后來他考上容醫大的八年制,接著是年年一等獎學金,去留學,發sci,他永遠都是父母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好像恨不得那個是他們的兒子,除了…… 楊沐桐回憶著這些舊事,神情變得散漫,臺風天的下午,因為天氣的緣故,確實沒有太多病人會過來。 被她這么一提醒,大家還真就聊到請會診這上面去了,“到時候你們敢不敢請他會診?” 新來的主任,也不知道技術怎么樣,說是留過學又發過很多文章,但內行人都知道,醫術跟發文章沒有必然聯系,很多寫文章寫得好的,看病看得一塌糊涂。 也不知道好不好相處,要是不好相處,大家也不太想跟他打交道。 聽到這樣的猜測,楊沐桐眨眨眼,還是什么都沒說,唐璐問到她的時候,她就抿著嘴笑笑,“到時候看情況吧,我也不了解人家?!?/br> 唐璐點點頭,“也對哈?!?/br> 楊沐桐又笑笑,低頭繼續整理手里的出院病歷。 昨天出院的33床,老公是個包工頭,對她的要求就是要生兒子,懷孕過很多次,每次都找關系去查性別,查出來是女嬰就打掉,結婚十幾年,她一直在生育中度過,養大了三個女兒,打掉了幾個女胎,一個兒子都沒有。 這次住院,是她懷孕后有先兆流產跡象,住院保胎,可是她的身體本來就因為不停的懷孕生育和流產搞得很虛弱,終究也沒有保住。 才做完清宮手術,她就跟楊沐桐說要出院,走的時候也沒人來接,自己一個人回去的。 科室里的同事們偶爾會說起她,都是感慨:“也不知道圖什么,她這輩子估計就沒做過除了生孩子之外的事?!?/br> 聽起來多少覺得有點可悲。 現在的33床,住著今天剛從急診收上來的宮外孕患者。 楊沐桐整理完病歷,抬頭見唐璐從外面進來,問了句:“15床生了嗎?” 唐璐搖搖頭,“才開了一指,早著呢?!?/br> 楊沐桐哦了聲,扭頭看一眼墻上的掛鐘,下午五點過一刻。 這時候才開一指,15床還是個初產婦,相對經產婦來說產程要長不少時間,恐怕要等到半夜才能生了。 楊沐桐去看了她一下,問她感覺怎么樣,“家里人呢,沒有在這里陪你?” 剛開始疼痛還不是特別難忍,她看起來精神還不錯,笑著跟楊沐桐說話:“我老公有緊急會議,回去開會了,我媽去打開水了,我肚子有點餓?!?/br> “餓就吃一點,省得待會兒沒力氣?!睏钽逋┮残χ?,拍拍她的手背。 她又問:“楊醫生,我什么時候才能打無痛?” “你才開一指,起碼要到二指才能打,快了?!睏钽逋┐饝?,讓她再等等。 她話剛說完,就見產婦眉頭一皺,手緊緊抓住了身下的床單,宮縮又來了,疼痛讓她臉上的表情有些扭曲。 楊沐桐等到她這次疼痛過去,她的母親也回來了,才放心的離開病房。 時間已經是傍晚,受天氣影響,天色比平時更暗一些,楊沐桐走在走廊上,提著飯盒的產婦家屬和她擦肩而過,還有嬰兒的哭聲從病房門后傳出。 學了產科才明白,一個女人,無論平時怎么樣,在她生孩子時都是體面不起來的,因為疼痛而大汗淋漓面容扭曲,因為分娩而青筋暴起大便失禁,這種加諸在身體和心理上的疼痛是男人無法體會的。 剛回到辦公室,早晨生了個女兒的18床的丈夫和家婆來送紅雞蛋,表情看起來很高興,“楊醫生,請你們吃紅雞蛋,分享一下我們家的喜氣?!?/br> 這是傳統了,家里有了新生兒,要給鄰里親朋送紅雞蛋。 楊沐桐笑著接了,跟他們說恭喜,盡管她看見過這個老太太在樓梯間對著月亮祈禱兒媳婦一舉得男。 譚敏看著紅雞蛋笑道:“早上查房我還聽見18床娘家媽跟她婆婆在病房外頭說話,娘家媽問我女兒生了閨女你們不會不管她月子吧,她婆婆就說,那不會,這怎么說也是長孫女,而且還能繼續生,生到三胎要還沒有孫子就算了,說明沒那個命?!?/br> 林清聞言接話道:“那看來老太太雖然是重男輕女,但還算講道理?!?/br> 楊沐桐聽了就笑著搖搖頭,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唐璐拿著手機過來問她晚上想吃什么,還沒看完,電話又響了,神內科請會診。 “這個病人呢,屬于高齡產婦了,42歲,結果多年好不容易懷上孕,但又碰上晉升考察期,說是看誰表現好就能升總監了,舍不得放棄這個機會,一直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結果勞累過度,今天下午出現頭痛嘔吐,急診拍了ct,腦室出血?!?/br> 神內科的同事一邊說,一邊將檢查結果給楊沐桐看,因為是孕婦,所以用藥要格外謹慎,只能請婦產科過來會診。 楊沐桐看完病歷和檢查結果,又去病房看了患者,寫完會診意見之后要走,在電梯里遇到神內的科室主任陳為民。 “陳主任下班了?”她笑著同對方打招呼。 陳為民笑瞇瞇地看過來,點點頭,“下班了,過來會診?” 楊沐桐應了聲是,聽他繼續道:“小葉調過來這邊了,你知道嗎?” 楊沐桐目光微微一閃,“下午聽同事說過?!?/br> 絕口不提她在門診大廳已經和陳葉打過照面的事。 陳為民點點頭,笑笑,沒再說什么。 小孩子的事,他當長輩的,還是不要多管比較好。 晚上八點,15床開到了三指,楊沐桐讓人把她送去待產室,麻醉醫生過來給她打了無痛。 漫長的第一產程直到凌晨一點多才結束,宮口開到十指,產婦被轉移到隔壁的產房,這時進入第二產程,也叫胎兒娩出期,兩個小時后,產房里響起一聲啼哭。 “鄭妙儀的家屬在不在?” “在,在在在,我是她老公,怎么樣,我老婆生了個什么?” 護士一臉無語地看著眼前頭發蓬亂眼神發亮的男人,“……生了個兒子,看好了啊,手手腳腳都是好的哦?!?/br> 凌晨三點四十分,陳葉睡得正香,床頭柜上的手機忽然嘶喊起來,他以為是單位的電話,立刻鯉魚打挺地坐起來,“我是陳葉?!?/br> “老陳,老陳,我跟你說啊,妙儀生了!我有兒子了!” 電話那頭響起陸耘興奮的叫喊聲,陳葉一口氣堵在喉嚨里,半晌才咽下去,“……現在天還沒亮,你打電話過來叫醒我,就為了說這事兒?” 陸耘昂了聲,“這事兒還不夠大嗎,老子有兒子了啊,你要當干爸了??!難道你不高興嗎?!” 陳葉打了個哈欠,“……不高興,我覺得你有病,就不能明天再說?” “嘖嘖嘖,我覺得你是嫉妒我,誰叫你孤寡呢,我不跟你計較……” “……滾!” 他罵了一聲,手機被重重拍回床頭柜上,室內重新恢復安靜。 作者有話說: